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在物理教学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尽管初中物理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物理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还是个初学者,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寻找到科学的启蒙教学方式和兴趣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下面就来谈谈做好启蒙教育和兴趣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进而对他们而言第一次接触物理课所留下的印象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务必要上好第一节物理课,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有个整体的认识,做到了然于胸,胸有成竹。
此外,在第一节物理课中还要做到把物理与生活结合起来,举生活里活生生的例子以此来激发学生往后学习物理的兴趣,开启他们学习物理的大门。因而在上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为什么蝴蝶飞过身旁时没感觉,而蚊子飞过时能听得很清楚呢?为什么人的耳朵没有狗的灵敏?为什么西瓜长熟了可以用手来判断?想要知道这些答案,那么就要求学生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认真地听讲。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带着这样的问题,跟随老师的思路,此后一定会学习好物理的。
二、增加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继续培养学生兴趣
在第一次授课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在往后的教学中要如何继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授课的方式变得丰富、有趣味性以此来继续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物理教学课堂上要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积极思考和探求更多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表演物理魔术等多样的教学活动,凸显了物理实验观察和操作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用实验趣味继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转化为他们长久的求知欲,以致最后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此外,老师也还可以常让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如“光的色散”:让他们亲眼看见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证实白光真的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学生会很惊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以此来继续培养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教学的趣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自制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方式,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幻灯片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方法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知识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外,还有很多我们从未见过的现象,这样通过传统课堂上的讲述方式可能没法具体、生动地阐述这些物理知识,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让他们对这些物理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培养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知识,取得了成绩并且获得了快乐。同时,物理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开拓了自身的视野,掌握了新兴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此外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因为掌握了现代教学的方式而欣喜。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会使物理这个教学平台更加的受到学生的喜爱,也会在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物理测验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通过测验、考试不仅能考核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特别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获得满足,为此在对试卷进行评分时要以奖励政策为主,毕竟好学生是奖励出来的。在评卷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优点,成绩出来之后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要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知晓自己的学习成果,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得到老师称赞的同学在物理学习中可以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克服目前的知识障碍,争取下次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样,就使考试成为学生相互竞争,不断进步的战场,由“怕”考试变成了“盼”考试,测验就成为保持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五、教师个人提高自身素质和魅力
在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达能力是一项很基本的教学能力,其中教师授课时的良好语言感染力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对教学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天真活泼、好动地中学生而言更是重要了。老师若做到语言风趣、能生动的讲解,这样会让学生愿意听课并且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个能力。这样的基本能力,教师可以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获得和慢慢形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变化,物理教师也要随着时代的改变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
总之,物理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的质量,除了运用多方式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教学,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完成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所给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原来是自然课,在之前的课程数量设置中较之传统的文化课较少,并且在教学老师的设置上也有缺陷,因为自然课被认为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就够了,因此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现在教育部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素质培养较为重视,自然课也改成了科学课,而且在课程数量的设置上也增多了。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地的学校对于科学课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在日后的发展打牢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科学课中的物理方面的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为其做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连接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因为科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当前的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很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些人才,更是一些是实干家,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有效教学更是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级不断地增高,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初中的一些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灵活,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尽早的形成相关科目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学习来看,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对于相关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更好地将之与所学内容衔接,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基本的意识,因此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这种基本的意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但是由于当前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说,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想要更好地做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大对教学先关的“软件”设施投入,这里就是指对相关教学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因为就当前的科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的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为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有的学校认为科学教程主要是对学生简单介绍下科学相关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导致很多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提高对科学教学教师素质的门槛,从而做好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时作为一种启蒙课程开设的,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太理论化,也不能轻视对于知识的深入,在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来规划相关教学内容,并且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教?W。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中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要为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来进行引导教学,因为小学生对于情境还是较为敏感的,教师创造出学生喜欢的,和物理相关的小情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的占比
对于当前小学中的科学课来说,虽然里面设置有很多的实验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直接忽视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课本中的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和物理相关的,这也就是造成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物理常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相关实验的设置,提高实验实践的占比,因为仅仅靠理论的记忆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相关的兴趣进行培养。因为在科学课本中,很多的物理相关的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并且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通过带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正是因为这些现象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不断改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
在对科学教材的设置方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动,更好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的衔接工作。因为目前课本中的知识有的太浅显,而到了初中的物理课程中教学内容却突然变的很难,而初中教师会认为这些知识是常识,小学应该已经学过了,便不会做出太多的赘述,这种因为课本教学内容上的设置跳跃性较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新内容的学习,因此编者在对书本相关内容设置的时候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系统、连贯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要求下,知识灌输十分积极,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接收水平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转变观念,将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模式,诸如灌输,只求分数,不求过程的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是教师新时期教学必须认真理会与实践的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这些理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尝试分类教学,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形成
在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实验课教学中,为了比较实验前精读和不组织精读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有何区别而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教学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概念较多).
三、检测内容
本章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验一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08(1)班上时,要求集体精读:“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由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比液体传声快,液体比气体传声快,真空不能传声.15℃的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对比第四节08(4)班不要求精读.2009年9月3日的第四节08(1)上课时也是集体精读上节重要内容“我们听到的声音的过程是声音空气外耳道听小骨骨膜耳蜗听觉神经”.然后再上新课,对比同日第二节08(4)班不精读.
五、实验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009年9月4日第二节08(1)班上时,先让大家精读;“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强,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对比同日第三节课08(4)班不精读.2009年9月8日第五节08(1)班先精读:“噪声是物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生活中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也叫噪声.噪声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它有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对比同日上第六节时08(4)班不精读.2009年9月9日第三节08(1)班新课前精读:“声音有两方面应用:一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对比同日第二节课08(4)班不精读.
六、结果分析
学完了本章的内容之后,为了检验对比实验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相关的知识试卷调查,通过对08(1)和08(4)同时进行闭卷测试,试题见附件1.测试结果见表1.表1平行班对比实验成绩结果班别1人数(人)1对比试验1识记类1理解类及格1良好1优秀1及格1良好1优秀08(1)1651精读16511515015012313008(4)1651不精读158123135140122118表1数据表明:课前精读的08(1)班识记类优秀率为76%,08(4)班课前不精读识记类优秀率为53%,理解类测试08(1)班优秀率为46%,08(4)优秀率为27%.
七、讨论
我以所上的两个平行班为试验对象,课前精读的班级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比课前不精读效果好得多.其原因在于,初中物理为启蒙课程一,物理实验现象非常有趣,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没有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学生心中没有一个知识的导入过程,上课不利于集中精力,不利于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通过对比实验我们认为在实验课前进行精读训练是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一套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八、附件1:测试题目
1.发声的物体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传声最慢的是,最快的是.
2.在15 ℃的空气中声速为m/s,真空中声速为m/s.
3.乐音有个特性,它们是.
4.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女学生的说话声细而尖是指,闻其声便知其人是应用来辨别不同人的.
【关键词】初中 问题分析法 物理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5-01
问题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改之前,问题教学法应用的范围不是很广,其中物理课堂使用问题教学法只在导入中使用,而课改之后,物理课堂尝试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转变课堂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成为课堂的辅助者。
1.问题教学法的优势
与其他方式方法相比较,问题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问题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物理学教学中的主客体的位置,学生将会成为课堂的主题。其次,问题教学法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最后,实践是证明理论最好的方法,因此通过问题法的教学还能够提升政治思想和心理上的健康程度,增加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
2.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的使用,个人将其分为两种。
2.1学生主导
问题教学法在一节物理课上要经过四个阶段性的教学活动,这是同传统课堂上导入最大的不同。
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也就是老师要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布置好下一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电阻一节为例。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老师可以根究教学的侧重点布置问题,本文中使用“导体对电流有哪些阻碍作用?”。在这之前,老师还需要通过简单的道具或者实验课程为前提,在确保学生自行操作实验不存在的危险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进行分组性的实验和讨论,将结论整理出来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上通过演示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研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以引导的形式参与其中,而非决策者的身份。而对于学生总结出的结果也不要做出错与对的判断。
第二阶段,是小组间的交流,同时老师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例如学生在该问题中主要出现的问题等等,对学生已经做得很好的问题阐述就不多加评论,只需适当的夸奖即可。小组间的交流是为能够提升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程度和信息交换,同时学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第三阶段,实践的结果已经展示出来了,由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总结性的阐述,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介绍,例如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是什么等等,也许这些问题在学生之前做的准备中已经非常明确了,但是老师还是有必要做详细和准确阐述。
基本信息更正完成之后,要对每一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的评论。例如在学生的总结会出现围绕着“导体对电流有哪些阻碍作用”看来阐述,但事实上已经偏离了课题研究的目的,这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发现错误同时指正错误,这也是老师在做问题的一种策略。
第四阶段,是由老师阐述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需要对下一节课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布置。
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个班级氛围若干个小组,但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平均分配,也就是将物理成绩较好的和不好的学生穿插开来,以避免造成过大的差距。
2.2 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这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教学手段,同上面那种不同的就是不是有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形式。
同时是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第七章节的电阻为例,第一节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上面方法相同的是,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相关的课前预习,老师在导入中设置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电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等等,即使是再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翻书查找也能找到相应的答案。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之后,老师就可以再次抛出问题“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是什么?”,在课堂是进行试验,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操作,并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形式。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老师的问题作出解答,学生给出的结果很可能并不能真正的正确,没关系,老师在学生给出结果后还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论,也就是说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等等。最后,老师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例如“本节可主要的学习的内容是: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等。这节课就完成了。
3.两种方法的比较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的应用,但是两者存在明显是的优势区别。首先第一种方法更加具有灵活性,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学生在异界课中能够学到的知识有限。而第二种方法,相对与第一种灵活不足,但是内容充分。灵活性不足就是说学生不能完全在物理课堂上发挥,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但是老师还是把控着课堂的节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的学习侧重在启蒙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而且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再加上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要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的,所以问题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增强教学成果。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初中教学的现状,上述具体的两种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调节教学方法,同时还能促进物理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4.总结
青春期是初中生最明显的特征,同时将初中生分化成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现状。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要结合青春期的独特性改革,才能确保教育教学的目的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年礼平.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分析.《新课程(中学)》2012年06期.
[2]罗章章,“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初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毛利海.浅谈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