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第1篇

大家好!参加岗位竞聘我是第一次,在此先谢谢诸位。

二、取得的工作业绩及创新历程

大专毕业至今,仔细算来已从事财经工作二十三年半,九年半干会计(包括会计主管四年),十四年干审计,从基层到机关,从财务转变为审计,从出纳开始,由普通会计、车间会计、主管会计到审计主审,因此,具有了较好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历过长期专业实践之后,养成了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我认为我都是称职的,除了有你们大家的支持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热爱财经工作,因为热爱,所以我很勤奋,对工作很投入,先后完成了许多项重要的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了不少业绩及创新。

1994年11月开始的慢慢十四年的审计工作,是我事业的黄金历程。先后完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企业负责人离任、继任经济责任审计、各种专项审计等等二百多项,查处帐内、帐外各类违规、违纪资金达x位数之多(涉及企业机密,略),协助纪委查处各类案件数十起,提出审计建议及合理化建议五十余项, 多次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为sl公司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第2篇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审计可以预防医院投资决策的失误

投资决策是医院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基建投资方面,内部审计必不可少。审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投资计划书及时出具审计意见。在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创造最佳效益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就医院经济合同而言,合同类型复杂,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内部审计应根据对方资质及有关证件,依据法规及市场行情资料先行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防范医院投资决策所造成的失误,把好医院经济第一关。

2、内部审计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

医院的会计核算要遵守《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依照财经法规办事,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查清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纪律。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3、 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医院业务收入额、业务支出额、业务收支结余额等经济指标和业务量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财务分析,找出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向医院领导提出改进医院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二、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础是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有些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有些医院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没有具体工作目标,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职能和作用认识的错位,使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成为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

2、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财务知识,更掌握经济学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市场学、管理学、金融学以及工程技术等等。但目前医院的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3、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措施及建议

1、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头脑,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内审工作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要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轨,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努力克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尽快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与医院领导达成共识,争取院领导重视作为审计人员,应该定期与院领导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要使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独立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内审机构,配备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使内审部门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内部审计一方面要有所作为,作出成绩,让领导和职工感受到内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多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也为提高内审的权威性创造条件。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99-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2 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这其中,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往往这类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都是巨大的,那么如何在这些大投入的工程项目上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供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办公中心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国有资金,占地面积约410亩,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18米,地下两层,地上四十二层,二标段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度约122米,地下两层,地上二十九层,工程涉及桩基、土建、钢构、水电、消防、暖通、智能化、装饰、市政、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

工程管理模式是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人员是以各部门抽调为主。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力量,建设单位聘请专业造价咨询机构担任投资监理,为项目建设指挥部提供全过程造价咨询和投资监督服务,并由建设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管理。

二、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该项目是建设和使用单位合为一体的,并且建设资金全部是自有资金,因此不存在保值增值、还本付息等资金压力。正是因为如此,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就变得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力度,采取多项有效措施。

1、招投标阶段

这个阶段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招标文件和开、评标。一份严谨的招标文件和公平、合理的开、评标过程是找到一家实力强劲、信誉良好、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的必要条件。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并邀请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财务、法律等专家,从技术、造价、法律等各方面对招标文件推敲、修改,保证各项条款合法、合理、严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时,建设单位采取同时委托招标和投资监理背靠背编制、面对面核对的方式,大大提高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正确率。开、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监察部门监督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确保开、评标过程公平、合理。

2、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的重要依据,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是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将咨询工程管理、法务、审计监理、财务等的意见,保证合同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与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保持一致,同时又适用于工程实际。其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的制定更是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公平合理地划分双方应承担的风险。比如对人工、主材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工程要素设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比例,在保障业益的同时,兼顾承包人的权益。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由投资监理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减少施工索赔。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建设单位借助投资监理的专业力量,建立工程造价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其中工程造价预警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投标价格清标分析。在确定中标人并签订施工合同后,对承包人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并与招标控制价进行对比,找出综合单价异常的分部分项工程予以重点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这部分工程实施变更,防止承包人利用不平衡报价等手段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目的。

(2)工程变更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主要分为三种:因弥补设计缺陷而产生的设计变更、业主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后两者属于“可变可不变”的变更内容,要重点关注、严格控制。对于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建设单位以节约工程投资为宗旨,对调整的必要性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估算变更产生的费用,进行经济性分析。对于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分析是否对工程质量、施工进程等有利,还是仅为了施工方节约施工成本或是增加利润。目前存在一种现象:施工方在对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时,会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比如在施工图纸会审时,施工方会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同时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其实是对其投标报价中过分低价的项目要求变更,期望业主同意变更后能弥补损失或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这种现象,建设单位先组织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进行技术性、经济性的论证,分析是否能提高业主的利益,而后根据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实施变更。做到不必要的变更坚决不实施,必要的变更实施后确保经济实用。

(3)无价材料市场调研。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无价材料,建设单位在施工方提出价格及品牌签证前,先进行市场调研或是利用投资监理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在签证时被施工方牵着鼻子走。

工程造价监督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工程款支付情况监督。由工程监理、投资监理对施工方申报的工程进度款进行多级复核,避免工程款超前支付。

(2)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监督。在合同中要求施工方设立工程款专用账户,由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实施监督,不定期检查施工方的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避免工程资金被挪用。

(3)隐蔽工程等施工情况监督。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除了工程监理的日常巡查和质量验收外,投资监理还对部分重点部位的隐蔽工程随机抽查施工质量,有效地避免发生偷工减料等现象。

三、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阶段

就目前而言,这一阶段的投资研究和论证工作还不够详细,决策不够慎重,这样给后续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应该紧紧围绕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决策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70%以上。目前的工程设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二是设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使得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增多,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工程费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没有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和设计人员的联系不够,甚至脱节,设计时缺少对投资的分析比较;其二是缺少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对于优化设计没有激励措施,对于设计缺陷不用承担责任,从而影响了设计质量;其三合理的设计工期被严重压缩,设计工作往往是加班加点,各项审查程序不断简化,甚至于很多设计工作是“边施工边设计”。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项目决策层和工程管理者对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过分强调工程质量和进度,往往为了达到质量或进度目的而简单地牺牲造价,并不是积极地寻找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平衡点。

结束语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项目管理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