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辩论比赛技巧

辩论比赛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辩论比赛技巧

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第1篇

辩论赛新闻稿

201x年10月30日18点30分,在我校J1-101举行了信息分院与财税分院的友谊辩论赛。此次辩论赛有幸邀请到学姐学长担任评委。由正方辩手组成的信息分院队和由反方辩手组成的财税分院队通过辩题“拿起与放下哪个更重要”展开激烈辩论。

比赛共分为六个环节。赛场自主席喊下开始的那一刻起就变得紧张又激烈,双方辩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却又不失风度,侃侃而谈。尤其是在最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现场气氛迅速升温,精彩不停掌声不断。最后评委的现场点评亦是让在座各位尤其是辩手们获益匪浅,特别是那句“辩论考验的是辩词是否能接地气,是否符合逻辑。真正赢的一方不是谁的辩言无懈可击,而是谁更能说服对方。”最后,比赛以反方获胜而告终,被评委称小眼睛里透着杀气的正方二辩获得了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

此次分院友谊辩论赛不仅锻炼了选手们的辩论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思维反应速度,沟通技巧,增强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更促进了分院间的沟通,巩固了友谊,展示了信息分院和财税分院同学们的风采。

辩论赛新闻稿

20xx年5月6日晚7:00青马辩论赛校级总决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多媒体会议室拉开帷幕。公路学院的辩手观众早已到场,等待比赛开始。

这一场比赛我们对阵汽车学院,比赛如期举行,场上气氛也变得紧张而激烈。公路学院作为正方首先陈述立论,一辩辩手是哲思辩论协会的主席张天宇,他的一番慷慨陈词,引得在座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对方一辩也毫不示弱,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表现自如,灵巧地建立了己方论点,让我方辩手倍感压力。盘问环节,双方一辩的问题回答得也都很巧妙,不分上下。比赛最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把场上氛围拉向最高点,双方辩手都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真可谓是一场唇枪舌战呀!场下观众既而屏息凝神,既而忍俊不禁,无不感叹比赛的精彩。

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法学教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法学教育发展的进度并没有跟上国际商法,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步伐。本地法教育的任务几乎已经让法学院不堪重负,这导致了各大法学院在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引入新的学习计划或只是表面上做些新的课题。我国的法学教育长久以来更是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经历之间的失衡,而对于国际法学科来说,使得学生将国际法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似乎更加困难。“国际法的教学,必须面向全球。”[1]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应当成为国际法的教学目标。

一年一度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Willem C .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以下简称“Vis Moot”)为国际商法和国际商事仲裁的践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Vis Moot的核心理念是给每个参与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经历,并同时促进国际商法和国际仲裁的发展。因此,Vis Moot在成为世界各地国际商法学者、仲裁员、律师和国际法学生的巨大盛会的同时,亦是国际商事仲裁界的最重要事件之一。为了吸引和便利更多的亚洲学生参加,自2003年起,Vis Moot在香港设立分会场,即Willem C . Vis(Ea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以下简称“Vis Moot East”[2])。 2011年度,第18届Vis Moot迎来了近300所法学院参加,超过700名的仲裁员给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其规模和影响力令人惊叹。

Vis Moot的组织者和仲裁员都是热心于教学和交流的国际法律人。法学学生要成为国际型法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熟练运用法律外语的技能,还应当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就是要培养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实践法律的应用型人才。Vis Moot追求教学价值的理念和提供的契机使其成为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价值追求之辨析

事实上,很难用“Vis Moot是……”这样的句型来对它进行定义,因为Vis Moot不仅仅是个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的辩论赛,其内在意图并不在于竞赛,而是期望成为一个教学项目[3],鼓励全世界各地的法学院的学生学习研究国际商事法律,尤其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法律文件,并运用国际商事仲裁这种形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通过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的辩论赛的形式,使得参与者在不同法系下解读国际商事法律规定,并且在来自不同法系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面前,练习掌握一定的庭辩技巧[4]。法学学生能够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几近真实的体会,锻炼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庭辩技巧,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全方面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这样的意图通过Vis Moot完善的组织安排得以实现。

1. Vis Moot的形式

每届Vis Moot的组委会于每年10月初比赛案件的材料,包括申诉声明、答辩申明和相关证明材料,如双方当事人来往的信件。最近的案件材料还包括当事人与仲裁机构往来的最重要的信件。在拿到案件材料后,各参赛队伍就开始准备于12月上旬提交申诉状。在圣诞节前,该队伍会收到某只对阵队伍的申诉状,在来年2月提交相应的答辩状。复活节前期,在维也纳和香港会举行模拟仲裁庭的口头辩论环节。在口头辩论进行之前,各队会收到所有抽签对手的书面材料。小组赛需经历4场辩论,两场作为申诉人,两场作为答辩人。每场辩论赛各队派出两名选手参加,仲裁员根据各位参赛选手的表现分别打分,小组赛结束后,按照分数累积的高低排名,一定比例的队伍得以进入淘汰赛。比赛进入到淘汰赛阶段后不再计分,而是由每个仲裁员分别选出自己认为获胜的队伍,由仲裁庭做出最终决定。每届比赛将评选出最佳参赛队伍、最佳书状等奖项,最佳申诉人与答辩人的评选仅依据各选手在小组赛阶段获得的分数。

2. 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的价值追求

Vis Moot从其名称和组织形式的角度考量,将其定义为“竞赛”似乎并不为过。但是,为了澄清性质,Vis Moot的规则中对其设计价值给出了清晰明确的阐述,即Vis Moot被设计成为一项在很多方面表现为竞赛形式的教学项目,而非附带教学价值的竞赛,Vis Moot的规则和程序都应当按照教学的目的进行解释[5]。Vis Moot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贯彻执行了这一价值追求,使得竞赛的形式不阻隔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两大教学目的——对国际商事法律和国际商事仲裁知识及庭辩技巧的掌握,体现在Vis Moot的安排和发展的细节之中。

一是竞赛制度的开放性。在作为竞赛形式的制度设计方面,Vis Moot在四个方面突出体现了教学目的。其一,Vis Moot的参赛资格是开放的。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法学院都可以组队报名参加,并且参赛人员的国籍和学历没有任何要求。虽然每场模拟仲裁每方只能上场2位选手,但每支队伍的参赛人数没有限制,参赛次数也没有限制。这体现了Vis Moot期望被广泛参与,从而实现其对教学价值的追求。其二,Vis Moot 不禁止参赛队员获得额外的帮助。大多数模拟辩论赛禁止或至少大大限制了教练或非学生教练的参与,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过程可能实现的教育效益。虽然这些限制可能有助于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对于教学目的,似乎适得其反。教练、学者或其他法律执业者参与到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助于参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专业知识和庭辩技巧。其三,Vis Moot鼓励和推动参赛队自行组织模拟赛,这是Vis Moot在权衡了教学目的和竞赛目的两种追求之后做出的选择。许多其他模拟赛事禁止参赛队之间在赛前举行模拟训练赛,这是基于保证比赛结果公正性的考虑,部分队伍会因物力、财力、地理位置等限制而无法参加模拟训练赛,各队伍参加的模拟训练赛数量和规模也会有差别。但是,Vis Moot的组织者考虑了模拟训练赛给予队伍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本着推动教学的目的,给予参赛队伍自行组织模拟训练赛的自由。事实上,得益于模拟训练赛的普及,参赛队伍的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其四,在每场比赛结束后,仲裁员被鼓励给出及时的反馈给参赛队伍,参赛队伍也可以要求仲裁员给予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仲裁员的意见并不一定“正确”,受某些仲裁员推荐的庭辩技巧很可能被其他仲裁员所否定,某些仲裁员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很可能与其他仲裁员不一致,这种情况因仲裁员来自不同法系而显得尤其突出。这对于比赛来说似乎是个“糟糕”的因素,但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出于对教学价值的关注,并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是专注于CISG等国际商事法律规则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实现推广国际商事法律规则和国际商事仲裁的教学目的,案件总是涉及国际商事合同的争端以及以仲裁作为争端的解决方式。涉案的虚构国家至少有一方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The New York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以下简称“《纽约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以下简称“CISG”)的签署国,仲裁地国家总是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以下简称“《示范法》”)。此外,案件同样涉及其他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规则,如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

仲裁规则因轮流适用赞助赛事的仲裁机构的规则而每届不同,在2012年的比赛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被作为案件的仲裁规则。

三是提供国际商事仲裁的真实体验。Vis Moot虽然是比赛,但其力求复制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促使参与的学生能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实践经验。因此,比赛的组织安排细致而周详。随着时间的发展,Vis Moot使用的案件材料越来越完善,最近的案件材料包括当事人与仲裁机构往来的最重要的信件。虽然信件并不会改变必须考虑的核心法律问题,但它切实有效地向学生展示该机构的职权,以及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进行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比赛案例的现实性。在实际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双方当事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而仲裁庭的组成也往往非常“国际化”。因此,在赛事组织方面,任何队伍在小组赛中都不会遭遇其他来自本国的队伍,并且尽量安排大陆法系背景的队伍与英美法系背景的队伍配对比赛,每场比赛的仲裁庭也尽量选择来自不同法系的仲裁员组合而成。这些刻意的安排,正是为了充分符合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的境况,体现出Vis Moot隐含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未来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法律领航人[6]。

二、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在国际商法教学中的价值

源自商人习惯的国际商事法律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是一门“年轻”的法学学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商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国际惯例与国内私法的关系、英美法与大陆法的关系。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不仅要覆盖以上各个方面,还需要解决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国际商法教学中大力发展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是市场提出的要求[7]。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引入Vis Moot不但可以满足前述各种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新型国际法教学形式。

1.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一言堂”,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方式的弊端早已为国际法学教育者所认识。黄进教授曾撰文阐述过3D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讨论(Discussion)、对话(Dialog)、辩论(Debate)的方式[8],肖永平教授曾撰文阐述变“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育理念[9]。通过Vis Moot进行教学可以完全改变“一言堂”的状况,因为Vis Moot本身的目的便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学知识的教学和法律执业技能的培养。在Vis Moot的过程中,教练的角色类似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老师,需要带领参赛队员学习国际商法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内容,并训练他们的庭辩技巧。

对于基本的法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排斥传统的授课方式,但面对情形各异的案例,对于相关法学内容的概略性掌握是无法满足分析案例的需要的。因此,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学生们被推动着去深入学习和研究;教练此时如同一个舵手,应当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进,如教会学生查找和使用相关法律文件在制定过程中的会议记录、对法律文件的补充或说明文件,以及相关法律适用的案例。学生们则需要学习多种途径的资料查找方式。资料的适用性和关联性,或使用方式,均可以与队员、教练进行讨论,对资料的搜集、掌握甚至可以训练成为一项技能。这是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积极性,在资料的搜集、积累和讨论中主动学习、逐步加深对案件和法律的认识的过程。

2. 提升法律思辨能力

任何诉诸法庭或仲裁庭的争议都有两种立场去分析事实和法律。Vis Moot规则要求双方都在书面和口头陈述中分别主张申诉人和答辩人的立场。每支队伍需在一定时间限制内提交作为申诉人的申诉状,并在稍迟的阶段针对对手的申诉状提交作为应诉人的答辩状。

但在口头辩论阶段,短时间内角色的频繁变化对每支队伍来说都不可避免。小组赛阶段,每支队伍每天扮演的角色不相同,而淘汰赛阶段各队伍的角色由抽签决定,很可能在短短30分钟内要完全转换思维,站在另一方立场上论证,这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是Vis Moot成为高水平竞赛的原因之一。在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法律思辨能力因此得到了充分训练[10]。

3. 全方位技能锻炼

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在教授学生法律知识的同时传递法律执业技能是一个共性问题。模拟法庭或模拟仲裁庭的教学方式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教育中比较常见,而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在专业技能培训上显然关注不够。律师职业需要10个基本技能:(1)解决问题;(2)法律分析;(3)法律研究;(4)事实调查;(5)通讯;(6)咨询;(7)谈判;(8)熟悉比较诉讼程序和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9)组织和管理法律工作;(10)对道德困境的识别与解决[11]。所有的模拟辩论赛都会强调这些技能中的一部分,但Vis Moot几乎涵盖了它们的全部[12]。如同大多数模拟辩论赛,Vis Moot要求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并针对这一案件所产生的问题,通过研究,拟定论点。Vis Moot特别之处在于,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事实分析,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事实调查。尤其,Vis Moot安排了“要求澄清”的环节,即法学学生在收到案件材料后的一定时间内,如果对案件材料有任何疑问,或者认为存在必须证明事实而缺乏相关证据的情况,可以向Vis Moot组委会提问,要求组委会进行“澄清”,这个环节鼓励了参赛学生在分析案件时进行有意识地“发现”。

在参与Vis Moot过程中,学生通常以队为单位工作,在规模比较大的团队里工作尤其要求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组织和管理团队中的工作。对于高效率的写作与高超的庭辩技巧而言,有效沟通同样至关重要[13]。

不得不谈及的是,无论是最初的文书写作还是最终的比赛过程,普遍存在着对时间的要求。尤其在“开庭”过程中,参赛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陈述,提出己方的法律主张和法律依据,并针对对方的陈述提出反驳。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目标任务往往会带来不小的压力,而激烈的庭辩或仲裁员过多的提问也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对压力的经历无疑是他们的宝贵经验。

4. 庭辩技巧的“演”与“练”

“庭辩技巧”被定义为“辩解的行为或积极获得法庭对于原因或诉求的支持”,通常是在审判机构或仲裁庭前辩解。所谓“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庭辩技巧的传授不仅仅是技巧本身,还有如何训练的方法,这无疑是对教练最具挑战的部分。首先,庭辩技巧是基于一定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只有在自身掌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传授给他人;其次,庭辩技巧无法仅仅依赖书面的传授。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庭辩技巧由教练“演”出来,学生们经由观摩和模仿而习得。

对庭辩技巧的练习是参赛选手最辛苦的工作。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语言是第一个难关。如何能够组织起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庭辩技巧训练的第一要务。而组织己方的论证、回答仲裁庭的问题、反驳对方观点的方法,都需要参赛选手在长期的庭辩训练中掌握。

三、结语

在竞赛的组织形式之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本质上是一项实现了教、学互动的活动。对于参与Vis Moot的各方来说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仲裁员在指导参赛队员、贡献自己的法律观点和执业经验的同时,可以从参赛队员和其他仲裁员那里获得新鲜的视角和信息;教练在训练参赛队员的过程中,一方面接纳新知识、新方法,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实现了法律素养与参赛队员们共同提高;而对于参赛队员来说,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法律知识的积累、研究能力的增强、庭辩技巧的掌握、登上“国际舞台”等等,都在参与Vis Moot的过程中实现。

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国际型法律人才要求具备在国际社会中妥善处理法律事务能力,这样的能力是立体的,体现在语言、法律素养、对不同的文化的适应性、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个人的仪态、形象。而这些要素在Vis Moot中一一体现,参赛队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即使是其他参与者,参与Vis Moot的经历总能够给他们的“国际化水平”带来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说,坚持长期、有效地参加Vis Moot活动是我国法学院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梁西,宋连斌. 法学教育方法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1.

[2] Louise Barrington, Glenn Haley. Go East, Young Arbitrator[A]// Janet Walker. The Vis Book[C]. US: Juris Publishing, Inc., 2008.

[3] Pierre A. Karrer, Hew R. Dundas, Lawrence W. Newman. Winning the Moot: What Do Arbitrators Want[A]// Janet Walker. The Vis Book[C]. US: Juris Publishing, Inc., 2008.

[4] Association for the Organis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 The Rules[EB/OL]. , 2011-02-20.

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第3篇

二、活动目的

三、辩手组成

四、参加人员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一号楼1406教室

七、辩论主题:

“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谁能评判利弊?

八、赛前策划准备工作:

1、确定参赛队伍和成员

2、申请活动地点。

3、邀请机电系辅导员老师当评委并点评

4、制定并打印评分表2份

5、制作并准备红牌、黄牌一个

6、准备相机

7、准备一个电子表

8、具体人员安排:主持人:吴文威 评委老师:徐老师、王老师 我班代表队:吕国涛、龚松健、刘立峰、严慧君 记时员:蔡帆摄像:何梦恬 分数统计:李胜 维持秩序:张汉军 赛后清理场地:全体班委

九、辩论赛程序

1、开场白

(1)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并介绍评委

(2)主持人请参赛双方入场。并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比赛由立论阶段、驳立论阶段、质辩环节、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六个阶段组成)

2、开始比赛

3、辩论结束后评委点评,同时分数统计员进行分数统计

4、主持人宣布比赛两方团体分数和各辩手分数

5、辅导员宣布辩论赛圆满结束

十、辩论程序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

观众提问

双方的观众提问,对方予以回答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赛制具体说明:

(一) 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 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 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 结辩阶段:

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立场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

十二、评判

1、评委组成(我们系辅导员老师)

2、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部分(满分100')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的流畅程度,反驳、分析和应变能力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0')

内容: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用资料是否恰当(10')

风度和幽默感:各队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30')

整体合作:全队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20')

(2)个人部分(满分100)

A、论

陈词是否合适,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实例是否恰当(50')

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第4篇

一、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以往协会积累的总结,由于会员的数量比较庞大,加上协会的一些活动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按计划进行,协会的会员与协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在新的学年里为改善这一点,除了争取多开展一些有益于会员的活动外,口协将会员分成三大组,在原本有协会特色的辩论队的基础上再建立“演讲组”和“表演组”两个特色组,各设组长。遵循协会的规章制度,根据协会的活动任务,三大组的组员在各自组长的直接带领下进行常规活动和培训,并且开展1—2次活动。分组后,各特色组的人数不会太庞大,训练和活动会更统一一些,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新学期的活动:

9月初(即新生军训期间):

1、协会的宣传工作。我协会会组织人员到新生宿舍看望新生,帮助新生,同时口头宣传口协(经费允许的话会有宣传单),让新生对口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讨论与进一步确定本学期工作详细计划,开始准备招收新干事与会员的工作以及筹划会员迎新见面大会。

9月下旬(即军训结束):

招新工作。将按实际情况招收一定数目的新干事和会员。

10月中旬:

迎新动员大会;今年将继承上一年收效不错的活动形式,将迎新和动员结合起来展开。大会中将辩论表演赛作为主要节目,各班准备参加辩论赛选手来观摩,介绍辩论中的基本技巧。这样既吸引会员的参加与保证参加人数,能更好地宣传了“新生杯”辩论赛,拉开新生辩论赛帷幕,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第十届08级“新生杯”辩论赛;我协会将在10月上旬就开始做好辩论赛的宣传工作,会将关于辩论赛的通知下达到每个班级的团支书手上,由支书通知组织班级辩论队参加“新生杯”。

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

1、平时培训:

三大组根据各组的特点同时有序的进行会员培训,计划是每个月进行一次。比如,辩论队可以每个月放映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开设有关辩论的讲座等等,表演组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相声对决,话剧,小品,原声配音等活动,演讲组则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或者模拟竞选现场等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能引起会员的兴趣。

2、活动任务:

辩论队,表演组,演讲组本学期各开展一次面向全部会员的活动,可以将08级新生作为主要对象。

演讲组:“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比赛;

表演组:电影原声配音大赛——mychoice,myvoice;

辩论队:趣味辩论赛

三、经验学习交流会:

辩论比赛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课堂辩论比赛 作用

在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里谈的课堂辩论比赛与正规的辩论比赛和课堂辩论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两者的竞争性,又在一定规则下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比较多,但进行课堂辩论比赛比较少,在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只要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学生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辩论―竞争―收获”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在调查中于学生们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于大学生起到多方面作用。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一:课堂辩论比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学到了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辩论赛的流程规则辩论技巧方法等,还有方方面面有关的资料,这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接触更多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辩论赛同时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辩论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这样辩论选手就在准备中不断地扩展了有关话题以及一些相应的知识,不仅是我们的参赛选手,观众也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应该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论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经常不断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2.鼓励同学们不同思想的碰撞以及辩论话题相关知识地不断挖掘。辩论要求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辩题,所以在去挖掘遍体中的内涵,如其原因特点作用等,从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无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如在“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的辩论赛中,正方列举史实,证明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而更多地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以及人民力量的伟大;而反方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备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们从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到思想升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3.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辩论赛的顺利进行,不同角色的同学都积极的准备着。辩手们更是使出独门绝招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最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网查、到图书馆查、跟同学交流……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也在寻找着一些有用的材料以便在赛场上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辩护。其间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接触、理解和分析,其实就是在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的一种消化,一种吸收。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同学们泛泛涉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堂辩论赛之前,同学们都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到图书馆、上因特网、从历史课本到其他历史书籍、与历史老师交流等途径广泛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之前的准备,同学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身边和周围的各类课程资源。他们发现很多资源以前没有利用过,正是通过课堂辩论才使他们利用上这些资源。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二:通过课堂辩论比赛,可以深化对某一新辩题的深入认识

把辩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是教学模式进步的灵魂,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过程中,以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三:课堂辩论比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用求异的思维看问题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1.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看问题存在片面化,停留在表层,认识事物不够深刻等问题。通过课堂辩论比赛,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多方面证明,在辩论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哪个方面看问题有偏颇,都容易被对方进行攻击,导致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同学们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不仅要有大量的资料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独自思考,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提高认识问题的思想深度,这也是大学所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深度。课堂辩论比赛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来思考辩题,既要考虑到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和局限性。

2.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需要和外部世界往来,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记、昙花、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辩论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引起言语上的交锋。通过交锋,让彼此能够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和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更深透的事物本质,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思想沟通。是思想的触碰,使我们由浅层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含义跃进。同时,辩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活跃思维,敢于自主质疑所谓的权威观点,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唯书本是从的被动思维方式。课堂辩论比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思维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因为辩论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辩题以后,课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搜索整理多方面素材,写好发言提纲,这就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能力。在辨认时要倾听又要反击,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对方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有利发展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因此,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单向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四: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才。进行课堂辩论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深入分析辩题,查找各方面资料,进行分工合作,利用辩论技巧运用好所掌握的知识。由课堂辩论比赛把教学的内容和比赛结合起来,不管是哪个队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都要做精心准备。另外,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不只是某一名辩手的事,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荣誉。一名辩手出现问题,对整个团队和班级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名队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在比赛过程中又要尽全力进行比赛。正是这样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辩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合作精神。辩论是通过人们因不同的观点而引起的言语交锋打到相互了解谅解和信任,进而实现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交锋,彼此能够更加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达到高层的心理沟通。“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学习,让我交到了好朋友。”这是一同学在辩论赛后的深刻感想。在辩论中,要学会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尊重别人,实现愉快合作,共同提高。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一个国家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论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辩论。同时由于辩论又是团队对团队的集体交锋,这就必然要求同一队员之间要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把个性的展示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分工,达到合作,最终获取共同的成功,分享大家的喜悦。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平时单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发展。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五: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辩论能够帮格内向的学生消除其胆小害羞的毛病,增强其自信心,在课堂辩论中,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学会了据理力争,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敛。在辩论赛中,现场不仅仅有辩论双方,还有评委,热情的观众,那场面是相当大的。面对台下几十至几百的热情观众,陌生的评委,主持人,辩论对方,场下热情或唏嘘的声音,上场辩论,能很快的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他们必须临危不惧,口齿清晰,具有强大的自信,才能使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观众,评委信服。否则连自己都吞吞吐吐的说出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让谁相信呢?同时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辩论比赛前,辩手不仅需要到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同学,老师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对所获得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组织哪些材料可以回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哪些可以用来反驳对方观点,哪些材料较有针对性。应变能力不仅指在场上快速找出对方观点的弱项,进行反驳,还指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方会怎样反驳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反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选择哪些材料?同学们参与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参与辩论赛让我觉得我离舞台更近了,因为以前的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大声表达自己,但是辩论赛让我觉得我是行的,我也可以很优秀。”大学的教育应该是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耐挫力。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另外,辩论要求参与者沉着、冷静,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学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点,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自己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六: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课堂辩论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同学们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整体作战是培养主体性品质的需要。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辩论式等类型的活动为中介的,同学们只有投身于诸如辩论式学习活动之中,其主体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优良作风的培养得以实现。

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辩论比赛要求双方在发言中提出的见都要有必要的证明,这就促使参加辩论的学生多方面地收集材料,并进行认真的准备,找到自己的论点。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更是因为收集资料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而作为观众也能在辩论赛中汲取诸多历史知识。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这就要求辩手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材料了。辩论活动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其功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辩论活动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思想作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辩论赛是一种竞争性游戏,它一方面凸显竞争游戏的对抗性,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正面交锋和较量的舞台;另一方面凸显游戏的守规则性,辩手必须在游戏规定的范围内和游戏规则下据理力争。这种守规则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们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辩论又讲求在包容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异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思辨,这要求辩手尊重对手的人格,正所谓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有助于同学们的修身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七: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辩论赛可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论辩中,人格主要体现在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仪态、仪表和气度风格。辩论赛是一种口语竞技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但要求参辩双方讲究外在仪表,更要求辩手注重辨风辨德。沉稳冷静而不迟钝,机智幽默而不轻桃浮夸,据理力争而不咄咄逼人,尽显个人魅力而不抢占风头,这样的辩手才能取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同。而且,在论辩过程中,同学们在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着随辩论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各种情感: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遗憾和惋惜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辩论式教学最大的功效是有利于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配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辩论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自由”空间,成为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的教学策略,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学生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认为辩论课办得非常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扩展深化。辩论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课堂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仅仅是参加辩论的同学,很多陪练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找资料、做分析总结等,大家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并快乐着。”总之,辩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型,培养口才,让大学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学生的积极配合的热情,是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是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动手时间,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