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第1篇

一、加强财务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质量对任何企业的发展?硭刀加泻艽蟮挠跋熳饔茫?只有精准、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够促使企业发展决策制定更加贴合现实性,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方式与市场发展形势相吻合,进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信息是对指市场对产品的特征、特性以及各方面的使用需求信息的收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能够对企业生产目标更有目的性的确定,信息质量是指所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具有真是性、相关性、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等特点,只有保证信息质量满足特点要求,才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通常会计部门是以报表的形式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呈现出来,而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填写的规范性都将会对整个发展决策有影响,所以务必要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提高信息的可利用价值,因此,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非常重要。

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利益被驱动问题

很多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采用造假制假的方式,对会计信息做手脚,通过假信息达到自己的利益获取目的;同时,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会使得信息被虚假化,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追逐心理,不惜触犯法律,不计后果进行造假行为,想从制假的手段中得到利益格局的改变与利益分配关系的改变,而这种行为大大折损了会计信息的真正利用价值,并且使得企业经济风险滋生。

2.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信息收集需要遵守对称原则,虽未对称就是指时空与内容要成对称式发展,而目前,会计信息的使用明显呈现出淘汰式、过时式以及不对称式,很多企业为了满足现实经营管理要求,完成管理目标,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而处理过程中常存在道德上的问题,比如:抓住会计工作的弱点与突破口,利用信息复杂特点对一些虚假、欺诈、不真实的信息进行掩盖,并提供使用,进而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与实际财务支出有出路,财务报表变成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信息。

3.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低、相关监管机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个人道德素质对整个会计工作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一旦素质过低,就会导致工作态度不积极、信息处理不得当,进而信息质量下降,失去利用价值与作用。对于会计信息监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若是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就会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恶劣发展,没有约束、没有规范、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使用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会计监管的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会计监管的首要条件就是加强对企业制度的完善,合理配置内外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各管理层面的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市场发展变化考察等环节的实践参与,重点发挥企业金融结构的作用,完善监管制度与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与实施,建立执法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态度与氛围。各管理层要对制度的制定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对财务会计部门进行优化配置与调节,充分发挥职员的作用,明确职位责任,对造假信息一律禁用,并对造假的人员进行依法惩治,严格监管制度的落实情况。

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抓好机会、落实政策、提高控制能力才是关键,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更要加以重视,从企业内部目标与治理要求出发,对内部会计管理要区分于其他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与工作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激励制度完善,突出会计部门子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会计信息监管重视起来。其中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使会计造假没有了造假的环节、载体,从源头上杜绝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第二,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第三,利润不实,主要有多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第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加强财务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设计出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

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在频繁地发生变化着,任何一个单位都要对这些每时每刻发生着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投资者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报酬,从而决定是否投资,是否继续持有投资,是否卖出投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为此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债权人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分析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另外,会计信息还要有助于企业的供货单位和客户进行商业决策,评价经营风险。比如是否建立商业联系,是否给予商业信用等等。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既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也是内部经营管理的直接信息来源。因此,必须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设计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如何以会计科目、原始记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计算、登记、分配、汇总和存储。所有这些内容,构成了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有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形式必须严密,信息处理程序必须合理,信息构成环节必须完整。一个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既能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又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的各种会计信息,满足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社会有关人员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3.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强化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认真贯彻执行和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为了完成这些职能,首先就要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以使企业的会计和会计监督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能够独立地行使其职能。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所以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必要在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如有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

4.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要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制、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来达到会计岗位按事设岗,按岗设人,人员精干,各司其职。

首先,会计岗位设置中应注意横向与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保证会计记录真实与完整,保证会计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其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把经济活动中与会计有关的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程序处理好,规范好,因为会计核算工作是基础,要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职责不清现象发生,务使单位的会计工作限期达到规范要求,第三,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作为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体系,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通过归类管理,逐步加工成有用会计信息,同时要加强手续控制、复核控制等,再加上规范的会计技术处理等措施,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达到真实、及时和完整。

总之,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会计监督与监管,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健蔚.明确财务监控目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会计,2002(04).

[2]闫心坤.关于财务会计监督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14).

[3]刘梅珍.论我国会计监管中的几个问题[J].今日科苑,2008(07).

[4]杨海丛,胡慧娟.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8(09).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文化;信息质量;监督

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的法制化是会计进步的要求和标志。但是我国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当今的社会文化氛围下,杜绝会计文化中的人治也不现实,应在法制性的会计文化与人治性的会计文化的冲突中找到平衡。我国会计文化建设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注重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强道德观建设,推行诚信教育;最后加强会计的人才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的会计人才及加强国内东西部会计人才的流动,促进受教育者的文化观念更新,为接受会计改革奠定基础。会计文化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凝结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又通过会计人员发挥着知识、科技和智慧的机能。要通过会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和构建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促进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会计行为文化

会计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计部门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会计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会计的文化品位;二是会计人员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会计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会计人员的行为,更好地认识会计的文化内涵。会计行为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品格,能够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进而形成会计部门巨大的无形资产。要明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并对自己加工的会计信息负责到底。

三、建立会计制度文化

会计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会计部门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迁,不断推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首先从权利层面上,明确“权利边界”,具体来说,要针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权力主体,划分出明确合理的权力边界,按照“分权与制衡”原则,对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相应的会计控制权,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在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投资中心的核心机构,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还可让主要债权人成为独立董事,让它们列席董事会,更有效地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从经营者层面上,应该在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聘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从而形成高效的会计信息数据生产和加工分析系统,更好地帮助经营者有效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为其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而发挥作用。

四、健全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制度在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资流失,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的突出重点,也是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新《会计法》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法律基本要求,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防范监督作用,防范差错与舞弊,从多角度、多重环节、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内审外调,提高审计效果,可以说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五、加强企业外部环境建设

对于众多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外部治理系统包括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外部约束力量。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由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组成,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需要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应该尽快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积极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促使企业会计信息不断得到提高。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除了知识、经验、诚信度以外,市场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通过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等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中,并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来实现职业经理人的优胜劣汰,使人才资源得到有序流动和配置。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策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王希娅(1990―),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6303

1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会计信息是指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运用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实践获得的,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价值运动情况的经济信息。199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会计信息质量定义是:会计信息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简而言之,会计信息质量就是其能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或者会计信息准则的程度,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是指会计信息为了满足所需者或准则程度的质量标准。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普遍偏低,存在着许多弄虚作假的行径。不仅会计信息质量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公信力同样也很低,公众并不信任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掩盖交易事项。隐瞒公司的重大事项或者选择不及时披露,如公司正在进行诉讼、股东非法挪用公款、发生关联交易等。

(2)虚拟资产。主要是不予核销已无价值的项目,或者擅自改动账目,如已经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更有甚者将费用列入到资产中来使账目产生虚假的盈利。

(3)虚报盈利预测。通过高估公司未来的预期盈利来吸引投资者,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定,最终导致投资者的利益被侵害。

(4)对于募集资金的流向、投资方向等信息不能充分披露,重要的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的变化不予披露。

(5)公司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经营者只披露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数据,如某一日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数据,导致投资者无法对全年平均数据进行了解,并作出有利的决定。

(6)隐瞒关联交易和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中的不利信息。有选择的隐瞒公司的风险信息。主要缺失的有:重要风险,风险的重要程度与影响以及风险管理。披露信息不准确真实,常常更正和补充,并且不及时。

3[JP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P]

3.1会计信息需求方的影响因素

3.1.1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缺乏

投资者主要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大股东由于持有比例较大的股份,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中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并且能够控制董事会进行内部人士控制,幕后操纵会计信息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没有人力物力来对会计信息进行判断,也没有选出有能力的代表来与大股东制衡。

3.1.2金融企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利用水平低

在我国,金融企业代表债权人,以抵押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价格来代替传统落后的、机械的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计信息的实际影响其实很小,而银行一方尽管拥有发言权,但无奈竞争力度不够,使用的仍是传统落后的财务分析方法,所以三者都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外部压力,制约了上市公司会计的质量。

3.2会计信息供给方的影响因素

3.2.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缺失

公司权力结构大体而言有两种较为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大部分股权集中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会选择控制董事会和牺牲中小股东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情况是股权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没有一个股东能掌控公司,使得经理层拥有了控制公司的权利,即“内部人控制”。这两种情况都十分容易使得会计信息变得失真。而作为内部控制部门的公司内部的监事会毫无作为,完全不能发挥内部监管的职能。

3.2.2成本与效益的原因

高要求的会计信息披露需要更大的成本,为了使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客观、充分、具有可比性,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披露不利的会计信息对公司的营运、股价和投资所带来的损失也被算在成本中。为了追逐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效益,上市公司往往会选择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来披露会计信息。

3.2.3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上市公司往往面临着极速的扩张,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会计部门常常不能及时地调整到相应的状态,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超过了自身可接受程度,尽管有计算机的辅助,但是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人工处理的地方仍然很多。受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限制,过失并不能完全避免。

3.3会计信息监管方的影响因素

3.3.1政府监管部门权利分散

监管机构包括:证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权利分散,各自为政,监管工作滞后,没有统一的数据体系以供各部门分享使用,给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3.2司法监督有缺陷

在现有的会计司法体系中,往往侦查、、审判机关或当事人虽具备法律知识,但不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会计人员尽管具备会计方面知识但是缺少法律知识。致使在会计违法违纪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审判,造成了司法监督的缺陷。

3.3.3相关制度不完善

由国有企业转型成为上市公司的在我国很是常见,这些前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营者一般由政府直接任命,经营者在企业内的职务决定着其社会地位。经营者的升迁取决于上级组织部门,为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一目标使得一些经营者选择捏造虚假会计信息,提高自己的业绩,夸大企业效益。

3.3.4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建设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包括设置各种监管机构,出台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却仍然屡屡发生,这种现象表明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政府在监管一、二级市场的体系上仍存在漏洞,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仍亟待解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仍然需要加强。

4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4.1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的规则,完善董事会产生规则,构建合理的董事会结构。严格遵守我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限期建立独立董事,约束内部董事的权力,发挥监督作用。向更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学习,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得审计委员确保公司公开市场、股东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事会作用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赋予其更大的监督、弹劾、权,以及内部、外部审计人员聘用的权利等。建设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岗位责任制等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形成多方制衡局面,使擅自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难上加难。

4.2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机制

尽管我国结合国情并向国际会计法律法规学习,制订了许多会计信息质量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具体执行方面的一些弊病却依然没有被解决。为了发挥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作用,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会计法律法规机制,让会计法律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所依据,而非不知从何下手。只有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质量法律法规机制,才能使我国的会计行业运作得井井有条,达到与国际会计标准接轨的目标。

4.3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明确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结合防治、预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假和事后处理稽查,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重新设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权利和职责,将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结合起来,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使得经济市场具有充分的自由与活力,实现公平竞争和高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性监管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作用,与政府的强制监管结合,共同对市场进行监管好。近年来我国还向国际立法条例借鉴,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来优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

4.4优化注册会计师制度

加强注册会计师对证券市场的监督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其独立性。收回上市公司自行选择注册会计师的权力,由监管部门直接委托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按周期轮换受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其独立性,避免出现虚假捏造的审计。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因其造假舞弊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将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法律的强制性促使职业道德的提高。

4.5优化监督机制

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优化现行的监督体系。设立统一的机构,有关部门的工作相协调,使得行业管理统一有序,赋予证监会更多的权威,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制定具体、清晰、操作性强的监督检查条例、操作步骤和衡量标准,加大执法的力度,对检查人员的渎职行为追究责任,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招募足够数量的监管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监督效果。执法严格,处理及时,公开透明,同时也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完善一体的政府监督机制。

4.6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质量的对策不仅仅包括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结构、注册会计师、政府机制等,最为关键的是个人的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归根究底是对利益不择手段的追求。问题需要从根源解决,只有当事人选择不对会计信息造假,才可能会真正地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其的作为,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道德修养,树立诚信的理念,坚定公平公正,才能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的风气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陆萍,王妹.会计学基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国际标准化组织.GB/T6583-1994 idt 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3] 葛家澍,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李梅英.会计信息质量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 庄壮辉.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J].金融观察,2010(1):29.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管制概述

(一)会计信息管制的定义会计信息管制指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与表现形式的管制。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看,会计信息管制包括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管制;从表现形式看,会计信息管制有法律管制(证券法、会计法等)、制度管制(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和道德管制(职业道德规范)。

(二)会计信息管制的分类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监管的主体有政府行政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两部分;财政部在会计信息管制中的角色是相关会计规范的制定及其执行监督;证监会对会计信息管制负有的监管职责包括:指导、督促及检查证券交易所对会计信息的一线监管,负责与会计部门协调处理会计信息管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配合会计部门起草、修订会计信息管制的规则,组织收集、分析和处理市场和媒体的情况反映。此外,监管部门还负有协调证券交易所与各地派出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管制,对会计信息批露、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巡回检查和专项核查等职责;证券交易所在会计信息管制方面负有的职责则是对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

二、会计信息管制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外部性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资本市场中利益相关者因为会计信息的供求而获得额外的收益或遭受额外的损失,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收益,而他人或社会却不必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信息相关者获得这种额外收益的情形包括:无偿使用会计信息,因使用相关的会计信息而降低交易费用或获得投资收益等;负外部性是指某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了损害,却不对该损害进行相应的赔偿。信息使用者可能遭受的损害包括: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据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而造成损失;或因会计信息提供不足,为获取所需信息而花费更多的交易费用等。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具有垄断性作为会计信息唯一生产者的企业经营者有向市场自愿公布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的动机,但其前提是向市场提供真实充分会计信息的行为不会牺牲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时也要努力使实现委托人利益这一假定条件成立。所以,在没有强制性的会计信息管制时,在经营者完全有能力控制会计信息产生和披露的情况下,市场中便会出现为经营者谋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效用服务的会计信息,-即市场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被经营者垄断,垄断的存在导致了产品或劳务的购买量(消费量)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率水平,进而给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负面影响。被公司管理层垄断了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对相关投资者的经济决策产生误导,进而降低了市场对社会资源尤其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存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管制标准,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市场中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相关性和充分性。

(三)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甚至导致整个市场的失灵。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典型后果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以经营者为代表的内部人来说,其可以利用内部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经营者可能知道一些不利的会计信息,但是他们会隐瞒或故意推迟披露该会计信息,这种行为将会产生两种负面效应。这样,市场中的外部投资者会将证券市场视作不公平交易的场所,并有可能撤出,从而使市场规模缩减,导致证券市场不能正常运转。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道德风险。在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股权过重过大且不流通的本质导致了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不活跃。道德风险的产生来源主要有:一是在委托关系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侵害股东利益;二是“一股独大”,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根据经济人假设理论,在外界监管行为不强的情况下,公司经营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更多选择逃避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了社会投资者(中小股东)经济利益上的损失。这种行为的消除只能通过对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强有力的管制来实现。

三、会计信息管制“激励悖论”的分析与克服

(一)会计信息管制的“激励悖论”分析会计信息管制是指政府对会计信息生成、披露、使用过程的干预,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披露要求、信息质量以及表现形式的管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管制。然而,在我国不断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力度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屡禁不止,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管制行为导致非预期后果。按照博弈论中“激励的悖论”原理,过度的会计信息的监管,只会在短期内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遏制,但从长期看,不会取得预期目标。会计信息的监管部门和信息提供者――上市公司可以看作博弈的两个参与方,在该博弈中,监管者的策略是“作为”与“不作为”,上市公司的策略是“作假”与“不作假”。如果上市公司“作假”而监管者“不作为”,上市公司的得益为正效用L,监管者的得益为负效用-V(负面影响及受到的惩处);如果上市公司“作假”而监管者“作为”,上市公司的得益为负效用-F,监管者的得益为0;如果上市公司“不作假”而监管者“作为”,上市公司的得益为0,监管者的得益0;如果上市公司“不作假”且监管者“不作为”,上市公司的得益为0,监管者的得益为正效用S。如图1所示。

假定上市公司作假的概率为p,“不作假”的概率为1-p;监管部门“作为”的概率为q,“不作为”的概率为1-q。则监管部门选择“作为”与“不作为”两种策略的概率最佳,如图2所示。横轴为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概率q,分布在0-1之间,纵轴为对应于监管部门“不作为”的策略,上市公司选择“作假”策略的期望得益。可以看出,图中从L到一F的直线所对应的纵轴坐标就是对应监管部门“不作为”的不同概率,上市公司选择“作假”策略的期望得益。公式为L*q+(-F)*(1-q)。L-F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为q*。如果监管部门选择“不作为”的概率大于q*,上市公司“作假”的得益大于0,上市公司就会选择“作假”,反之,如果监管部门选择“不作为”的概率小于q*,上市公司“作假”的得益小于0,上市公司

就会选择“不作假”。因此,L-F直线与横轴的交点q*就是监管部门选择“不作为”策略的最佳概率,此时,上市公司的“作假”得益为0。因此,政府部门为了抑制会计信息造假,会加大对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F,在图2中,表现为-F向下移动至-F’。此时,如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策略的概率不变,就会使上市公司“作假”得益为负,但如此的后果,只会使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得到暂时遏制。而L-F’直线与横轴的新交点为q*’,使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概率提高到了q*’。长期看来,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的最终后果是使监管部门更大概率的“不作为”。因此,政府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存在非预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