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方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桥梁抗震;静力法;弹性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虚拟激励法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91-02

1 静力法

早期结构抗震计算采用的是静力理论,1900年日本大房森吉提出静力法的概念,它假设结构物各个部分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振动。此时,结构物上只作用着地面运动加速度乘以结构物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即忽略地面运动特性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因素,简单地把结构在地震时的动力反应看作是静止的地震惯性力(作为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1915年,佐野提出震度法,即根据静力法的概念提出以结构的10%的重量作为水平地震荷载,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次年建立了最早的桥梁下部结构工程的抗震分析方法。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把地震加速度看作是结构破坏的单一因素有极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忽略了结构的动力特性这一重要因素。只有当结构物的基本固有周期比地面卓越周期小很多时,结构物在地震振动时才可能几乎不产生变形而被当作刚体,静力法才能成立。由于其理论上的局限性,现在已较少使用,但因为它概念简单,计算公式简明扼要,在桥台和挡土结构等质量较大的刚性结构的抗震计算中仍常常用到。

2 弹性反应谱法

应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最关心的是地震力的最大值。对于单质点体系最大地震力的计算式为:

P=m|δ¨g+y¨|max=kH•β•W

式中:KH――水平地震系数;

β――动力放大系数;

W――体系的总重量;

水平地震系数的取值根据抗震设防的烈度水准选用。对于一特定的地震波其加速度反应谱是不规则的,而且一个反应谱总相应于一定的体系阻尼比,实际上我们所使用的规范反应谱,是在输入大量的地震加速度记录后所绘制的很多反应谱曲线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平均反应谱,平均反应谱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004-89)即是动力放大系数β。所以,结构的地震反应,是以卓越周期为主要成分的

地震波激励下的结构的强迫振动。由此即反映出具有不同特征周期的不同场地土对应的反应谱,《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004-89)根据场地土的分类分别规定了5%阻尼比的不同的反应谱曲线。对于多质点体系,其振动方程可用下式表达:

[M]{δ¨}+[C]δ•+[K]{δ}=-[M]{I}δ¨g(t)

式中: [M]――多质点体系的质量矩阵;

[C]――多质点体系的阻尼矩阵;

[K]――多质点体系的刚度矩阵。

上述振动方程一般通过转换到正则坐标和振型坐标用非耦合或正交振型反应叠加求解,将多质点体系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广义单质点体系,广义单质点体系的最大反应可由反应谱曲线查出。由于地震地面运动更容易激起最低振型而不是较高振型的反应,因此仅仅需要几个振型叠加就能得到近似的而又很好的桥梁地震反应情况,尤其对于大量的少自由度桥梁体系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广义单质点体系的最大反应不同时发生,因此需要将它们组合起来;同时每个振型对地震反应的贡献也是不同的,每个振型的参与情况可以通过振型参与系数得到,

如下式所示

Pi={φ}i[M]{I}{φ}i[M]{φ}i

振型组合方法是反应谱理论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影响桥梁地震反应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目前各国抗震规范采用的组合方法主要是基于平稳随机振动理论的SRSS,CQC等一致激励振型组合方法。最普遍的SRSS法,对于频率分离较好的平面结构的抗震计算有良好的精度,为大多数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如我国现行部规JTJ004-89,美国的AASHTO规范,欧洲的Eurocode8规范。该方法对于中小桥梁的地震反应计算有较高精度,但对于频率密集的空间结构由于忽略了各振型间的耦合影响,通常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结构的地震反应。CQC法是80年代初W ilson等人基于随机过程导出的比例阻尼线性多自由度体系振型组合规则。较好地考虑了密集频率时的振型相关性,克服了SRSS法的不足。

3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可以进行有线弹性材料行为、非线性材料滞回特征、几何非线性效应的模型分析。但是,除了二维或三维空间坐标,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时间坐标。

对桥梁模型进行地震时程分析,有三种可用的分析方法:①时域内的逐步积分,②时域内的标准振型时程的叠加;③频域反应的计算变换到时域内叠加。因为对于一个特定的地震地面运动,线弹性时程反应分析得到的设计信息总量很少,因此方法②和③在总体形式上因依赖于叠加原理而受到限制。进行时程分析可以得到数值上较为精确的分析结果,但是存在着在一些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因而本质仍然比较模糊。其他问题如:输入地震动;简化结构分析模型是否与实际相符;结构-基础-土相互作用问题;结构构件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和屈服后的行为;数值积分的精度及稳定性等都有待于解决时程分析不仅计算量大,建立模型复杂,而且对分析结果的整理要求也很高,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地面运动的情况。其主要缺点是计算结果过渡依赖于所选取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离散性很大.为得到较可靠的计算结果常要计算许多时程样本,并加以统计评论,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实际上只对特别重要的大跨度结构才使用该法

4 Push-over法

Push-over分析方法是将地震荷载等效成侧向荷载,通过对结构施加单调递增水平荷载来进行分析的一种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它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状态时的非线性性能。采用对结构施加呈一定分布的单调递增水平力的加载方式,用二维或伪三维力学模型代替原结构,按预先确定的水平荷载加载方式将结构“推”至一个给定的目标位移,来分析其进入非线性状态的反应,从而得到结构及构件的变形能力是否满足设计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尽管这一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基本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对于桥梁结构来说,Push-over分析方法通常将相邻伸缩缝之间的桥梁结构当做空间独立框架考虑,上部结构通常假定为刚性,分析的初始阶段是对单独的排架墩在所考虑的方向上(顺桥向或横桥向)进行独立的倒塌分析,以获得构件在单调递增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整个破坏过程和变形特征,从而发现桥梁结构的薄弱环节。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非线性静力方法,其计算过程简便易于操作,结果可以以图形方式示出,能够计算结构从线弹性、屈服一直到极限倒塌状态的内力、变形、塑性铰位置及转角,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

Push-over方法由于其近似假定的存在及对支承条件的考虑等因素,影响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上述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Push-over方法还有待完善,但是它对抗震分析的作用不可低估。Push-over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给出构件的屈服顺序、承载的薄弱部位和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等重要的信息,这些对抗震

分析来说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Push-over方法可作为基于可靠度和功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工具。从长远来看,我国规范中势必引入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要求,因此,工程上需要简便而又有一定精度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对于特定类型的结构,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用Push-over方法得到结构失效时能抵抗的最大的水平荷载以及相应的内力和变形状态。这些结果可以方便地用于可靠度指标的计算中。Push-over方法以其方便、快捷、计算较准确、能反映抗震能力与需求的特点,在今后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5 虚拟激励法

随机振动是一门应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性态的技术学科.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航天工程的推动,在工程振动的研究中引入了概率和数理统计理论,极大的推动了对随机振动的研究.随机振动描述了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土木、机械、航空和航海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机振动方法较充分地考虑了地震发生的统计特性,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较为先进合理的抗震分析工具.已被1995年颁布的欧洲桥梁规范采用.大连理工大学建立的虚拟激励法作为一种新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已对被认为很困难的多点非均匀随机激励问题给出精确高效的计算方法,在普通微机上已可快速而精确地计算有数千自由度、几十个地面支座的大跨度多点地震激励问题,达到了实用要求。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可用图1的单源激励问题予以阐述.

Sxx(ω)为一个零值平稳随机激励x(t)的自功率谱密度;H(ω)为结构频率响应函数,则任意输出响应量y(t)也为平稳随机过程,其功率谱密度如图1(a)右端.当线性系统作用单位简谐激励eiωt时,相应的响应为H•eiωt,如图1(b).显然,当作用为简谐激励时~x= Sxxeiωt,其相应的响应必为~y= SyyHeiωt,如图1(c).将带“~”的量称为虚拟量.考虑简谐激励~x= Sxxeiωt作用于该线性系统,容易证明响应量~y和自谱密度函数Syy有如下关系式

~y*~y =|~y |2=|H |2Sxx(ω) =Syy(ω) (1)

同样,容易证明互谱密度函数Sxy、Syx同激励x和响应y之间有如下等式成立

~x*~y = Sxx(ω)e-iωt•Sxx(ω)Heiωt=Sxx(ω)H =Sxy(ω) (2)

~y*~x = Sxx(ω)H*e-iωt•Sxx(ω)eiωt=H*Sxx(ω)=Syx(ω) (3)

在上述虚拟简谐激励~x = Sxx(ω)eiωt作用下,考虑两个响应量~y1、~y2,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分别为H1和H2,如图1(d),则有

~y1*~y2= Sxx(ω)H1*e-iωt•Sxx(ω)H2eiωt=H*1Sxx(ω)H2=Sy1y2(ω)

~y2*~y1= Sxx(ω)H2*e-iωt•Sxx(ω)H1eiωt=H*2Sxx(ω)H1=Sy2y1(ω) (4)

由式(2) ~(4)可以看出,通过引入虚拟激励~x= Sxxeiωt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简谐振动分析计算结构随机响应的功率谱.以上通过对单源激励问题的说明对随机振动虚拟激励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参考文献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废液 无毒处理 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16-01

1 化验分析废液来源及危险性分析

目前,各采油厂中心化验室开展的分析检测项目主要有:原油物性分析、采出水氯离子及矿化度分析、注入水水质分析、油田用各类化学药剂质检、聚合物检验等废液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1)毒害性,含有毒成分,如含铬废液中的6价铬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活性且溶解度大,对植物和动物易产生危害。被人体吸收后,可危害肾和心肌,接触皮肤有致癌作用;

(2)腐蚀性,对人体、金属、有机物以及建筑物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3)易燃性,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4)耗氧量高,有机物难于降解,对微生物有害。

2 化验分析废液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

2.1 含铬有毒废液无毒处理方法研究

2.1.1 研究的理论依据

采用硝酸银沉淀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目前执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523-2006《油气田水分析方法》。其方法原理是在PH值为6.0-8.5的介质中,以铬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硝酸银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量的银离子与铬酸钾生成浅砖红色铬酸银沉淀,指示滴定终点,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滴定过程中,溶液中的铬酸根(CrO42-)离子恰能与银离子(Ag+)形成铬酸银沉淀(Ag2CrO4),指示滴定终点。在25℃时LAg2CrO4=2X10-12,理论上需要的铬酸根离子浓度为:

按Cr6+折算单位后为理论5.8mg/L。

由于6价铬化合物具毒害性可致癌,对人员环境危害较大,几年来,我们将氯离子含量测后废液、过期的铬酸钾溶液以及铬酸洗液统一收集起来,密闭贮存在专用试剂瓶中。对它们的允许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6价铬化合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仅为0.5mg/L。

2.1.2 含铬废液无毒处理试验

将收集得到的氯离子测后废液、铬酸钾废液于专用废液瓶中,根据其溶酸性和沉淀转化试验结果,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法对废液进行无毒处理。

①酸化废液

加入过量1mol/L盐酸溶液,使废液呈酸性PH值≈3。在酸性介质中,铬酸银沉淀将转化为氯化银沉淀和铬酸,铬酸根离子(CrO42-)以铬酸氢根离子(HCrO4-)形式存在。依据同离子效应,加入盐酸溶液,其中存在的氯离子有利于氯化银沉淀的完全生成,即铬酸银沉淀的转化以及6价铬以离子形态参与还原反应。将上述废液静置15天。

②分离氯化银沉淀

将废液的上层清液倒入5000ml试剂瓶中,用玻璃漏斗过滤下层氯化银沉淀,将滤液全部转入试剂瓶中。

③硫酸亚铁还原反应

将上述废液倒入2000ml烧杯中,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废液呈酸性,使PH值≈3。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硫酸亚铁,亚铁离子能把铬酸氢根离子中的6价铬离子还原为3价铬离子。

④加碱使废液生成3价铬沉淀物

向废液中加入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使PH值≈8,将盛有废液的烧杯置于可调电炉上,加热至80℃左右,得到碱性沉淀物。试验发生如下反:

⑤含铬铁氧体分离

由于得到的沉淀物组成类似于氧化铁,且具有磁性,因此借助磁铁可以将沉淀物(含铬铁氧体)从废液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沉淀后的废液经检测6价铬含量为0.2mg/L,不超过0.5mg/L,达到国标要求,可直接排放。

2.2 酸碱性有害废液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

2.2.1 废液酸碱度测定

水质矿化度分析、药品配制产生的酸性、碱性废液,由于具有强腐蚀性,碱度变化幅度大,直接排放破坏生态平衡。对这类有害废液的处理,重点考虑酸碱度的影响。

(1)对水中碱度、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含量的测定,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依次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式为:

将反应产物、洗涤移液管、滴定管以及滴定后剩余盐酸一并收集到指定废液瓶中,用精密PH计测定其PH值,废液1呈酸性(PH值=4.2)。

(2)对水中钙、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分别用钙试剂和铬黑T作指示剂,在PH值为12、PH值为10的介质中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标准溶液滴定,发生络合反应,反应式表示如下:

MY2-、CaY2-为生成的稳定络合物,与洗涤移液管、滴定管以及滴定后剩余EDTA一并收集到另一废液瓶中,用精密PH计测定其PH值,废液2呈碱性(PH值=12.7)。

2.3 化验分析废液的回收和再利用

化验分析产生的废原油、废有机溶剂以及各种废化学药剂都是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对这类废液进行合理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化验室每年约产生废原油1.2吨,各种废化学药剂(清蜡剂、防蜡剂、破乳剂、絮凝剂、阻垢剂、杀菌剂)0.6吨。日常化验后产生的废液,由专人负责,分类、密闭贮存于专用废液桶中。对废原油、污油定期集中送到联合站回收池进行回收。对各类废弃化学药剂分类、密闭贮存,集中送交有关化工厂处理。对废汽油、石油醚、酒精这类有机溶剂进行再利用,如用于清洗原油样桶、废液杯等,节约化验材料消耗。

3、结论及认识

(1)对氯离子测后废液等含铬废液,在酸性条件下,采用硫酸亚铁化学还原法,将有毒的6价铬离子还原为无毒的3价铬离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对矿化度分析(不包括氯离子)废液,采用自体中和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废液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PH值为6-9)。对其它化验分析产生的强腐蚀性的酸性、碱性废液可采取加药中和法处理,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3)对化验分析产生的废原油、污油、废有机溶剂以及各种废化学药剂等可回收再利用废液,实行分类收集、密闭存放、集中处理、合理回收。

(4)化验分析废液无害化处理方法安全可行,可推广应用。

(5)通过对有毒有害成分的有效处理,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对可回收化验废液的回收再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节约了资源。

参考文献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应对

一、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同时,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一文以中兴通讯集团十年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变革之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过程,提炼和明确关键因素,从组织、技术、绩效考评等维度对中兴通讯财务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的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丰富了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提供借鉴。

二、概述

首先,文章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阶段做简要概述从而引发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企业重组革命”,到经济全球化推进企业全球扩张的进程的同时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为了解决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财务信息质量差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基于福特公司、通用电气等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的优势,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集团采用。基于大量财务共享服务案例的研究,最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而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扩张,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现存的相关文献来看,诸多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这一管理变革进行研究,而对于辅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文章旨在填补空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集团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历程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丰富这方面的理论,为中国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流程再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次,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解与回顾,分别从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对选择辅流程即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再对研究框架进行设计,即以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FSSC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管理理论并且为指导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产生作用,然后选择研究案例,由于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因此比较有代表性,再次,收集资料,由于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使得对数据获取、访谈、调研等方面更易于进行。最后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中兴通讯模式在我们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一方面中兴通讯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模式的改变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其财务共享的构建情况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企业集团中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另一方面,中兴通讯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依托于内部团队的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成为了该BPR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BPR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因此将中兴通讯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是合适的。

再次,通过对中兴通讯集团案例背景的介绍, 对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启示。中兴通讯建立与1985年,是我国近年来成长最快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财务管理问题相继出现。比如,组织效率低下、成本巨大;独立的信息孤岛对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缺乏对业务的支持和战略推进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财务从事务处理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从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进行,成为中兴通讯的必然选择。中兴通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财务统一阶段、财务集中阶段和财务共享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另外,分阶段进行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表示在整个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中,文章的观点是对于流程再造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四点:1.财务组织的变革,其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财务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为重点;2.建立集成网络财务系统;3.优化核心业务流程;4.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考评体系。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设计,体现了集中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业务流程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验证了流程再造的关键成功要素设计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重要性;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使得服务实现自动化;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运营观和行为观驱动要素设计进行流程优化;4.绩效考评体系要素设计的重要性;5.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三、评价

从建构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并且总结前人对财务共享服务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流程再造关键因素方面的缺乏,从而希望结合自身在中兴通讯集团参与共享财务共享服务的经历,专门就流程再造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得到为中国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再造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理论界丰富了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的目的。总体而言,文章结构清晰,切入点新颖且具有实用性,论据充分证明了文章的所需证明的观点,总结简明扼要,对财务共享服务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从内在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的历程进行分析,提炼和确定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图,另外发现中兴通讯在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中具有显著特征,首先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之路效果显著,对中国企业集团具有启示性,其次中兴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依托于团队的不断开拓创新,学习改进,从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层层推进。从中兴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针对流程再造深入研究,得出四个影响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再根据不同的四个关键因素和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相应的启示。

从外在效度的角度来看,鉴于文章属于单一案例研究类型,从本质上看,虽然有助于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就中兴通讯的流程再造这个视角展开分析,对其中复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但是其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与中兴通讯在企业规模经济环境和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相似的企业,因此为了增加文章的外在效度,还需要进一步跨案例研究来深入挖掘结论的有效性。另外,文章仅对中兴通讯这类知识密集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行业进行更广范围的分类研究,在更广的范围下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外在效度,对各个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构建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信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章作者中的陈虎作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参与者之一,是构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着多年财务共享工作方面的经验,对财务共享服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归纳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使得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和收集的其他资料更具有可靠性,而专业的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得关键因素的归纳和总结更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0.

[2]张瑞君,陈虎,张永翼.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3]张瑞君,张永翼.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8(13).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第4篇

会计随着时代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国关于会计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书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的推演中会计这一行业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就是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曾经的学者认为只有一种方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但是经过岁月的考验,我们得出其实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只有我们应该在学习时将他们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研究最合理的会计理论。

关键词:

会计理论研究;规范方法;实证方法

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出现了许多的企业,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会计所发挥的重要性,因为会计的存在才使得工程的账目更加明了清晰,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从价值的层面来说会计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从功利角度来说很多会计的薪资也十分令人心动,所以在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一大批的学子涌入财经类大学学习和研究会计专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令许多人深感迷茫,所以我想就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进行分析。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

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就是指通过强调演绎方法对会计理论行研究,并由此形成规范会计理论。它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归纳与演绎①。归纳和演绎虽然都是规范方法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也就是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其抽象的规律,而演绎恰恰相反,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就是从相同相似的事件中寻找各自的不同,通常会以三段论的形式出现。虽然归纳和演绎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归纳可以作为演绎的基础,演绎会反过来指导归纳,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没有二者的结合就不会有今天会计研究方法中规范方法的发展。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学界普遍认为其具有适用范围广和针对性强的优点,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同时也具有研究结果容易受研究者的思想情感所左右的缺点,这会导致研究者无法完全客观公正地得到结果,从而使结果缺乏代表性。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就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研究方法,旨在寻找出会计现象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会计现象,并预测未来会计发展中会出现的问题,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实证法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出会计现象层面的规律,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实务提供理论依据②。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已经有接近60年的历史,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很多人认为会计已经是实证方法的天下。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来说,主要就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对于股东和债权人的沟通起了重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等文件,从而可以随时调整战略,令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一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就是运用实证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更能经得起推敲,但是由于实证法所得的结果多数是从假说的关联性中推出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得逻辑局限性和错误性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相结合

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的关系。记得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可见运动和矛盾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都生活在运动和矛盾之中,更何况是存在于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方法。这世界上没有这一种方法是绝对正确的,这些方法之中也一定会存在各种弊端,而学者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种弊端,解决这种弊端,以帮助其更好地发展。曾经有学者认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两种方法是不可以共存的,但我认为这其实就像是存在于在规范方法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一样,尽管这两种方法存在差别,也各自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也不能忽视两者之间很强的互补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起来运用。学习和研究一切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所以我最后所想说的就是真正的运用问题。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发展速度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结合我国实际状况,要寻找到最适宜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不要因为急躁而错用他国的会计研究方法,而导致研究出现错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还会遇见多种多样的问题,在这里无法一一预测分析,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解决它们。在未来学者们仍旧不会放弃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研究,会找到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谁都不能令时间停止前进,就像我们无法阻挡发展的步法。而在发展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随着时代,抛弃自己陈旧的观念,纠正曾经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错误的认识。我一直相信在以后继续将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形结合起来应用就一定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A.hydrophila分析方法;水生细菌;水产食品;食品检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31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32

1 Aeromonashydrophila基本特性

Aeromonas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Vibrionaceae)Aeromonad属,为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厌氧杆菌,直径0.3~1.0μg/mL,长1.0~3.5μg/mL,具单一极鞭毛,有运动性。此菌为异营性(heterotrophic),能产生oxidase及catalase,并可利用某些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或同时产气(CO2、H2),亦会水解esculin。

2 传统分析方法

2.1 利用培养基分离

早期Aeromonas菌属的分离大多采用分离肠内菌属或海洋弧菌属的培养基,由于A.hydrophila具有lactose(+)及lactose(-)的菌株,而用以分离肠内病原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常会抑制Aeromonas菌属的生长。因此,一般用分离肠内菌的培养基MacConkeyagar或eosinmethyleneblueagar等并不适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分别针对食品或水等不同的来源而发展出适用的培养基,且培养基中皆添加ampicillin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更有利于Aeromonas菌属的回收。例如在临床上,对于此菌的分离大多采用5%sheepbloodagar,另外添加1030g/mL的ampicillin,配合此菌产生β-溶血素的能力来区分,皆较以往分离肠内菌的培养基佳。且由于A.hydrophila氧化酵素反应常与培养基成分有关,而用sheepbloodagar并不会对此反应造成干扰。对于食品中此菌的分离,同样可以ampicillin(10g/mL)作为抑制剂,starch则是用以区分的受质,当菌落形成后,加入Lugol'siodinesolution,菌落为amylase(+)者,即为A.hydrophila。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A.hydrophila的分离,然而SA无法区分A.hydrophila与A.caviae。

另外,Oxoid公司将XLD(xyloselysinedeoxycholate)修饰后发展出Ryan'sAeromonasmediumbase,再添加5μg/mL ampicillin,专用以分离Aeromonas及Plesiomonas菌属,前者为深绿色菌落,后者则为蓝灰色菌落(OxoidproductcodesCM833)。以SA、SGAP(starchglutamateampicillinagar)及RAM(Ryan’sAeromonasmedium)来比较食品中A.hydrophila的分离率,结果三种选择性培养基皆有93%以上的分离率,并无显著差异。

Tsai和Chen(1996)以三种选择性培养基SA、Bloodampicillinagar(BA)及OxoidAeromonasagar(OA)分离水产品中A.hydrophila,结果以BA分离出此菌的比率最高,SA及OA所得的典型菌落,经生化测试后,许多菌落为A.sobria或A.caviae,显示此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对A.hydrophila、A.caviae以及A.veronii辨识度较差,可能是因为OA中的ampicillin浓度较低所致。

水中A.hydrophila的分离则大多采用,先将样品增殖培养(enrichment)后,以膜过滤,再置于ADA上培养。而Holmes及Sartory(1993)以ADA、XAA、RAM及BIBA比较146个水样中Aeromonasspp.的分离率,结果以ADA及RAM回收率较好。

2.2 利用生化特性鉴定

A.hydrophila的鉴定方法一般是参考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进行各种生化测试,例如oxidase、catalase、starchhydrolysis、fermentationofglucose、mannitol、fructose、galactose、dextrin及esculin水解等。然而传统生化测试有其困难点,A.hydrophila培养在不同培养基,对相同生化测试,不一定有相同的反应,且耗费很多时间配制培养基,需要进行繁复的测试,因此商业上发展了鉴定套组来加以确认。于鉴定套组方面,可以通过比较API20E、APIRE及APINFT等套组,显示API20E鉴定的正确率达100%,APIRE及APINFT分别只达77%及87%的正确率。于实际应用时,API20E亦可准确鉴定出牡蛎、临床及环境的A.hydrophila分离株,但是由于许多环境分离株未列入API资料档,因此以API20E鉴定环境分离株时,应同时对一些重要生化反应,再辅以传统生化测试方法以

确认。

而对于API20E、APINE及Microbact24NE做比较,可以发现API20E鉴定的正确率只达72.5%,而APINE及Microbact24NE的正确率则皆达97.5%。另外,也可以GNMicroplate(BIOLOG,Hayward,Calif)测试60株临床分离株(A.hydrophila、A.sobria及A.caviae各20株)对于95种碳源的氧化能力,认为此套组能有效地鉴定出临床的Aeromonas分离株。在传统鉴定中,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可疑菌落,以生化测试确认;而鉴定套组只能缩短生化测试的时间,仍需辅以传统方法确认。

3 快速分析方法

由于A.hydrophila的传统分析方法,除了选择性培养基多种选择外,各种生化套组鉴定时仍需辅以传统生化测试,耗时费力,无法因应工业界快速得知结果的要求。人们极欲发展此菌的核酸探针及免疫分析的快速分析方法。

3.1 核酸探针

A.hydrophila共含三个DNAhybridizationgroup,即HG1、HG2、HG3,由环境中分离的以HG3为主,病患检体中分离的菌株,则以HG1为主。利用16SrRNA为引子,以PCR分析鉴定环境中的菌数与杂交的相关性,检测67件样品,显示在海水(22/67)、溪水(3/67)、临床检体(0/67)的检出率不高,且与其他菌株有交叉反应。另外,探讨由人的粪便分离Aeromonasspp.菌株的表现型与DNA的相关性,发现基因分类与表现型的鉴定有时检测结果不一致,其建议当表现型及一些生化测试不具特异性时,需辅以基因的测试。为了发展核酸探针以快速分析A.hydrophila,必须先寻找A.hydrophila所特有的基因。从水域中的A.hydrophila找到其肠毒素基因,进一步发现A.hydrophila的肠毒素与霍乱毒素两种基因的DNA核酸序列相似,因此不适合当特异性的探针。

利用A.hydrophila溶血基因建立了长度为48个寡核酸的探针,并另外由霍乱弧菌毒素基因建立了长度为34个核酸(C1)及19个寡核酸(C2)的探针,其首先以A.hydrophila溶血基因探针,利用菌落杂交法,找出呈阳性反应的A.hydrophila菌落,抽取其染色体DNA后,再用南方转移,再分别以霍乱毒素基因片段C1、C2为核酸探针进行DNA杂交法,发现部分菌株与霍乱弧菌毒素探针(C1)有阳性反应,但对C2探针则为阴性反应,显示霍乱弧菌毒素基因及水域菌株的溶血素基因的核酸序列相似。因此目前利用A.hydrophila溶血基因片段所建立的核酸探针法尚无法克服伪阳性反应的问题。利用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分类7株A.hydrophila菌株,经PCR产生DNA,以SmaⅠ限制产生指纹图谱,发现此7株菌在RAPD没有一致性的片段,显示其基因变化大。

3.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包含免疫沈淀法、免疫电泳法、免疫荧光法、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和酵素免疫分析法(EIA),均已用于临床及病原菌的抗原测定。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和酵素免疫分析法具有高敏感性。

4 结语

目前对A.hydrophila的分离与鉴定尚未标准化。早期Aeromonas菌属的分离大多采用分离肠内菌属或海洋弧菌属的培养基,然而如MacConkeyagar或eosinmethyleneblueagar中的碳水化合物会抑制部分A.hydrophila的生长,并不适用于分离。近年来,许多学者分别针对病人检体、食品或水等不同来源的菌株而发展相关的培养基,且均利用ampicillin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然而不论何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上可疑菌落均必须经过生化鉴定,方能确定为A.hydrophila。

参考文献

[1] 石亚素,童国忠.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