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一、三项措施,强保障

为了确保全乡“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实行直接领导协调,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数据采集、图片采集、软件技术、数据录入、图片处理、质量审核和后勤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电脑硬件、数码相机、车辆等设备,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三是从乡财力中划拨了1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缺口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启动。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2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召开了各村委会文书和抽调工作人员会议,结合沿江实际,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二是确定了10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76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三是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四是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六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是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2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二是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三是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乡四班子成员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下一工作日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三是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班子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盛市、区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沿江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经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7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8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3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10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区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按照乡镇业务量大小进行调剂,解决了器材不足的迫切问题。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135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有的需要进入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场,拍摄反映农村经济的来源图片;还有的需要拍摄群众在田间劳作、休闲娱乐的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众们的热情配合,这也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伍。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图片的采集、录入、修改和数据上报工作,和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把关,参与工作难点的化解。

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国庆假期,有的同志还带病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在分工不同的各个工作小组之间,需要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工作的开展。虽然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各小组成员都比平时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相互交流沟通,确保工作步调一致。(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摸索开展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上离线软件的开发的时间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全乡的数据采集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工作人员中抽调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业务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当天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录入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测试录入图文信息显示、导入导出数据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了全乡离线数据录入软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为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技术到位,除了业务人员培训以外,实行“每天一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数据录入、图片处理、图片采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存在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实施阅读文化培育工程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介在培育阅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重点要反映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创新形式,组织人员利用文化“三送”下乡机会,开展阅读文艺节目展演,把阅读文化送到基层,使阅读理念深入人心。机关工委、妇联、教育、工会等部门,分层次、分类别向服务对象开展阅读倡议活动,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网上网下出版物市场,为健康阅读营造良好环境。

二、实施阅读阵地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图书馆全民阅读主阵地作用,加强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将图书馆打造成集阅读、展示、教育、培训和交流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示范区建设,推进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图书的通借通还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合理布局设置报刊亭,在公园、宾馆、游客中心等窗口区域开辟书香气息浓郁的阅读空间。加强数字阅读服务内容建设,集聚优质阅读资源,传递文明阅读正能量,促进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三、实施阅读群体培养工程

建立校园读书角、图书漂流书屋,举办校园读书节,开展传习经典美文诵读、红领巾读书征文等活动,努力营造充满浓郁书香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读书活动引领性、示范性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奖学等制度和融选修、培训、中心组学习为一体的阅读服务体系。通过职工读书月,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书香摄影、读书使用技能比赛等活动,促进职工阅读,提高业务技能本领。建立健全阅读惠民帮扶体系,着力解决没有条件阅读、没有能力阅读、没有习惯阅读、没有动力阅读的特殊群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实施阅读精品引领工程

依托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电视和报刊媒体,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集中推介精品书目,开展精品阅读引领活动。开展畅销书、好书“月月评”活动,为广大读者选好书、读好书提供参考。开设读书专栏、专题进行新书推介和著名作家作品推介、本土作家作品推介等。

五、实施阅读活动示范工程

有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以活动开展引领全民阅读。深化“六进”活动内涵,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等,讲述百姓关心问题,解决疑难,开阔视野。继续开展送书下乡、送讲座下乡、“农家书屋·暑期乐园”、星级农家书屋创建工作,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的文明素质。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群众;群众文化;建设标准;措施

1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良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随着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多数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步伐远不如农村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脚步,各地区要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更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充分挥发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出大量的农村人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因此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文化建筑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思想认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去参加和学习相关文化活动,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村民会受到文化建设的感染与教育,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进入到各个高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时,可以促使部分村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卓越贡献。(3)大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先进的理念和思想进入到农村地区,使村民能够利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进行耕种与生产,促使相关农产品可以快速投入到市场,这对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农村地区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尽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他们才能慢慢形成较强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对推动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文化意识淡薄。在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多数农村居民都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其在思想方面较为落后,对于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不闻不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茶余饭后习惯通过打麻将、拉家常等方式来消磨时间,这样就造成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无法顺利地推进。长此以往,村民的思想会越来越腐化,越来越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给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基层人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还为建立专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站,所以在专业的人员方面也存在的严重的不足,这就造成了相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内容无法全面开展。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在农村当中建立了专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站,但是基层人才严重不足,许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都习惯在大城市工作,很少有人才愿意进入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很难开展。另外,个别农村地区已经开展了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但是在活动中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带头,能够参与到活动的村民非常少。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部分村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只能在平时的学习时间从事一些其他的赚钱活动,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文化建设中。(3)经费投入有限,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缺乏。要想在农村地区顺利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就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一旦在建设中出现经费缺乏的情况,势必会导致文化活动很难推进与开展。但是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没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所以在开展相关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政府经济紧张,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原有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与实际的规划和建设相差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其次,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发展非常缓慢,导致许多投资商和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最后,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导致许多专业的文化人员愿意投身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最终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发展。(4)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文化发展阵地流失。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缓慢,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和群众基础有着极高的要求,部分农村只能为文化建设提供简单的场所如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以及图书室等,这会严重限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基础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就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如部分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基本处在闲置状态,这些书屋平常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导致许多书籍出现丢失和损坏的情况,甚至在个别农村地区还会出现连书都没有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5)形式缺乏创新,文化活动开展内容单一。在我国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文化活动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的情况,影响到了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部分农村地区相关基础设施过于落后,农民在参加活动时没有良好的场地,影响到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和感受,不利于后续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3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策

3.1重视乡村文化振兴,转变传统观念

思想对于一个人的改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通过科学有效的活动来提高农村人员的思想认识,促使更多的文化活动可以在农村中开展。作为地方政府和村委会,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在要求相关村民在活动中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确保相关文化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与开展。作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在平时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日常宣传和引导工作,在宣传时可以在村委会、田间地头以及村民家门口张贴相关宣传资料,同时也可以利用村集体微信群,一些有关文化活动的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下拨一部分资金用来鼓励村民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于表现优秀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还可以确保全体村民应用良好的文化修养,这对日后乡村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2借助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文化人才

人才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构建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使村民真正爱上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满足其精神需求的同时提高农村人员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这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和地方政府要重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在这过程中,可以采取鼓励人才下乡、人才返乡以及培养当地人才的方式。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要确保每个基础岗位都有专业的人员来管理,同时地方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定期对这些乡村人员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在年底给予这些基础文化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愿意下到基层中开展工作和学习,这既可以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还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帮助。

3.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开拓投资渠道

在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目前我国多数农村都存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足和质量较差的情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限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落实,所以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高质量的文化基础设施,使农民群众在参加文化活动时可以有良好的活动场地,这对激发农村群众的参与热情有着积极作用。具体按照地方财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标准进行操作:(1)每年对每个乡村补助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24万元(具体金额按照地区经济条件而定)。(2)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共享、农家书屋、文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和体育活动等,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共同负担。另外,作为地方政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鼓励社会中的相关企业参与到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通过多渠道融资,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投资压力,还可以确保相关文化基础设施顺利完成。

3.4合理规划设施用地,科学作出决策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与进行,与其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相关部门在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时要对用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用地规划的过程中根据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切忌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占用村民的耕地和宅基地,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在建设文化设施时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并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比如对于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要遵循如下标准:①文化广场面积应在500m2左右;②文化广场包括广场(舞台)区、观众区等功能分区;③有健身娱乐器材、垃圾收集箱等设施;④有灯光照明,有电源插座;⑤有不少于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年利用率不少于60天(次)。避免在建设中出现形式主义,这样才能使村民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人员开展文化活动,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3.5注重继承结合发展,创新文化形式

现阶段的文化要想实现健康发展,是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与帮助的。所以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首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然后对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要敢于抛弃,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入挖掘当地优秀的文化,之后再对这些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以确保这些优秀的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对当前的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结合新时代农村发展情况融入一些全新的元素和理念,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同时也可以对传统的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具体要按照如下标准操作:①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②村文化馆要具备综合,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群众文化由单一内容向多元化发展,以此在农村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3.6弘扬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农村文化氛围

在农村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时,首先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对相关文化活动开展针对性的设计,用实际行动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素养渗透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确保全体村民能够拥有先进的思想,使其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可以有效抵御不良的文化侵蚀,这对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其次对于特色的农村传统文化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建设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内容,这不仅可以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使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这对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快速完成,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部门要重视起来,并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可以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引入人才和创新文化内容等,以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顺利地开展与落实,确保农民群众可以拥有优良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群众文化研究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忠文.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21(24):15-16.

[3]罗俊梅,周明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振兴研究——基于“乡风、乡情、乡土、乡贤”视角的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2(02):48-53.

[4]包玲琍.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21(18):19-20.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投入建设资金3960万元,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9%。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依托,采用“进村和入户相结合、点播和广播卫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安装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服务点的机顶盒784个。全市4个涉农县区下辖40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覆盖率100%,并设有1-2名专职负责人;644个行政村有村文化室的524个,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并设有1名兼职负责人。农村电影放映坚持实施“2131”工程,每个乡镇配备1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建立了一座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建设、农民免费看电影的目标;全面完成644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的建设目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特色文化工程建设,实施了民营表演团体“百团计划”工程,发展民营表演团体105家,其中农村民营表演团体30家,这些具有“一乡一品”的民营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演出市场;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四个一”工程,从2008年开始,组织100名文艺工作者,深入100个村屯,送文艺演出100场,对村级业余表演队伍进行辅导100人次,成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艺骨干水平的一项举措;实施了农村图书流通站工程,全市农村共建设图书馆分馆7个、图书馆流通站83个;实施了先进文化创建工程,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文化先进乡镇、文化先进村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10个、文化先进村20个。开展了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普及到乡镇村屯,举办的“放歌新农村”“农家门口唱大戏”等系列文化广场演出活动,专群结合、城乡互动,形成了我市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效应;组织专业、群众文艺骨干,在全市农村开展的送文艺演出、送图书、送科技信息、送电影、送书画、送辅导“六送”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大石桥市高坎镇文艺大联赛、水源镇“庆丰收秧歌”、盖州市万福镇“碧流之夏”演唱会等农村系列文化活动,已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低,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的比重较大,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三,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第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要害。

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基层;问题;对策

我国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更要让农民“活的有面子”,丰富其精神世界。当前,农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重要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使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风尚。但在实践中,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难点,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乡镇地区文化站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且很多地区建设了电子阅览室,群众可以在阅览室学习文化知识,加强文化交流。县与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虽然有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基础建设方面的缺口。部分县级地区运用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有关部门举办了免费演出,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更多样,各县级地区开始组织特色文艺活动,并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参加了舞蹈队、文化协会等,部分地区还举办了灯会、扭秧歌等艺术表演,初步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一些社区文化活动点将社区、广场、街道等作为活动场地,居民可以在这些场地中健身或进行娱乐活动,如吹、拉、弹、唱等,促进了文化传播。还有一些县级地区积极开展了艺术培训和图书借阅等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者日益增多,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持续提升[1]。总体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水平有所提升,居民参与文化建设与文化学习的方式逐渐多样化。

2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建设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最为显著的问题表现在文化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基础建设滞后;高端文化建设人才欠缺,创新力不足;地区历史文化挖掘不充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各部门缺乏互通与联系,公共文化服务的合力尚未形成。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会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2]。

2.1文化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已是常态,基层干部往往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置于经济发展的次要位置,这导致文化建设始终不能成为农村地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不好。还有很多地区财力薄弱,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无法及时根据文化建设的状况引入基础设施,导致文化基础建设陈旧,与现有发展不匹配。各区域之间文化建设不均衡,村社之间无法有机协调,文化设施十分简陋。加之农村地区不注重开展文化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没有充足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从而影响了群众的文化建设热情。此外,因经费保障不足,很多地区节假日文化活动往往依靠乡镇政府划拨或企业、个人的赞助,整体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文化活动建设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2高端文化建设人才欠缺,创新力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改观,很多农民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原有传统滞后的文化引导方式已经与农民的需求相脱节,难以满足实际情况,因此要引进高端文化人才,使先进人才为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但实践中,我国各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往往采用的是“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对文化专职干部进行任免的过程中,由乡镇负责,文化部门仅对业务进行指导,这导致乡镇文化站缺乏专职人员。目前现有人员存在文化素养不高、专业化技能低等问题,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高端人才欠缺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活力不足,文化活动内容更新十分缓慢,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需要,很多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活动依然将原有的大联欢、扭秧歌等节目作为主要内容,没有在文化活动中加入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如街舞、健身操等,整体活动缺乏吸引力,参与者寥寥无几。

2.3不重视对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共同组成了国家文化的体系脉络,是指导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例如传统农耕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但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及经济发展迫切性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都不重视挖掘历史文化,现有的文化遗产处于“废旧”状态,无法发挥其作用。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被埋没,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绝技、手工技艺以及口头文艺等逐渐失传。虽然当前在我国政府的号召和引导下,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着手于文化建设,但由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过程较为烦琐,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发挥文化公共服务作用无法起到强大的助推力。

2.4各部门缺乏互通与联系,尚未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合力

农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涉及面较广,在工作中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涉及到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住建部门、发改部门以及旅游部门等多个部门,只有相互之间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对文化事业发展产业促进作用。但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乏高效统一的协调机制,在实践工作中,各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心理,自成一体,独立开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有关的工作,因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在开展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的过程中,住建部门和旅游部门不能进行详细沟通,导致景点建设存在违规或不正规等现象[3]。

3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

3.1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需要投入文化资金,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文化建设,只有提供资金保障,才能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消除后顾之忧。一方面,需要各地区政府注重文化建设,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每年设置专项文化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加强监管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下拨专项文化建设资金,要求地方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切实确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统筹政府资源和市场社会资源,根据基层人口分布状况及文化建设需求等因地制宜进行建设,注重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引入,通过精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对于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应确保每家每户都可以看电视,使群众能够从电视节目中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对于人口集中的区域,应着重解决互联网问题,使群众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维护工作,加强数字化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为群众提供完善的设施与设备开展健身和文化学习活动,如在每个村庄建设广场,并在广场摆放健身器材,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并做好引导工作[4]。

3.2培养和引进高端文化建设人才,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离不开高端人才,只有加强高端人才建设,才能使文化建设更具活力和创新力。首先,在农村地区开展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工作。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其文化技能和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指导和安排文化活动。以乡镇为主体,根据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状况、文化建设情况等培育并组建一批艺术水平较高、素质较强的文艺队伍,并在队伍中安排管理者对队伍进行引导和管理。其次,在农村地区开展文化传承人建设工作,对农村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传承文化内涵。吸纳和鼓励高学历文艺人才,尤其要注重文艺专长人才建设,鼓励基层的热心有志青年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不断带动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再次,要做好农村地区草根文化队伍建设工作。草根文化队伍是农村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是出身于农村、生长于农村的文化人才,更加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可以通过比赛、演出等多种方式挖掘农村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并为其提供经济保障,使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文化事业发展中。还要鼓励这些草根民间艺人参与国家级或世界级演出、比赛,通过多样的活动,逐渐提升演出水平和能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5]。

3.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做到有重点和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使这些资源焕发新魅力,指引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向。首先,要注重保护民俗文化,结合地区情况打造一批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传承民间手工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艺术格调与文化品位。例如,传承民间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等,根据这些艺术开设对应的培训班或免费学习班等,并发展与这些艺术有关的产业,使民间民俗文化得到有序保护的同时,带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其次,开发历史文化古寨、古镇或风景名胜区。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寨、古镇等,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些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推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文化古寨或古镇进行开发,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也可以丰富或改造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等,使之焕发新光芒,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再次,挖掘地区农耕文化,打造集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模式。科学开发地区农耕文化,采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承和发扬这些农耕文化,并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经济,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6-7]。

3.4统筹全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为了促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的提升,形成文化事业发展的合力,要构建政府管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使各部门相互之间进行有机联系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有序布局,不断提升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权益度。同时,构建完善的考评体系,将公共文化发展成效融入到基层综合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学选择考评方式和考核内容,将社会效益、活动开展、设施建设等内容列入考评中,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的权重,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文化滋养。此外,为了便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可以构建网络平台,在平台中设立联系渠道,并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设立模块,例如文化资源管理模块、文化建设数据信息模块、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模块等,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文化建设情况等对信息进行汇总,并加强联系,使平台成为互通的窗口,以平台为载体,构建统筹全局、相互协作的文化建设体系。为了激发各部门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可以构建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考核指标,定期对不同部门参与网络平台沟通和探讨的热情、文化建设的成效等进行考核与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制度[8-10]。

4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追求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应紧跟时展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进行开拓创新,构建与新时展相契合的文化服务体系。虽然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效果也会好转,这些问题会逐渐被破解。

参考文献:

[1]张欣,张贵群.数字文化工程助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234-237.

[2]李兰臻.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大观(论坛),2021(5):93-95.

[3]刘静.“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121-124.

[4]吴苏贵.上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2020(2):67-71.

[5]史永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9(7):111-112.

[6]李明林,刘敏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241-242,248.

[7]郝一梦.溧阳市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2.

[8]李旭冉.河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个案调研[D].保定:河北大学,2021.

[9]邢雪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