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学教学质量年的活动要求,切实树立教学质量的中心地位,全力以赴,落实措施,结合我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分层提升,是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分层提升,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的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推动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制定并实施《完小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做到分工到人,落实到位,把教学质量提升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
2、引导我校教师树立目标质量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和整体配合意识,促使全体教师进位争光,努力缩小镇同年级同学科的均分差距。
3、要求教师努力做好培优帮困工作,认真做补差补缺工作,让差生尽快赶上,提高班级及格率。
4、要求每位教师抓好单元过关测试,督促教师在教学上努力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通过以上的不懈努力,使我校各学科 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各有提升。
三、实施方法:
1、根据我校的现状,老师年龄偏大,学生素质不高,成绩偏低的特点,制定实施方法。
2、我校十二个班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凡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在全镇排名前五名的学科,本学期要提升一到两个名次,上学期排名在全镇前十名的学科,本学期要提升二到三个名次,缩小同学科的差距。
3、为进一步大面积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本学期将和每位老师签订学生成绩提升合同,语数英在镇抽考,县统考中,各学校成绩及格率达到95%,优秀率低年级要达到60%,中高年级要达到40%。
4、为了达到以上提升目标,我校将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在学校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把成绩提升工作放到重要议程。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仅体现在大学生数量的增长,更应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课程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突出课程教学特色、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念,推进高等教育全面、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
高校;教学质量;路径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马丁•特罗认为,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衡量指标,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介于15%—50%之间为大众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在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被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总的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质量、教师科研能力、师资水平、学风建设等多方面。
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如下。第一,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系统、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第二,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实施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三,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3647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完成大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大学生招生数量增加与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之矛盾的有效途径。第四,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培养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提升课程质量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动力支持。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体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其关键点是能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时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科学、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多类型的需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强化教育质量保障意识,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如英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我们应积极借鉴他们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平台。
(二)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特色和实力,结合学校的师资状况、办学水平、专业和学科特色,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与学生的个性协调发展相结合,以应用型、创新型、特色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要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根据学科特点、师资情况、现有办学条件、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三)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制定实施的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教学模式、学分和课时量等教育教学总体方案,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等提出明确的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出相应调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改革
树立课程人才观,把传授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基础理论教育、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突出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推进课程体制改革,对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加以调整和创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开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主修与辅修课程相结合;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建立多学科、专业交叉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建立课程质量保障平台,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作为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课程质量保障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不同专业、不同类别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平的、合理的课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自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书面的质量评估报告[3]。尤其要合理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将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相互监督、相互评价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有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积极引进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本校教师通过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加强与其他院校、专业的文化交流与经验借鉴,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专题会议、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七)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开放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精品课程让学生在线观看和学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不同院校开放的精品课程,有利于了解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状况,开拓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等。
三、结论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下,以课程教学管理改革为关键点,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健全课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全面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有利于专业课程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与实践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
[2][美]布伦南;陆爱华等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钳工实训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但是钳工实训形式单调乏味、实训内容死板枯燥,再加上工作强度比较高、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很多学生对钳工实训较为抵触,严重缺乏积极性。因此,怎样制定合理实训方案,选择正确实训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最终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钳工实训
一些学生觉得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而现在的科学技术又足够先进,手工操作完全可以用现代机械来代替。因此,学生大多对钳工实训应付了之,根本不愿为之辛勤努力。所以学生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到钳工实训的意义和价值。那怎么让学生建立认知呢?指导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钳工当前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的机械制造业中,钳工是必不可少的工种,现在还没有什么现代机械可以完全代替钳工。一些复杂的、精细的模具加工,仍然需要技术高超的钳工来完成;或者生产一些小批量的零件,钳工制作便更为经济;再如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后期的保养维护、改造升级,就更要依靠钳工了。此外,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钳工技术,对机械制造专业深入学习是有帮助的,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的意义和价值,并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参加钳工实训。
二、合理制订实训方案
若要着实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还离不开合理的实训方案。指导老师必须做好前期调查,摸清学生情况,研究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目标,建立应急预案。
1.摸清学生情况。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指导老师必须提前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实训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钳工实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2.研究实训内容。指导老师还要深入研究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目的和要求。通过丰富趣味性实训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钳工作业神奇的一面;通过增加实用性、针对性实训内容,保证实训的预期效果,让学生付出有回报、努力有收获,练就一身过硬的钳工技能。
3.明确实训目标。钳工实训的目标是通过实习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圆满完成专业技能考核,做到身怀长技、学以致用。在摸清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指导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差异,细化实训目标,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并充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另外,还可以划分阶段性目标,学生在达到某一级目标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进步动力,这对学生完成后续目标有很大的帮助。
4.建立应急预案。钳工工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训的复杂性,实训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指导老师在实训方案中就应该针对一些常见问题拟定预案。这样更能能够保证实训的顺利开展,就算出现问题,教师也能游刃有余的予以化解。
三、正确选用实训方法
1.演示课件。教师可以在进行实训前,根据实训内容,精心制作趣味课件,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技能操作,这样可以将一些相当复杂的操作过程拆分开来进行逐步演示,并且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领会到所演示的技能操作的核心要领,而且可以随意重复演示而不加重指导老师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实训难度,教学效果必能有所提升。
2.引导启发。在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工艺,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操作即可,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指导教师在开展钳工实训时要为学生创造机会,注重对方法的训练,对于具体制作步骤让学生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因材施教。学生的能力基础必然存在差异,在钳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实训难度,让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要注重基础技术能力的训练。同时,指导老师还可以让优生进行操作演示,既可以加强优生的实训效果,也能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可谓一举两得。
4.互动训练。学生的钳工实训的主体所在,教师也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也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实训时,教师先向学生示范正确操作,然后让其他学生观摩点评,并对收获进行总结分享。如此一来,学生在点评他人时,也能对发现的不当之处引起重视,避免自己操作时出现同类失误。
从当前美术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有效性是衡量美术课堂教育成效最重要指标。想要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务必时刻紧扣教学有效性,将其作为最终目标,认真审视自身教学方法,加强对薄弱环节优化与改善,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拓展教学方法,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创造前提条件。
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就目前而言,将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放在美术教育发展首要位置不仅与当前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相符合,还能有效结合新课改标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清楚掌握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研究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①有效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保证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直接也是最重要手段,只有在保障美术教学质量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全方位高素质美术人才,因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②符合现代化素质教学目标。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规范下,美术教师教学务必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作教学最终目标,基于这一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合;③有效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从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实际现状着手,教学有效性是有效促进国家美术事业发展重要前提保障,以此来提高美术教学整体效果。
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措施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最终质量前提条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务必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该目标为基本教学方针,结合有效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课堂效率。我国目前美术教学课堂实际现状,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课后教学成果,因此务必重视教学目标制定。例如教师根据当前教学教材章节详细内容,制定与实际最相符合教学质量标准,切实落实课前基础准备工作,以此满足美术课堂有效性需求。
2.重视学生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实际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还应当重视学生真实感受。学生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人翁地位,教师务必考虑到每一学生独特个性,重视发挥各自特点,尊重发挥学生个性化特质,以此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可根据每一学生爱好制定各自任务,不断对任务形式进行优化、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综合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实际绘画操作能力;另外,想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还可将国家优秀,著名画家作品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开展艺术鉴赏。例如:齐白石画家《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徐悲鸿画家《愚公移山图》、《八骏图》等。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可以利用科学措施合理支配学习任务,满足学生好奇心、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改善教学模式
新课改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情境。小组教学模式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手段,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例如,学习美术教材某一章节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将各特长与爱好存在差异学生安排在一组中,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特点,通过这种交叉分组方式,相互影响,满足各自需求。
4.全方位评价教学质量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除了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引导者与评价者的角色,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对教学整体质量与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性发言。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认识到某一章节学习缺陷与不足,下一次能够加以改正。合理且客观评价是一种有效、科学手段,正确应用评价模式,为学生持续学习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重要依据。例如美术教师先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教学课堂,在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后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同时为学生辅助提供美术材料帮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主动向教师阐述学习过程中存在缺陷以及需要完善部分,最后教师集中总结。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现阶段增强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正视教学质量与目标,其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案为前提,在正式开展教学前做好前期准备,从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着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成绩与学习进度,创新课堂模式,利用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在内教学模式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从根本上优化美术教学措施,以此来满足当前美术教育发展需求,实现美术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2014.02.27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构建高效生态课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根据我校实际,按照《微山县中小学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契合我校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开展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比教学”活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教学”活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个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访万家”活动的目的意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践行教师教育职责,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浓厚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家校携手育人。
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教学教研“361”活动和“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深化和提高,是开展 “四百”活动的发展与延续,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依照活动要求,要本着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改革创新,抓出成效。
二、活动的主题
1.通过“比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切磋,大练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通过“比教学”活动,在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访万家”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践行教师全面育人职责。
4.通过“访万家”活动,继续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的目标
组织教师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是加速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比高效课堂,比教学质量的提高;“访万家”就是加强教师职业规范,拉近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办和谐教育。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
四、活动的内容
教师间“比教学”,就是面向全体教师,营造人人热情参与的氛围。从形式上分四个方面,一是比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讲评课等。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 “六个一”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求变求新。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出实效:⑴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⑵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交流、教学手段、问题设计六个方面的高效性。⑶提高当堂训练、达标检测、评价的高效性。强化课内当堂达标检测和评价、提高反馈矫正的实效性。二是比教师常规教研。依照县教研室常规教研的“六个一”活动要求,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的组织、评比活动;要同时抓好常规的备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业务活动的过程检查和评价。三是比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型,依照县研室课题研究的“六个一”要求,开展人人 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四是比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每一名教师要把专心教学追求质量提升作为自己的天职。
教师“访万家”活动和“导师制”结合起来,在实现 “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基础上,开展“访万家”活动。所有的教师全部参与,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对自己包保的学生全覆盖的走访,要有家访记录,有质量包保措施。
五、活动安排
把“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作为长效活动机制,“比、访”的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督查小组,抓好“比、访”活动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每一位教师的活动档案。
比教学
1、“比教学”活动要做到校内每学期“比”两次,争取做到“比”的经常化。组织教师“练兵”,即日常的“361”教研活动中,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与专业引领,努力做到不让一位教师掉队、落伍,“一个都不能少”。
2、积极参与县教体局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校内每学年开展教师基本功专项比赛的参与竞争意识,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踊跃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评选,如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教学案(课件)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评选、家访心得评选、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推动“比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访万家
1、召开“访万家”活动动员会,进行家访指导,摸清学生家庭信息,分类整理,制定家访计划,认真填写家访记录,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家访后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心得体会或访感报告等材料。
2、学校对各位教师家访的督导检查将参照《微山县中小学“访万家”活动评价标准》进行。
六、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活动。学校所有教师都要参与“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认真开展好本次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成立领导小组,建档立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未做到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将定为年度考核不合格。
2.主动提升、夯实基础。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及各科新课标的学习与测试,通过说课、讲课、评课、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
3.家访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重点。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县教体局安排的以下内容:做到特殊家庭“六回访”、“六必进”、“六知道”、“六不准”(具体内容见《微山县中小学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严于律己,依法执教,认真履职。
校长切实担负起组织和督查责任,抓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带头听课检查,带头走访特殊学生家庭,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师生活与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过程的每一次评比结果量化赋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师德档案,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作为教师评先树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与教师聘任、绩效工资挂钩。
七、领导小组
组 长:马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