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沉浸式;戏曲教学
一、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immersionprograms),又称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或双语教学,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字典》中,对于“沉浸式”的解释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1]沉浸式最先出现在加拿大法语区,主张学生不仅仅接受语言课程的教学,更应当“沉浸”在所学(第二)语言的环境之中,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该语言教学。“沉浸传播”是李沁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它将信息以是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连接了生活中所有媒介,从而实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传播。“沉浸传播”是一个让人能够完全专注于活动,并专注于个人活动体验的传播过程,它所实现的理想传播效果是让人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英国开放大学在《2018年学习趋势报告》中将沉浸式学习列为未来学习趋势之一,沉浸式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体验更逼真的场景,产生更加真实、互动、难忘的学习体验,学习者通过体验已设计好的模拟真实情景开展学习和实践,加深对学习的理解。[2]沉浸式教学的主要条件在于沉浸环境、教学目标、方式、大纲、活动、师资力量等方面,通过对环境、师资、教材三个方面实施沉浸式教学。
(一)创设沉浸环境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沉浸式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保证第二语言的输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创设相对应对的沉浸式环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第二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以第二语言来对教学环境进行装饰,从日常生活中用第二语言影响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置于环境之中,充分的在沉浸式环境里进行体验,达到最佳状态。
(二)提高师资力量
沉浸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不能再依靠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教学,需通过专业培训达到专业的标准和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更好的带入到沉浸式环境,激发学习者兴趣,发挥教学价值。
(三)合理改革教材
由于环境的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改革,学校等各环境需将教材与实际学习情况结合,积极研究制定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VR的沉浸式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目前E-learning教学资源,大多都停留在电脑、手机等屏幕之中,技术改变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3]VR技术现已引用到各个行业之中,将VR技术运用在沉浸式教学中,能够弥补沉浸式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能够更深体验到“沉浸感”。VR全称virtualreality,又称虚拟现实。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电脑生成较为逼真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图像;感知则为人所能感觉到的一切知觉,通过电脑图形技术所产生多种器官感知(多感知);自然技能由电脑进行处理参与者在所参与的活动中多部位或其他肢体动作的数据,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则指三维交互的设备。沉浸式VR指VR交互过程中所带来的沉浸状态,主要表现为用户不自主的进入某环境或氛围之中。该理论认为产生沉浸是个体将所有精力完全集中于某一活动时,获得一种高质量的享受和满足,致使忽略周边事物。这种感受通常处于忘我状态,个人情绪易被整个活动过程所左右。[4]VR系统的设计者为使用者塑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该空间具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状态、规律等。但沉浸式学习是需要通过借助特定媒介设施而完成,媒介设施将使用者的数据信息反馈到VR系统设备中再输出,该媒介则成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
三、传统戏曲教学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充分包含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丰富众人的精神生活。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用品,而传统的文化与娱乐方式都被人淡忘。因此,应当提高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对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视,积极探索戏曲艺术教学与发展,努力保护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促进发展。传统的戏曲教学方式已不再满足于知识的获取,戏曲市场遇到了瓶颈。当务之急是需要改善社会环境与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视野,为戏曲摆脱当前困境。程式性是戏曲艺术主要特征之一,戏曲的魅力就是通过程式性进行展现。戏曲艺术拥有着固定的程式,其中包括戏曲扮演者的服饰、动作以及扮演者所理解的人物形象情感等。虚拟性为戏曲艺术中另一个主要特征。戏曲演员演出时,会给予观众一部分留白,进行遐想,让观众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同时还会采用虚拟的手法,用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人物形象;还会因为演出效果并不能够完全展现,利用一些道具对观众进行提示,营造所需意境,以此突出舞台虚实结合,以求更强的艺术性。在戏曲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教学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大环境对戏曲教学的意识并没有很强,这给戏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是信息传播的时代,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大众传媒,戏曲的教学在开始就受到环境的限制,传播之难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创建新的教学环境,不在拘泥于教师等授课场地,才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到戏曲,让戏曲得以传播。其次,教师的团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即为教与学,有好的老师就是成功的一半。面对现在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好的教师拥有者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年龄过高的现象,想要有效培养出大量的戏曲表演者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学习者对戏曲的兴趣较低,同时存在畏难心理。戏曲的传播与流行音乐的传播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众人听到的更多为流行音乐,因此日常生活中就缺乏对戏曲的认知,再投身到戏曲学习中会觉得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产生畏难心理。最后,教学中易忽视学习者个体差异性。整个戏曲中,有不同的角色分类:老生、武生、花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正确的认知自己,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只能盲目学习;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众授课教学,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易忽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四、基于VR沉浸式下的戏曲教学
教师和广大工作者意识到,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需要将科技运用到教育之中,为传统的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将VR与戏曲教学进行结合,让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的戏曲教学展开新的篇章,进一步推动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香港城市大学JackyC.P.Chan等人利用动作捕捉和VR技术实现了一套舞蹈训练系统,可通过2D投射的方式将虚拟教师(角色)投射在屏幕上,受训者完成训练交互,收效甚好。[5]VR作为新时代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的代表,能够将虚拟世界的灵活性、生动性、快速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将沉浸式VR技术运用于戏曲教学中,较为明显的解决一些当前传统戏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日常生活中的VR,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佩戴相应的配件,就可以开始体验VR技术。将沉浸式VR灵活的运用在戏曲教学中,通过VR头显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戏曲舞台体验,为戏曲教学提供便利。只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无论是戏曲身段的训练,还是戏曲舞台的表演,都能相应的开展戏曲教学。戏曲教学场地不仅限于学校之中,只要有VR设备的地方,就能够开展戏曲教学。沉浸式VR技术可以将戏曲教学的教师、艺人的真人表演,进行动作采集并真实记录,运用技术进行行为分析处理,就能将名家表演技术的精髓进行记录保存,从而形成系统的戏曲教学课程,可供大家反复观摩、学习,有效解决戏曲教学老师年龄过大或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VR技术促进戏曲的发展,增加大众与戏曲接触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见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沉浸式VR能够让戏曲真正的走入生活中,走到大家身边,充分感受到戏曲之美。也只有戏曲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广大群众才能有所了解,不再产生畏难心理。针对传统的戏曲教学中容易忽视个体的差异性的这一问题,面对VR技术的运用也将迎刃而解。VR技术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先行录入使用者的能力、行为等信息,然后根据使用者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推荐相应的课程,让使用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根本上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让学习者能够真正置身于戏曲学习之中,不再因找不到合适自己的“教学”而放弃。其实,戏曲与沉浸式VR有着相通之处。程式性与虚拟性是戏曲的重要特征,戏曲是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行为去模拟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所发生的事情,而沉浸式VR技术通过打造一个平行、虚拟的空间,让使用者选择特定的“剧本”,按照特定的行为去演绎一个故事,这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度与契合度。在戏曲教学过程中,需要搜集普遍群众的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是一个极大的工作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VR技术,当使用者体验完VR技术以后,VR技术将自动生成用户体验与评价,由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反应至“后台”,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反馈,进行分类处理,相对应的设计更多具有个性、创意等教程,省时省力,充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戏曲教学与沉浸式VR技术之间的互动性,形成全方位的内容传递。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而且必须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家当运用发挥了他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他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五、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 创新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去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式过多地关注政治性和智育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目标过多地放在了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小学音乐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教育,应将审美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传统音乐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它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比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乐理知识教学,训练他们的发声和视听,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没能突出这点,让他们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指导地越多,学生则会学得越好。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成为一种必然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对作品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由此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3.教学评价不全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都单方面地重视对小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德育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评价方式也单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比如说,运用的语言是否丰富,评价的切入点是否合理等。小学教育的改革并没有真正深入,力度也不够,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现代教育接轨。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歌曲《谁会叫》时,小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很多动物的叫声,我也能唱出来”。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才会不断创新。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想学习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教学知识,才会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那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像《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童年》等歌曲。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这些欢快的歌曲,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展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乐理的把握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以《小螺号》这首歌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CD、MP3等,让他们认真研究歌中的歌词,让让他们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在海边吹螺号的情景。
3.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升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比如,为学生讲“绿色的祖国”时,播放《天与地》,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让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展开联想,并站上讲台结合自己对大草原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草原形象。有的同学会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认为美丽的草原,还有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美丽草原中,这些都是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的好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感悟歌词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意义以及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厚想象力的。比如,在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时,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现音乐,都是拓展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4.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艺术课程涉及的门类较多,而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与其它范围领域内的文化密切相连,所以与其它非艺术课程进行结合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音乐与语文的沟通结合,与诗歌、戏剧等的结合;音调、节奏等与数学课的数量知识进行结合;音乐与体育课的广播体操进行结合,与地理、历史等的结合。比如,《小雨沙沙》这堂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将音乐课扩展到表演和乐器,在课堂上,为小学生创造情景,由学生来表演和参与,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也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当中欣赏自己画的画,从而扩展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爱好兴趣。
[关键字]多媒体 音乐音响 游戏导入 语言描绘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课程本身就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音乐教育与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准确地认识音乐形象,进入角色。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情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表演、多媒体、音乐游戏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它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画面再现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音乐元素的学习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单调、重复地讲解,学生更是提不起兴趣。而小学生对形象的、直观的物体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画面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音乐元素获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如:《大鹿》一课,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作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放上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目睹了大鹿救了被猎人追赶的小兔子。在多媒体画面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歌曲的热情。
二、通过游戏场景导入情境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用游戏导入情境,是最贴近学生生活,也是情境导入中最有效的一种。如:在《火车开了》一课,教师为每个学生精心准备了礼物(房子、火车、轨道、大树、小鸟的彩色图案等),指导学生将各种图片拼成有山有树,有一辆火车从远处驶来的图案,生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驶的声音。之后教师扮演火车司机,学生扮演乘客,从家乡出发去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通过以上游戏导入歌曲的情境,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利用音乐音响渲染情境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一切情感和所有形象都是由音响所产生的,所以音乐情境教学法的首先具备的一个优势就是以音响创设情境,用音乐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这是音乐教师最常用和采用最多的情境创设方法。如:在欣赏《校园多美好》一课时,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播放了一首节奏鲜明平稳,旋律流畅轻松的歌曲,让学生踏着轻松愉快情绪的音乐走进课堂,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为后来要求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歌唱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尽管音乐重体验轻说教。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还是起着某些特定的作用。在创设情境中,语言的描绘是最便捷、最常见的一种。教师可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声音语言和形象生动、得体协调的肢体语言描绘出情境,让人情思并涌,沉浸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中,用语言情境来亮化作品情致。
如:在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时,教师在悲伤的旋律背景下,用哀伤的语调,讲诉王二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将敌人引入埋伏圈,最后惨死在敌人刀尖的故事,以此导入欣赏。这一情境唤起了学生情感,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让学生充份认识到二小是多么地勇敢,敌人是多么的可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欣赏才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提出问题巧妙构筑情境
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内容的深浅主动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根据问题的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单向发问、多向发问以及全面发问等多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问题情境时,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问题的表述必须简练准确,最后,问题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环环相扣,难度适中。如:《火车开了》一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联想与火车相关的内容(你坐过火车吗?它的声音谁能模仿?……)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情境。
六、结合表演创设音乐情境
表演以它特有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是生动而丰富的,通过创设表演情境,学生更热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通过表演不同音乐情境,也深化了学生音乐的自我构建。因此,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过新年》一课的学习中,歌曲中出现了模拟锣鼓的声响。由于没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锣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显个性的设计,要求学生用敲击凳子的方式来表现。分别在歌曲表示锣鼓声的地方加以表演。并分配一半学生用舞彩带的方式来表现过新年的喜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果没有这些形象的表演,平淡的歌曲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单纯地重复唱,学生会感到乏味,而通过用模拟敲锣打鼓的方法唱,用舞彩带的方式变换唱,交叉唱,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音乐活动中体会唱歌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音乐课。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一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习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二《口哨与小狗》是人音版一年级第一册里第一课中的聆听作品。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三20____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