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Abstract: Capability of voyage decision is the key to competition victory. Simple decision may bring about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enterprises. Rational use of plentiful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mong large numbers of historical case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voyage decision-making.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CBR,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CBR-based voyage decision method.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voyag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builds case base and the index. Secondly, it designs effective algorithm of case reasoning, deducing 3 types of experiential input of the voyage decision model. Thirdly, it solves the model to obtain the optimal scheme utilizing all the input above. Finally, it integrates the CBR-based voyage decision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Uniwell(H.K.), analyzing and ensuring the validity of the decision method by implementing the operation data.

关键词: 基于案例推理;远洋运输;航次决策

Key words: Case-based Reasoning;ocean shipping;voyage decision

中图分类号:U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204-03

0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给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契机。但时至今日,全球航运市场已趋于饱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促使船舶运营者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降低运输成本,航次决策的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当前的决策者依据头脑中的经验值人工简单地给出决策输入,缺乏合理的规则和科学的依据,效率不高,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大量的历史方案中蕴含了大量的经验性知识,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当前决策中可以有效提高航次决策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航次决策方法。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CBR:Case-based Reasoning)[1]是通过访问知识库中过去同类问题的求解从而获得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推理模式。当前CBR研究存在研究方向分散、复用单个案例而摒弃相同或相近案例、注重技术堆砌未真正实现完整推理、只针对文字型案例等问题[2-7]。本文针对远洋运输领域的特定需求对案例推理技术扩展,首先构建航次决策案例库及索引。其次设计有效的案例推理算法,对航次决策模型的三类经验型输入进行推理。然后利用获得的所有输入求解航次决策模型获取最优的航次决策方案。文末将该方法与Uniwell(H.K.)公司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业务数据的操作,分析,验证了决策方法的有效性。

1航次决策案例库构建

航次决策过程就是基于航次租船和航次期租方式下,决策主体船舶承租人在获得基本船货匹配信息的前提下,针对某一航次涉及的所有相关因素做出决策并输入已有的航次决策数学模型,求解获得较关键指标因素的取值,用来分析当前的航次,并获得最优航次方案的过程。

航次决策案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8]:一是问题或情境描述,对应内容是船货匹配方式,船舶货物名称,装货卸货港口等决定整个航次计划基本走向的关键属性;二是解决方案描述,包含了在基本航次计划确定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确定的细节属性值;三是结果描述,即航次方案指标的统计测算和考核。航次决策案例本质上由船舶属性、货物属性及其它各属性与对应的取值构成,属于层次明确条理清晰的结构性知识。而框架表示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表示结构性知识[9],其数据结构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人类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相似。因此,本文选用框架表示法表示航次决策案例。具体来说,最顶层的框架即为航次决策案例框架,其构成如表1所示。

其中,航行情况,燃油消耗情况,航次考核指标这三项槽值为对应的子框架,子框架内包含了更详细的槽和侧面。由于篇幅原因不一一详述。

航次决策案例的问题描述部分中的关键属性与索引特征量是一一对应的,依据实际决策需求对选取的索引特征量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建立起索引的层次结构,并依据航次决策案例的两种船货匹配方式建立两套索引方案以区分不同的索引优先级。

2基于案例推理模型及算法

依照索引进行案例检索可以分为完全匹配和非完全匹配两种情况。完全匹配情况下,将当前新命题案例的槽值或侧面值输入,寻找主副索引值与之吻合的完全匹配案例,留待后续使用;非完全匹配情况下,依据当前船货匹配方式放宽船舶项或货物项的检索条件。最终得到目标案例集合D1。之后进行案例的再筛选,排除考核指标取值不满足决策者给定阈值要求的那部分案例,最终保留下来的案例构成的集合称为合格案例集合D2。

需要利用案例库推理得到的航次决策模型经验型输入主要分为三类,直接经验型输入部分,由经验值预测获得部分,子模型输出并进行经验修正部分。

直接经验型输入部分包括9大输入,这里仅列出港口间距部分的推理算法。

输入:确定了加油港即行驶路线已确定的合格案例集合D3,D3中案例数量为n,港口间距资料数据库

输出:港口间距输入(经验修正值)Mlo,Mod

Step1:查询港口间距资料数据库,得到港口理论间距Mlo0,Mod0

Step2:统计D3中各案例港口间距集合Dlo={dloi},Dod={dodi},(i=1,2…n)

Step3:Dlo=Dlo-dlo max-dlo min,=Dod-dod max-dod min

同理,计算其他船货匹配组对应的航次考核指标值,依据用户设定的阈值比较所有候选方案,给出最终最优方案。

通过以上试验证明,由当前命题给出的特征量能够推理出航次决策模型的所有经验型输入。整个推理过程由案例检索开始,环环相扣,下一环节的需求输入依赖于上一环节的推理结果,所有涉及到的推理算法均正确无误地给出了期望输出,构建的子模型也能够顺利地求解以提供航次决策模型所需的相关输入,算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明。该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了船舶承租公司业务人员的一致认同。

4结束语

由于时间原因,本文设计的方案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目前的设计局限在船舶装载单一品种货物在单一港口装卸即不考虑多次装卸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增强推理算法的复杂性以满足实际业务的需求。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该航次决策支持系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卫东,李旗号,盛昭瀚.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问题求解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4(3):29-36.

[2]B.Porter,R.Bareiss.PROTOS:An Experiment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Heuristic Classification Tasks[A],In:Proc. of First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Advances in Learning(IMAL)[C],France: 159-174.

[3]D.W Aha,Ian Watson, Case-based reaso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In:Proceeding of ICCBR,2001.

[4]张英菊,仲秋雁,叶鑫,裘江南,曲晓飞.CBR的应急案例通用表示与存储模式[J].计算机工程.2009,35(17):28-30.

[5]Dubois D,Esteva F,Garcia P.Fuzzy set modelling in case-based reaso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1998,13:345-373.

[6]吴晓,种玉珍,倪红波,王海鹏.一种CBR与RBR相结合的智能家庭推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3):977-979.

[7]Gavin R.Finnie,Zhaohao Sun.R5 model for case-based reasoning. Knowledge-Based System 2003,16(1):59-65.

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优化方法

一、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接着哈佛医学院也开始引进使用案例教学。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两大学院案例教学成功实践的鼓舞之下,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采用案例法教学,经过其完善推广,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经管类学科的社会性的知识难以被结构化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建构无限接近社会与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故案例教学在经管类课程中教学效果较好且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很多学者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了电大经济类课程案例编写、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们认为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案例教学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分析了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认为需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创案例的开发、考核机制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就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莫志宏和刘业进(2010)探讨了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的微妙之处,并指出教学过程中要警惕知识被异化成一种驯服和压制创造性思维的工具。王淑娟和马晓蕾(2014)通过剖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知识与能力自我构建的模型,深入挖掘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机理。对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的案例教学与国外的成熟经验相比还有差距,纠正和改善关键行为,有助于提高我国案例教学的实效。要形成中国经验尚需专业组织、大学、学者三方共同努力,高度互动,在案例研发、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方面做出贡献。以上文献虽然从各个具体学科的视角对经管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较少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换言之,他们较少考虑经管类课程存在的共性。经管类课程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方面,它们都是“舶来品”,里如管理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其理论和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教材;另一方面,经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性,这些课程是对无数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提炼和抽象,因此它们始终和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市场经济主题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在经管类课程共性的视角,对案例教学进行重新省视,可以得到一些更加具有一般性规律的观点,深化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

二、经管类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特点主要体现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使学科理论与生活实际、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去探寻知识的道路。然而,在经管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合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如下: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1.1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这种理解把案例当作“例子”,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举例说明某一个原理。事实上,案例教学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场景,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在分析过程中,深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加强。1.2案例教学占用课堂时间太长,效率不高。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教学可以直接由教师引入教学的主题,而案例教学往往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可能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案例教学是低效的。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之前对相关资料的大量查阅,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比课堂教学效率更高。1.3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这种观点认为与考试相比,案例教学由于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能确定和评价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事实上,很多经管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更能展现出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察出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试教育制度对案例教学的展开有不利影响。由于我国经管类课程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教材;教师进行“满堂灌”甚至“填鸦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惟一考核方法。在这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难以得到较好地展开,很多时候也只是把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点缀而已。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通常处于一种仅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补充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3.教师经验不足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理论知识水准的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及时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研究生扩招后,大量的年轻博士进入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师对案例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其结果是案例内容空洞乏味,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虽然案例教学应用较多,但很多教师在讲授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运用的都是同样的案例,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类型缺乏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实践经历,因此不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诉求也不同。例如,科学硕士可能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专业硕士更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课程性质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初级课程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而高级课程强调理论和研究,此时,同样的知识点使用同样的案例教学就不合适了。

三、经管类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优化建议

在工商管理领域,案例教学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很有用的,它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名词概念,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经济学”和高分低能的问题。因此,只要对案例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现有经管类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案例的选取应具有合理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例如著名的“囚徒困境”就是学者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博弈论而杜撰出的一个案例。因此,选择合理的案例,使其与所讲授的知识点相契合,是成功的案例教学所需的首要条件。2.案例教学应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或者教育背景,因此相关案例教学应有所区别。例如,大学新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以便于理解,而MBA学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受到传统思维或者认知惯性的影响,部分无职业背景或者缺乏职业背景学生希望得到相对可靠答案,这类需求应该得到重视。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针对案例拟定相对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基于传统习惯而产生的对“标准答案”的诉求。3.案例应注重本土化。由于绝大多数经管类课程都是“舶来品”,因此很多耳熟能详的案例都是西方经济生活中的例子。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很多案例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本地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是一种更有区域性的“本土化”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4.案例教学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案例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市场营销和会计学,相关案例就必须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关案例就必须主要趣味性和理论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5.注重案例教学的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的案例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5.1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提出要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应联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搭建产学研联盟的基于web2.0的云服务共享平台,成立案例教学联合推进组织,以“统一规范、分工协作、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构建教学案例开放、共赢、协同的创新生态圈。5.2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课堂设计基础上的全过程互动,不是局限于单一课堂教学环节,而是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全过程的互动和教学环节的衔接和配合,把案例教学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精讲与课堂讨论,案例解析、点评与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5.3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该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即时性案例发生地的负责人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并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案例的时效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方中秀 董亮 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文臣,2010,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7期55-58页.

[2]胡桃、庄性华、吕廷杰,2014,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105-109页.

[3]李兴旺,2011,“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探索:实践与认识——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地化”案例教学为例,《中国大学教育》第5期59-61页.

[4]刘刚,2010,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中国高教研究》第5期86-88页.

[5]刘同芗、郭健美,2007,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第9期135-136页.

[6]王兵,2012,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两个特点及其教学思维,《科教文汇》第35期45-46页.

[7]王兆华、赖勤、傅智园,2010,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设计与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第152-154页.

[8]谢琦,2010,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6期107-110页.

[9]张东娇,2016,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案例教学”——基于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经验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第11期71-78页.

[10]光,1997,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张元鹏、刘文忻,2005,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4-29页.

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动性为教学重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并且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1]。面对民办高校的这种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管理学主要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过程。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现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的现象。

(二)大班授课,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的普遍比较盲目,学习一门课程主要以拿学分、不挂科为目的。在管理学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考试时临时应付。另外大班授课,教师如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授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环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平性和严肃性。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强制性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了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实行,将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般有四个环节。第一步是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学生阅读案例,并围绕案例进行查找资料;第三步是案例讨论,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升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分组并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学生参与和讨论情况的印象与评价。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实用,且非常难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以管理学中组织职能的过程为例:通过理论可以了解到组织职能是围绕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维护和变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职位设计、部门划分、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协调等内容,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知识较少,所以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将这些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对这些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过程,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促进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是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查阅案例讨论中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种授课方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也达到了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这一步骤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另外,在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为了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看法,教师必须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以案例为媒介,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也将新的知识融汇到了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恰当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和时间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一方面,案例教学材料内容翔实且具有典型性。管理学课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有成功企业的案例,也要有失败企业的案例;既要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实践的案例,又要有小型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内容必须要经过仔细选择。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管理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着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来展开的,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案例的设置也要重点围绕这四大职能来实施。另外,案例的难易程度也要适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学生感觉案例内容简单、案例内容没有意义,学生就失去了收集资料和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如果案例内容过于复杂,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身就不高,难度过高会使得学生出现缺乏兴趣、望而却步的现象。最后,选择的案例内容要真实、贴近生活,这样的案例可能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将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问题,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感到对以后的生活或学习有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材料,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应适中,一般占1/3比较适宜[2]。如果案例教学活动所占课时过多,理论知识就会掌握不牢固,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好引导、激励工作为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做好引导、激励工作。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查找案例,熟悉案例内容并明确在案例讨论中需要用的相关理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也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小组成员控制在6-8人,并找出小组组长,在案例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虽然案例讨论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学生也不能人云亦云,主观臆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做出自主判断并说明原因。对案例讨论中容易引起争论的知识点,教师应控制争论的时间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提示,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发散,偏离主题。如遇到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也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如将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案例的整理工作,并撰写案例讨论报告。通过案例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检查预先个人分析的优劣,为进一部分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丹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筛选典型案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相关分析与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辨别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其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将案例教学视为精品课程的要素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近几年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想通过案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纯理论讲授为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收者;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课堂上的引导者、指导者、调动者、观察者。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具体的案例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学习,成为受教育的主体,真正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较强的独立辨别能力与分析能能力来指导与提高其实践能力。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对于案例的筛选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体系,避免与授课内容脱节;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要适时恰当的进行身份的变换,分别以引导者、指导者、调动者、观察者的身份发挥指导、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处于主体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理论,针对具体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其间必然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偏差和讨论时间的浪费。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引导和控制,尽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控制,这样才能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

二、精心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都以案例教学的精心组织和实施为前提。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根据我个人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师精心选择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和难易适中的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所选的案例必须是个人或企业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宜采用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和人们生活较为接近,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进而对于最优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助益。但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是虚拟的,和学生了解的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就会认为缺乏现实意义,认为没有必要讨论,也就缺乏热情和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税收筹划与》授课学时只有48学时,在有限的48学时里,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上非常紧张。因此,教师在选择具体个人或企业税务筹划案例的时候,应根据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的全面了解,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和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相适应,尽量选择难易适中、篇幅较短、包含的信息量不太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充分有效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在案例讨论前几天把案例发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分析要求,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整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事先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中的个人或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尤其是企业的类型,以及所涉及的税种和税率,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地进行计算、分析;二是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和具体可行方案,各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从而选择一种最优、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所学知识与具体案例的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强调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此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三是对于讨论的观点及结果等需要学生进一步体现到书面材料的整理中,为参加相关案例讨论进行相应的准备与结题。

3.小组讨论和课堂集体讨论相结合

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在案例教学中采取的做法是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般5~8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整个小组讨论活动由小组长主持,并委派小组成员做好讨论的相关记录,要求小组中每位组员都要发言,不必强求意见一致,讨论时只要达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扩展的目的即可。教师应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只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参加课堂集体讨论,由各小组发言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依次对所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的引导和启发,使讨论的主题不断深入,进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4. 做好案例讨论的概括总结

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概括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总结案例讨论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念。总结可以采取当堂口头总结,即教师针对课堂上大家讨论的结果作口头总结。 还可以采取书面总结,即作为一次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再思考。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个人认为采取书面总结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总之,要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精心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蓓蕾,钱黎春,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汤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吴菁,徐振领,周慧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4]晏红,立足案例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商务谈判与推销课程教学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3(10);

案例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热供暖 技术经济评价 北方地区 综合评价

一、引言

我国城市供热已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煤热水锅炉供热为主,电、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核能供热为辅的格局。集中供热以燃煤(油、气)为主,不仅会产生大气环境污染,而且将高品位能源转换成低品位热水用于供暖,能源利用效率低。地热供暖具有低成本、可持续和环保等其他能源供热不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可实现无污染的循环供热。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且资源分布区与供暖需求城市区重叠,使得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地热供暖行业前景广阔。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地热采暖不仅可节省煤炭的运输、占地,还可减少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大气污染,能有效替代常规能源,近年来,利用中低温地热能源供暖的规模不断增长,主要以传统水热型地热资源供暖的方式,年均增速23%。全国地热采暖总面积近2000万m2,仅天津市就独占了940万m2,占全市采暖总面积的15%。2013年,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联合《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地热能源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地热利用研究领域提出的前瞻性课题。地热供暖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供暖方式,也逐渐受到学者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热能的开采利用技术探讨、开发利用现状研究、经济效益分析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地热供暖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较少。基于此,需要借鉴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地热供暖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来评价地热供暖的经济性及项目可行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技术经济评价起源于英、美、法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传统的项目经济评价是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建立NPV、IRR、NPVR、B/C 等指标。近四十年来,项目经济评价理论逐步从单纯的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向技术、财务、经济、环境、社会综合评价转变,提高了投资项目系统分析的理论质量。我国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选取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目前也是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指标。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研究多在主要评价指标和参数的确定和方法的改进上。李春梅、许爱青、王奕清等强调项目经济的综合评价,提出应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指标纳入经济评价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张学军、黄山建立了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类评价方法是对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基本测算方法,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结果能直接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和投资预期,而且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随着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项目评价的方法也不断创新,从其他学科借鉴了丰富的定量研究方法。比如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借鉴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价值评估,再如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德尔菲法、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多层次评价方法、基于期权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数据包络(DEA)分析法等,已经在项目评价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一般性指标的基础上,更加贴合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可以对政策、技术等因素进行量化,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综合效益。然而,由于各学者所选取的模型、指标有所差异,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能,目前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国外地热经济评价研究工作已初具规模。Oliver David(2008)在研究家庭和社区规模能源系统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地源热泵,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式热水器的几类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经济评价方法。Blum Philip(2010)在《德国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中,通过分析1100多个独立的地源热泵系统,相较于其他国家,如美国,奥地利,挪威,英国,瑞典,地源热泵系统的资本成本较高的是德国和瑞士。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效益只有在系统得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得出地热系统的经济效益只有在一定规模下才能体现。马建中对比了北京某小区内地热与燃气供暖方案,从投资运营费用角度得出地热供暖经济可行结论。陈少玲认为不成熟的地热供暖项目设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朱家玲,张凤山认为,地热供暖需进一步提升节能潜力。林黎等全面分析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指出必须走回灌开发的可持续道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地热供暖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对于地热供暖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相对抽象。现有的经济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概括地热项目在环境效益方面的独特贡献。因此,在现有经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热供暖项目的特征,构建地热供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为推广地热能源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

(一)常规技术经济评价 经济性评价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按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有静态投资回收期(Pt)和投资利润率(ROI),动态指标有动态投资回收期(PT)、财务净现值(NPV)和财务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通过计算折现现金流主要考察地热供暖项目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财务内部收益率假设净现值为零,参考地热供暖行业基准收益率描述项目获利水平;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投资回收的年限;总投资收益率是地热项目每年创造的净收益额最直接表达。地热技术经济评价的参数估算包括直接费用估算和直接效益估算。直接费用为投资、生产成本和费用及税金,直接效益为供暖费用收入、补贴收入和CDM收入。水热型地热供暖工程初始投资涉及到地热井勘探钻井费用、地热井提升及回灌设施、调峰锅炉房、热网、热力站、室内管道及散热末端等。其中,初始投资与总供暖面积成正比,因为地热井数量、换热站规模、铺设的管道和终端设备费取决于供暖面积,如图(1)所示。

(1)在地热供暖系统设计的初期阶段,应按照建筑物的设计供暖、供冷负荷的要求,对地热资源进行勘探和资源评价,为地热供暖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地热供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结合实际,地热勘察资源评价一般采取外包服务模式,费用算在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当中。(2)根据地热井的打井深度、数量及打井单位深度综合造价指标,地热井的初投资公式为Ktp=mPelktp。其中m为地热井数量;ktp为地热井单位掘进深度勘探钻井综合费用,其值受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Pel为地热井钻井深度。(3)在地热供暖系统中,换热站的投资主要包括换热站厂房建设费、地热供暖设备和地热调峰设备的购置、安装及调试费,如果室外温度较低,为了达到要求的供暖热负荷,则需要增加调峰设备。Kms=λcf+ωgs+ξtf。其中,Kms为换热站投资总额;λcf为厂房建设费;ωgs为换热站设备购置费;ξtf为调峰设备购置费。(4)项目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地热资源费、电费、水费、折旧、燃料费、人工费、维修费、其他费用(排污费、管理费、税金等)。地热资源费,一般开采地热资源的单位须依法缴纳地热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各省市及地方政府对地热发展的政策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同。(5)水费主要指自来水水费,自来水消耗量是采暖系统循环水的补充水形成的。自来水费=(循环水量×换水次数+补水量×运行时间)×水价。(6)对于采用锅炉调峰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系统年运行燃料费计算公式为Krl=ζhm×ηjg。其中,Krl为燃料费;ζhm为年耗煤/天然气量(t);ηjg为燃料价格(元/t)。(6)营业收入一般包括暖费收入和售水收入,暖费收入按供暖面积和当地的暖费价格征收,售水收入按热水供应的时间和当地的供水价格征收,其计算公式为Rs(t)=q(t)×Pw+Py×th。其中Rs(t)为第t年暖费收入;q(t)为地热供暖期第t年的供暖面积;Pw为暖费价格;Py为热水价格(按小时计算);th为热水供应时间。(7)贴费收入的估算公式为Rb(t)=q(t)×rb。其中,Rb(t)为第t年地热补贴收入;q(t)为地热供暖期第t年的新增供暖面积(一次性);rb为地热供暖补贴费率。(8)CDM收入是按照项目预计核准的减排量单位,以每单位10欧元,按当期汇率折算。

(二)综合技术经济评价 前文文献综述中介绍了多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地热项目的特性,本文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突变级数法对地热供暖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突变级数法是一种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然后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再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对评价目标进行排序分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已有文献关于新能源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选取以下评价指标评价地热供暖系统综合效益,详见表(1)。地热供暖项目不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更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能源降耗效益,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也减少如粉尘、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对生态也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影响。因此,对地热项目仅仅只评价经济效益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其环境效益、能源降耗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认知地热供暖的总效益。该方法的特点是没有对指标采用权重,但它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了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而且计算简易准确,其应用范围广泛。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河北雄县位于华北平原地热资源条件优越的牛驼镇,近年来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某地热供暖工程项目拟建设地热站14座,并进行相应的热力管网建设。共设置地热井48眼(包括开采井27眼,回灌井21眼)。项目总供暖面积217.6万平方米,总热负荷为101.01MW。建设期为3年,运营期为12年。项目计划总投资219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840万元(建筑工程费13921万元,设备购置与安装费5508万元,其他费用845万元,基本预备费1555万元)。陕西咸阳是传统的地热开发区域,地热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某工程项目计划新增2座地热站,增设四眼地热井(回灌井1眼),新增供暖能力126万平米。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项目计划投资9979万元(其中工程费9185.27万元,工艺系统4763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费3866万元、建筑工程费513.42万元和设备安装费383.58万元)。上述两个工程在地域上、技术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地热供暖工程投资的两种典型类型。对案例进行综合研究,为地热供暖新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二)案例解析 供暖项目的收入主要包括暖费收入、售水收入、贴费收入和CDM收入。雄县新建项目拟建供暖面积为217.6万平方米,建设期为三年,每年分别新增供暖面积48.1万平方米、79.3万平方米、90.2万平方米,年暖费收入按每年采暖4个月计算,居民供暖收费标准为每采暖季16元/平方米。新建工程的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30元/平方米。成本费用上,该工程项目主要消耗的燃料动力为电和天然气,当地电费为0.8元/度,天然气1.95元/升。共设定工作人员120人,每月按1500元的标准估算年工资,福利费按工资的30%计提。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净残值率为3%,折旧年限为16年。咸阳增建项目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40元/m2,共94×104m2,收入3384万元;旧建筑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25元/m2,共32×104m2,收入720万元。新建筑和旧建筑总计126×104m2,共收取贴费4104万元,建设期全部收回。取暖费按每年采暖4个月计算,收费标准为每采暖季15.80元/m2,考虑空置因素,建设期按2个月计算,收入896万元;评价期按每年4个月计算,年收入1792万元。收营业税税率3%,水利建设基金按0.8%征收,缴纳营业税55万元;资源税按0.5元/吨收取,预测年缴纳69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0.6元/吨收取,预测年费用83万元。每站配备5人,两站共10人,每人1200-1500元/月;预计用水量2.04万m3,单价 2.5元/m3;预计用电量121万度,单价0.7元/度;维护费3万元/站.年;预计使用天然气33.6万m3,单价1.95元/ m3;其他费用为1.4万元/年。两个工程的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经济指标可以明显看出,地热供暖工程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计算过程中,甲、乙工程的营业净利润都为正数,稳定运行10年后,净现值结果较为乐观。比较内部收益率,两项工程的内部收益率略有差异,但都高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12%。从初步计算结果,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地热供暖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前期投资成本较高,与传统能源供暖相比,建设期风险高是地热供暖项目建设的瓶颈。而其突出的环境效益和节能降耗潜力并不能在传统经济评价中得到体现。对于项目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估计不足,导致在决策是缺乏全面可靠的依据。

(三)综合评价 与传统能源供暖项目相比,地热供暖供暖工程的环境效益和节能降耗效果突出。本文根据地热供暖技术指标结合自热特征,选取节能减排成本费用、CDM收入、年均减排成本费用收入比和气体减排总量四个指标描述项目的环境效益。通过年节约耗煤量、节能减排投资降耗率、单位工业增加值降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描述能源降耗指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项目的规模和资源禀赋、改建类型不同,上述评价指标只能反映项目自身的经济、环境和节能效益,并不具备相互之间比较的条件。利用突变级数归一公式采用“大中取小”原则,对各工程的控制指标计算出的对应的X值(即突变级数值);但对存在互补性的指标,通常用其平均数代替,在对象的最后比较时要用“小中取大”原则,即对评价对象按总评价指标的得分大小排序。由此可以看出,对各级指标指数的确定,实际上是对其下一级指标指数(或数值)进行综合排序的结果。逐级分解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减少了由于地热供暖项目由于在地质条件、规模、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对比较结果造成误差。根据归一化的评价指标,可以比较得出甲工程的综合效益略高于乙工程表(4)。从经济指标来看,甲工程较优,为0.9068;从环境效益来看,甲工程环境效益指标0.7478却低于乙工程的环境效益指标0.7776,这说明在经济上投入的加大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部分经济效益,却可以从减排降耗得到的效益中得到弥补,最后的综合效益并没有明显降低。能源降耗指标来看,甲工程的能耗远低于乙工程。虽然乙工程规模远远小于甲工程,但由于改扩建的约束条件更多,施工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能源抵减了地热能运营发挥的部分降耗功能。这也说明,地热能工程规模化效果越好,综合效益越高。

(四)讨论与分析 首先,先对突变模型建立之前传统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在雄县的案例中,净现值为2438.72万元,远大于零;内部收益率为16.08%,也远大于行业内部收益率12%。这些都能客观直接地说明该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而在咸阳的案例中,净现值为520万元,远大于零;内部收益率为14.5%,也远大于行业内部收益率12%。突变模型建立之后,雄县和咸阳的案例计算总指标都在0.8以上,雄县总指标相对较高,说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减排降耗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指标来看,雄县最优,为0.9068,要高于其他地方的经济评价指标;从环境效益来看,雄县环境效益指标0.7478却低于咸阳的环境效益指标0.7776,这说明在经济上投入的加大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部分经济效益,却可以从减排降耗得到的效益中得到弥补,最后的综合效益并没有明显降低。从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运用突变理论对地热区域供暖项目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价,不仅数据较易获得、方法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并不失公平准确。 这种传统经济评价与节能减排相结合、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而且结果也十分直接客观。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突变级数法模型的建立,不仅能在脱离人为权重设定的基础上,就能综合评价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的优劣比选,通过从三级指标到一级指标的各级比选,可以全面分析导致每个项目经济效益差距的原因或者不同子指标之间相互弥补、相互贡献的关系。通过两个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可以看出,采用地热能代替传统锅炉集中供暖不仅在经济上可行,更拥有强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项目。在不同的地热供暖项目之间,以规划有序的新建工程更具有投资价值。地热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更加集约使用地热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促进地热供暖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径。

五、结论

本文结合地热资源及地热工程项目的特性,运用技术经济评价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域供暖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以便于了解地热项目自身的经济性及与其他区域地热项目经济性的差异。本文构建的方法体系中的逻辑思路为:首先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计算出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值,以此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其次,基于突变级数法,对地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更全面、科学的认识地热的经济性和开发利用价值。具体的供暖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财务评价并不能完整的反映地热供暖项目的投资价值。地热供暖综合效益突出的工程往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且经营稳定等特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由于施工规范不到位而造成潜在的风险,或因排放较高温度的地热尾水造成轻微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地热供暖项目的整体效益。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已出具规模。尤其是地热供暖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各地新建地热供暖工程的总量增加。我国发展地热的势头良好。总体来看,我国地热供暖工程种类多样,资源禀赋各异,大小规模不同,各有盈亏。地热供暖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投资回收期长。并且,出水温度的高低,供暖方式的选择都影响了盈利大小。本文希望通过更多具体项目的评价,来验证这些方法在地热开发利用经济性分析方面的实用性,并通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进一步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以着手建立中国地热资源利用数据库,探索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从磊、徐孝轩:《国外能源公司地热能利用现状以及对中国石化的启示》,《中外能源》2013年第11期。

[2]鹿爱莉、孙志伟、马静:《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评价》,《中国矿业》2008年第3期。

[3]李春梅、党志良:《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新方法初探》,《水利经济》2003年第5期。

[4]王奕清:《对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第4期。

[5]李虹、董亮、段红霞:《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资源科学》2011年第3期。

[6]顾永东、宋冬梅:《实物期权理论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6年第3期。

[7]张奇、王官庆、翟慧娟:《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及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分析》,《华东电力》2012年第7期。

[8]赵淑芹、刘倩:《基于DEA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中国矿业》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