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队国有资产 管理

军队国有资产是国家调拨或国家拨款购买,由军队使用的,用以保障军队战备、训练任务的完成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在一定额度以上和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具体包括:武器装备、军队房地产、军事设施及设备、军用物资器材及各类科研成果等。军队国有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如何管好用好军队国有资产并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军队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军队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的审查监督,对其在军事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目前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钱轻物思想严重

从近几年军队开展的清产核资、财产清查和实物资产价格核算工作来看,一些单位和部门受传统思想束缚,对“钱”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物”的重视程度,管理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念也往往随着“钱”向“物”的转化而弱化。加之宣传力度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资产管理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作为经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造成资产购建的主观性、管理的放任性、使用的无序性和处置的随意性等问题时有发生。

2、管理职责模糊不清

随着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在各项实践工作的推动下不断得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深层次矛盾,诸如资产所有者缺乏决策权、管理者缺乏监督权、使用者享有分配权等各级资产主体责权利不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权利主体之间的层次约束软化,权益上位主体对下位主体监督功能弱化等问题一一暴露,多头管理与分散控制的现象十分普遍。“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的权责机制无法形成,资产所有者缺位、管理者失位、使用者越位的问题严重。

3、管理行为不规范

目前资产管理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够经常、规范,没有按照资产购入(调拨)-挂账(入库)-出账(调拨出库-清查核对-报废、毁损处理-年底盘存核对)的资产运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四重四轻”,即:重规定清查时点的资产挂账,轻新增资产的核算管理;重固定资产挂账,轻库存物资管理;重自购资产管理,轻上级调拨、配发资产的管理;重会计账务计价核算,轻资产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造成一些单位库存物资挂账后就没有变动过、固定资产挂账后就没有同业务部门核对过,相当一部分单位资产计价挂账后,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4、监督检查不到位

日常的预决算审计、经费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各项专业清理检查等,往往重查会计资料,轻实物盘点,重查错纠弊,轻真实情况了解。没有把资产的管理使用列为重点内容。对各级资产购置和使用,是否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统一安排;是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固定设施是否健全档案,保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主管部门;可动设施、设备是否实行明细核算,保管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在用贵重物品是否登记入账,使用责任是否落实到人等,检查不彻底。

二、完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党委切实重视,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

各级党委和首长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决纠正和克服"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思想。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部队和机关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对资产管理的目的意义、政策规定、工作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引导,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发动,支持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

2、强化协调意识,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关系

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方要积极协作,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及时沟通,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合力。一是管理部门要积极沟通。财务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清查登记、价值确认等方面的专业作用,经常向首长汇报资产管理情况。注重与事业部门及资产占有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要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地剖析,拿出具体解决办法。二是业务部门要主动配合。各业务部门要做好国有资产的分配使用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指定专人按照资产管理的统一要求,登记、统计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资产增减变化情况,接受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定期向资产管理部门报送本部门的资产变化情况,确保所登记的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占有使用单位要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占有使用单位作为资产管理的最末端落实者,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自觉接受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程序

要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要围绕“钱变物”和“物变钱”这两条主线,在现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拟制资产增加、处置和管理等操作性强的制度,以便更好地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程序。一是执行集中采购制度。通过货比三家,既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又可以使取得的资产价格最低,质量最好。驻城市部队可以积极探索实行定点采购、刷卡结算的方法,挑选信誉度高、价格合理的大型商场作为定点厂商,签订集中采购优惠协议,消费时刷卡结算,既确保了资产取得的真实性,又能够享受优惠待遇,为部队建设节省资金。二是落实实物验收制度。对各种自购物资,财务部门在根据原始发票登记入账的同时,要对所购物资进行实地验收和市场调查,防止虚假发票带来的"空实物"。要抓住年终总结、完成大项任务、军民共建等几个重要时节,对奖励、无偿捐赠的物资,实行跟踪检查,督促接受单位参照市场同类物品价格入账,避免有物无账,无据可查。三是严格交接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及国有资产保管人员在提升、调动、转业时,财务人员要像交接经费账一样对其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交,主要是审查各项资产是否账账、账实、账卡相符,报损手续是否齐全及符合规定。对交接不清的人员,财务部门不予办理供给关系或不予结算退役费,防止物随人走,确保人走账清。

4、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应紧密结合各种监督手段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以查促管,提高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和保障效益。一是深化业务监督。各级财务部门要通过对经费运行的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变量与存量,整合存量资产,关注变量资产。二是落实部门内部监督。各级军队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资产的购置、运行、维护、调剂、出售、报废等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资产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监督和预警,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三是强化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监督主要采取定期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把资产管理作为对单位财务管理、主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之一,利用审阅监督法、查询监督法、分析监督法等方法审查被审计者“家底”是否真实准确、账实是否相符、财经秩序是否严格正规。四是重视动态监督。各级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并定期分析与考核,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使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时效;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形成由点延伸到线,最后拓展到面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使监督正常化、程序化,消除监督盲点,提高监督实效。

三、结论

从本质上讲,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它是军队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随着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不断加深,军队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必将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晶晶:浅谈完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想[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1).

[2] 黄如安、张年德:军队国有资产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J].国有资产管理,2003(4).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第2篇

(一)预算执行审计以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审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管理情况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风险,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通过对区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地方金库等预算收支相关单位2013年度有关收支情况审计,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揭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公共财政“绩效预算”管理机制的健全。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规范。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开展对区民政局、散装水泥办、经信委、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园林绿化中心、姜灶中学、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动迁办、农机局、招投标管理中心等10个部门2013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检查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决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突出项目资金和部门管理的政府性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审计。

(三)组织开展镇级财政审计。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组织部委托及单位自定,安排镇级财政审计。继续组织各镇开展百村(居)财务收支管理审计调查,揭示违法违规问题,化解和防范镇村财务风险,促进规范管理。

二、专项资金审计与审计调查

(一)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跟踪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

(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根据省统一安排,开展2010年至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了解和评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及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审计调查。根据省统一安排,对2012年至2013年全区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和整治项目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绩效情况。

(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审计。通过对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掌握基本药物制度执行的覆盖面,揭示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学规范运作。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继续开展财政投入的标底审计,深化竣工决(结)算审计,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贯穿项目全过程。对重点建设项目做到及时跟进、全程监督,防止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和其它违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开展为民工程审计,促进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工程质量。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第3篇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 医院资产是医院运转的物质基础,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进入医改深入推进的新时期,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在阐述医院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医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医院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84-02

医院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医院能以货币讲师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了有形资产,也包括了无形资产,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医院品牌等无形资产更难管理,在医改深入推进的今天,管理好医院所拥有的资产,使其成为医院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已成为每一家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医院能否适应新医改需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1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医院竞争力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在医疗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与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提高其资产与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更适应、更具有竞争力。医院通过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活动,可以尽可能地压缩运营成本,进而实现资产与经费的合理化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1.2便于财务信息透明化

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中,非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大多数,这些医院并没有财政拨款或是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对于投入医院运营管理的民间资本来说,他们有权利也有愿望了解医院财务信息,以确保他们的投资是否得到有效运用,投资利益是否有保障。在橷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下,医院也有义务对医院资产进行全方位管理,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资产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很显然,加强医院的资产管理,可以让医院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从而让医院利益相关方及时全面掌握医院的经营状况。

1.3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都面临着管理转型、业务转型的现实需要。长久以来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医院降成本、练素质、塑形象的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成本控制与资源整合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医院资产管理的要求,可以带来更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对效益与效率的追求,更是可以让医院进一步适应形势需要,从而以最佳的医疗服务效益来获得医院的发展,直到壮大。

2当前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的公立医院缺乏成本意识,受此医院,当前我们不少医院依然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一方面,对无形资产认识不到位,疏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甚至对无形资产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熟视无睹,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管理规律,也削弱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在改革背景下,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而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或是投入产出效益不合理,从而影响到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不少的医院,具体业务科室对资产管理很不到位,给资产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事实上,按照相关规定,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科室都涉及到资产运转,也都负有资产管理的义务,应当按照资产管理要求进行资产的使用管理,以保证医院资产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闭合循环。但事实上,由于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等问题,使医院的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及时跟进和全面覆盖,导致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的频发,给医院资产流失留下了口子,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

2.3内部审计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保障,不少医院的战略会计管理水平不高,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化,审计在监管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不到位,使医院采购的科学化水平得不到保证。资产管理审计的空白,使一些固定资产采购来了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没有科学依据,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不到位,使审计监督质量低下,医院资产管理的深层次工作无法及时跟进,从而导致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问题突出,降低了医院经济效益。

3新时期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策略

3.1正确认识资产管理重要性

医院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仅仅是固定资产一块就涉及到众多种类,且整个资产管理的流程比较长,涉及部门多,对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建立全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来,成为资产管理的一份子。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科室,院长还是普通员工,都负有资产管理的义务,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严格坚持资产管理制度,可以设置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推行“三账一卡”制度,将医院的所有资产以及资产运用的各个流程都纳入到资产管理制度中来,严把资产管理的进与出,科学采购与处置资产,使医院资产发挥更高使用效益,并成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先导。

3.2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

当前不少医院存在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账与物不相符以及资产流失的情况,与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事无巨细,不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纳入管理体系的资产,总是会轻易出现流失现象,医院要重视诸如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其成为医院市场竞争力、医院口碑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要建立从资产采购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并将资产管理由财务处室的部门管理上升到医院层面管理,由院长任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资产管理与处置的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提升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3.3要加强医院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作用无庸置疑,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医院虽然有内审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收支与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的做法。一方面,要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不仅仅将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资产管理的兜底制度,而是置于采购发生前,真正形成事前预算监督、事中资产管理监督和事后纠察等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重视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形成内部审计对资产管理的有力监管。账外资产、资产浪费、账物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应该成为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及时改进医院内控制度,及时发展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与改进,使医院资产管理始终符合医院发展战略要求,始终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进而成为医院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4结语

医院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医院资产管理,对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医院必须正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重视资产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等策略,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成本水平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制度化、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刘莉萍,张淑华.浅谈医院资产管理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9(6):65-66.

[2] 范翠国,彭玉春,黄丽虹.浅谈医院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2010(5).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第4篇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向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但仍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至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后,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距巴塞尔协议要求相去甚远,风险隐患较大,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特别是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项目盲目贷款,又很可能新增大量的不良贷款,化解银行风险压力巨大,任务艰巨。(二)经营的高风险和盈利能力低的特点,致使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还有一定差距,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一些银行以高风险和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盲目热衷于扩张业务和高成本抢占市场份额,从根本上忽略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成为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四)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体现在:(1)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2)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3)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等等。

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内审质量控制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虽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向实质性进展仍显缓慢。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急待提高。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四)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尤其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六)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仍比较薄弱,监管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责任人,许多问题暴露后才发现,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不完备,对于风险信息披露尤其不充分,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监督约束有待加强。

三、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内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当前,建立公司治理结构迫切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①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②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③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④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⑤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增值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完善内控机制,保障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最主要、最基本的防线,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首先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起。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是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商业银行目前要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理顺业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岗位授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二)坚持“以人为本”,倾力打造高素质的内审人员队伍,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是万物之灵,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内审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内审人员素质的优劣,也是保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多数内审人员专业技能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要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即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商业银行各专业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第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情况,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服务的关系。内审工作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摆正位置,清楚自己是单位的一员,不能凌驾于单位利益之上,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服务是内部审计的活力所在,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是指对单位运营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部分,它包括各个控制点和所有风险的防范,促使单位的活动沿着健康和增加价值的方向运行。服务的多角度主要是指作为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全局观和整体感,从实际出发,有时还需采取换位思考的办法,假设自己履行某项工作职责,应如何去完成,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整改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应该把审计与服务融为一体,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与服务的作用。

(四)强化内审职能,提高职业道德,防止“边缘化”倾向。提升银行内审人员质量水平,强化职能是基础,加强职业道德是关键。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在当前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内控机制不尽完善,很容易成为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必须严防“边缘化”倾向。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代表国家进行管理和运作,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利益差异空间,少数管理者为谋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循私腐败,,必然放松管理,而内审人员置于管理者的领导下,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盲目附和,导致内审制衡功能弱化,稽核流于形式,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致使内审工作“边缘化”倾向严重,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内审职能,提高内审质量控制水平,内审从业人员要从国有银行改革、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对于决策管理者不负责任,欺上瞒下,循私舞弊,违规违纪经营者,敢于和善于运用机制制衡方式进行监督,使一切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人和事时刻置于内控机制的掌握和监督之下。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以德日公司为代表的监事会监督模式和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审计委员会监督模式,认为:一个公司究竟应选择何种监督模式必须权衡考虑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所有权结构。并指出,从理论上上述两种监督模式在公司组织架构中完全可能相容。文章继而运用这一思想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的重构提出看法。指出监事会制度改革的关键和经营者内部监督体系构建的方法。

内部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受经济、法律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德日为代表的机构控股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股权分散型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两类。上述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因所有权结构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在众多差异中,内部高层监督组织的差异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德日采用监事会监督模式,美国采用审计委员会监督模式。本文试比较、分析就这两种监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的重构提一些建议。

一、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国际比较

1、以德日为代表的监事会监督模式

受法律和相关制度的影响,德日证券市场与英美证券市场相比规模相对较小①。个人投资者并非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相反,大量股权集中在机构(主要是金融中介机构)手中②。委托投票制的盛行使金融机构得以对更多有投票权的股票实施控制③。在德国,这一所有权结构使德国银行实质上控制着监事会中一半以上监事的人选(另一半由雇员推选产生)④,从而在监事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的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享有充分的权威。它负责批准公司的主要决策;任命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并对其业绩和具体经理人员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

而在日本,股东对经营者施加影响的非正式机构是总裁会议。由于典型的日本大企业是由金融中介机构和产业企业相互持股形成的企业集团,总裁会议的作用在于为这些大股东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影响的机会。它并非以一个命令机构的形式存在,而是股东间相互沟通和对经营者进行协同监督的论坛。

可见,在德日模式下,机构拥有的大量剩余索取权和与之相匹配的剩余控制权为其在公司内部行使监督权提供了动力和权利。而且由于深受国家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两国金融机构大量持股都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一种长期投资。特别是银行以股东和放债人的双重身份参与到公司内部治理,使德日两国在外部证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依靠稳定的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了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2、以美国为代表的审计委员会监督模式

股权高度分散是美国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一大特色。中小投资者理智的冷漠以及美国各州法律对机构投资者享有企业直接控制权的普遍限制,使得由股东行使企业内部监督权的权利被大大削弱。

当企业对经营者的内部约束机制相对弱化时,依靠外部约束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力量对经营者进行约束的重要性就会凸显。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顺应了这种需求,其中,强大的外部审计就是约束经营者行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独立性是灵魂。只有审计人员处于独立的地位,他们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尽管审计的结果并不完全可靠)。但如果连审计人员也抵制不住诱惑而与管理层共同参与欺诈,独立审计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审计委员会正是为了防止CPA与管理层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共谋或厉害冲突而在公司内部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一般将它设置在董事会之下,与负责董事会治理的其他若干职能委员会并列,作为CPA与管理层之间的一个缓冲装置发挥作用:当CPA的独立性受到威胁时,由审计委员会出面干涉和保护;同时它还负责整合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向董事会与股东大会报告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二、比较两种监督模式的启示

通过认识和比较上述两种监督模式,我们看到:

1、德、日、美等国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法律和政治文化背景。监督模式不存在哪一种好或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哪一种更适合一国国情的问题。因此,我国公司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社会环境及自身所有权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就其中一种监督模式生吞活剥,拿来就用。

2、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司内部监督模式有融合发展的趋势。现在即便在日本也有企业采用审计委员会监督模式,在美国也有企业采用监事会模式。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不远的将来,这种一国之内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一种监督模式的格局将被打破。笔者认为,只要政府不以法律或其他政治手段强迫(或蓄意诱导)本国企业在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之间做出选择,那么这两种监督模式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国之内一些企业采用这一种监督模式,另一些企业采用另一种,更可能促成这两种监督模式的融合,发展出二者并举的第三种模式。

3、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种监督模式在公司组织架构中是不矛盾的两个层次。监事会是代表股东对经营者行使监督权的机构;而审计委员会则隶属董事会,是经营者内部监督的领导机构。可见,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分属不同的层次。从公司组织结构角度考虑,同时设置这两个机构完全可行。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体系构建的思考

1、对监事会监督现状的思考

根据上述思想,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的现状。我国1993年的《公司法》明确了上市公司应采用监事会模式进行内部监督⑤,但多年实践证明,这一监督模式运行地并不成功。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上市公司遴选经营者、监督者时的政府行为;国有股不流通导致"用脚投票"退出机制的不适用。加上薄弱的外部审计市场、接管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等外部约束机制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忧外患"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体系濒临瘫痪。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首先有赖于股权结构的优化。从德、日、美等国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到:选择什么样的监督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监督的效率如何受公司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产权结构的制约。就外部环境而言,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尚处在整顿和摸索改进阶段,法律法规对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规范也还在筹备酝酿之中。公司外部大环境呈"混沌"状;而在公司内部,与德日的股权机构制相比,我国国有股行政不能合理地保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有效配比,行政效率的提高只能依靠加强对负责官员的道德约束和行政约束等次级手段。因此,在不改变国家性质的前提下,适当地减持国有股,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激活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的首要举措。

在此前提假设下,我们考虑从程序上改善监事会监督的现状。一个监督组织的有效运作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内容:监督者参与监督的动机和监督者的监督能力。将其运用到监事会制度的设计中,是否具有参与监督的动机决定了监事会的人员构成,是否具有监督能力决定了监事所应具备的个人素质。在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中,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相关性最强,最具有参与监控的动机。德国的成功经验表明,监事会集中代表股东和员工的利益能更好地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考虑监事会主要由股东和员工代表构成。

而考察监事是否具备监督能力则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监事的独立性和知识结构。为了保证监事的独立性,一方面必须对股东大会推选持股监事的程序进行规范,限制控股股东的一切越权行为,另一方面在推选员工监事时应注意避免选出的监事受制于管理层或与其利益趋同;至于监事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则与监事会的职责定位密切相关。笔者倾向于单纯地赋予监事会监督,发现和纠正经营者违法违规、舞弊行为的职能。也就是说要求监事必须具备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至于一些学者提出的监事会应具备"影响决策的能力",笔者不敢苟同。因为我国的监事会是设置在股东大会之下与董事会并级的监督机构,这一点与德国模式下兼"董事会"之职的监事会不同。如果要求我国监事会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无异于要求监事必须具备与经营者一样禀赋,强加这一职能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浪费,而且还极有可能束缚经营者的手脚。正如马克ooJo洛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一书中所指出的:"负责检查工作的人只要能够发现负责完成工作的人的某些错误,而在他正常行事之时不加以阻止即可。"因此,笔者认为监事审计应侧重于事后监督,一般不应参与决策过程。

2、对经营者内部监督体系构建的思考

除了监事会监督,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内部普遍存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部门(子公司)经理--普通员工的委托层次,如能设置一系列的监督组织,使其对这一委托链上的每一方都实施有效的监督,那么这些监督组织的集合就构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经营者内部监督体系(见表1),它们各司其职、有效运作结果对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现象应是大有裨益的。

表1

层次委托人人监督组织

1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

2高级管理层部门(子公司)经理内部审计部门

3部门(子公司)经理普通员工财务人员

1、审计委员会监督。当明确董事会采用委员会分立治理模式后,笔者倾向于将审计委员会定位于经营者内部监督的领导机构,并赋予其沟通与监督两项主要职能。

A、负责高管层和外部审计的沟通与协调。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防止CPA与管理层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共谋或厉害冲突是审计委员会最"原始"的职能。特别在我国,CPA审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高管层很可能利用其对CPA的选择权或审计收费等手段来影响CPA的独立性,达成购买审计意见的意图。所以在外部审计与管理当局之间设置一个减震器是很有必要的。审计委员会可以对事务所的聘请或解聘进行提议和复合;考察CPA拟订的审计范围和审计收费并在审计过程中与CPA及时地进行沟通,尽力保证CPA审计时的独立性不受伤害。

B、监管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监督高管层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需要充分的信息。审计委员会由于受到人数和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无法经常性参与到公司基层经济业务的审计中去。而内部审计部门则具有人员,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他们分布于公司基层各部门、子公司,了解公司各个局部的情况,使其可以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对内审工作的监管成为审计委员会实现对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手段。获取内控的充分信息也有助于其沟通职能的履行。当然,除了评价高管层的内部控制活动,审计委员会通常还被要求帮助高管层营造''''软环境'''',成为内部控制设计和改进过程的顾问。

2、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当公司治理引入审计委员会后,内部审计的职能产生外延:由传统意义上服务于公司高管层,以各部门(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监督对象,扩张为同时服务于高管层和审计委员会,并把对高管层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也纳入工作范畴。上述职能外延要求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组织地位更为超然独立,尤其是其相对于高管层的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审计委员会通过对内审组织章程、预算、人事、工作计划和审计结果的复合,确保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层的局限,避免了由此职能外延而产生的内审"角色困境"。

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部门在高管层和审计委员会的双重支撑下,承担内部财务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的职能,其工作结果一部分为高管层所用,另一部分为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机构及高管层的沟通、监督和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提供参考。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基层会计监督。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企业会计人员对普通员工所从事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在该层次的监督中,监督主体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客体是普通员工,对象是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审核实物、款项、原始凭证,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性等。根据《会计法》中有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规定,会计人员应"回归"企业--在基层经理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从事会计核算,在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监督。因此,该层次的监督实际上是由部门(子公司)经理和会计人员对员工实行的一种联合监督。这层监督在内部监督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没有现代会计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的监督,也就不可能有现代企业制度,二者共生共长。"(吴水澎,2000)

-----------------------------------

备注:

①德日的法律与制度对两国公司股权的构成和证券市场的规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较为宽松。B、对非金融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行为长期采取过于严格的监管。C、在信息披露方面规定不太严格。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德国,银行实际控制了德国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票投票权,而德国股市的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仅为13%(美国为58%)。

②对德国的公开上市公司而言,三家或更多的银行通常每家控制其10%的投票权。一些产业企业也控制了较大的投票权。银行作为股东与其他持有股份的企业和持有大份额股份的家族分享权利。典型的日本大企业属于由产业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相互持有股票形成的企业集团。集团内(主银行,产业企业和其他几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持股通常占所有权的一半。

③金融机构的投票权不仅来自于它们直接拥有的股票,还来源于通过控制共同基金拥有的股票,最重要的是,来源于它们以经纪商身份客户存入银行的股票投票权。

④在最大的德国公司中,股东仅选举一半的监事会人员,雇员指派另一半监事。银行拥有委托投票权,它在为这些委托股票投票之前,要将它的投票意向通知客户,客户可以指示银行以不同的方式投票。但理智的冷漠使大多数股东没有提出这一请求,他们很少否决银行的提议。这使银行实质上控制了委托投票机制,决定着监事会中持股监事的人选。

⑤目前,我国的监事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设置的监事会;第二类是根据1994年国务院的第159号令的要求,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采用的外派监事会;第三类是在2000年,国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的办法,委派财务专家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监督。这里讨论的只是第一种类型。

参考文献:

1、罗飞、柳木华.2001.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监督.财会通讯,10

2、陈丽红、汪文豪.2001.中外公司治理结构对监事审计的影响及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1

3、徐海荣.2001.中外公司监事审计比较及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