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新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68团中学,新疆    兵团    835301

 

摘要: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要求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题目,逐步地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拥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收获逻辑推理能力,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题目时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学生掌握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举一反三的重要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通常来说是根据已经存在的既有事实、已知条件等内容,依据一些客观的规律、规则,通过分析总结等演绎过程得出结论或论点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科目,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可以学好数学科目,在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应用在更多科目和领域的学习中。认识到逻辑推理方法的重要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这一科,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根据逻辑推理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从一个逻辑原点出发,利用已知条件和数学知识,通过分析、推理、总结从而得到正确的数学答案。通过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灵活变通,通过眼前已知条件甚至是隐藏在已知条件背后的隐藏条件这些表面的现象去深究事物的本质。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刨根问底”,主动思考,这就离不开结合问题创设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常见的应用题,不过是把应用题里面的情境设置的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易于理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举一反三的精神,能进一步提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致。

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深化学生的思维逻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在于思维逻辑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是给学生一个可以终身使用的工具,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阶段,根据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教师会带领学生从单个的知识点入手进行学习,有点带面,最终才把各个知识面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本身就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做好章节总结或者课程的周总结、月总结,通过写小结的过程把知识点逐渐地汇总起来,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之前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首先掌握一种科学的分析、汇总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些图形符号、线条将一个主题下的内容层层分级、设置子母概念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体系,这个非常适合用来总结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内容。如今多媒体上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上课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使用,比较常用的软件例如X-mind就是一款非常好操作的思维导图软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利用电子软件教学的同时仍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电子版的思维导图进行手写的思维导图绘制。

通过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利用隐藏条件解题的做题方法,对学生来说益处多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将单个知识点和对应题目搭配讲解,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单个的知识点。对于最终的应试和分析复杂问题,这样的方法显得有些单薄。笔者认为老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一些综合性题目对其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式讲解,这样可以提前给学生一种思考方法,未来面对有隐含条件的综合性题目时学生思考更加开阔,提升学生解决初中数学习题的思维层面,避免直接套公式等解题方法的出现。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前面笔者有提到,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掌握数学知识、会解决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养成探究式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指导,尤其不能过度地给学生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限,常常没有主动学习的乐趣,那么采用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就把思考的工作交给了学生本身,善于思考的同学可以带动不爱动脑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关系,这样学生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会更加活跃地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指导,知识方面的纠错,思考方式的调整等。通过学习小组这种方式,学生除了渐渐地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也懂得了如何良性竞争,如何有效合作,一举多得。

四、习题训练注重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常用的一种策略就是“题海战术”,以量变引起质变。但是经过笔者的观察很多学生会因为题海战术产生思维麻木的现象,在大量的题目中,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这对于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忽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或者作业布置方面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让学生详细的写出解题过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哪里有问题会更加的明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学生逻辑能力的强弱,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指导。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深知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种能力,这个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2019(08):242.

[2]  李爱科.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数学信息,2019(19):128.

[3]  虢铁平.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 ,2019(07).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大多数数学教学方式采取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开始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成了教程改革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无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进去,包括文字、数字、公式、图形等各个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地、系统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困难之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弃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难点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把概念、图形、公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可以组织“一步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量一量,然后量一量手指有多宽,粉笔有多长,课本有多长,讲台和课桌长、宽是多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制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熟记于心,不会再把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各单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当小学数学老师结束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温习,从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近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拼一拼、动口议一议,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是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杜绝搞混现象的发生。

例如,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和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元角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换钱”“我是超市售货员”,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元、角、分的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才能对学生一步步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

4.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课本中的关键,时刻围绕着关键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适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复习。例如,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灌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长方体长16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础差点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题意,无法入手解题。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体积不变,只是水深(高)改变,形状改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找到正确解答方法。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题目记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加深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直观的图文与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简化知识的复杂性,将逻辑性較强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在学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与此同时,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源自英国,由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最初作为一种笔记方法,逐渐发展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式思维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内容的实质,在实践中形成系统性概念,将复杂烦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简单知识,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考效果的协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散性思考。在发展过程中,思维导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常见的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其特点进行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思维图形工具,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思维导图具有焦点集中性,以中心图像为基础进行扩散,层次性也是常见的特点,通过图形的分层进行知识分解与连接,引导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利用关键词进行知识提炼,掌握知识内容的精髓。思维导图与人类的大脑相似,常见树状结构,以网状脉络为辅助进行知识分解,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充分调动大脑的想象思维,掌握知识内容,加深记忆理解。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降低知识难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学习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质量。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时,可以灵活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进行知识分解,转化知识内容,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掌握知识的实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其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对有趣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探索性,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提升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利用导图的引导掌握内容,并在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民币”相关知识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圆、角、分”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理解,此时教师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将人民币作为主线,进行扩展延伸,支线包括人民币的功能作用、人民币的面值转化、人民币的形态颜色、人民币的种类与形式等,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连接,把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的内容,帮助小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内容。

2.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学习,探索问题与知识的实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因此教师应灵活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并加强与教师、同学在课堂上的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钟表”知识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钟表认知,对钟表形成初步的概念,认识时针、分针与秒针,并促使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自身的生活活动与时间相连接,形成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每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身的思维导图,学生将自身的日常学习与活动进行记录,相互进行交流与探讨,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来提升学习质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优质课堂设计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此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灵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设计,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整体创新,构建全新的知识脉络,在学习中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导图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数学知识内容存在明显的逻辑性,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促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形成发散思维,扩展数学知识的深度,总结学习经验,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概念渗透,利用课本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认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分解,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扩展延伸。以2X8=16为例,2和8的积是16,因此2和8是16的因数,16是2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此时要求学生进行知识扩展,依旧以积16为例,进行反向分析,探索是否还存在其他因数的积为16,学生踊跃参与,提出4X4=16,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学生逐渐学会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并在实践中学会反思,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课程,利用思维导图整合知识,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学习。

4.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复习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数学知识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扩展延伸,通过有效的知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聯性,掌握知识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习质量。数学复习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性、密度性、容量性,不同的知识内容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关联,灵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纷乱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形成统一的知识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降低知识难度,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节约复习整理时间。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导研式教学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

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还是以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学生看来,数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重要,只要背下计算公式,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够了.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导研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自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与推导,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让以传统模式进行学习的学生一时无法接受,感觉到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抵触心理,引导他们转变学习心态,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试着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传授推导方式,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使学生逐渐接受导研式教学模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新知识的来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运用推导方式来解决问题,了解数学知识本身所具备意义,这样便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展现数学的逻辑魅力.为此笔者在下文中提出了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二、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讲解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导研式教学方法,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概率的定义》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请每位学生都准备1枚硬币,上课后开展抛硬币的实验,以抛20次硬币为限,并绘制一张表格,记录所抛硬币每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设计教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导研式教学活动

高中数学内容重点、难点多,知识点过于抽象直白,学生在学习几何内容时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将知识点以动态画面展示,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难以想象的内容直观化,推导公式的全过程也可以制作成教学视频播放,利用色彩的变化与声响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而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几何画板》,将两条线段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用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来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则可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φ和ω,拖动A点改变其振幅.通过将图形的变换过程方法展示出来,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

3.以分组学习方式开展导研式教学活动

数学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思维 不等式 高中数学 应用 意义

引言

使用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很难快速解答高中数学不等题目,不等式的探究需要借助严密数学思维推理分析证明两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使学生少走弯路,也避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找不到正确方法所导致的厌学等情绪。所以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分析不等式题目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思维的种类

高中数学思维主要有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递推等,这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和关键方法,尤其是在不等式的运用中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一道数学题目不简简单单只是包含一个问题,它所覆盖的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通过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数只是总结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教学者需要从学生答题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维运用的意识[1]。

二、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1.数形结合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图像相结合,使不等式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题目y2+y-2>0中,可以先将不等式化为(y-1)(y+2)>0,然后先将不等式看做等式,得出两个解,即y=1和y=-2,然后根据不等式画出坐标图,通过之前所得出的根画出不等式的图形,从而快速得出不等式中y的取值范围。这种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使坐标中的线和题目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不等式解题方法的进一步认识[2]。

2.化归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题转化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准确有效地解出不等式题目。化归思维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总结一些可以用化归思维解不等式问题的特点,锻炼自己的观察和转变能力。

3.函数方程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方程是指在不等式的学习中,将不等式的问题转变为函数或是方程来解,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不等式和函数方程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函数有自己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教学中要教导学生从本质上区分清楚,避免二者混淆,可以采用函数坐标图像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分清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和不同。

4.分类讨论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解题方法在不等式有关绝对值的问题中经常使用到,这种解题方法能够简化含有绝对值不等式中的复杂关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中的这些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有时候一道不等式题目中会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数学思维,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要过于死板,要根据解题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使用相对应的解题方法。

三、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意义

1.使数学教学变得神奇并且具有吸引力

利用数学思维解不等式题,为数学学习带来了捷径,学生更容易找到答题方法,在答题成功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之后除了在不等式学习中可以用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会应用到的,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也会有不同形式的运算分析,数学思维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2.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数学思维种类有很多,在同一道题面前,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题想法,这中间有对也有错,在学生遇到解题障碍时,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也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意见,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带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投入到学习中。

3.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数学思维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有时也会用到以往所学知识,这就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考察了记忆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这时教师需要教导和督促学生多对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也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做成笔记,平时多看看,有助于在解其他题目时找到解题方法。

结语

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是一把利剑,能够帮助学生斩断学习不等式中遇到的问题。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只能将这种数学思维灌输给学生,教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而真正意义上能够掌握并很好地使用需要学生平日多做题、多练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找到方法很好地解决,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兵.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5(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