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音乐教师 教学质量评价 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政策的确立,各音乐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之中。从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到目前的精英与大众普及性教育的办学方针相结合,已是艺术类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扩招之后的音乐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问题已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要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即要有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就是以教师的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本文针对目前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欠缺,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建立起较为有效而全面的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文献回顾
目前,有关音乐教师教学质量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如张晓钟指出,欲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质量,需从教学内容与课程机构的改革、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等方面入手;郝建平和段彩云分析了影响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偏颇、开拓师资到基层锻炼的渠道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陈明霞认为音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既包括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也包括对教学效果反馈控制的完整闭环系统;田刚分析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现有课程模式、更新课程内容、改革单向灌愉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教学、改革现有教材、以及提高师资水平等措施,等等。
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音乐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而在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仅有方骞进行了音乐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提出了音乐教学质量双向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张艳艳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作了初步探讨。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对评价方法在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没有作深入探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以及教师教学质量发展方向的指向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引入管理理论中著名的评估体系――平衡计分卡――来建立较为完善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d Card,BSC)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它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哈佛大学两位教授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发明。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系统,同时还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现今已经被全球很多企业采用。
BSC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测评一个公司的绩效指标,分别是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创新角度BSC模型如图1所示:
四、基于BSC的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是通过目标管理来实现,设定工作目标可以确定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向,使其吧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上来,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明确学校的教学使命和教学目标,并予以有效评估,进行直观展现。BSC能克服高校传统绩效评价体系诸如缺乏明确目的、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等缺点。平衡计分卡无论是在战略意义上,还是在战术实施上都可以运用于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从顾客维度来看,高校音乐教学不但要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要满足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并非音乐教学的顾客。在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标准中,“顾客”的定义为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相关方”的定义为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总体。按照这两个定义,高校音乐教学的顾客应该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接受者。虽然高校音乐教育要满足政府和社会对其培养人才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满足仍然是通过对学生的直接服务来间接地实现。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影响其顾客(即学生)的因素主要有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课堂的教学条件、课堂氛围等,另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
从财务维度来看,高校音乐教学的财务方面可以着重考虑学生学费和社会各方的捐资助学。学生学费的获得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源的竞争上。社会各方捐助主要来源于杰出校友和所在地的企业。杰出校友的多少主要还是来源于教学质量的好坏,所在地企业在面对众多高校时如何选择捐助对象,同样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有关。因此,音乐教学的财务目标可以用其人才培养目标来代替,具体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所授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音乐素养的提高。
从内部流程维度来看,为了更好的向顾客提供服务,就需要规范企业的内部运营,增强竞争优势,优化服务质量、制定考核目标,督促将服务做到最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学生作为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是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之因,只有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流程维度考核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师生交流、教学方式、教学事故等。也可以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内部流程的规定与要求,如将是否制定了音乐教学的作业指导书以及执行的力度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
从学习与成长维度来看,目标是营造一种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并奖励科研与创新行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师资素质的提高就显得更加重要,音乐专业应当提高博士教师比例,减少优秀教师流失,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在校的教师有充分的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营造不断学习与前进的科研与教学氛围,努力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将科研与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教学质量的共同发展。因此,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流失率、薪酬激励、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教学团队的支持力度、人才指标引进完成率、教师的科研水平等。
五、小结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工具己为国内外很多企业所采用,并取得卓越的成效。笔者在文中应用了平衡记分卡工具的原理、功能、结构,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与指标进行分析。虽然这是平衡计分卡在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应用的探索性的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但是随着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的尝试的不断深入,平衡计分卡一定会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执行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得力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建元.关于音乐艺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J].人民音乐,2003,(12):41-43.
[2]FANG Gang. A Model for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2008,(9):52-54.
[3]张晓钟.关于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8-119.
[4]郝建平,段彩云.浅谈影响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集宁师专学报,2004,26(1):75-80.
[5]陈明霞.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初探[J].美与时代,2005,(12):14-16.
[6]田刚.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74-76.
[7]方骞.音乐教学质量双向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
[8]张艳艳.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新探[J].艺术探索,2002,(S2):16.
[9]KAPLAN R S ,NORTON D P.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Boston:Harvard Business Renew,1992,(1):71-79.
[10]何莲.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8):152-155.
(1)导致瑶族音乐文化变形失真,加速消亡。将民族音乐大量改编,使其失去原来的面目,某些为了自身经济效益,将地方民族原生音乐加入大量现代元素,迎合流行趋势。要知道任何借用现代手段去打造的民族音乐都是不合适的,科学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原有的风格上,美化其旋律、音色,提高演唱技巧,保持原有土生土长的风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发展。(2)导致瑶族音乐文化歪曲,走向庸俗。社会文化,民族风俗、民俗礼仪都离不开民族音乐,它可以让人们去认识、了解瑶族同胞的民风民情,发展历史。可是在一些带商业性的瑶族风情旅游中,则偏重一些特殊“乐”趣的需要,如一些与游客互动游戏“摸新娘”,由一群新娘装扮的姑娘在音乐伴奏中表演民族歌舞,尔后请游客上去认准某个“新娘”,继而将灯光全部熄灭,在黑暗的音乐声中要摸到刚才认准的“新娘”,摸不对的则要罚酒、给红包等等,使得民俗活动走向庸俗化。(3)导致瑶族音乐文化艺术价值降低。许多地方的民族风情旅游,更多的是考虑到旅游者的消遣娱乐情趣与景点票房价值,它没有真正从艺术审美角度上的挖掘,只是作为一个广告、招牌的作用吸引游客而已,试想在这些娱乐消费场所,能真正起到传承的作用吗?能存在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吗?(4)导致瑶族音乐文化人才萎缩。文化传承,人是第一要素,试想,民间歌手都去跑场了,那里还有田间小道的对唱,山头岭尾的对歌,庭院屋边的对答呢。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瑶族音乐也需要它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活动频繁,人口流动越来越大,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年轻的一代瑶族同胞,在乐于接受国内外现代音乐文化的同时,也淡化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逐渐脱离本土音乐走向流行音乐的行列,使得瑶族音乐文化失去了其特有的存活环境和传承客体。
2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的良性发展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培养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任务,学校音乐教育也是社会传承、家庭传承、民族传承的基础,因为“一方面,音乐文化的启后者需要学校音乐教育来培养,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创造的场所。也就是说,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而且也肩负着创新音乐文化的责任。”[1]在提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今天,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更是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他能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儿童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主要音乐文化和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担任起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使得我们民族音乐瑰宝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鲜活的传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瑶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音乐发展传承规律的,因为学校音乐教育是有组织、规范化、系统性的活动,最主要的是他能引导音乐发展的方向,把民族音乐赋予审美的、净化心灵的美育功能,使得瑶族音乐的审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这是其他传承途径无法相比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桂东瑶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充分发挥他的优势,确保这些珍贵的民族音乐得以弘扬,因为当前“虽然还有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是不可否认,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应该成为传承音乐文化的绝对主要途径。”[1](1)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良性发展。民族音乐的各种传承都离不开教学,像“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一类的民族音乐传承方法都离不开音乐教育,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拥有诸多的音乐教育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能极大地提升地方民歌的艺术质量。在进行主要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内容延伸、拓展至少数民族的源生态音乐文化上,把多种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使地方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立足之点,用专业的音乐理论与发展规律引导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如贺州学院艺术系2013届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在富川实习期间,通过向民间歌手的短期讨教,继而将《蝴蝶歌》传到贺州市各地,以点带面促进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争相吐艳,健康发展。(2)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有效传承。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是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审视瑶族音乐,可以将桂东地区民族音乐的实用性,提升到一定的艺术性,从而使得该地区的瑶族民歌更具可听性,这样自然会扩大他自身的生存力和社会影响力。瑶族音乐文化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可能有些音乐本身缺乏美感,并不具有太多的审美价值,它只是作为民间活动的需要存在,是一种实用性音乐,如婚丧嫁娶,民间祭祀中的音乐,其作用无非是烘托气氛而已。而学校音乐教育可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将瑶族音乐的实用功能提升至艺术审美的境界,使瑶族音乐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的得以优化传承,让人们充分感受瑶山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人性美,使之得到优化传承。(3)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促瑶族音乐扩大影响。千百年来,瑶族音乐文化传承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种族内,或者家族内,实行传内不传外的保守性师徒传承。在过去信息封闭,文化单一的环境下,它作为娱乐、教育、宗教、民俗活动的需要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一点点的局限性。而电视、网络、广播的传播媒体的普及,多样性音乐文化活动对师徒传承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带来到极大的挑战,导致许多民间绝技后继无人。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是相对广泛的传知授艺平台,它也可以吸取“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田丰传习所”,“陈哲土风计划”等一些尝试性的经验,将桂东瑶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弘扬。如贺州学院艺术学院近年来,特别聘请八步著名的瑶族音乐研究人士莫纪灵先生,到课堂给大学生介绍、教唱本地瑶族民歌,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认识瑶族《飞留飞》,《连啰啦咧》的音乐的艺术魅力。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改变过去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的局限性,对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普及有较大的促进,同时也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3结语
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引领学生对世界音乐及音乐的创作持批判性的态度,以使学生形成全球性的视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涵盖着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总体而言,现代音乐教育定会朝向全球视野方向发展,而面对音乐教育观及音乐价值观的争议,中职学校应首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然后再以此为基础,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及中职学生看待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价值观已成为衡量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价值的新坐标。为此,本章节注重探讨中职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源自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与无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相比,有意识的音乐教育行为则是传承音乐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途径,即短时间内便是受教育者获取到系统的知识,且随着中职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音乐教育多以对音乐文化的选择、整理及传递来对音乐文化进行保存及维持。音乐教育选择及整理音乐文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水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特征及学生未来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音乐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重组音乐文化,即采用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方式传递音乐,亦或说使受教育者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习得音乐文化的主体内容,并最终实现对音乐文化体系的完整传承。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以借鉴及传播外来音乐文化的形式
来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造过程,促成新音乐文化因素的产生,因此音乐文化具有变迁性。传播对音乐文化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文化的传播要求具备合理的传播媒介、传播方法及传播途径。就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音乐教育对传播内容具有选择与整理的功能,以实现对核心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教育过程对反馈信息的接受、对传播渠道及传播内容的修正均能维持音乐文化的纯正性;采取特定教学手段,以使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大;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使传授者与受传者间建立起稳定且和谐的关系。总体而言,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过程,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借鉴及相互融合;培养极具创造性的音乐人才,以推进音乐文化的变迁;汇聚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技术、规范及精神,以推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进步;传播及扩散新音乐文化因素,以实现对全体国民进行大众音乐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重视借鉴与传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此乃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音乐教育必须与社会相互融合,方才能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即发展成为与经济、社会政治相协调及具有民族内涵、民族凝聚力的音乐文化。因此,中职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必须建立起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共享,由此获得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音调具有差异性,因此各民族音乐所用的音乐基本技法、基本手段及基本素材也具有差异性,由此产生各民族多样性的音乐风格。可见,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过程,民俗文化环境的影响及口传心授教学法依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二、结束语
一、前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1.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开端始于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即今山东蓬莱),相当于大学程度,设有以唱歌、识谱、编写歌曲为主的“乐法”课 。2.我国普通高校早期的美育思想1903年,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国维将美育列入普通学校教育宗旨。1908年建立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经亨颐重人格的培养,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教育,设有音乐课程。1912年,先生担任教育总长的就职演讲《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国民教育宗旨之一,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①的著名主张,强调通过美感教育来陶冶人的品质。3.我国普通高校最早颁布的艺术教育法律法规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其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预科开设课程共8门,乐歌被列为必修科目之一,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声乐练习及音乐理论。本科将乐歌列为随意科。1927年,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出席第一次会议的有、林风眠、杨杏佛、王代之、高鲁、周俊、李金发、吕彦直,提出“整理全国艺术教育”等主张。4.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机构1912年,先生在他担任教育总长期间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并聘请鲁迅先生主管艺术教育委员会工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是1931年,清华大学成立西乐部。有通过唱片听赏音乐的教学和演奏西洋名曲等实践活动。5.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学校艺术实践的第一个文件1940年,教育部颁发《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办法》。主要内容有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应由专门音乐教师负责学校音乐活动,要求各校要在学生中组织多种艺术团体,经常举办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每位学生要至少应参加一项与艺术有关的活动,各校应从学校经费中酌拨音乐事业费等②。6.我国普通高校较早开设的音乐课程:⑴ 音乐选修课 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由日籍教师武桥敦义主讲音乐选修课,后来由丰子恺先生兼授音乐课程。⑵ 音乐必修课 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预科课程中设置“乐歌”为必修课,共开设3个学期,每周2课时。7.我国普通高校较早译著的音乐教科书1904年,美国亚克斯福大学的音乐理论教科书被曾志胍胫,定名《乐典教科书》,以供当时中国师范学堂及中学堂、女子学堂之用。8.我国普通高校较早成立的音乐社团191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组织课外练习军乐的活动,由学生自愿参加,每周3课时。9.我国普通高校较早创作的歌曲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现上海交通大学)由学生张惕铭、姚立人和沈心工作曲的校歌《警醒歌》(张焕纶词)。10.我国普通高校早期培养的音乐人才仅以清华大学为例,有赵元任、黄自、张肖虎等。11.之前的普通高校师资队伍:李叔同、萧友梅、刘天华、赵元任、丰子恺、姚锦新、柯政和等。外籍教师有范天祥(美)、嘉祉(俄)、托诺夫(俄)、库普克(德)、武桥敦义(日)等。
二、后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后至今,从总体发展看,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1949年建国至1965年,在全国只有极少数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2.1966年至1976年 “”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各方面遭到严重破坏。不少乐器、唱片被毁掉,音乐社团停止了活动,音乐机构解散。3.1976年至1985年,1976年至1978年是一个徘徊期。从1978年至1985年,呼唤健康艺术、提倡高雅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艺术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从培养人才出发,受到各级领导普遍重视。4.1986年至今是发展的良好时期,艺术教育逐步走向正轨,艺术教育机构逐步健全,艺术课程的改革深化更加符合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艺术对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艺术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科的称谓是在1986年确立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1986年8月发起并成立了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瞿维、方业热问捉旎岢ぁ⒏被岢ぁ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下达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教办[1988]025文件);1989年至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家教育总体规划》的通知([89]教社科字003号),在《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校开设艺术选修课;后颁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教体[1996]5号)、《李岚清同志与部分音乐家座谈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问题的讲话》的通知(教办1997]32号)和《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体艺厅[1999]7号)等文件,表明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③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副修专业
1. 前的音乐学副修专业教育(1920―1949)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专科学校增设音乐体育专修科,萧友梅为科主任,经与赵元任商议,定为以体育为主科的学生必须以音乐为副科,学习成绩按学分计算。2.之后的音乐学副修专业教育(1949―2006)(1)音乐学副修专业的教育 始于1978年的音乐学副修专业的教育是指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兼学音乐专业的学习。1978年,出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现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实施音乐学副修专业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我国高级外交人才良好的艺术修养。它的教学目的、办学模式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契合点,有相对独立的、系统的音乐课程与艺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并以音乐为载体,注重音乐对创造思维与智力的开发,培养具有艺术思维的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设有符合高校音乐教育特点的综合的艺术课程,如音乐鉴赏类、音乐常识类、音乐史学类、音乐文化修养类课程,并有第二课堂专家学术讲座的课程。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与跨学科研究,音乐学副修专业还成立了“音乐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小组。(2)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副修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 音乐学副修专科学历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艺术思维的创新型科学家和开拓音乐学新的研究领域的办学模式,为我国培养音乐与科技、音乐与人文等跨学科的专门人才开辟了新的道路。1995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④在全国首创音乐学副修专科学历教育。除延用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师外,还增加了“音乐美学与评论”、“音乐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性的课程。音乐学副修专业的学生还有的考入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又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音乐学副修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除开设上述专科学历课程外,增设有“音乐构成”、“音乐与文化”、“音乐商业管理”、“音乐工程”等课程。除本校教师外,受聘为音乐学副修专业开办讲座的音乐学者和专家有严宝瑜、姚思源、严良摇⒄徘啊⑼糌购汀⒅芎:辍⑼醢补、李西安、朱汉城、修海林、谢嘉幸、金湘、储望华、陈其钢等,还有刘新成(历史学家)、陶东风(文艺理论家)、傅溪鹏(文学家)等。
四、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现状
2000年以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进一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李岚清同志与部分音乐家座谈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问题的讲话》的通知精神,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于2000年在北京大学举办首届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此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200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颁布并实施,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3年,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为加强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将培训普通高校在职攻读公共艺术教师音乐学硕士学位的任务委托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同年招收首届研究生。2005年,全国第一个音乐学专业――“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方向统招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点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立,标志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的建立。至今已有3届共6名硕士研究生专门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习与研究。
五、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的理论阐述
1.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科的定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音乐学与哲学、美学等学交叉的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研究艺术与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2.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传承优秀的文化与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开拓音乐学专业中音乐与科技、音乐与人文等音乐与多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课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属普通音乐教育学范畴。它的研究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揭示人与音乐的关系。4.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1)音乐本体的研究方法 是实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旨在对优秀的作曲家与代表作品进行科学、客观、深入的学习研究,通过作曲家运用音乐的基本组织手段与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和精神内涵。(2)音乐文化的研究方法 立足于音乐的本体,向相关文化拓展,使大学生认识音乐艺术形式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沿革和发展过程,音乐对时代和社会所产生出的深刻影响,理解音乐中广阔的精神内涵。(3)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性的研究,须深入到艺术实践领域,从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视角,研究音乐对大学生的情感、意志、理想、知识、审美价值取向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4)哲学和史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由于哲学观点、立场的不同,对音乐的本质视角也不相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置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审视,使大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理解事物,从哲学、历史的高度认识音乐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价值。(5)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始终折射时代与社会,音乐与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培养大学生思辨、评价和批判各种文艺思潮的能力。传承先进的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并保护传统文化,使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对社会文化起到引领的作用,并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这个新的学科的崛起经历了百余年几代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它必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①1917年《北京神州学会讲演词》,刊载《新青年》第3卷第6号(1917年8月出版),《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4月出版。
②《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
③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回顾与展望1978―1998》,《人民音乐》1999年第12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
前言
多元文化的兴起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成为目前世界的新潮流,高校的音乐教育也逐渐引进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上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价值
(一)情感体验价值
音乐是除了文字之外另外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用民族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当今的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不能被忽视,学校应重视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音乐教育中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了解民族音乐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文化传承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和浓缩,民族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家每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被流传下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累,它结合了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并且融合到了传统文化中去。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而且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社会交往价值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高校的音乐教育引入民族音乐教育之后,有利于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底蕴,在民族音乐互相交流的同时,各个民族可以对彼此的音乐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彼此借鉴,互补完善,同时这也有利于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了解。在这种交流和了解之下,更加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平共处,彼此友爱,从而整个国家得到共同发展。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主次分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融入。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改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之后,不是一层不变的接纳,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开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墨守成规,在确保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更好的进入到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民族音乐的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体会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和要表达的情感,其次,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心思想的途径,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对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私自的提高。最后,民族音乐是我国的历史产物,继承并且发展是新时代人们的责任和义务。把传承民族音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民族音乐的继承。
(三)有效地统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的国际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从而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元文化要求人们全方位的考虑到如何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学生可以用综合性思维对民族音乐做出评价,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如果民族音乐可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民族音乐就得以极大的发展,结合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与音乐教育是离不开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民族音乐得以更广阔的传播,对于外来音乐文化,在鉴赏的同时要注意民族音乐的继承。除此之外,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手段是勇于创新,因此,外来音乐就使很好的创新来源。要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的理解能力,利用其中的某些元素让民族音乐得到创新,从而使民族音乐有新的文化内涵,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新的文化支撑。
(五)构建多元化音乐课程体系
在音乐教育教学时,要确保民族音乐的教课有足够的课时,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外来音乐的课程教学,做到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安排不同的音乐教学课程,根据学生所要具备的音乐能力,安排音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而培养音乐专业知识能力强、音乐应用能力强的人才。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培训,使学生构建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结构。在开设的课程中,要加入外来音乐、戏曲、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授课内容,将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建立到音乐教育中。
三、总结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到传承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创新高校音乐教育,还能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勒茅珠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J],音乐大观,2014,(07):16.
[2]胡世红,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9):120-121.
[3]蔡思颖,客家音乐在赣州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J].科教新报(教育研),2010,(3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