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合力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实验为背景导入概念教学
很多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实验教学和概念教学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很少有老师能够发现两者间的关联。其实,教师如果善于进行教学革新,并且创新教学设计,那么实验过程能够很好地为概念教学带来帮助,并且可以成为概念传递的一种有效策略。很多概念简单地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学生的感受并不直观,学生也很难马上获知概念的实质。但是,有的概念却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经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实质。这便是高效的概念传递策略,也是概念教学创新时值得采用的一种教学引导方式。以“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为例。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也很难从生活实例中找到具体的例证来加以证实,所以便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路,以实验为背景来创设概念传递的路径。比如,可以以“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为实验来讲授这一概念。实验过程要保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对于这个实验而言,一定要突出物体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种类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比热”的概念更直观地体现出来。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比热”这个概念的实质,这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让学生对于这个抽象概念形成认知的教学过程。
二、利用比较教学法实现概念的剖析
当学生接触到的概念越来越多时,很多概念间的关联性或者相似性也会慢慢体现出来。对于那些有一定相似性且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不妨采取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仅针对性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在进行对比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的情境,可以以实验为依托创设直观的情境,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使他们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概念间的差异。比较教学法是学生区分概念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也是提升概念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学生的解题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物体A重12N,将它放置于水平面上,然后对其施加大小为5N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请问此时A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为多少?分析这个问题时学生必须做力的示意图,这样才能弄清楚力的三要素。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明晰后,学生能够在这个例子中清晰地看到“重力”和“压力”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以这个简单的例子为参照,学生在对比中很好地区分了重力和压力的不同,及时纠正了认知偏差。
三、基于生活实践建立对概念的认知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目前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不少,美国的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含义:①形成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增进合作技能。②创立紧密结合与整合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方式。③发展批评性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法的共同目标是: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就感,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国内合作学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较早进行尝试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的是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与天长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合作进行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项目“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一项大型实验研究。以及北师大教育系课题组开展的“主体性发展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效的实施策略。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国进行合作学习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我国的教师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当他们进入师范院校接受职前培训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也有不少在职培训的机会,但是我们现有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涉及相关内容的培训。
2.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合作。从本质而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家长对学生巨大的影响力,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协和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示范,他们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则是其合作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3.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机不当;②分组不科学;③规则不明;④时间不足;⑤评价不全。
三、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要领
1.科学分组,有效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中常应用小组学习的组织模式。按照合作学习的理论,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的成员应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别等方面各具特色,而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应当一致。
在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担当一个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成员的分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制定,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内部自行协调分工。一般小组规模为6到8人,成员可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调整和更换,但必须符合分组原则。分组时,为了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组间各角色采用轮换制,使小组成为动态的小组,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要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果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基本的合作技能训练。
(1)“准备”技能。在小组分工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员差异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以后应该要求学生对已分配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讨论,这样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如“倾听技能”,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还要告知学生明白具体应该怎么听,包含应该看着讲话人、并做简单的记录、听后说思考并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与看法。
(2)“应用”技能。引导学生实际练习合作技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成功运用合作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能运用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在观察小组活动中,对合作技能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提出意见与希望,帮助学生改进并提高自己的合作技能。
四、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新教材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该使课堂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但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任务重、时间紧,学生通常也不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和条件,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杠杆》一节时,可安排学生在课前去搜寻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杠杆信息,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和用途。由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单靠个人力量比较有限,这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寻找,集思广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中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学习,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具有挑战性,学生在独立探索思考这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困难。这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这种讨论散而不乱,会使学生的问题越辩越明了,也可以使“合作学习”恰能补救“掌握学习”之间的不足。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或者提供辅助的材料和工具,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