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第1篇

高校新生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不仅担负着培养新生成才的重任,而且在高校与新生沟通上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和高校赋予高校新生辅导员的第一要务,如何在复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高校新生的思想

新时期,社会转型,高校新生已不再是封闭于高校内,他们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很多高校新生过分看重物质利益,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在学业上采取消极懈怠的态度。这些不良思潮严重影响了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网络的消极影响弱化了高校新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高校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网络的不道德和不健康的思想容易使高校新生人格缺失和道德沦丧。面对网络的普及和越来越多高校新生对网络的依恋,合理引导高校新生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成为高校新生辅导员急需面对的工作。

(三)高校新生身上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现在的高校新生都是90后,与以前高校新生相比,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问题。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为人处世能力缺欠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会发现高校新生大多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但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普遍不足。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时期高校新生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新时期高校新生辅导员应结合高校新生群体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高校育人新举措,开创性地开展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做法为:

(一)坚持以生为本,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新生是一个有想法、富有朝气的活生生的群体,在高校新生教育管理中,高校新生辅导员应变粗暴式的不平等的管理为平等的交流沟通。坚持以生为本,尊重新生、关心新生、爱护新生,俯下身子努力为新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生活空间,真正成为高校新生的良师益友。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应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道:“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乐音的特性,我把音乐拉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效应,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压强单位“帕斯卡”的意义,把幽默小品带进课堂,有人扮演帕斯卡,有人扮演牛顿,并且让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木板上……学生动起来了,快乐的教学气氛悄然形成。试想如此幽默风趣的老师,如此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怎么能不动手动脑,进而心动起来?

(二)具备优良的品质

在与高校新生日常接触中,高校新生辅导员应该具备优良的品质,能够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感染新生,为新生的成才树立正确的表率。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新生辅导员还应注意自身的形象,保持外表的大方得体。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

(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高校新生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时时鞭策自己,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关注问题新生,及时疏导新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正确引导高校新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高校新生辅导员处于高校新生工作的前沿,是高校新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新生辅导员应该自觉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执行高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及时聆听新生的心声,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是一个人的“第一脸面”,是他人界定自己形象的重要“关卡”。是粗俗、是高雅,是怯懦、是大方,很快就能通过语言表达展现出来。语言简练、精准、文明、有条理等等,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能反映出他思维的敏捷和文化底蕴。进入社会必然会与人交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熟练稳定的即兴反应,都能增加一个人的魅力,给别人以好感。

社会交际能力。人离不开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俗话说:“干一行就要入一行的圈子”。没错,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质完成工作的奠基石。突破自我个性的束缚,培养适应各类人群的适应性,是我们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团队精神。一个优秀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哪个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盘散沙,个个都单打独斗。规模化无非是人的集合,资源的集合,然后产生最大的效益。有效的组织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形成人的集合,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最大价值,从而站稳脚跟。

自检的能力。长时间忙碌的生活使我们身心疲惫,长时间的无人管理使我们自以为是,很多坏习惯慢慢露出苗头,若不及早自我检查,改正毛病,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我们需要经常对着“镜子”仔细看看,以前的哪个毛病又犯了,是否增加了新的坏习惯,长年累月,我们就可以具备自我检查的能力了。

创新能力。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人类之所以进步,不就是因为伟大的发明创新吗?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业的发展,飞机的上天,为人类登月奠定了基础。在工作中我们要具备创新能力。一味地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必定是淘汰,在失败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才能让我们的工作稳步向前。

社会的竞争会日益激烈,不能期待老天对我们特殊的宠爱,要靠自己去争取机会。以上的几点能力,不是很容易就能具备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付出。我们仍处在锻炼、学习的阶段中。我们要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尽可能地掌握知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积攒能量,并最终释放在我们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让荣耀和成功的光芒照耀我们年轻的心。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目标 导学

一、导学目标的体系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把导学目标分解为思想品德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1.思想品德目标。将德育渗透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基础外语教育的一条原则。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并有目的地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西方民族的优秀文化。

3.技能目标。第一阶段:培养听与读的能力。具体目标是:能正确听读所学音标、单词、句型、课堂用语、日常会话,并能做相应回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基本升降调的读法。第二阶段:在听读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说与写的能力培养。具体目标是: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初步具有模仿造句、连词成句的能力;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复述、问答或对话,并能看图说话等;能听懂英美人士录音的语言材料。第三阶段:通过反复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达到以下具体目标:能围绕课文对话,或就各自的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交谈;能写简单的英语书信、便条和通知等。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使用英语词典的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

4.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动力。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英语是中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和愿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格。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与他人互相帮助,初步形成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学生自觉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交际实践中,自编、自演对话,自述小故事,并能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二、导学目标的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第一任务。教学目标如同大海航行中的航标,随时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学目标设计得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下一节课的成败。通过实践和学习从以下方面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

1.目标的完整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全面、细致,避免单一性。根据新颁布大纲的要求,应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即认知方面、发展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

2.目标的具体性。在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地讲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课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3.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性。因此,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内容加上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如:“能听懂……能正确表达……能流利地回答……”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4.目标的层次性。中学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它具有班级多、班级规模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目标的设计可分出层次性,力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发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导学目标的实施

实施“目标导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示导阶段。该阶段的重点是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2.训练阶段。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议练题型应多种多样,应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诊断阶段。学生自查自测,巩固知识。通过综合测试,让学生了解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测试后的信息反馈可以让师生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国高校 招生制度 入学考试 录取标准

一、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

(一)美国高校招生的入学考试美国高校虽然完全自主招生,但也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这就是由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考试机构“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简称ETS)“美国大学考试公司”(Americal College Testing Program简称ACTP)所主持的SAT、ACT和AT考试。他们提供的考试已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承认,并成为标准化的大学入学考试。

1.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即学术评估测验,它是由教育测验服务公司(ETS,Education Test Ser vice)提供的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源自于1926年的学术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每年分别于1、5、6、7、10、11和12月份举行,共7次。考试旨在评价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与一般的中学教育内容无太大的关联。学术倾向测验于1994年更名为“学术评估测验”,每年吸引了200多万美国高中生参加考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其成绩多数为大学所承认。改革后的学术评估测验分为如下三项:PSAT(Preliminary SAT)、SAT—I和SAT—II。

PSAT即SAT的预备测验,每年12月进行一次,考试科目为英文与数学,命题形式与SAT相似,单科满分为80分。采用英文分数乘以2,再加上数学得分的方式,双科合计分数超过200分,则可成为国家优胜奖学金的候选人。学生参加PSAT的次数不限,但仅以11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的成绩为优胜奖学金的审核依据。美国大学新生的选拔虽然并不重视PSAT的成绩,但对奖学金的候选人和获奖者资格十分看重,往往对获奖学金入校者给予四年的学杂费、食宿费等一系列费用全免的优惠。因此,PSAT测验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的参加。

SAT—I为综合部分,包括英文和数学,称为Reasoning.Test(理解测验),以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为主。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600分,英文和数学各800分。英文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而数学包括算数、代数和几何,测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简单计算能力。

SAT—II为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因此又称为Susubject Tests(学科测验),主要测试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考试时间也是两个小时,考试科目包括英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五大主科,这五大主科又被细分为十几种不同的科目考试。其中必考的有三门:数学、英文(主要是写作),另一门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根据大学入学后将要选择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就入学来说。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要求学生提交SAT—I的成绩,而一些一流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拥有SAT—H的成绩。考试每年举行7次,一般在星期六举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在某个时期参加考试。考试的次数没有限制,而大学招生时以学生所有考试中最高的那一次为标准。这类考试为美国多数大学所承认。

2.ACT(American College Test)。ACT即美国高校测试,由美国大学考试公司提供,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旨在通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1975年发表的《美国高校测验纲要》指出,美国高校测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类型,了解自己今后需要受何等教育;为中学和大学指导学生提供可靠的、综合性参考资料;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外活动能力;向大学提供学生的中学学习成绩,供设置课程和分班作参考等。

现行ACT考试每年举行5次,具体时间分别是2月中、4月中、6月初、10月底和12月初。与SAT相比,ACT考试与中学教学的关联程度稍高一些。

3.AT(Achievement Test)。AT即学业成绩测试,是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简称CEEB)在1901年开发的一种成绩测验,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受托举办。其目的主要是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学生选择大学和入校后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也可结合其他资料如学术评估测验成绩或中学成绩,预测学生将来在大学学习中的表现。因此,它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1994年后,AT考试并入SAT,使5AT考试发展为SAT—I和SAT—II。

在以上三种统一考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SAT和ACT,其中SAT规模最大、考生最多。这些考试为美国各高校的招生提供了参考依据,但并非是招生的唯一标准,入学考试成绩高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因为就美国高校整体来讲,并没有一个固定或唯一的入学标准。

(二)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

美国高校招生标准是综合性的,不以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全面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一般来讲,综合性考察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即SAT,ACT等成绩,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交SAT或ACT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单。一般来讲,要想考入名牌研究大学,必须拥有很好的SAT或ACT成绩。例如,哈佛大学录取新生的SAT—I,SAT—I成绩是每门在600—800分之间。普林斯顿大学2002年秋季入学学生的SAT—I成绩为:语文770分以上的占25%,680—770分之间的占50%,680分以下的占25%:数学780分以上的占25%,690—770分之间的占50%,690分以下的占25%。但是有时拥有好的入学考试成绩不一定会被大学录取,因为高校招生时只是将这一成绩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指标。例如,哈佛大学就曾据绝了165个“入学考试状元”,原因就是对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2.中学成绩。这里的中学成绩单,不只是高中毕业成绩单,而是整个中学的成绩(主要是9—12年级)。既要看考生平时的成绩,还要看考生的学习态度等,平时作业、实验、课堂讨论也算分,有时甚至连考勤情况也算分,因此对美国学生来说,要想考入大学,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大学对中学成绩看重的是成绩的走势和年级或班级排名。尽管各大学对中学成绩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从它们录取的学生来看,要想考入这些名牌大学,中学成绩的排名一般都得在班级前20%。如哈佛大学的招生网页上就公布它录取的大部分学生年级排名都在前10%一15%;普林斯顿大学则公布在被录取的学生中,95%的学生年级排名在前10%,99%的学生年级排名在前20%。”由此可见,在美国要想上好的大学不是靠最后阶段的冲刺,而是靠长期的学习态度、平时的成绩记录,特别是年级排名。

3.课外活动、社会志愿活动情况及其特殊才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供课外活动及社会志愿活动情况的材料。哈佛大学招生院长在给申请者来信时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的成绩、SAT—I或ACT和SAT一II的考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通常美国高校所看重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领导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特殊才能等。

4.个人陈述材料及论文(或文章)。关于个人陈述,要求考生能客观陈述自己的优缺点,使学校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考生,从而有利于高校的招生录取。对此很多高校都明确声明;要求考生客观地陈述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不要对高校投其所好或不真实地陈述等,否则一旦查明,一票否决。如斯坦福大学要求:申请者自述自己的学术荣誉,列举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撰写具有思想和深刻见解的文章等。关于论文,一般要求提交1—3篇,论文题目有时高校提供,考生在多个题目中选择,有时完全由考生自主命题。高校一般是通过论文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想水平和创造能力等,为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5.推荐信。一般来说,一流的大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两封教师或辅导员的推荐信,需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当然,每个考生必须清楚报考学校的具体要求,有的可能对写推荐信的人选有要求,一般情况下,都要求由比较熟悉考生的人来写。考生推荐信在录取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反映了最熟悉考生的人对其思想道德、学习行为、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大学选择能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申请者。

6.面试。多数大学一般都提供面试的机会,方便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大学来进行面试,不方便或国外的考生委托校友会进行面试。高校通过面试来更加全面地了解、考察考生。从美国各著名高校的招生声明来看,面试并不是必须的,而是自愿参加,不参加也不会影响录取。但通过面试,考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向主试人员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总之,美国高校考虑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学习成绩等智力因素,也要求考生拥有较强的非智力素质;既考虑考生的个人条件,也考虑班级乃至年级甚至学校整个集体的互补性。因此,就像很多著名高校所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录取标准。

(三)美国高校招生的类型

美国高校招生完全自主,高校完全按照自己的条件和需要确定招生计划与录取标准。按照招生标准,我们可以把美国高校分为两大类:有条件招生(细分为竞争性、选择性和最低筛选性三种)和五条件招生(即开放式入学)。实行开放式入学招生政策的大多为两年制的社区学院,适龄青年只要有中学文凭就可以入学,对SAT和ACT等考试不作要求,对申请者可以说是来者不拒。

对于有条件招生的高校,一般都坚持综合考察的原则。但由于美国高校具有明显的分层,因此各类高校的录取标准不完全一样,按照录取标准的高低可以将美国高校分为三类:

1.高选择的竞争性录取标准的高校。这类高校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实行竞争性招生,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采取的是高选择性的竞争性录取标准,报考这些大学的考生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一般情况下,报名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例为5:1左右,有时甚至更高。而且各项标准比较高,比如拿统一人学考试来说,尽管这些高校一般都未对考生的SAT或ACT成绩提出一个严格的分数线,但从被录取的学生来看,要想考入这类顶尖大学,SAT或ACT的成绩都必须相当好,总分一般都得在1200分以上(满分1600),如下表,由此可见,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2.实行选拔性的招生政策的高校。这类院校在美国大概有300所左右,知名度和学术水平仅次于第一类。这类高校对考生的一般能力进行考察,其他要求也一般。比如对考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一般的要求,通常它们录取考试成绩在中等以上,即总平均分数达到C以上的学生(美国中学平均分数分为A,B,C,D,E,F6个等级,其中A为最高等级,F为最低等级)。因此,这类院校对学生的SAT或ACT的考试成绩要求一般偏高于美国大学新生的平均成绩。美国绝大多数普通州立院校属于这类院校。

3.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招生政策的高校。这类院校占美国高校的大多数,它们对考生实行最低限度的筛选,录取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的学生,对SAT和ACT的考试成绩要求也较低。通常被这类院校录取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要低于全国大学新生的平均成绩。这类院校的学生中途退学率也很高,有时在一、二年级时高达70%。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院校的筛选过程是在新生入学后开始的。

(四)美国高校招生的特点

1.招生标准综合化。美国高校招生总体上分两种:选拔性招生和开放式招生。对于开放式招生的院校(主要是两年制社区学院)一般不作入学要求,只要拥有中学文凭就可入学。对于选拔性招生的院校,也没有固定、单一的招生标准,一般都要求综合考虑考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录取。而不仅仅以考试成绩或某一固定标准为录取的标尺。

几乎所有选拔性招生的高校会参考考生的统一入学考试成绩(SAT或ACT)、中学成绩单(主要是9—12年级)、推荐信、个人陈述材料、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等,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录取。另外很多高校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区性、国际性、种族、文化背景甚至父母和家庭情况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招生政策,高校选拔的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既重视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也兼顾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结果是既为高校找到了合格、优秀的生源,也对中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出现和泛滥。

2.考试主体公司化、形式多样化。美国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不是由政府和学校部门来组织实施,而是由非营利性的公司承担。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高校入学考试。目前,由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社会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机构主要有两家,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CEEB)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e,ACT)。这两家机构都是得到美国大学委员会和研究生委员会认可的,美国各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SAT和ACT就是分别由上述两家考试机构提供的。他们服务观念强,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还尽可能为各中学和大学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另外,对于统一性入学考试,各高校并不作统一要求,有的高校要求提供SAT的成绩,有的要求提供ACT的成绩,有的高校不作要求。这样就使得统一性考试出现了多样化,考生可以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来参加不同的考试。

在考试时间方面,SAT和ACT测试都具有考试时间灵活的特点。SAT测验每一学年度安排7次,而ACT则为6次,时间跨度从1月到12月,不限考生的参考次数,而且除美国本土之外,在世界不同地区也设有海外考点。

3.高校招生自主化。美国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完全在高陵,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不干涉,只是进行政策性指导。招生计划(一些高校需要州政府通过)和招生标准完全由高校自己决定。在美国,选拔新生是各大学自己的事,每所院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或招生政策委员会和选拔新生委员会。分别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招生数额、录取标准并甄选合格的新生。

这样,各高校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办学理念和条件的招生政策和规模,招收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既有利于高校发展,也有利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4.招生方式多样化。如前所述,美国高校招生完全自主,因而也使其招生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如社区学院实行的是开放式入学方式,拥有中学文凭即可入学;普通教学型大学实行的是选择性招生方式,入学不作太高的要求,符合不太高的最低限制即可入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行的是竞争性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不但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高校,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院校因为不同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同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也会有差异。另外,除了常规的招生方式,美国很多高校还采取其他几种招生方式,如早期决定录取(Early Decision)、早期招生(Early Admission)、中期招生(Midyear Admission)和延期入学(Deferred Admission)等。

二、对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启示

(一)高校招生标准应综合化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基本上以高考一次入学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可谓“一纸定终身”。这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入学标准,能否真正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选拔出适合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是隐性的,一张试卷难以全面衡量他的能力,尤其是各种非智力因素更是如此。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院长在信里所讲:“我们绝不是简单地把申请者的平均成绩和高考分数进行排队,然后从上选到下。如果这样简单的话,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申请材料了……在阅读申请材料时,我们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或她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高校招生既要看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其他因素,如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特长等;既要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招进大学,也要把有特长的偏才、怪才招进大学,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种人才。同时,也可以避免饱受社会抨击的“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二)实施一年多次的考试制度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以来,沿用至今的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部分省市举行两次,增加了春季招生),每年的七月7、8、9三天(现在改为六月的7、8、9三天)全国统一进行,除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外,试题由教育部考试司统一确定。这种考试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操作,效率高。但它的弊端也极为明显,那就是比较单一,只是考察学生高中所学的知识,出现所谓的“一纸定终身”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创新与动手能力的考查,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综合水平;每年只进行一次,容易造成考生发挥失常现象,未必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因此,不妨学学美国的经验,高考每年举行若干次,而不是一次,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参加多次考试,将最高分的那次作为招生的参照标准;考试类型应多样化,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检测学生的发展潜能,甚至动手能力等。这样的考试制度既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发挥,也能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向高校招生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

(三)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

高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招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是必需的,关键是如何能客观检测出所招收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其表现也是隐性的,如何招收到有培养价值的学生仅仅依靠学习结果的最终评价,难免有所纰漏,尤其是学生的潜力,有时形成性评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容量和能力水平以及发展潜力。而我们目前高校的招生仅仅以一次结果性评价的考试为标准,即便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唯一录取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合理性,鉴于此,我们不妨借鉴美国高校招生经验,高校要参考考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避免考生凭借一次的超常发挥进入高校,因为那不是考生的真实水平。

(四)将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

从法律角度讲,高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自主权,招生亦不例外。而且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高校,每个高校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专业设置和培养要求方面,这就要求高校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定位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但我们目前的招生制度是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录取,考试与招生权完全在国家和省级教育招生部门,高校所能做的只是按照所划定的分数线择优录取。表面看来招生权在高校,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高校无法招收真正适合自己培养定位的学生,只能招收符合自己所在分数段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