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音乐配合;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 , 优化体育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 在此,本人仅就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和粗浅看法。

一、新课程提倡多学科整合

体育与音乐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胜枚举,而使其产生疲劳,这是不可否认的。在体育与音乐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宗旨“健康第一”。

1、体育课堂上增加了音乐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了节奏,感受了动作。而且,音乐又给了他们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使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并且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3、音乐通过音效,能够影响人的机能,激发人体能量的释放,使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人有一定的活动欲望。在做放松运动时感受到音乐时,大脑的活动性就会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并得到提高。从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就是精神尤其轻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而且动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二、如何实施音乐与体育的整合

课前几分钟虽不属于课的结构部分,但实验证明通过优美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鼓舞学生热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和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音乐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队列、队形、徒手操、活动性游戏等。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讲、学生练的重要环节。在这环节能妙用音乐,调节气氛,起到对强心健体、增智促技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优化过程。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厌倦,觉得枯燥无味。配上音乐,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运用圆舞曲嘭、嚓、嚓的节奏就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跑步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节奏;学生就会越练越起劲。结束部分是整节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它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使学生的生理、心理从兴奋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这部分,音乐能使学生较快的稳定情绪恢复身心,达到受益匪浅,余兴常在的效果。

四、音乐与体育整合应注意些什么

1、音乐应该选择纯粹伴奏的,不要带歌词的优雅音乐,不能用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体教学。

2、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乐,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背景音乐的设计,要做到选曲恰当,音量适宜,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有主有次、有张有弛。

3、音乐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作用于体育教学中,它不是体育课的目的。因此,音乐伴奏的时间要有限定,不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要重点选择那些有实际意义的乐曲,否则音乐的功能会失去其特有的效果。

4、背景音乐的选择不能草率从事,应做到“以心听音”,知其内涵和意义,所选音乐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调低下,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

三、音乐与体育有效整合给体育课带来了生机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第2篇

一、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这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例如歌曲《其多列》当中涉及到了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内容,屏幕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有小人的“走”和“跑”分别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们当然知道走是要比跑慢的,老师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里的两个跑加起来就是一个走的速度了。这样学生们可以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扩充容量,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本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从音乐本体出发,提高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已成为当下音乐教学的热点话题。回顾课改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不是过分注重了所谓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音乐的本体?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程中的“双基教学”到底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忽视音乐本体的音乐教学,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将这一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让音乐教学回归本源。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音乐本体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什么:一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二问多长时间可以获得;三问知识与技能如何获得;四问教学后目标达成度如何?以此四问为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目标有序展开,决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使教学手段与目标脱节。

例如,低年级唱游课《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1)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演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2)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所表达的优美、安静的意境。(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教师通过看、听、唱、舞、创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充分突显了音乐学科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从音乐本体出发。

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要回归音乐本体

1.回归“双基”,回归音乐审美的本源

在音乐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与思考的问题。如,音乐课程中的“双基教学”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实验稿为了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精简了大量内容,淡化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安排,将其分散到各个教学领域“结合”。实践证明,淡化“双基”的音乐教育,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

柯达伊提出,音乐欣赏的教学原则是聆听之前必须先唱。北京刘稳老师的欣赏课《京腔京韵自多情》中,正是遵循了这个教学原则,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唱生动且高效:学生通过唱来体验音乐韵味,感受音乐形象,把握音乐形态,学习音乐要素,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与文化传承价值。从这个音乐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需要双基的支撑,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轻轻松松地落实了双基。

2.精选内容,品味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教育走向信息化的今天,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引导者,课前我们要做细致的甄别,筛选有利于我们达到课时目标的内容,避免繁多的教学内容使我们无暇顾及音乐本体的现象。

如欣赏教学中,老师很容易照本宣科,堆砌内容。为了体现对“相关文化”的关注,就将地理、历史、风俗等知识一股脑地堆砌到课堂中,实际上,有很多知识与音乐本体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以致教学中出现“音乐”和“文化”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浙江张雁南老师执教《梦幻曲》,巧妙地依托一个音乐泡泡,引导学生想象用手掌托起泡泡随音乐起伏的情景,让学生在感受乐曲旋律特征的同时体验了乐曲梦幻般的意境。在细致聆听音乐时,她用课件演示了泡泡随着音乐飞舞的轨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了旋律的高低走向,引发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思考。

三、教学活动要围绕音乐本体

吴斌先生曾说过,教师要精心、谨慎地选择让学生关注音乐的有效活动。教学活动应当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围绕音乐展开,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天津付群老师执教的《智取威虎山》,把传统的锣鼓经演奏改用电子合成器的巧妙表现,丰富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拉近了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本课先用学生熟悉并喜欢的Rap这一形式诵读西皮唱词,体验快节奏,再用锣鼓经伴奏诵读唱词,体验西皮快板。付老师的这一巧妙设计,使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与学生不再遥远,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体,音乐老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关注课改,践行课改,在课改实践中坚定目标,用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积极探索,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捧出如云锦般灿烂的音乐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吴斌.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6(1).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 小学课堂 音乐教学 兴趣爱好 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27-01

1 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可以很快被吸引住,但是,要长时间保持对同一件事物的兴趣却是比较难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一门课、取得小成功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能够满足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培养兴趣上,教师首先应该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学生对哪类音乐感兴趣,然后再考虑如何让学生对音乐曲目产生兴趣等。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工作主要包括对音乐曲目的选择以及音乐背景或者故事情节的设定等。比如可以选择一首愉快活跃的流行儿童歌曲,或者选择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曲目。比如一些游击队抗战的歌曲。选择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歌曲的难以程度,从简单的歌曲入手,让学生既能够学会又能够理解意思的歌曲。另外,歌曲选定后,要为歌曲设定一个背景或者故事情节。比如歌曲《四季童趣》这首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流程。一,师生相互问好。二,欣赏“晓风之舞”,请同学们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按旋律的顺序排列。三,兴趣引入。跟学生们谈谈四季的话题,比如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并且在这个季节可以做什么有趣的事情等。四,聆听和学习歌曲。五,为歌曲创作编创表演。六,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最后总结收获。在这样的环节下进行教学,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爱好就会被激发起来,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会骤增,那么,音乐课堂就可以顺利地在欢声笑语中开展起来。

2

学生获得收获是“愉快教学”的核心。

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教育要求,这就要求小学音乐课堂不能没有任何要求和目标,相反的,要利用音乐课堂的优优势,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东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音乐课堂“愉快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不能以全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他们对音乐世界的感知能力为主。这才是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满足“愉快教学”的两全之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得到开发之后,学生就能够自主探索音乐世界。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教师应该变革传统的“我教你唱”的教学方式为“唱歌游戏”的方式。将唱歌转变为一种游戏模式,让唱歌和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说,根据歌词的意思,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来演绎歌曲,可以自由发挥,比如按照歌曲内容分配角色,让学生以歌唱、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唱歌游戏方式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够让学生收获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东西。比如,第2课时,“欣赏、竖笛”,首先应该要复习一下“童心是小鸟”这首歌,然后欣赏“战台风”,其次,学会吹竖笛。在学习吹竖笛过程中,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音乐游戏,比如说,《找一找》,由老师将一个玩具或者奖品放在学生的后面,然后请一个学生来找这个玩具。在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边拍手,并且用歌声和拍手提示他。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强调课堂的收获是“愉快教学法”的一个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真正获得收获,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才是真正对课堂教学有用的。“愉快教学法”要特别注意度的把握,虽然要以愉快的教学氛围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毫无目的地玩乐。要牢牢把握好教学的根本目的,即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目标。

3 形象生动是“愉快教学”的关键。

小学音乐教育课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音乐教育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初中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初中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就在直接导致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不良现象。

(二)在教学方法上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繁琐的理论知识和以歌唱为目的的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泯灭了初中生的个性,不利于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主观上不重视教学的现象,由于音乐不用考试,音乐教学的压力就会随之减小,所以在备课上不够认真,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上也只是应付,不能够了解学生在音乐中的优缺点,造成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好。由于音乐教育者的不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上没有钻研和成果,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缺乏针对性,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在教学内容上对难、易点的划分不明显,对重点知识缺乏讲解,在讲课中机械、教条的照本宣科,缺乏新意和创作激情,没有将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想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观念,实现有效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对音乐不重视的错误观念,认识音乐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上,要建立开放、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这是音乐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本前提。老师要明确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育中要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和目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使他们乐于学习音乐,这是实现音乐课堂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精心钻研备课,开阔学生思维。在音乐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深入研读教材,精心预备生动的音乐课堂。通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才能够在真正的课堂上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要从以往的对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对音乐的想象空间。老师首先要充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挖掘潜藏在教材中的可用信息;其次,可以正确的利用显性的教材资源,比如校内的音乐教学设施、图书馆中音乐资源等,来开发新课程资源,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还可以启发和指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景,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对创设情景的观察和体验,拉近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创设的情景与所教的音乐课程的内容相融合,这样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更容易理解,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局限于机械的教与学,而是在更多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展开的。音乐课堂上的对话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传统音乐教育初中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只是机械的、过分系统的进行授课,而不考虑和关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乐于探究音乐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具体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歌唱技巧,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有效的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场听觉盛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的教学设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所要欣赏的音乐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加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震撼,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不再局限于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音乐进行创新的潜能。

三、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精心钻研备课、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并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水平,从而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2] 郑旭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