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陈旧、学业负担过重、缺乏方法指导等现象较为普遍,这直接影响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及时转变化学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及实践能力成为所有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减少教学盲目性

教育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现象和知识应用贯穿了我们整个的生产、生活, 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认识、了解及改变物质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对于事物的驾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最为关键的。

组织一堂课, 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考虑通过教学期待学生学到什么,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应该掌握; 在能力和思想方面明确哪些内容活动及练习,会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思想。一节课,要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通过演示实验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实验,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恰当安排一定量的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以适应实际要求,避免教学上的盲目和随意性。

二、充分把握教材,展示化学魅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技术人才靠教育培养。而对教师而言,把教学当做艺术看,课堂是一种美学经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仔细研究大纲、分析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应用可用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富有创造性教授化学知识。尤其对化学学科来讲,要求科学、严肃、严谨和全面具体,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时间一长容易疲倦和厌烦。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抓住“生活”这条主线。例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冬天用蜂窝煤时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又如,在学习了金属的氧化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长时间放置屋外容易生锈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生活情感,从而增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精练教学语言,丰富学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在师生对话中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排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口诀,以此来提高记忆效果。

如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合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上指导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不但要“教”的好,更要让学生“学”的好。教师应在课前预习、知识总结、学生实验、课外活动等活动中加强学法指导。

在课前预习阶段,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因为每个学生理解程度不同,学习基础各异,因此只有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才能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知识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错题本”的作用,及时梳理知识漏洞,尝试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强化错题练习。

在学生实验环节,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功能,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经验和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失败的经验,教师更是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让“意外”变“精彩”,通过学生的操作及内心的感受,增强化学实验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课外活动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如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学生可以尝试将苏打慢慢加入到事先倒入食醋的玻璃杯中,会发现有大量气体产生;在学习了石墨的性质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让学生观察灯泡是否发亮等等。这些家庭小实验所用材料随处可见,而且实验效果又较为明显,因此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总之,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教师既要会“教”,学生又要会“学”。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学生生活情感与经验“对接”,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水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浅探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7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入门 兴趣 实验 语言 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9-01

进入初三的学生开始接触到一门新鲜的课程——化学。初中化学课程不仅是整个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同时也是处理生活中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课程开设比较晚,因此学生对化学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好奇心,比如:什么是化学,化学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何学化学,以及怎么学好化学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促使学生学好化学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初中化学的入门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入化学知识

任何一门知识,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永远都是纸上谈兵,而谈不上真正的掌握,而想要将一种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就必须先了解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先巧妙地联系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概念,比如在学习空气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空气会怎么样?空气里都有哪些成分?大气污染都有哪些?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就可以灭火是什么原因?再比如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品问题:食盐和糖的成分有什么不同?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酒”和“真酒”的成分有什么区别?黑心商贩采用硫磺熏制色泽好看的食品有什么危害?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将学生放置在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环境中,而互动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并且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必须学好化学的信念。

2.结合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尔文曾经说过“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对象感兴趣,学习的行为才会高效持久的进行下去。

2.1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多神奇的实验现象,化学概念、定律、性质和化学现象的描述来源于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汲取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辅助教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入门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准备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吹气生火”——在一块脱脂棉上撒一些过氧化钠的粉末,然后找一段粗口径的玻璃管,从管中向撒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吹气,就会发现脱脂棉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N2、O2,还含有H2O和CO2,而后两种气体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就会使着火点较低的脱脂棉燃烧起来。

实验二:

“近朱者赤”——在甲烧杯中加入20ml滴有酚酞的浓氨水,甲烧杯中的液体呈红色,在乙烧杯中加入20ml滴有酚酞的酒精溶液(呈无色),并用玻璃片盖好乙烧杯。将甲乙烧杯靠近放在桌上,抽取玻璃片的同时立即用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这是会发现,原本无色的乙烧杯会和慢慢的变成和甲烧杯一样的红色。这主要是由于碱性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遇到酚酞溶液时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在这些化学实验的帮助下,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会有所提高,因而会更快更好的入门。

2.2 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化学语言

化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媒体,风趣幽默、具有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化学语言可以给学生鲜明的化学形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枯燥无味的化学语言会使学生望而生却,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记忆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小口诀来帮助记忆,同时辅之以分批记忆、日积月累的方法。比如可以将碱的性质编成几句口诀:碱的性质很活泼,能和酸类起中和,酸性氧化物很多,发生反应和碱液,能和盐类起反应,指示剂遇碱变颜色。再比如我们常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此外,一些化学复杂的化学现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比如镁条燃烧时,可以生动的形容为:上冒烟、下掉面、燃烧白光很耀眼;“铜绿”的加热分解可以描述为:绿色粉末变黑色,生成气体CO2,氢氧化钙变浑浊,试管内壁有水珠。

这些押韵的小口诀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画面,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实验现象的记忆如诗歌般的美丽,学生在记忆口诀的同时能够促进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实验现象。在经过几次的引导之后,学生就会自主地把各种难以记忆的内容编成小口诀,从而达到快记、巧记、牢记,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这几十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将这些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从本质上来记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章知识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进行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物质时,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并进行对比。对于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质、熔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还原物、酸碱盐的反应)分别进行记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能以类似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对全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全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并热爱化学,就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的入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锋.以兴趣之钥匙开启化学之门[J].大观周刊.2012(1).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第3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果没有兴趣,学生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就都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可言,也就不可能学好、做好。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诱导兴趣

悬念原本就是一种吸引,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就十四五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认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然而“好奇心”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在化学的第一堂课,我通常都是用两个实验来作为开场。第一个实验是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第二个实验是向用酚酞试液写过的“化学”字样的干纸喷碱液,使“化学”二字现身。教学效果非常好,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悬念的没置要与所教的内容相符,不能大高太偏,让学生一头雾水。巧没悬念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让他们兴趣盎然,乐于学习。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实验很多,且有趣,十四五岁左右的学生好奇心又强,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大大小小几十个,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尽量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示范和讲解,教会学生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怎样分析,特别是对失败实验的分析。在新教材第六单元实验6-7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用酒精灯效果更差,几年前,我在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把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用水调匀涂在试管内壁上再试试看,结果效果特别明显,在试管壁下出现了一层红色光亮的物质( Cu)(还未见其它资料上提到这种方法)。由此可见,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意识,这也是新课改、新课标的最高目标。因此,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诀,诱导兴趣

初中化学表面上内容多而散的特点,容易影响中、差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口诀来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习化学,诱导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必趣。全书至少四大知识点可运用口诀,一是前1―20号元素的序号口诀,该口诀能联系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离子的形成、元素化合价等知识;二是化合价口诀,该口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三是金属活动顺序口诀,该口诀能解决置换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四是盐的溶解性口诀,可应用于复分解反应判断和方程式书写等方面。不同的教师,口诀也不尽完全相同,但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实现新课标、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合价”板块,表面上内容少而浅,其实这并不防碍优秀学生对化合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我认为,在整个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合价”足最抽象的一个概念,化合价既然是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体现,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从离子化学物人手,诱导学生联系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情况,再分析、总结出“得电子,带负电,化合价为负;失电子,带正电,化合价为正”;“得、失几个电子,化合价的数值为几”的结论,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的道理。通过诱导探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乐,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想象教学,激发兴趣

有人说,想象就是一种创造力。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有些实验是根本就不可能去做的,许多实验都在想象中完成的。因此不可小觑想象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教材中有关原子结构的内容,由于原子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不进行想象教学,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绝对不行的。“假如我有能力让自己变成想要多小就有多小”,诱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就可以跳进原子的内部去,发现原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了。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些实验,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进行推测想象的,都可以先由学生想象可能的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或由教师讲解点评,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

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的积极性,否则,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心理就会与教师单方面的教产生隔阂,学生与教师之问的距离就会愈来愈大,学生学习化学的的兴趣最终就会丧失贻堪,学不好,甚至不学化学这门学科了。因此,加强教学中学牛的主体参与作用,也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七、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音乐;多媒体;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灵的愉悦,学生的快乐感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总体而言,目前中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感受并不是很轻松,大部分学生会感到化学课堂太过死板,化学知识太过枯燥。当然也有一些内容是感兴趣的,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有趣的实验、将化学与生活联系、用新颖有趣的方式记忆化学知识点等。那么,究竟如何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运用音乐元素让化学课堂变的轻松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化学属于理工科,似乎与音乐、艺术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化学同样有丰富的音乐元素可以运用其中,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口诀时,笔者让学生用《字母歌》的曲调唱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很快就记住了。又如: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播放化学版的《青花瓷》,将音乐和化学语言结合起来,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表演化学题材的配乐朗诵,借助音乐作为朗诵背景,讴歌化学学科为祖国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把音乐引进教室,播放背景音乐,增强学生认识音乐作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良好氛围的作用,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轻松,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欣赏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让化学课堂变的轻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我们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也让我们的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们的课堂变的轻松、快乐。

如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中,我给学生以两类媒体。1.以Flas,向学生介绍①灭火的方法,以各种不同类型的燃烧,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②在火场逃生的原理以及方法选择。这是一种夸张、搞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在头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2.以小电影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火的产生和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全面地了解到燃烧,如果只有动画,有的学生认为这只是电脑制作的有掺假的嫌疑,而真实的小电影使学生进入深层的思考真正地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掌握科学、利用科学为人类服务。在几次的测试中有关燃烧的灭火的考试题,学生在解答时都感觉较容易,而且准确率都很高。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轻松,不再枯燥乏味。

三、运用生活元素让化学课堂变的轻松

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之一。结合生活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可以使抽象概念的引入变得不再枯燥和乏味,使学生感到亲切,贴近他们的生活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如学到碳酸氢钠时,让学生知道常见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小苏打,还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加小苏打降低酸性;制油炸食物时,在淀粉里加点小苏打,可使油炸食品酥脆可口。再如讲到氯气可作自来水的消毒剂时,告诉学生国外己从消毒的自来水中鉴定出极微量的多种致癌物质或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物质,不久的将来,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二氧化氯。讲到磷酸盐时可介绍为减少污染而正推广的无磷洗涤品。通过化学教师讲授各种常识,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真正做到知情意统一。这样,在学生看来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便会怀着愉悦的心情听课,让化学课堂变的更加轻松。

四、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轻松快乐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运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本文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一线教师和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最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松.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1,(20)

[2]刘雅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0,(06)

[3]宋果.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难点问题的解析[J].教育革新,2010,(01)

[4]杨德山.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J].教育革新,2006,(02)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第5篇

1.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将课堂教学模式由被动式的学习,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2.可以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由学生小组内部进行互助学习,帮助那些不会的学生,对学生模糊、理解不透的知识,小组间相互帮忙,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请求老师解答.这样可以优化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合作学习法在化学课堂上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分散教学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

采取分散性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计划,主要是老师根据教学情况,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把每个阶段的任务明确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分散教学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可以把化学学习任务分成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在学习完后的第一个月对化学元素以及元素口诀进行集中记忆,让学生深刻地记在脑海中.可以小组学生进行合作记忆,学会背的学生给不会背的学生背诵,并讲解记忆技巧,帮助学习.第二个月可以专一的让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对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合作默写,最后对结果进行评比.第三个月可以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记忆,每一个阶段结束后老师都可以进行一次娱乐性的比赛,分组对比学习情况,并进行奖励和惩罚.

2.巧设情景教学法.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巧妙地运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语言表达、动作模拟、情感渲染等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进而通过这种综合型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要点的把握,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进行原子和分子这些节点讲解的时候,教师要首先做好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的播放明白原子的产生大致过程,并让学生深入体会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可以提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原子的构成?”等,让小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进行直观观察,更加合理确切地描述出来.然后教师进行分子分离过程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是可以分离的,而原子不能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式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确切直观地了解原子的构成,能够解决教学的难点,提高合作性教学效率.

3.采取小组探讨式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组探讨式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教学,不单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而是要让小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进而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首先让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应该如何计算得出来的结果最准确,几个人进行研究分析,挑选一个人把小组内所有人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回答,最后几个小组进行评比.例如有些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而有些学生以画图的方式讲解,最后要看谁的计算方法最简便,并且结果最准确,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才为胜利.教师要对各种方法进行统一性归纳,导入新的知识点,在学生积极发言,活跃思考的环境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