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护理风险;应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人员流动性及人际交往的增多,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三无患者是指患者来医院时无家属、亲戚、朋友的陪伴,无姓名、家庭地址、身份信息,且当时无经济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由于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交流感知的缺失性和酒精中毒病情的多变性,使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护理风险不断增加,因此我们通过对我院2013 年 ~ 2014年急救中心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2例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护理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13年~2014年共收治三无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2 例,均为男性,全部由“120”急救车拉回;年龄在30~39岁37 例,40~49岁54例,50~59岁31例;昏睡期54例,共济失调期31例,兴奋期37例。28 例合并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擦伤,4 例眼外伤,22例头外伤;去向:留观95例,13例头外伤并发硬膜下血肿收入神经外科治疗,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内科; 3例合并心肌梗死收入ICU,3例合并酮症酸中毒昏迷收入内分泌科;2例院外死亡(考虑窒息)[4]。三无患者具体分类及收治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3~2014年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事件及护理护理风险。

1.2.2 诊断方面 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就是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一些单纯的急性酒精中毒比较简单,就诊者的病因明确。不过部分三无患者,由于没有家属或朋友陪伴,无法证明身份,情绪往往不稳定,逻辑混乱,发病的时候往往没有在现场的人员,仅仅靠急救人员在现场获取的情况无法了解患者的病史,增加了判断病情的难度。医护人员要想正确及时诊断处理,可谓难上加难,很容易导致漏诊,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误诊,继而导致出现医疗纠纷。

1.2.3 病情观察方面 一般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发病的,并且病情变化很快,很多三无患者在急性酒精中毒后无法很好地配合治疗,难以顺利进行急诊工作。很多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的时候没有家属在旁陪伴,无法得知患者的既往病情变化,病情变化都要靠护士通过观察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因为护士工作繁忙,使得无法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此外,很多三无患者往往还伴有既往史,会增加病情的复杂性。

1.2.4 医患纠纷方面 很多三无患者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症状,到医院的时间一般都是深夜,赶上急诊的高峰期。再加上患者酒后很容易情绪不稳,导致难以控制自己,无法理智地就诊,很容易出现各种纠纷,增加急诊工作的难度。大部分患者当中以青壮年为主,若在救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无法让家属接受,继而导致医疗纠纷。很多的患者在酒精中毒之后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导致发生跌倒或者坠床等医疗事故,这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2013 年 ~ 2014年急救中心收治122例急性酒精中毒三无患者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护理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加强急性酒精中毒在医务工作者心中的重视程度,防止出现延误诊断的现象。

2.1应对策略 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重视,对于患者应给予全面诊断,防止出现错误诊断的问题。很多患者可能还伴有神志问题,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仔细了解病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记录患者的外伤情况。由于酒精中毒会抑制中枢神经,导致患者的应激力下降,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所以酒后的合并外伤较为常见[3]。特别要注意神经系统的检查,监测其生命体征,若能早期诊断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对于后期治疗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病情变化的动态观察

2.2.1 生命体征变化 很多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因为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可能出现窒息。所以,救治此类患者的时候要保持患者呈侧卧或平卧位,让其头偏向一侧,尽快除去患者口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窒息。在日常救治时候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通常每隔0.5 h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各测试1 次,若发现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应尽快告知医生,对其进行急救。

2.2.2 意识状态变化 注意三无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仔细记录下患者出现昏迷和保持清醒的时间,此类患者的昏睡期通常不长,通过使用促醒药物纳洛酮两个小时后,通常都能够醒过来[5]。部分患者在经治疗后仍有可能持续昏迷,甚至还有部分出现加重的案例,对此,医生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检查。通过对13例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患者在刚到达医院的时候都呈嗜睡状态,经由CT检查也没有发现损伤,而使用药物后,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患者呼叫不应,汇报医生之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发现为硬膜下血肿,转由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所以,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和疗效。

2.2.3症状体征变化 大部分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在通过一系列急救处理后,其中毒症状通常都能缓解。若其各项症状都没有出现缓解迹象,甚至会出现加重的状况,此时需要额外注意,对患者呕吐物的量、颜色进行观察,让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胰腺炎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一经发现,需立即通知医生,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可能诱发的疾病或并发症。对救治的122例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案例中进行分析,其中有2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被收入ICU,有5例患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被收入消化科病房,2例合并酮症酸中毒昏迷收入内分泌科;4例院外死亡(考虑窒息)[6]。处置情况见表2。

3 讨论 提高对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应对意识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对于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三无患者,应控制患者酒后的情绪,对此类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高危人群加强注意。平日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时候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尤其注意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部分话题应避免涉及,防止出现意外。

3.2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由于患急性酒精中毒的三无患者属于急诊科的特殊群体,没有家属陪伴,也没有见证整个救治过程。所以,作为医护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根据事实进行记录,客观书写急诊病历,保持病历同医护记录之间的一致,应当尽量详细准确,让医疗文书具有有效的法律效力。若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死亡,在事后联系患者家属后要如实告知诊疗过程以及病情,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得到家属的理解。若发现患者的时候,患者已在院外死亡,要第一时间上报医院,若情况特殊应请公安人员介入。

3.3 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很多患者在急性酒精中毒后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对此,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有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加强观察,若患者需要行动,要有专人进行搀扶,避免出现坠床或跌倒。这部分患者往往发病很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本院急诊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并提高了全面诊断、动态观察病情的意识,没有出现1例意外,保障了患者的安全[7]。

参考文献:

[1] 黄小红. 急诊无主患者的护理问题和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6(12) :72 - 73.

[2]陈丽娟,蒋顺山.对无助急诊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7―129.

[3] 马青梅. 248 例酒精中毒的急诊救护与危害性分析急诊[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87 - 88.

[4] 马书玲,秦豪杰,李凡,等. 47 例酒后死亡死检的法医学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5,23 (2):134 - 135.

[5] 任疆,陈亚涛,徐兵.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内出血的诊治体会[J].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1,31(3):277 - 278.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 全面剖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分析可能发生的几种经营风险,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防,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种类 原则 预防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企业价值的受损。“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抵御风险,长足发展。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然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常受到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防患于未然,事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

一、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

经营风险分析可分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财务因素分析一般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则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相辅相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剖析,认为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及市场风险。是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及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等)。

2.过程控制风险。容易出现的过程控制风险主要有:过分注意产品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

3.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因签订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这是当前企业经营风险比较突出的问题。

5.团队风险。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企业做大之后,人数将大大增加,企业也将更加复杂,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将产生。

6.领导风险。处于扩张趋势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经营者放弃过去曾经为自己带来成功的老经验、老办法,重新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结合现有业务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完善管理体制。

7.成就风险。有些企业在取得部分成功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

8.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机制、企业文化、核心技术等为一体的系列整合。任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表面上是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原则

如何看待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企业存在的一些风险,在高速增长时存在,在低速增长时同样存在,只是在变速后某些风险改变了表现形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因为是老问题风险不大,就可以放任自流。企业经营中不应回避风险,而应当在经营活动中学会分析风险、善于评估风险、积极预防风险、规避和转嫁风险,极力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企业经营风险的预防

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预警机制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和评估,以提前采取措施,将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尽力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一是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健全法律服务机构,强化法律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开拓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依法追究对方违约经济责任。

3.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做好经营项目的风险评估。一是建立客户档案,全面考察对方的资信情况。二是签订合同要明确纠纷解决方式。三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规避因对方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引起担保无效的风险。

4.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和管理制度,发挥内外部法律服务人员的作用。二是明确双方法律关系、合同性质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正确运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四是健全招投标机制,加强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

5.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统计和分析;二是定期召开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提出应对措施;三是制定应收账款具体操作规范;四是把应收账款与工资、奖金挂钩,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五是建立、追究制度。

企业经营有风险,但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要在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后,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自上而下”确保风险选择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自下而上”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采取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运作中,双向联合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融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中国企业报.2008.01.31.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逐渐增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建筑工程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还应该做好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评估,避免盲目施工经营所造成的危害,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我国建筑工程经济风险展开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影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力度不足

相关工程施工企业调查分析显示,施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施工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将无法有效排除施工企业的财务漏洞,无法正确引导施工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目前,我国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导致工程成本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大,制约着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步伐。

2、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工程施工企业密集问题,依旧使得僧多肉少的现象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企业间的竞争却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也存在非常多的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

比如,目前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时,往往会以低价中标的手段来提升自身中标几率,以保证施工企业正常业务开展。然而,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意识,导致原本不足的工程施工费用更加捉襟见肘,最终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底下,给工程施工企业和工程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施工企业的不合理待遇

在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导致甲方利用施工企业的经营心理,施工企业为维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被迫接受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来获取建筑施工机会。

然而,由于甲方同施工企业协议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较大的不平等性,在施工企业未及时发现的情况下,盲目的开展相关施工活动,使得施工企业最终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部分施工企业往往刻意将经营风险较多的转嫁给施工企业身上,由施工企业背负相关施工责任,导致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榨汁,导致建筑施工项目利润空间难以维持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

4、贷款拖欠造成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款到账问题,使得部分施工项目往往需要依靠企业贷款来维持建筑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在工程验收以及造价结算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无法顺利获取全部工程款项,工程结款拖欠问题影响到造价总额,致使施工企业无力进行巨额贷款的偿还,也无法维系企业的正常运作,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将建筑工程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成长。

1、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做保障,企业必须要加优秀强财管理人才的引入,以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测,减少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施工企业必须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首位,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入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加强相关技术能力的培养,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资讯的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升企业综合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

2、做好项目分析工作

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恶劣,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导致部分施工企业盲目参与工程施工,而部分工程单位正是抓住施工企业经营态度,在工程协议中设置隐藏工程量和隐藏条款,从而给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终导致经营风险,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

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招投标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冷静分析,并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要深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了解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隐藏问题和风险,将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施工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力依据,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相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将会存在非常严重的混乱性。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如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的划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考核,企业内部处罚力度的制定等等,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漏洞较为严重,使得财务工作以及日常审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企业财务问题凸显,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

4、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针对企业各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分析,编制全面的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资金的调用工作,确保资金消耗的合理性;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财务统计工作过度为财务统筹和前期分析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经营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随处可见,如果施工企业不对相关建筑项目中所存在的潜在危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挖掘,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较多,从合同条款到市场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开展工程施工建设前,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的经营风险开展合理的评估和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 莫宁. 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的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2] 史忠敏. 浅谈施工企业结算难的后果及应对办法[J]. 科学时代. 2009(02)

[3] 高震,许文芬. 施工企业风险及管理模式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第4篇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将风险理念引入审计的模式。风险理念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是造成风险演变为现实损失的原因。这里,不稳定的环境因素就是风险因素。控制风险因素成为确保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的方式和手段。它的核心观点是只要能将风险因素的概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事件的结果就会符合预期。所以,风险导向审计是控制审计过程风险因素的模式。

实务中,审计过程的风险及相互关系用下面公式表示,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和认定两个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本文要讨论的是财务报表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面是对财务报表影响广泛的意思,它涉及多个科目和账户余额,对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影响广泛。那么,财务报表层面风险就是指与某一特定事件相关的多个科目和账户余额同时出现错报的可能性。从定义可以判断出,该风险是一个时间段下的结果,是被审计单位一定运作过程下的产物。经营过程作为财务报表数据的来源,正是企业期间运作的过程。所以,经营过程是财务报表层面风险的来源。经营过程是由若干经营活动组成,经营活动风险(也就是经营风险)过大就会引起相应财务报表层面风险的产生。也就是说,经营风险是造成财务报表层面风险的原因。为从根本上发掘风险来源,就有必要继续分析风险影响因素。所以,本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对象是经营风险及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二、指标选取的理论探讨

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由于计划、决策、管理的不恰当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是企业必须要关注的风险。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总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战略失误,二是内部控制薄弱,三是经营活动低效率。从内部控制角度讲,企业的构成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占有的资源,二是内部控制。这样,企业的运作可以被表述为内部控制下的企业占有的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内外部间的流动。基于此,企业运作下所有有形和无形的产物就与内部控制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在内部控制被纳入指标评估后, 要区分其与战略、经营活动的关系。

当内部控制与知识资源结合时,就会生成战略。战略是企业经营总的方向和规划,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和内部控制结合的产物,具有资源和内控的双重属性。战略具备内控属性,任何战略都是内部控制下的战略;但是,战略又具有资源属性,简单将其划入内部控制而不单独讨论是不恰当的。再者,战略对企业经营影响重大。其意义在于为企业确定正确恰当的目标和实现步骤。目标是否正确恰当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错误不当的目标只会使企业离成功越来越远,经营风险增大;目标实现步骤是否合理和可操作有助于企业循序渐进的发展,避免冒进式决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从上述两方面讲将战略放到与内部控制同等地位,讨论其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是必要的。

经营活动风险的评估是对企业在内部控制约束下战略执行结果风险的评估,具有事后性。其意义在于印证战略风险在内部控制下和内部控制自身风险在自我修复完善机制下被控制的程度,以及有助于在发现计划外的风险后,重新追溯检查战略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内容,使风险评估更加全面。因此,要把经营风险评估放到与内部控制、战略风险评估同等地位来对待。

在上述讨论中,明确了风险评估活动下,战略、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的关系和相同地位。由于三者间的联系,必须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到风险的根源是战略、内控、还是经营活动。能明确区分被评估风险归属于战略、内部控制还是经营活动,对选择恰当的理论作指导,并进一步讨论意义重大。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2008年6月28日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分成了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五部分组成内部控制的统一整体,但仍具有层次性。

由图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控制环境、控制主体部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位于内部控制最低端;中间部分,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是主体和核心内容。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自我调节和完善部分,位于最顶端。从内容上讲,基础、主体、调节部分有鲜明的区分;从排列位置上讲,底部、中部、顶端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基础内容,其对整个内部控制的影响具有总体性。良性的控制环境能为内部控制的运转提供必需的条件,保证控制活动的顺利实现;薄弱的控制环境会造成有悖企业宗旨的因素流入控制循环中,阻碍控制的有效进行,降低内部控制运作效果,形成自身风险。相应审计风险增大。因此,在对内部控制自身风险分析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是重要内容,应被纳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去。

控制主体部分,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实质部分。其运行机理如图:

由图2可以发现,控制主体部分是一动态部分,在现实中是企业运行最活跃、可观测性最强的部分。其以循环的形式存在,从企业制度、运作过程、员工、记录中都可以进行多次观测,便于风险的发现。再者,企业制度具备稳定性,在控制环境中的领导者诚信、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一定的前提下,不确定性内容减少,风险降低;加上其便于被发现,使得控制主体部分的风险对审计风险影响几乎为零,所以,控制主体部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的自身风险因素不被纳入本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去。

内部监督是指对控制活动与控制制度是否相符的监察和督导,其目的是保证各控制活动受控制制度的约束,以使目标的实现更具有预测性和可控性。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制衡。因此,如果当监督关系是下级对上级监督,或平级间监督,那么这种关系不成立,内部监督是无效的。只有上级对下级监督形成的制衡关系才能成立(池国华2010)。这样,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治理层对管理层、管理层对执行层的制衡才是监督的真实体现,因此对内部监督的讨论,其实质是对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者关系的讨论。可见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其实是控制环境中的内容,完善制衡关系与完善控制环境是一致的。

(二)战略 这里的战略指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在考虑各种资源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目标、目的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目的的方式。简而言之,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谋划(丁宁、穆志强2005)。战略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为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战略也是企业的规划,为企业发展制定了步骤。对于有持续经营意图的企业,正确的方向比经营能力更有意义;方向错误,经营能力越强,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同样,详细并且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步骤,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持续经营能力。由此可见,战略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具有总体性和长远性特征,在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中处首要地位,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战略应被纳入到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中去。

企业的战略是否不利于企业近期发展,进而形成经营风险,试图通过从战略追溯至相对应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来验证,不具备可操作性。为证实两者的关系,有必要对战略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间接方式得出已有战略具体环节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企业战略形成过程如图3:

企业远景与使命是与治理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直接联系的,是治理层主观世界的直接反映。由于治理层的建设是在控制环境部分探讨,因此,企业远景和使命应是内部控制下控制环境的内容。长期目标是远景和使命的现实化表现,可以一并归至控制环境中。企业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形成的关键,因为企业战略的实质就是平衡内外部环境的策略,既关注近期,又考虑到了远期。所以,企业环境分析对企业战略形成的意义重大,它是企业战略形成最主体内容。一方面企业环境分析是内部控制运作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下的环境分析,带有浓重的控制色彩。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有自身缺陷,无法100%达到运作预期,造成对一些环境分析的疏漏,企业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仍给企业内控带来很重的压力。存在无法被控制的环境因素就比较正常了。因此,将企业环境分析与内部控制同等看待,纳入到风险评估体系中去,在审计谨慎性原则下就显得十分必要。

最后,企业战略方向选择和具体战略的制定,其是在环境分析后进行的。环境分析发现了风险问题,战略方向选择与战略制定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策合理与否,与已纳入风险评价体系中控制环境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相关,不再重复纳入。

(三)经营活动 由于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多,仅对内部控制和战略相关因素评估无法完全涵盖对重大经营风险的评估。这样,对除内控和战略后剩余活动进行分析就显得很必要。再者,经营活动是内部控制下战略的延伸,对重大经营活动关注,发现其风险,并追溯至战略和内部控制加以验证,可以保证已完成的内部控制和战略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坚持审计活动谨慎性原则下,将经营活动纳入到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中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被纳入到风险指标构建的评估对象有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战略中企业环境分析和经营活动。

三、指标选取

本文对三个方面(战略、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具体内容细分,得出相应指标,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企业流通资金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资金流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非常大,有了资金的流动,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规避潜在的资金风险。

一、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应收账款管理风险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判断能力不足,对市场风险的了解不够,体现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就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由于企业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在市场出现危机时,企业无法快速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损失,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将目光放在了如何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销售成绩,而没有关注到对市场潜在风险的防范[1]。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开展账款管理工作,企业的领导层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属于财务部门负责,这就造成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够,甚至出现管理空白的局面。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2.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划分

许多现代企业开始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管理层为了避免销售部门一味的增加产品销售的数量,加剧企业经营的风险,于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安排到了销售部门。但是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管理风险,完全让销售额的大幅增加所掩盖,这就会造成销售部门更加重视对市场份额的占有,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一情况的存在极大的加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在以销售业务为主体业务的企业中,这一情况尤为明显。从专业角度来看,企业销售部门的主要业务在于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收账管理需要专业的操作,因此,销售部门无法独立完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w系存在漏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且还可能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更加混乱。在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漏洞,谋取自身的利益,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失,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较难发现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这将使得应收账款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企业在催账的过程中,由于催账的力度不够,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在不断增大,这就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1.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认识到应收账款中潜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应收账款的数额与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从而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首先,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做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估,同时,了解我国最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行业发展前景,通过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企业需要适当的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与销售数量,当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时,企业的经济状况自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也将下降。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客户的风险管理,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客户的动态了解,实时了解客户的资产情况,建立一个客户资信档案,根据客户资信档案的等级,决定与客户合作的深入程度,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现代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通过信用管理机构,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在客户需要赊销时,信用管理机构将会对客户的信用资产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同时,信用管理机构通过派遣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客户所在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运行情况以及赊销状况等[2]。此外,通过信用管理机构获得的客户信息,建立一整套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该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与偿债能力。根据这些信息,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3.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健全的机制,避免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漏洞。首先,企业在日常的应收账款管理中,需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并对应收账款的支付情况与催账情况实施跟进。其次,企业需要控制销售部门的赊销状况,尽可能在赊销合同中设立应收账款回收保护条款,从而将企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非法活动进行严格的查处,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语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原大化公司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Z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