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辩论的基本知识

辩论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辩论的基本知识

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 221 文献标识码:C

论及针灸治疗学最一般、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时,各版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针灸学》中观点不尽一致。2版到5版教材都认为,“调节阴阳”是针灸治疗最基本的原则,6版教材却把“调节阴阳”改为针灸的主要作用,而非治疗原则。笔者认为这一修正非常合理。教材修正过后,问题的焦点转化为,究竟针灸治疗学最一般、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笔者认为“随变而调气”(《灵枢・卫气失常》)正是从针灸辨证论治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治疗总则。《素问・针解》:“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者,与气开阖相合也”是其最好的注脚。

1 “变”而随之,方为善治

“变”的意义是由于多种变化因素(大致有病候之变、形质之变、甚至日月四时之变)相互交织,引起人体气血运动产生改变的特点或规律。审知其变化规律及部位,因气之“变”而选择恰当的治疗原则和时机、选配不同的腧穴部位和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既是针灸治疗过程的全部内容,也是调气的全部内容。“变而随之”就是要谨循气血变化的规律,这是针灸治病第一位的客观要求。

《灵枢》归纳出“形气逆顺”的4种综合情形,即为“形气不足,病气有余”“形气有余,病气不足”“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及“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其主要矛盾方面分别是“邪胜”“阴阳气俱不足”“阴阳俱有余”。这种归纳法对于针灸治疗,特别对于针灸基本治则治法的确定,是符合实际且简便有效的,因而是可行的和科学的。

人体经气是随时间变化而流注周身各个部位的,这是针灸能否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亦即“毋逆天时,是谓至治”(《灵枢・百病始生》)。《素问・八正神明》记载:“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所以“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掌握了日月对经气运行的影响,候之而调,行针就可立见功效。

《灵枢・四时气》云:“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四季变化会影响人体血气运行,似主要表现在经气的浮沉上。故将其概括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另《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邪气随四时之气而入侵,虽变化无穷,但仍然不能逃脱其经气所在部位。依照其部位治疗,即可祛除邪气,调整正气。

2 因“变”而调。始得奏效

针灸在辨证论治时,必须综合分析生理的、病理的、环境的以至社会的各种因素,以便从理、法、方、穴、术等5个环节作出清晰的判断。

《灵枢・根结》云:“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日: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根据“形气之逆顺”确定其可刺不可刺、或补或泻,这是针灸辨证论治最基本的原则。《素问・八正神明》又提出“得时而调之”“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升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所以行针既要辨别形气逆顺,又要度数天地之纪,选定合适的日期。《灵枢・四时气》说:“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则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针刺手法,又与气行之滑涩密切相关,《灵枢・根结》云:“气滑即出疾,其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

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财经类专业基础实践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悉专业中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财观念、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教授财经类学科基础实践课程时想要达到以上这两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财经类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现实中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财经素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这样一个宽泛的教学方法中,我们通常以举例法和案件法最为常用。

举例法是通过老师列举的小例子,阐明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找到分析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较难的知识点,更简单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案件法在实现实践教学方面更为有效。这种方法是由老师为学生提供有一定的难度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件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相比讲授法、举例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拉入并实践于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作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如果想并用这两种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好案例准备工作并组织好课堂。案例的准备不只是随便寻找或编造一个案例而已,这个案例应该在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同时集中考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难点,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解分析能力来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案件。此外,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组织掌握课堂方面,教师应尽可能的安排好课堂讨论环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人数、个性、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把班级科学合理的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件,随时提问并给予指导,始终注意保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课堂的主题,注重启发学生讨论的热情,适时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应该让每位同学都汇报心得体会,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性指导。

二、专题辩论

专题辩论是指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财经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加以论证。辩论的观点不局限于是正反两方面,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多种观点,观点由学生来思考和提出,由任课教师指导和最终确定。辩论的角度也并不仅限于财经问题,也可以涉及到道德、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财经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问题,与他们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讨论财经问题就本应放在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来全面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看待问题。每个辩论组适宜的组员为4-6人,实时热点问题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老师进行筛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辩论时间应该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观点的阐述和论证体现了辩论的公平性也加大了辩论的难度,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每次辩论结束都要注意点评和总结环节,让学生有所启示和收获。

三、社会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的目的在于实践,经济关系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客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很多知识是不能从书本上学到的,也不可能靠头脑想象得来,对于这些学生无法知道的财经知识就应该鼓励他们通过社会调研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社会调查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要求学生必须对调查的项目进行通盘考虑,老师可以给出准备调研的问题并把握调查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再详细的筹划和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社会调研计划、筹划全程的各个方面,落实为书面文字,用明确、简练、清晰的语言把调研方案撰写出来,鼓励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并从财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为了保证社会调研的质量,调研报告要思维清晰,通过真材实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多种调研方法的实施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现场表达、归纳总结、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结尾都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和总结。实践考核的成绩也不单单只看学生做出的结果,重要的是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通过实践过程所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师亦可以从实践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的环节,并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今后的实践教学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菊仙.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质量[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一、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细,若教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剧情的安排,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大唐皇帝气度非凡,胸襟宽阔,以汉藏两族关系为重,不乏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吐蕃赞普热情豪爽、豁达朴实;文成公主善良美丽、感情细腻真挚。这些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真实、可信,丝毫不矫揉造作。

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设悬念,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多问几个为什么”,即对教材多发问,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设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

“多问几个为什么”应以问启之,以问导之,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适时进行,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

例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课前我安排了预习,并给出问题:西域的含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对本课内容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在路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畅谈见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最后加以归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就某一历史事件,展开自由辩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

历史教学仅仅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与完整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首先,我们对“世纪演说家”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分段实施。

我们对十二年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语言能力水平,将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并确定了每个学段的教学主题及培养目标。1-3年级为第一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故事家”,培养学生能具体、生动讲述故事的能力;4-6年级为第二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主持人”,培养学生独立采访、主持的能力;7-9年级为第三学段,主题为“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10-12年级为第四学段,主题为“辩论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

然后,在确定课程目标和主题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辩论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1.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课题组教师经过反复调研,听取药品企业营销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一线技术人员、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生的意见,通过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药学专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院药事实务》、《中药鉴识与应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营销实务》等课程重组优化,构建以培养药学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学岗直通课程体系,按照药物生产、药学保健(药店、综合医院、中医院、医药公司)提炼出药学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物流管理、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质量控制、药品采购、仓储管理、药品调剂、药品销售等。

1.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围绕行业、企业“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的职业要求,确立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按照药学保健和药物制剂技术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特别是增设了GSP实务、GMP实务、医疗机构药事实务、医药营销实务等专业—岗位直通课程,使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了融合对接。为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将工作过程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在注重通识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考虑不同岗位所需专项职业能力的差异,依据药学及药学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职业专项模块教学内容。根据药学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归纳、序化、整合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实行“岗证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岗(岗位)、证(证书)、单(订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扩大订台。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正确划分药学岗位,着重对药学岗位群技能进行分析。通过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分解,进行专项教学。做到了3个对接:1)分析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和岗位的对接;2)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一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并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医药商品购销员培训与鉴定点,促进课证融合;3)扩大“订单培养”的个性化教学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工学结合的模块设计,确保教学满足订单的需要。同时,将岗位工作技能训练、行业从业知识培训与订单培养形式三者有机地结合,保证“岗证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项目,结合专业课程工作任务的特色,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问题启发法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起到导演的作用,启发课堂的主人学生学好这节课。这种教学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即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最精炼的概括和小结。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动脑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药品管理时,先给出几个真实的案情,就案例本身提出问题,如“该单位的这种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律?应该如何处罚?”通过学习药品管理法的具体内容后,学生们可以自己分析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回答问题。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

3.2角色扮演法在药品验收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小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验收员,通过模拟药品验收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品验收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多角度深刻体会工作岗位,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3现身说案法邀请一线从业人员进入课堂,讲授真实案例,传授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重点以典型案例(任务)引出,设置悬念,学生在急于知道处理结果的状态下,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和学生共同学完必备知识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