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酸的化学本质

核酸的化学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酸的化学本质

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第1篇

生物化学历来是学生反映难学难懂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学生学好生物化学,是众多的生化教师一直在控讨的课题。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客体,其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特征之一即机体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教学,以使主观认识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使“死”的教材,变成“活”的内容,使教学生动活泼,特循序渐进。

1介绍科学史,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讲点科学史,让学生了解一个理论或一个结论的创立是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艰苦历程,这对青年学生树立世界观,对开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很有好处。生化教学中。核酸的发现及研究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首先介绍最初在1868年前后瑞士一青年外科医生,从外科绷带的脓血细胞中分离到细胞核,从核中提取到一含磷丰富的酸性化合物,命名为“核素”。他的导师Selye很慎重地亲自重复实验,证实了此结果,才将此结果发表。由此可见,生化上某种物质的发现,不仅是有根据的,也是十分慎重的。20年后,R.Altmann将核素改名为核酸,众多的化学家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核酸,得到不同的水解产物,并对其作一一鉴定,到本世纪20年代正确地将核酸根据成分差别命名不核糖核酸(RNA)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见一个物质的发现,一个化合物的组成鉴定都不是任意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的基础。此后划时代意义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左旋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都说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深化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2]教学时用少许时间介绍核酸的发现史,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科学归纳法总结难点章节的学习内容

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重要内容的核酸合成(包括DNA合成和RNA合成)及蛋白质合成,有其不同于脂类、糖类分子合成的独特规律性,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即从对个别具体的某些方面的接触开始,逐步认识到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经过分析、比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认识,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3]在分别学习了DNA、RN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DNA、RNA、蛋白质合成的内在规律,归纳出:1•它们的合成过程均接受指导,有合成的模板;2•都由小分子物质为原料合成生物大全子;3•由合成酶在众多的因子帮助下催化反应历程;4•合成产物忠实于模板;5•不论其合成过程、合成模板或产物,均带有方向性这五大共同特点,再逐一对照三类物质各自合成过程的特点,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了主要内容。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共同特性产生的内在因素,找到了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指导三者合成的关键,这样就将主要内容归纳到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式略)

3假说、论证激发学生兴趣

在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科学假说这一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理实提出假定性的说明,以期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假说经检验转化为理论。[5]在生物化学教材中,许多新概念、新知识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再经过实验论证而形成理论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假说、论证方法,能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深化思维能力。如在讲解DNA合成即DNA自身复制时,首先让学生了解DNA复制是从一母代分子产生二个子代分子,究竟以何种方式复制?从DNA双螺旋结构出发,引出三种可能性方式的假说:全保留复制、散在式复制、半保留复制。再讲解经科学实验证明是半保留复制,此种复制方式保证了DNA分子间遗传信息的忠实传递。[6]这样的讲解方式很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掌握。

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4-0094-01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一般是在新生入学不久后开设的,是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此时学生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以后的学习将会寸步难行。而生物化学课程本身知识体系复杂,多种代谢途径纵横交错,学生普遍反映难懂、难学。要解决这一现状,应依据各个专业特点,对照国家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革新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关于教学内容

高职护理生物化学只有36学时,课时不多。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尽量精选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此为框架进行内容整合。打破以往所谓传统的知识体系。如在讲解糖代谢时将生物氧化的内容整合其中。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注意与其他课程交叉知识点的处理。如了解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了有关核酸的知识,那么在介绍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性质时就会有的放矢,提高讲课效率。同样水盐代谢部分内容可以放到生理学内容中介绍。

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

职业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基础课阶段

就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为此增加了实

验实训课时,当然这一点还要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条件实施,课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一点动手机会。在实验技能考核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从实验预习、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课堂表现、劳动纪律、师生互动等方面实行多元化考核,充分利用考试这个“指挥棒”,以确保实训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当代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目前普及的就是多媒体PPT的教学方式。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比较抽象,可在教學中大量采用图片、动画等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除此之外,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有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慕课等。

(一)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近年来,在医学教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其核心是由老师预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但前提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因而此法比较适合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使用。如在学习核酸之前可以提出讨论题:核酸与蛋白质的异同。这样学生在查资料、相互讨论过程中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蛋白质内容又预习了核酸内容,教师则起引导作用。

(二)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为案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启发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CBL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入典型临床案例,将抽象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形象具体的临床病例[2]。这种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三)慕课(MOOC)

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就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便于学生得到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优质教育资源。“慕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翻转课堂[3]。通过翻转课堂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慕课的优势在于选择性,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注册相应的课程,进行网上讨论、测试等,完成自主学习。但慕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教学质量的保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问题等。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所在。深化教学改革,教材的选择、实验实训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尤为重要。同时应注重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实时反馈整改,打造一流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邢淑兰.以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质量邢淑兰[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294-295. 

[2]刘向华,袁栎,.CBL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刘向华[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6):420-422. 

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转基因饲料 转基因安全

一、引言

纵观全球,转基因饲料因其价格优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广泛市场,廉价的转基因饲料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很大程度的贡献。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有6.7万多hm2,列世界第4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被广泛用作饲料原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大豆或大豆粕2000多万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产品。[1]目前在饲料原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农作物,常规饲料中豆粕比例为25%~30%,玉米比例为60%~65%,若玉米和饼粕类饲料均来自转基因饲料,其比例占饲粮组成95%以上。可见转基因农作物原料占整个饲料成分的比例很大。[2]我国的农畜大多是由这些转基因饲料所喂养的,而这些农畜的下一级消费者是人类。因此,我认为,转基因饲料的安全与否,是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转基因饲料的本质分析

转基因饲料是由转基因农作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转基因农作物是由人们应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入植物细胞,并在其中整合、表达和传代,从而创造出新型的植物,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新型植物。和普通的农作物相比,这些农作物有着抗病、抗虫。产量高和品质好等优点。从源头分析,导入的外源基因的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ATGC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形成的。我们所说的转基因则是通过内切酶等手段切断DNA后再连入一段特定DNA并筛选得到成功插入个体的过程。根据中心法则,转基因农作物优于普通农作物的原因是,导入的特定DNA序列转录为mRNA,再经翻译为蛋白质,优良性状得以表达。

三、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分析

从基因水平看,新导入的DNA和自然DNA的化学本质相同;两者所转录的mRNA的化学本质相同,只是由于两者的序列不同而导致翻译的蛋白质不同。那么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关键就取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蛋白质是否安全。综合国内外的信息看,未曾发现有关于人类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后产生不良影响的报告,只有少数论文的实验数据说明对小白鼠使用转基因饲料后某些生理指标会产生变化。从根本上来说,现在我们所食用的自然农作物,本质上也是由于人类长期选育而基因改良的结果。转基因只是为了缩短选育时间而采用的一种改变基因的方法。2016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土猪在食用转基因饲料的同时出现死亡率上升的情形。经过江南大学关于转基因饲养家畜相关问题研究大创团队于2016年4月下旬前往陆川县八角村进行实地调研,没有发现大白猪有异常情况,即使2012年到2013年稍有问题出现,但近两年情况明显好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健康卫生的养猪方法的推广,陆川猪近几年在饲养方面进步明显,而农民所反映的大白猪幼崽出栏率下降极有可能是个别现象。

四、结语

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低于非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南大学省级大创项目(201610295013Y)。]

参考文献

[1] 屈健.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4):22

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第4篇

1.(2020·海南,8)下列关于胰蛋白酶和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

B.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发挥作用后都立即被灭活

D.都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2020·北京,4)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

℃条件下,向5

mL

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

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

3.(2020·山东,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4.(2016·全国Ⅰ,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5.(2020·河北衡水中学质检)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6.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pH

温度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蛋白块

中性

室温

淀粉酶

淀粉、蔗糖

适宜

适宜

蛋白酶

蛋白质

适宜

不同温度

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

过氧化氢

强酸性

室温

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C.方案③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

7.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不同滤纸片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则该装置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烧杯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2021·东北师大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高是因为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下,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最强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9.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用强酸、强碱等处理胰核糖核酸酶也能导致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D.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其变性

10.在最适条件下,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成分为蛋白质)。该反应在加酶前后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反应时间达到t2时,酶完全失去活性

B.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t2将会右移

C.t1后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tl~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11.用某种酶进行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

12.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据图分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________(填类型)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从活化能的角度分析,推测抑制剂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小组的实验过程应是:

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每组等分为若干份;

b.在一定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底物混合;

c.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Ⅰ,③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Ⅱ;

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图。

你认为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如果不正确,请进行改正: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6·全国Ⅱ,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D

2.

B

3.

D

4.

C

5.

D

6.

B

7.

C

8.

D

9.

D

10.

A

11.

C

12.

(1)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 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合理即可)

(2)Ⅰ 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催化效率)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合理即可)

(3)不正确 步骤c应与步骤b互换,即先对酶溶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底物(合理即可)

13.

(1)B

(2)加快

(3)不变 60

核酸的化学本质范文第5篇

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1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生物细胞核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二:细胞器】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2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⑵、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⑶、过敏源: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⑷、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⑸、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别:

过敏反应(免役功能过高)体液免疫反应

激发因素过敏源抗原

反应时机第二次接触过敏源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血清、组织胺、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3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与RNA的区别: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4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5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相关期刊更多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生物加工过程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教育厅

化学试剂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