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的极值法

化学的极值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65-0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因为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更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 营造质疑环境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质疑,首先要营造适宜于质疑的条件和环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废除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多维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创造思维情景,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在探索中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在开放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创生,以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再次飞跃。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实验时,书本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显无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做完这个实验后,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不加酚酞是否可以?(2)如将酚酞先滴在稀盐酸中,而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达到同样效果?同学们针对问题,积极讨论思考,由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实验设计的原理。

二、 教会学生质疑方法

质疑要寻求不同的方法,要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质疑、在易错处质疑、在关键处质疑、在方法、策略上质疑,以达到在无疑处生疑,在有疑处释疑之目的。

(一)比较质疑。比较质疑就是通过知识间、方法间的比较进行质疑。例如在讲CO的化学性质时,请学生回顾氢气的性质,然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诱发思索,寻找异同,加深理解。

(二)假设质疑。假设质疑就是对事物先提出假设,再提出疑问,以引发思索和探索。在解题过程中,对条件、过程、状态、结论等提出假设,寻求新解法、新发现等。

(三)求异质疑。求异质疑就是针对同一事物的意义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对事物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提出质疑。这种质疑,不仅满足知识现有的结论,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探究未知领域。如在习题教学中,力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联等。

(四)批判质疑。批判质疑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对事物提出疑问。进行批判质疑,可以引发辨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方法、教材、解题“吹毛求疵”,在一题多解中寻求最优解法。

三、鼓励学生多质疑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师传生受”、“满堂灌”,学生成了接受的“容器”。有的教师只怕学生听不懂,一堂课滔滔不绝从头讲到尾,而且讲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本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却被动地成了被“填”的“鸭子”,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由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一、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阅读课本,课后温习课本,并加强抽查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习惯。如在学习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等内容时,先要求学生预习质疑,上课时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找出突出疑难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看书释疑。二、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有机会质疑。教学中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有机会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得清清楚楚,应留有余地,让学生自我质疑,互相质疑,自己寻求答案。如在做演示实验时,不要把现象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观察、质疑、自己得出结论。此外,对答案、结论的正误分析要采取延迟评判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再比较、再质疑的时间。

四、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说说我自己,我与家庭,我们的学校生活等几个版块。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为、难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了解“绿色食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五、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预定进度

第一周

认识我自己

第二周

了解我自己

第三周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四周

学会学习

第七周

生活处处是课堂

第八周

做学习的小主人

第九周

学习要有方法

第十周

我与家庭

第十一周

我爱我家

第十二周

感恩父母和长辈

第十三周

家庭变迁

第十四周

安全与生活

第十五周

家庭和学校的安全

第十六周

公共场所的安全

第十七周

当危险发生时

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7-01

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们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潜力、增强人的能力与创造力,从而让人们收获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激活创造力和弘扬正能量成为关键词的时代,关注和建设人的优势与正面的力量,成为时代的趋势。

2.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方案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往成功成才的关键一步。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中职德育课改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中职德育必修课,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仍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处。

3.1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较淡薄

在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相当多的中职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太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另外很多中职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很茫然。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缺乏认识。

3.2 中职生自我认识不清,对职业选择定位不准

知己知彼是进行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步骤。知己就是要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性格特征等。知彼是指了解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就业环境,职业发展前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但很多中职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尤其是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过低,对未来职业道路缺乏信心的现象。

3.3 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中职学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培训。这些教师也很少到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环境中去调研,对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大多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授课中缺乏职业实践的案例,授课内容只停留在介绍规划的制作技巧上。

3.4 学生缺乏实践体验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都是通过课堂进行灌输,有些学校在毕业前会召开就业动员会进行突击教育。授课方法较单一,大多是通过讲授,很少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和主动参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4.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启发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发展潜力以及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造力将很有帮助。

4.1 师生间构建积极悦纳的情感认同模式

积极心理学倡导师生之间建立积极悦纳的情感认同模式。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具备发展潜力,能够积极进步的。第二,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缺点,强化他的优点。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真正要做到,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他不但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一个能力的训练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辅导员和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有责任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4.2 引导学生建立对自我的积极认知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识即更多的关注积极面。中职生在择业时更多的考虑自己的优质特质,将它与职业特点相结合,进而选择最有利于发展自己优势的职业。要引导学生确立对自我的积极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做肯定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4.3 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从积极的职业体验中获得自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团队意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也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

[2]汤元军,积极悦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师生情感认同.[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

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第4篇

要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方法有好多,如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做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2 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要跟着教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

3 认真记好笔记

3.1 讲新课时要做补充笔记

教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画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3.2 实验课要做好实验笔记

实验课要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3.3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要记好改错笔记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教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错误,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重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3.4 复习小结课要记好系统笔记

复习小结时教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4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4.1 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是很生动、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4.2 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5 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6 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

7 读化学课外读物

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好的读物的内容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8 引导学生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化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参加化学晚会的筹备、演出,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化学的极值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基于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文章对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机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提高化学素质是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讲究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做好备课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现在的有机化学教材有许多版本,教师对不同教材的侧重点应心中有数,虽然非化学专业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深,但作为教师,备课时最好能多参考一些相关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偏颇。在解释同一问题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角度,对教材的提炼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条理清晰的脉络,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总结规律来整理教材,在讲课过程中,应采取精讲,突出重点。精讲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书上的重点、难点等。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思路。教师的思路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因此教师首先应将思路理顺。讲课时也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如何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这在备课阶段就应事先设计好。从而使学生较易理解,问题也讨论得全面深入。达到在教学时用时间不多,但收效显著。

三、抓住主线,以点带面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化合物多、反应式多,反应机理复杂烦琐。在有限的学时内,将庞大的有机化学体系学好,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把握其内在规律,重点掌握其核心内容,以点带面,则会使庞大的有机体系大大浓缩。有机化学的精髓就是化合物的结构。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有机化学家Paul A.Wender教授说过“有机化学只关心三件事情:结构、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结构”。因此我们把“结构”作为主线,按“结构—反应机理—有机合成”的线条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分类,将同一官能团物质归纳为一类物质讲解,不同类物质之间通过反应衔接,让学生能够同时从横和纵两个方向去充分认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以结构为主线、化学反应为纽带的点、线、面一体的有机化学知识网络,使有机化学烦琐的知识形成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通过对结构的充分理解,以点带面,真正全方位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醇类化合物,首先了解醇的结构特点,得出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是其中的羟基,根据羟基特点可推出低分子量的醇水溶性强、熔沸点高、易被氧化、取代、酯化、脱水等性质,通过这些性质和反应,将醇和其他类物质如醛酮、酯、卤代烃、烯、醚等物质纵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识,同时又纵向地将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衔接起来,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完整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转贴于

四、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加要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应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

5、创新能力的培养

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新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要求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在自己认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方案首先要通过指导小组的讨论和甄选,确定安全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设计,探索,实践,独立地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只提出研究要求,在必要时加以指导,不限定具体实验方法和所用仪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得以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从照方抓药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进而真正得以开展自主创造性学习。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到方法和本领,锻炼思维,真正实现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拜. 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 教育研究, 2001,2:29-31.

[2] 裴娣娜. 现代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