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活自述

高中生活自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活自述

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怎样从实际出发,既考虑到学生基本素质,又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是高职校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活动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中专高职课堂教学面临着必须改革的境地,“活动教学”.“创新教学”……教学理念逐渐产生,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应采用师生活动为主,教师辅助讲授——活动教学的教学方式较好,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活动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一味的进行活动探究,教师还要作适当讲授,所以掌握好度非常重要。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充分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搞好课堂教学,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活动教学的实际作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问,学生之间可以出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较大空间,更大提高教学效果。相反,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单向交往,教师难以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性发展.学生间无法进行平等互助的沟通。我国的教学条件不允许教师有更多时间与每一个学生单独交流.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相当于培读,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无从谈起提高能力。所以,传统教学过程不能为多数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把握好活动教学中活动探究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活动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性操作有助于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探索欲望。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并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学生的人人动手操作由以往一人演示众人观看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探索性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有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学生自行操作,互相讨论,积极参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灵活.具有新意。动手做得到的直观结果,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这样,理论一实践一理论,反复循环,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理解并灵括运用从而提高了实践效果。同时,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也会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品尝到了成功的酸甜苦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活动教学的活动探究的确非常好。”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深刻地体会到,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讲授,失去了教师的“教”,就失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创造,那是不现实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时少.内容多.一味地去探究不可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教师穿插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数学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处,难理解的定义定理处,及例题的教学等,可反复穿插讲授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听讲,探索,合作学习,再听讲,探索,掌握……这样,避免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教、扶、放”的关系,把科学的思维方式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让学生在听讲中创造,使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形而上学地认为活动教学就是单一活动探究是不可取的。

3.活动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第2篇

(黄淮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本研究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AS)》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598名特殊家庭结构大学生进行调查,来探索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心理弹性及综合幸福感现状,分析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心理弹性及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都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心理弹性能显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

关键词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心理弹性;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13-03

1 引言

特殊结构家庭是指与一般家庭有别,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本研究中涉及到得主要有离异家庭及单亲家庭.对于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研究经历了由“父母离婚-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到“危机- 弹性”的新视角转变.早期研究的“发展性缺失”理论、“严重影响说”与“有限影响说”基本上是把离异家庭儿童看作同质的、不分化的群体,只是关注离异家庭儿童和非离异家庭完整家庭儿童的差异,而“危机-弹性”视角转向关注离异家庭儿童群体内部的差异,关注心理弹性在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弹性与幸福感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的证实.国外方面,McKee和Heather对30个儿童的研究发现,与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具有较高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心理幸福感水平更高.Gill Windle .Robert T等人[1]指出心理弹性能够调节不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对于维持幸福感以及抵抗不健康和痊愈具有重要价值.Muto和Takashi等[2]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弹性的自我掌控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维度相关.Ghimbulut等人[3]提出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元胜任力能够帮助个体获得主观幸福感.Fredrickson等[4]调查了发现经历911袭击事件的纽约市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满意度的增长正相关,与抑郁负相关.国内方面,有研究者调查了大学生、高中生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心理弹性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水平高者主观幸福感水平也高,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7].

那么,心理弹性对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幸福感的影响又是如何呢?本研究将心理弹性作为重要的影响变量引入对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研究中,并假设:如果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具备的心理弹性水平不同可能会最终影响个体的幸福感.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关注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结合苗元江提出的“综合幸福感”的概念,探索心理弹性对特殊家庭结构子女综合幸福感的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调查对象比较特殊,因此由工会牵头,班主任、辅导员上报特殊结构家庭大学生,然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再以邀请卡的形式邀请学生来参加测试.测试前对主试进行培训问卷填写事项,正式施测采用双盲设计.共有578名特殊结构子女参加调查,其中男生256人,女生322人,文科专业的326人,理工科252人,大一268人,大二204人,大三106人.

2.2 工具与材料

2.2.1 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

本探究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这个问卷共有51个项目,前50题采用Likert7级计分,包括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个模块,其中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而心理幸福感有六个维度,分别是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最后一题是自述幸福感,采用1-9级计分.

2.2.2 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AS)

研究所用的心理弹性问卷是高登峰[8]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引用的由Friborg等人编制的《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SA)》,该问卷共有33题,包含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和社会资源等五个因子.问卷采用7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好.

2.3 研究方法

采用集体实测,由研究者组织进行,让被试填写纸质问卷.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p<.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幸福感及心理弹性的初步分析

统计结果发现,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幸福感除了负性情感之外,均高于理论中值,这说明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幸福感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样,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心理弹性及其因子均高于理论中值.

3.2 高低心理弹性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幸福感差异

将所测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心理弹性总分的前27%和后27%,划分为高心理弹性组和低心理弹性组,差异检查发现高心理弹性组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均高于低心理弹性组,具体来说,高心理弹性组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均高于低心理弹性组的大学生,但是在负性情感、利他行为上低于低心理弹性组.

3.3 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心理弹性与幸福感的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集自述幸福感都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弹性越高的个体,其幸福感越高.

3.4 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心理弹性与综合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考察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别以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心理弹性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建立的回归方程不是很理想,但是还是可以看出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依次进入主观幸福感方程,社会资源、自我效能、社会能力依次进入心理性幸福感方程,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社会资源依次进入自述幸福感方程.其中,心理弹性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的11.3.4%,心理幸福感变异的19.9%,自述幸福感变异的18.4%.

4 讨论

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提升人们幸福感水平的学科,因此,探讨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探讨出有效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研究结果发现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也就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危机-弹性”的新视角.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幸福感并没有完全因为家庭变故而受到严重影响.按照“危机-弹性”的视角,心理弹性在其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调查了特殊结构家庭大学生对心理品质、家庭支持和外部支持等三种保护性资源的运用能力.结果发现特殊结构家庭的子女在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另外,发现高低心理弹性组的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高心理弹性组的子女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均高于低心理弹性组的子女,但是在负性情感、利他行为上低于低心理弹性组.相关分析也发现,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均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弹性越高的个体,其幸福感指数越高,这与以往研究是一致的.虽然特殊家庭相对于完整健全的家庭来说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与完整家庭相比,特殊结构家庭需要通过双倍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家庭的正常功能.但是,如果能善于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是可以化危机为“优势”.本研究的结果再次印证了心理弹性在特殊家庭结构子女成长的中的作用,进一步支持了“危机-弹性”理论.

另外,分析心理弹性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弹性的不同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的而影响作用不一样.家庭凝聚力及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社会资源、自我效能及社会能力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及社会资源对自述幸福感影响较大.这就为提高特殊家庭结构子女的心理弹性因子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Gill Windle,Robert T. Woods,David A. Markland.Living with Ill-Health in Older Age: The

Role of a Resilient Personality. J Happiness Stud.2010,11,(6):763-777.

〔2〕Muto,Takashi,Ishige,Midori.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silience, and Social Support Expectanc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cing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s. Japane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9,53(3):356-367.

〔3〕Ghimbulut,Oana;Ratiu,Lucia;Opre,Adrian. Achieving resilience despite emotional instability.Cognitie,Creier,Comportament/Cognition,Brain,Behavior.2012,16,(3):465-480.

〔4〕Fredrickson B L, TugadeM M,Waugh C E, et al. 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in crisi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lience and e-motions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11th, 2001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2003,84(2):365-376.

〔5〕胡夏娟.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石家庄:河北师范人学,2008.

〔6〕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357-1360.

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第3篇

1中职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1.1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同属一个年龄段,同处在青春成长时期,同样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因而存在看问题不全面,综合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个性心理倾向不够稳定,情绪化情感用事。而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影响升学率而被过早地被划成“另类”的学生,因而得不到包括心理学意义在内的应有的教育。因此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起点较低、差异较大、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这是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同普通高中生的一种区别。

1.2家庭因素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仅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且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几乎不予考虑。要求过高往往会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

1.3社会因素

当前正是市场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求职困难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而求职的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中职生自入校到毕业,危机感等心理压力一直重压在其心理。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

1.4学校因素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向,而对学生心理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很难得到健全的发展。

1.5学科因素

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和时间的支配也有异于普通中学,造成许多中职学生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所以学习、生活均感到压力很大。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学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抗挫折的调节能力,减少中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方向发展,即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完好的发展。进而为他们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做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不仅是外在地向学生施以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认识性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意义的教育,促使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在这过程中,可以说更多的是体现为德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也可以说,这几乎已经成了学校德育过程取得实效的一种工作规律。

2.3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学科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认识心理和意向心理,如果教育者能使学生这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就能有着好的学习心态和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目标和行动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自觉一致。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能根据学生个性的心理实际,能在适合的时间和空间,使用适当的方法,那就能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这便是心理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

3.1加强学校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各中学校应根据需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在课题研究、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资金使用、工作奖惩、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心理学教研室,设立专职教学与研究教师。各职业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2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档案

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使教师对每个中职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有全面了解,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中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中职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中职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其次是中职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最后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更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档案。

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第4篇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学生都有着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较低自我评价。比如,认为自己能力差,在公众面前总会出丑;认为别人都能看出他不自然的表情与窘态,因此对他的评价是否定、嘲笑或蔑视;特别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别人交往时的失败体验后,会逐渐丧失信心,封闭自己。最后,患者的社会功能会因该病而受到极大影响。

据调查,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失业率是常人的3倍,会造成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恶性循环。同时,他们比常人过早离开学校,在交友方面也不满意,娱乐活动少,单身或离婚率增加。同时,社交焦虑障碍不仅本身能造成心理残疾,还经常伴随有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酒精依赖等。我们调查发现,该病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率达30.87%。这些共病会加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使自杀或意外死亡的风险增大。

及早发现,及早就医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多为终身患病,自发缓解可能性小,仅有少数受过高等教育、起病时年龄大、不合并其他心理障碍的患者通过自身有意识的锻炼可能缓解。所以,大中学生以至成年人一旦有这样的困扰,应该尽早接受干预,以提高治愈成功率。

不过,首先要分清自己是害羞、社交焦虑,还是社交焦虑障碍。从害羞到社交焦虑,再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个从正常行为到异常行为的过程。害羞是正常的个性特征。社交焦虑是害怕别人的否定评价, 对人际交往表现出忧虑、紧张、不安、回避等情绪和行为反应,但不会影响本人的生活、学习功能。而社交焦虑障碍则是一种给患者带来苦恼并损害患者社会功能的心理疾病。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三者的区别。

学生一,女,初中生,内向,一般不主动与同学说话,从不举手发言,但老师指定回答时能从容作答,能参加舞蹈表演,自述表演前轻度紧张,开始表演后紧张感消失。

学生二,男,高中生,内向,转校新生,担心自己的口音被同学笑话而不敢主动找别人说话,但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

学生三,男,初中生,外向,从不敢正眼看同学或是老师,尤其是异性同学,自述一旦与别人目光接触,随即满脸通红。

学生四,女,大学生,内向,从不敢在公共场所打电话,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如商场、火车站去,买东西时也从不敢与别人还价。

分析后不难发现,学生一有着害羞的个性,而学生二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与人交往时的焦虑,但他们的问题会随着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消失,无须医学干预。学生三、四则是典型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深感苦恼却无能为力。

事实上,符合以下三条时,可确定是社交焦虑障碍:①与人接触或被人注意时产生强烈的焦虑或恐惧情绪。②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发抖、呼吸困难等,使病人万分痛苦却无法改变。③有回避行为,且回避行为严重妨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

社交焦虑障碍的特点是过分的情绪反应、回避行为、患者强烈的苦恼和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若这些情况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则应该引起重视。患者应该尽早到权威的心理卫生中心就诊,以明确诊断,并开始正规治疗。

接受心理治疗,记录心理日记

一旦确诊为社交焦虑障碍后,患者也不要灰心失望,因为该病虽然“致残性”强,但并非是难以治愈的心理疾患,只要开始治疗,即意味着通向光明之路的开始。

现在,药物治疗多采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因其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小,现已是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一线用药,其中的帕罗西汀是在美国唯一注册的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药物。而心理治疗是治愈社交焦虑障碍的根本方法,包括社交技巧训练、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形式上以团体治疗效果较好。

特别推荐的是记录心理日记的方法,简便可行。患者可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情境

1. 何人?

2. 发生何事?

3. 在何时?

4. 在何地?

情绪

1. 那时的感受如何?

2. 评估一下情绪状态。

不自主的思维

1. 在你有这样的感受之前,心里想的是什么?

2. 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3. 认为别人如何评价你?

记录下来之后,等情绪平静下来时反思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最好能勇敢地问问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表现的,并特别地问问他们是否看出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很多患者都能逐渐地明白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后便不断地修正自我意识,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逐步协调,从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找回自信。

预防社交焦虑障碍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活自述范文第5篇

一、一般资料

小伟(化名)是一名高一年级学生,男。十四岁,从小由父母带大,母亲是一县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基本和睦。小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比较优秀,自从升入高中来到市里上学,父母就早上回县城上班,晚上到市里陪儿子睡觉,否则儿子睡不着觉,又哭又发脾气。父母觉得长期如此不是办法,于是就走进了我们的咨询室。

二、来访者父母陈述

通过与小伟父母的交流,得知小伟从小由母亲带大,父亲很少插手。儿子一直比较听话,但性格内向,小学、初中成绩都比较优秀,很顺利地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但小伟从小一直在家里住,没有和父母分开过。高中入学后,开始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共同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由小伟的妈妈和另外那位同学的家长轮流来照顾这两个孩子,为他们做饭,整理房间等。这样过得很顺利,但一个多月后,那位同学的亲戚也住了进来,虽然没有让小伟走,但小伟的妈妈觉得三个人太多了,不方便,况且人家两位是亲戚,于是就出来给小伟单独租了一间房子。刚住进来的第一天晚上,儿子就给母亲打电话,说他睡不着觉,哭得很厉害,于是母亲就劝儿子不要哭了,坚持一夜,明天妈妈就过去。就这样开始了天天早上回县城上班,晚上到市里陪儿子睡觉,虽然县城离市里也不太远,但这样总不是办法,很累很花钱也耽误工作,于是就让儿子住到了学校的集体宿舍。没想到儿子半夜躺在被窝里蒙着被子哭着给母亲打电话,说睡不着,于是母亲第二天又把儿子搬回了租的房子住。就这样又开始了天天跑的生活,但慢慢地,父母觉得这样不是办法,要是将来上了大学,儿子还是离不开父母怎么办。

三、来访者自述

小伟是我和他母亲交流后的第二天和母亲一起来的,他说从小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单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过。“第一次一个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感觉很静,静得可怕,越想睡着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害怕,后来就给母亲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妈妈听了也很担心,就安慰我,第二天她就来陪我了。后来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就睡不着,再后来考试的时候,晚上也睡不着。其实也不想考试的事,就是晚上好紧张,情况和妈妈不在的时候一样,我也觉得很痛苦,也不想让妈妈天天来,但改不了。”

咨询师观察到,妈妈似乎比儿子还紧张,妈妈很健谈,儿子却很少讲话。

四、评估和诊断

1 测量结果:

EPQ测验结果:E:35分,N:66分,L:40分,P:50分。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SAS标准分56。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SDS标准分48。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和测验结果,我初步确定,小伟的问题在性质上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可排除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在种类上属于在生活环境方面适应不良引起的睡眠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让小伟和其母亲认识到个体逐渐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陪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小伟了解睡眠,同时通过行为锻炼,让小伟逐渐地适应一个人睡觉。自己一个人睡觉时不再失眠,真正地一个人适应高中生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自我意识,提高睡眠质量,增强适应能力,建立成熟的挫折应对和行为方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来访者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了睡眠问题,本身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需要积极的心理引导和一定的时间适应。但这时父母由于过分关爱自己的孩子,就没给孩子自己适应环境的机会,而是直接来陪住,使孩子产生了依赖,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导致孩子适应不良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在咨询过程中选择了认知疗法,另外,来访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强,适合使用如上咨询方法。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一)认知调整

1 建立信任,消除小伟对新环境的紧张情绪。正确对待新环境的适应

小伟第一次来访时是和妈妈一起来的,我先让妈妈回避了。由于第一次和母亲沟通过了,所以我一见面就夸他,那么小就自己考入了这所重点中学,而且现在成绩保持得那么优秀,这一点连比你年龄大的学生都没你做得好,他笑笑说,没什么。有了这样的开场白,后来我再问他问题时,他就很配合地回答了。

“小伟,人一辈子要变换很多个环境,只有你自己提高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能更全心地做你该做的事。你将来还要到另一个城市上大学,还有可能到另一个城市工作,这时肯定妈妈就不能陪着你了,因为妈妈有工作。”

“我知道,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不让妈妈陪我了。

“上大学的时候,你就十六岁了,十六岁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让你在十六岁的时候再去做你十三岁的时候该做的事情了。”

他沉默了。

“十六岁的时候,别的男孩子都觉得让妈妈陪睡,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了,而你还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你觉得这样的心理正常吗?”

“我试试看吧。”

“好的,我相信你!”

2 通过交谈,让小伟的母亲认识到自己陪住的不合适,消除顾虑,坚定小伟能调整的信心

其实,和小伟母亲沟通的过程中,小伟的母亲也知道自己太爱孩子了,这样陪住,不是个办法,但一直狠不下心来,而且又担心不陪住小伟会不会学坏了。于是就这样既耽误工作,又花钱,又耗时间精力地来回跑着。

“小伟妈妈,你这样陪住到什么时候呢?”

“对呀,我和他爸爸也没有办法,就商量着坚持到高三吧。”

“那么上了大学,就能离开你了吗?”

“我们就担心这个呀,所以想放但又不忍心,你看他一个学生,天天睡不着觉也不是办法呀!”

“对,睡眠不好,影响学习,但你们这样,他可以学习很好,成绩很好,考一个好大学,那么上了大学你们还跟着他吗?你们能跟他一辈子吗?到时候你们没有条件跟他一起的时候,他岂不是一下子全乱了。你们这样不是对他好,而是害他。”

母亲沉默了。

“其实,每一个人在一个转型时期,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感到不适应,这个时期,孩子需要的是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这需要你们的理解、支持、鼓励,而不是你们搬过来,改变环境,让环境适应他。本来一个很好的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机会,一个社会化的机会,让你们给剥夺了。”

“那这么说,我们还错了?”

“对,现在你们让他适应独立睡觉,就比刚开始的时候要难得多,因为他已经形成了对你们的依赖。那么到大学再让他适应独立睡觉比现在会 难得多,因为本来该十三岁的时候做的事情,你让他十六岁再做,他就困难了,因为十六岁的时候还有十六的事情要做呢。十六岁的时候,他拥有的心理还是十三岁时的心理,你觉得这是健康的吗?

“不健康。可是也有好多父母来陪住的孩子呢?”

“这个问题很好,孩子跟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对陪读的家长的依赖没有小伟强,小伟的性格内向,没有陪住就不行。”

“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如果不陪他,就怕他学坏了,上网、逃学之类的,不放心。”

“你要相信你的孩子,从小到大孩子都是你带大的,你应该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了,就要信任。同时你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监督他,用不着用陪住来看管着他。”

“你说得对,我应该放手了,要不然会害了他。”

(二)行为辅导

1 让小伟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来慢慢地适应环境,摆脱对母亲的依赖,独立地学习生活

“小伟,你也明白这样让妈妈陪住,对你对她都不好,那么愿意试试调整吗?”

“我愿意。”

“对,这很好,相信自己能适应!”

“好的。”

“那么咱们今天和你妈妈共同商定一个好的计划,你们都试试好吗?”

“好的。”

“咱们先让妈妈隔一天来一次,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很静,你可以放音乐听,或者自己哼哼歌,当你躺在床上打算睡觉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今天高兴的事,明天要做的事,或者你从小到大成功的事,总之要想想自己快乐的事,快乐的事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如果我还睡不着呢?”

“其实,睡不着也没关系,一般情况下,躺在床上即使睡不着也是一种休息,不会影响你第二天的学习,所以你不要怕睡不着。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情平静,别紧张。”

“好的,我试试。”

“相信自己能行,好吗?”

“好的。”

另外,我们还在一起制定了几点要求:

(1)不能打电话给父母。

(2)不能哭闹。

(3)不要提前睡觉,平时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2 让小伟母亲相信自己儿子能适应环境,给他以鼓励和帮助

“你愿意让小伟试试吗?”

“他愿意,我非常高兴!”

我们在一起制定了几点要求:

(1)当小伟一天过得很好的时候,你要给他以鼓励和支持。

(2)以后和小伟谈话的时候,不要问他有没有睡着,即使你明明知道他没有睡着也不要问他。不关注他睡眠的事,而多关注他在学校里的事情。

(3)不要主动打电话给他。

(4)让他爸爸多和他在一起交流沟通。

(三)跟踪辅导

在第一次辅导之后,我找到了小伟的班主任,跟他简单介绍了小伟的情况,希望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关注他,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班主任表示非常愿意。

事后了解到,班主任还精心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关于“自我管理、自我适应、独立生活”。在主题班会上,小伟主动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表示有足够的信心自己去适应一个人睡觉。

第二次辅导是在两周以后,,小伟还是和妈妈一起来的,不过心情好了许多,也开朗了许多。他们这两周过得还挺顺利,小伟说最难坚持的就是前两夜,很难熬的漫漫长夜,但慢慢地也觉得没什么了。小伟的母亲也非常高兴地表示,没想到小伟真的坚持下来了,他为儿子感到骄傲。听到他们的进步,我也感到很兴奋。同时小伟还说这周的考试后,晚上也很快就睡着了。

接下来,按照我们的目标,小伟母亲两天来一次,适应的方法、要求和上次一样。

第三次辅导是在四周以后,这次是小伟自己来的,我为他的勇气感到欣慰,而且看到小伟很开心地笑,我就知道小伟的适应很顺利。

接下来,按照我们的目标,小伟母亲四天来一次,适应方法、要求和上次一样。

第四次辅导是在第六周以后,这次是小伟母亲自己来的,同样他们很顺利。

接着,我们开始顺利地进行最后一次辅导,方法和上次一样。

第五次辅导是在第八周以后,这次是小伟一家三口一起来的,看着他们都很轻松地谈笑,我特别高兴,一种充满成就感的高兴。

八、效果与评估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调适,小伟终于适应了一个人独住,小伟的父母也摆脱了天天来回跑的紧张生活。现在小伟母亲每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走,他们对这样的调整都很满意,而且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小伟竟然不仅适应了一个人独住,成绩非但没降还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