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习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发现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要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探究教学始于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就要创设好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在这里主要充当信息呈现工具,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者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1.展示真实场景。尽可能地展示真实场景,有助于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对事物的感知上。例如在《声波的发生与传播》中,可以给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发声体的振动―――青蛙鼓动的肚子、蟋蟀颤动的双翅等,促使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2.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获取新知识。如在学习“参照物”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入下面的动画场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样异于常规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的种种猜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条件。
3.辅助演示实验。初中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演示实验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起点。计算机模拟的演示实验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人操作,不利于同学观察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作用。
二、猜想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物理中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在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和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大胆提出科学猜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建立假设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提出假设的速度及假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能在实际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支持“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教学方式。
三、探究发现
学生所建立的各种假说,往往是学生对材料、事实形成的主观观念,假说是否合理、有效,还需要通过检验证明。设计科学的实验是实践探究的前提,也是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必要途径。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针对性和可行性,启发实验的思路,帮助他们修改、综合实验方法,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进而确定实验器材,指导他们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要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创设的有利于按照不同方案自行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观察、操作、感知现象、建立表象,并通过分析、判断等思维过程,适时调整研究方案,进而形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初步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提供信息资源。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信息技术对实验所用到的知识技能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建立实验知识库上,这个知识库可以提供探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基本的概念、原理、公式、仪器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打开知识库学习,学习后再继续探究。
2.模拟实验。有的物理实验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对学生作了较多的限制,这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仪器和虚拟实验。比如“仿真物理实验室2.0”虚拟电学实验就是一种辅助传统实验良好的方式,它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3.实验结果的记录。探究发现一般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每个小组可以采用Excel、Word等工具,设计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解决了传统课堂中结果无法共享的问题,同时节约了画图表的时间。
四、讨论交流
在学生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后,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可以将实验探究的结果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口头、模型、数据、作品等)准确、简捷地传达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在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和他人的分析反馈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探究得出的规律。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呈现学习结果,学生在经过探究实验后,学习成果可以借助文字、图形、动画等工具软件实现。对于学生来讲,将自己的成果呈现在全班,也是一种极大的情感激励。其他学生有机会就这些结论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脱离证据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最终,学生能够化解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以实验为基础的论证。
五、应用创造
【关键词】环境污水处理;化学除磷药剂;工艺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含磷生活环境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增加了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从而引起水体中藻类与水生植物异常繁殖,即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表明。多数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是磷。因此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尤为重要。明确了城市环境污水处理中除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在普遍采用的生物除磷技术不能满足出水磷的排放标准时可考虑采用化学除磷技术。
一、环境污水处理中化学除磷工艺的概述
化学除磷的反应机理是在环境污水处理工艺中投加金属盐类等,除磷药剂形成不可溶性的磷酸盐或多聚磷酸盐沉淀产物,然后再通过沉淀分离或过滤分离等方法从环境污水中去除磷酸盐。药剂投加后,首先,金属离子与磷酸盐快速结合会形成低溶解度、极细小晶状体的磷酸盐化合物;然后,在流速梯度或混合扩散过程作用下互相接触生成大颗粒絮凝体;最后,絮凝体通过沉淀分离或过滤分离等方法将水体分开,得到净化的废水和化学污泥,从而实现化学除磷的目的。因此,化学除磷过程包括沉析、凝聚、絮凝以及固液分离四个步骤,其本质就是磷酸盐从液相转移到固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沉析和凝聚反应发生的非常快,被认为是同时发生的,凝聚时形成的主粒子,在絮凝过程中相互结合形成更大的粒子――絮体,以利于沉淀或者固液分离,由上述分析 可知,化学除磷效率与沉析和絮凝过程直接相关,沉析、凝聚与磷酸盐化合物种类与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及pH等因素有关,絮凝过程与除磷工艺形式有关,因此,要提高化学除磷效率必须从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反应环境的pH及除磷工艺等因素考虑。
二、环境污水处理中化学药剂除磷工艺的分析
目前用于环境污水化学辅助除磷的药剂主要可分为铝盐、铁盐、钙盐、改性硅藻土及复合絮凝剂等。以下就常用的几种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对环境污水的处理。
1、铝盐化学除磷药剂。铝盐化学除磷药剂主要有硫酸铝、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等。三价铝盐药剂除磷的反应包括两个反应过程:(1)三价铝离子与环境污水中的磷酸根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化合物AlPO4;(2)三价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具有较高的正电荷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的单核羟基络合物和多核羟基络合物,然后,多核羟基络合物之间发生范德华力、吸附架桥和网捕等作用获得较好的沉淀效果,从而实现化学除磷。Al3+水解反应和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均受到pH的影响,同时金属离子也会与OH-发生反应,从而与PO43-形成竞争反应不利于除磷,由此可见,铝盐化学除磷过程中控制合适的pH是非常重要的。铝盐除磷理想的pH=5.8~6.9。值得注意的是经用铝盐除磷药剂处理后出水中的铝含量大幅度增加,可能会造成排放水体中铝盐超标,引起微生物铝中毒,因此需要控制投加量。
2、铁盐除磷药剂。铁盐除磷药剂主要有硫酸亚铁、聚合氯化硫酸铁、氯化铁及聚合氯化铁等。铁盐与铝盐除磷反应机理类似,之外还会发生强烈水解并同时发生各种聚合反应吸附水中的磷。Fe2+除磷效率与pH相关,但有关Fe2+除磷最佳pH存在争议:有人认为pH=8时,Fe2+除磷效果最好 ,但王文超等认为pH=7.5~8.5时不易生成沉淀,从而降低了除磷效率。Fe2+除磷需要较高pH 值,而环境污水厂处理中pH值往往低于7.5,另外,在水中Fe3(PO4)2-没有FePO4稳定,这些都限制了二价铁盐在废水除磷中的应用,实际过程中可利用好氧池曝气的特点将Fe2+氧化成Fe3+来提高化学除磷效率。铁盐与磷酸盐反应形成沉淀物相对于铝盐更加稳定,而具有沉降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实际应用比较多,但是具有出水浊度与色度高、对出水pH影响大、运输和贮存麻烦、对设备腐蚀大等缺点,同时铁也是刺激藻类生长和引发湖泊水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缺点限制其使用范围。由于需要较高的pH,同时钙盐除磷药剂还会引起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及曝气管堵塞等,因此钙盐除磷药剂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厂中应用的比较少。磷酸氨镁法是近几年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废水除磷方法,但我国还未出现相关的报道。
3、复合新型除磷药剂。复合新型除磷药剂主要有聚氯化铝铁(PAFC)、聚氯化铝(PAC)、聚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亚铁、聚氯硫酸铁(PFCS)、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FCS)、聚合硫酸铝铁(PFAS)以及改性硅藻土等。这些新型除磷药剂基本上都有良好的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功能,凝聚性能良好,絮凝体生成迅速,密集度高且质量大,沉降性能优越,沉降的污泥脱水性能好,无二次污染,适用水体pH值范围广,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而且药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其中PAFC在环境污水厂中应用的比较多,原因在于PAFC结合了铝盐和铁盐的双重优点,化学反应速度快、形成絮体大且重、沉降快和过滤性好等优点。因此,PAFC既能克服铝盐絮体生成慢、絮体轻、沉降慢的不足,同时又能克服铁盐除磷的出水浑浊、色度高的缺点。改性硅藻土是最近新使用的化学除磷药剂,其组成包括硅藻土、PAC和石灰等,其中的PAC和石灰可与PO43+反应生成A1PO4和Ca5(PO4)3OH等沉淀物,同时硅藻土具有吸附、混凝、过滤、共沉等作用,能充分接触并除去水中的PO43-。因此除磷效果较稳定,出水TP变化较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复合新型除磷药剂,如聚氯化铝铁结合传统铁盐铝盐除磷药剂的优点,适用范围和条件较广,除磷效果好,而且对环境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一般生产环境污水仅仅采用单纯的生物除磷,特别目前普遍采用的单级生物脱氮与除磷相结合的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国家环境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采取化学除磷或化学辅助除磷。今后化学除磷的研究方向应是将化学法和生物法结合起来。降低化学药剂的投加量和减少污泥量,从而促进环境污水工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 A2/O工艺化学除磷优化实验及应用[J].环境. 2010.
[2]苏敬志.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范华芳. 农林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现代工程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关键词: 甘肃陇南贫困地区 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 自主学习 研究分析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站在社会的高度,以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通过大量的实践形成了新的课程标准。到2004年秋季,全国有2576个县实施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到2007年,全国中小学在原则上都应实施新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和推广自主学习方式。但是,就基础课程推广的现状而言,农村学校仍然是基础课程推广的一个难点。因此,我通过对甘肃陇南贫困地区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课程的自主学习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贫困地区更好地推广新课改提供一些对策。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九个县(文县、武都、徽县、成县、西和、礼县、两当、宕昌和康县)的初级中学的部分学生、教师、校长,以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了部分相关书籍,下载了相关论文20多篇,为本文的设计、分析与讨论奠定了基础。
1.2.2访问调查法。
利用高校学生在本地区实习期间,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了访问调查,为问题的讨论提供了资料。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每个县发放问卷50份,城镇随机抽取两所初级中学,农村随机抽取三所初级中学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0份,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93%。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甘肃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的现状调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来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因此自主学习理论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2.1.1甘肃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室的设置情况。
调查显示:陇南城镇初级中学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而农村初级中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就是说,农村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几乎停留在理论上,物理实验课基本上没有开设。
2.1.2甘肃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师情况。
调查可知,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有专门实验教师的学校占20%,农村初级中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
2.1.3甘肃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的情况。
对于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都有较高的认识,一致认为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实验课没有显示它应有的功能。大部分有条件的初级中学没有让学生实际动手做物理实验,实验课还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讲授。就农村初中而言,物理实验课基本没有开设,更谈不上采用自主学习了。因此说,陇南地区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几乎没有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
2.2影响甘肃陇南初级中学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的因素。
2.2.1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着领导层、教师、家长及学生。
一切为了中考,一切为了高考,升学率决定着学校的名誉,升学率决定着教师的待遇,升学率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孩子的成绩就是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需要而言,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是很大的。新课改也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进行改革的,但是一项新的举措的实施与推行是会受到一定阻碍的,因此说,注重从体制上完善,从全社会重视,才能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教育。
2.2.2仪器设备的缺乏影响着物理实验课的开设。
调查可知,几乎80%的物理实验课没有开设。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经费短缺也是影响开设实验课的主要原因。因此说,管理层加大对实验课的投资,改善实验室的条件是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先决条件。
2.2.3教师因素。
调查显示,对于物理实验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都有较高的认识。但是对教师征求学生意见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不征求意见,可以说,在教学中不能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原则。教师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因为,教师不仅是改革的管理者,而且是改革的执行者,新课改的成败与教师息息相关。
2.2.4学生因素。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他们希望去自主探究一些他们感的物理知识,但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导致他们自主学习时间不足;除条件差外,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等影响了自主学习的进行。
3.对策
3.1学校教育经费应逐渐加大对实验仪器经费的投入。
我国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验仪器经费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一部分,只有学校教育经费整体增加,学校实验仪器经费才能相应增加。另外,学校本身对实验设备的投资是直接影响实验课开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很显然,一定的设施是保证实验课开设的前提也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然而,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农村学校在实验仪器方面的投资是微不足道的,而只有加大实验仪器的投资才能保证实验课的开设。
3.2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睡眠时间。受沉重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对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逐渐减弱。过重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若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结合实际,充分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新课改实施得是否成功,有没有新的举措,教师的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教师全方位的发展是必要的,学校要有效地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创造条件坚持师资培训,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3.4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成为科研型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角色定位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提高教学水平、跨入高素质教师行列关键的一步。调查显示,陇南地区初级中学的教师论文撰写水平不高,很显然教师缺乏教学研究将是教改的一大障碍。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学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智慧与正情[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困境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96-01
初中物理在中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物理教学情景不容乐观,表现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存在许多漏洞,教师教学理念守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突出。学生容易陷入学习困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如何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相关策略。
1 初中物理学习困境的成因
1.1 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对学习造成错误干扰
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对学习照成错误干扰,是学生不能尽快的投入到这门学科学习的原因之一。刚刚学习物理课程的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生活经验与物理科学性不一致。例如,认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拔河比赛中胜负取决于拉力的大小,凡此种种生活上的经验都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造成错误干扰。
1.2 机械记忆、片面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大困境是机械记忆、片面理解物理概念。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明白了物理知识的表面,而不知道物理知识的深层涵义。学习过程中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在学习中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板书、语言向学生描述情景、解释概念、阐明规律的教学。讲授式教学的缺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知识。其次,物理这门学科是在其他科目的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物理学科跟语文、数学、化学等科目有着密切的关联。初中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掌握不够,对于物理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是机械的记忆、片面的理解。
1.3 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课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却很严重。造成初中物理实验不被重视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教师授课时过于侧重理论知识讲解。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在试卷上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会不会动手做实验无足轻重。从而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第二,教师在讲授实验时模式僵硬。许多教师在授课时,照搬书本上固有模式。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实验”时,按照书本上的描述,只用一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是的灵敏电流表指针几乎不会转动,实验效果不明显。
2 初中物理学习解决困境的策略
2.1 培养灵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灵活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3~16岁之间,这样的年龄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灵活的学习方法可以从生活观察中做起,例如,让学生从观察雨后长虹中认识光的色散,从雨露霜雪中认识水的三种状态的转变与温度的关系。通过这些观察让学生产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引课阶段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光学内容的讲诉中,可以设定小实验,“人造彩虹”。以此来向学生讲解光的色散。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班上建立“物理兴趣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新想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2 学好其他科目知识作为辅助技能
学好物理知识,单靠“苦读”物理课本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其他科目的基础知识作为辅助技能。物理与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联。物理概念的理解需要有语文功底作为基础,只有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明白物理概念的含义。物理题目的计算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也只有好的计算能力,才能准确的计算出题目答案。物理现象的解释有时也需要化学知识作为引导,有一些物理现象以化学作为侧面来分析、解释的话,能帮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物理教学,鼓励、培养学好其他学科作为辅助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2.3 构建品质的实验课程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物理学的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所归纳总结而来,任何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到证实。所以,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程。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实验课程教学?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要确定实验课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直接套用课本上的固有模式不利于构建品质的实验教学。正如上文所述的“电磁感应实验”,如果在实验中使用多砸线圈切割,实验效果就会很明显。最后,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科学的行为习惯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精神体现,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4 精选精炼习题,及时对所学知识巩固、总结
对于学生的习题练习,许多教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学生大量的练习习题就能巩固所学知识。也有一些教师采取当堂教授,当堂练习的模式。教师认为,刚刚学过的知识马上练习是最佳的巩固知识的方法。至于课后布置的练习,则认为或多或少无关紧要。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疲劳且不见得高效。课堂上做练习对本堂课讲授的知识是有马上巩固的作用,但是却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理想的练习题目方式是精选精炼,精选典型的、少量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认真完成这类习题,既不会让学生感到作业量大的疲劳,也不会让学生课后“无所事事”。精练的习题可以取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巩固、总结学生所学知识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许多的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探索,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初中物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再全.农村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8):680.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资源
前言
我们都清楚有很多的物理学的理论知识都来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有很多的物理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案例。所以,在我们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把同学们生活实践和物理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我们的学生熟悉并接近实际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把生活实践带入到我们的物理课堂,让我们物理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和直观,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意义,并且学会用物理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运用科学的眼光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物理学教师,就要能够把现实的生活以及学生了解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更加容易的理解物理学的理论知识,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亲切熟悉,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在此针对生活化资源在物理学当中的应用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运用合理的生活化材料进行物理学习
我们进行物理学授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积极努力地增加我们物理课程生活性资源,合理的使用我们物理学的教材。尽量把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直接的生活体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带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的这些材料,从中找到蕴含时代性的生活化资源,用这些实际的例子来代替物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这种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这样一句俗语:“瓶瓶罐罐做材料,拼拼凑凑映实践。”我们现实当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运用了物理学的知识才进行生产和建造而成的,假如我们能够有效地把物理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把进行物理实验的工具材料和课上的教学用品都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材料进行代替,会达到更好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们吃饭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和写字用的圆珠笔,甚至是我们上手指和头发丝都能够成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实验材料;我们用过的圆珠笔的笔芯可以用来进行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实验的材料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无意识的把物理与生活中的资源进行联系,达到很好的运用。
二、运用合理的生活知识解释物理学中的理论知识
经过在课前了解到的生活中的物理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我们学生对物理学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学生虚心求教,勇于专研的品质。
比如,可以在课前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的家用暖水瓶的为什么下面会存在一个小小的尖头呢?在进行拔河比赛时怎样能够轻松获胜呢?我们观察小河里的水为什么比现实的情况浅些呢?在我们吃雪糕的时候,刚刚拿出来的时候,雪糕的包装纸外存在白色的粉,打开包装后就会出现冒气的现象,我们把它放在杯子里,杯子里又因为什么会出现水滴?舞台上“神仙出没”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行驶的小汽车突然刹车,人怎么会向前倾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吸血现象来进行授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运用合理的生活知识解释物理学中的抽象知识
在我们实际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时,我们的物理老师要努力的思考,想出更加适合进行本届课讲解的材料,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整理出哪些生活材料能够成为本节物理课教学工作的合适的例子。我们进行物理教学的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当作学习物理知识的桥梁,把实际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物理模型”进行巧妙的融合,这样我们的学生把抽象的物理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能够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资源化利用。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一节比较抽象的物理课时,我就是从“鞋”这一话题进行讲解的,在课前我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看清楚自己鞋子的底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图案呢?”就在这时,同学们的运动鞋、休闲鞋以及皮鞋的底面都翻了出来。在教室里进行整体的议论,有的同学说有波纹,还有的同学说底面有花纹。这时我又提出了问题:“那么这些鞋底的图案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同学们可以自己进行检验,这时教室里马上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换鞋验证,有的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进行验证。这时我体会到,每一个同学都在寻找答案,有人兴奋,有人思考。教室里一直传来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等同学们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时,每一个同学都会积极地进行报告他们的实验成果。这一节课就这样慢慢地展开了。
结束语
经过对物理学的生活化资源的研究,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亲身的体验以及心理上的感悟体会到探索物理学的乐趣,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美好;经过对物理学生活化资料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有利于我们的学生把这些方法和手段转化为自身的科技实力,达到物理知识的最大化利用。我们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是在实际进行物理的教学时,要充分显现出物理学的新课标理念:由生活走向物理,再由物理走向世界,把我们的物理教学内容带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在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物理化,在把物理学中的问题进行生活化,充分的显示出了物理来自生活,源于生活,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减少师生的整体负担,有效地提升了物理学的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东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