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知识量的获取、能力水平的提高与接触的资源量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要想获取大量的小学语文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水平,必须接触和使用大量的小学语文资源。从这个层面上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量的教学资源的使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日前,带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这个问题,笔者对一些在一线任教多年小学语文教师做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在一线任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

很显然,这些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连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资源都不清楚,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

课程资源从涵义上讲,有狭义的课程资源和广义的课程资源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的学者把课程资源概括为:“课程资源是指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确定、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涵义,我们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概括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确定、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办法

(一)大力开发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

小学语文教参资源是教师教学所依据的主要课程资源,要想加大对教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对小学语文教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参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由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和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编写修订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参都有和新课程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都融合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结构上都是合理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参是知识的浓缩,它包含着实际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这些最基本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要素充分发挥,结合想象与联想,创造多种场景,争取将学生带到现场,充分展现小学语文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其次,小学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参很难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参普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同时选取补充材料,并将补充材料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之后,注意深化和超越教材,走出教材的狭小天地,走出课堂的狭小天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力形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化、人格化。”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学校里面,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比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可以充分展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在学校内部现有的这些课程资源中,绝大多数都是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设计简便、使用方便、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等特点。这类课程资源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学生来讲吸引力相当强。但是在所有这些资源中,并不是所有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都可以拿来使用。这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不适合本地区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这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加以鉴别,从中选取适合本地区学生特点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加大对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内地,这样就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广泛搜集来自于校园外部的报刊杂志、影音资料,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社会当中去,走到能和小学语文语言国家的人接触的地方去,跟他们进行小学语文对话,用小学语文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样,校外资源不但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完整的经验,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邹会权 朱玲.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有别于小学其他课程的突出的人文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文素养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而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中的很多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大都是源自于生活与现实社会,尤其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传统文化精髓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与灌输,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很难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需求。尤其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还不太健全的小学生来讲,课堂教学的先天局限,使小学生很难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得间接经验的讲授完全理解与掌握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因都是源自于生活与社会实践,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的家风家规、以及父母亲等长辈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示范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社会都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活动,家庭作为“全民阅读”的最小组织单位,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一方面,能够对小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孩子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弥补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局限;另一方面,家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自身人文素养也得到提升,无论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程的开外辅导能力,还是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引导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家长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行为示范,以及及时的教育引导,让抽象的东西变得贴近生活的同时更鲜活,让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养素养在每一位小学生家庭蔚然成风。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有别于小学其他课程的突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科学等相关领域与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单纯的依靠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是不现实的。小学生作为思想和行为还不太完善的特殊个体,单纯的依靠自身的主动性与兴趣去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可能只适合个别孩子,对大多数的孩子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小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时间需要在家庭,尤其是父母亲的身边度过。尤其是周六、日,以及寒暑假,小学生可以在这期间在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下去发现自身的兴趣,有针对性去探索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在发现与探索中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家长通过包括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参加夏令营、旅游,观看电影、戏剧,写日记、观后感、读后感等形式,让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与学习的新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小学生家庭生活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参加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学习新课标,学习新理念,认识到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引导小学生学习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运用,传承优秀文化,体悟人文情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的语文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语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小学语文知识(包括语文事实、语文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小学语文知识是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小学语文事实指的是能运用小学语文及其方法去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活动经验则是通过小学语文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小学语文的基本思想。

小学语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识字、写字与学词的思想”、“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思想”和“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思想的最高层次。对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拼音、识字、句子、段、篇章、分析短文、开卷有益、畅所欲言、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思想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思想。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语文方法则与语文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小学语文思维方法。

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思维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小学语文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小学语文的意识。

“应用”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程理念的“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专题分组,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课文只是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小学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语文的本质。在保证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小学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内容标准

小学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整合、智能展台、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课课练、同步作文等内容练习。

三、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语文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学习功能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小学语文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峦,陈先云. 适应时代要求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 (7):21-23.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的缘由

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逐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与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所引起的。

(一)课程地位的演变小学语文课本来就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过去的课本中大部分编排的是一些关于榜样、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定的责任感,由于过份注重学习结果,以至于学生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收效甚微。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以在教科书编排的过程中,这个体系被提上日程,这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紧接着是新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课程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的个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儿童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虽然说没有把儿童文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来,但是相关阐述为儿童文学教学的组织提供了很大依据。以前,那些故事书一般只作为家长为了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买的课外读物,在学校老师并不允许它介入课堂,怕它干扰学生学习。但是现在,《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本的重要参考,这些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小学生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味,这个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引导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至少要比死板的文章要有益很多。

二、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的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视野是很开阔的,一部分出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一部分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对新一代青少年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小学生学习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快乐学习小学生也可以说出在儿童期的儿童,既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很强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不断变化的语调来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融入课堂环境中,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与重点,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人的教育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的思维模式等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必须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出发,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创新的起点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了问题意识,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问题意识与小学语文课程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小学语文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从基本理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把握要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感性、语言文化的影响力入手,要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去创新的表达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它们是由问题开始,沿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解决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的。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正是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创新的培养,也就是要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已有语文知识,又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问题,或是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解决它或者去表达它。这一教学理念的转变,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是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培养素质能力的有效杠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解释是,“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而也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既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表现,又再一次促进了学生去积极思考,扩展思维、提出问题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强化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培养孩子良好思维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用激励的手法,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自主求知,在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满足感中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将学生们带进学习的良好状态。教师要从班级本身学情、班情、生情等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开放性强的问题,难度适当,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有启发性的链接要学习的新知识,生活气息强,能够外延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发共鸣。具有探索性,是小学生能够理解,能解决的,“跳一跳摘苹果”的教育学原理在此极为适用。

再次,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促进师生的平等良好互动,鼓励,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最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培养小学生们问题意识,“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肯定是不能够满足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小学语文结合其课程特点,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