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减排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前期准备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之前,企业应组织相关的领导小组,并按照能源审计的岗位配置合适的审计人员,划分岗位职责,在实际能源审计过程中,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审计领导小组要制定化工企业内部的能源审计目标,按照一定的审计期限进行,完善能源审计方案,聘请专业的能源审计顾问,对整体的审计计划进行修订。沟通协调好被审计部门、单位的关系,向有关人员详细讲解能源审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根据本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生产规模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做了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能源审计流程,在实际资料调查、数据提取、统计分析、对比论证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程序进行。
1.2现场调查测试根据任务分配,由内部能源审计小组相关人员进入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车间、仓库,了解各生产单位的运作流程和生产系统,并详细考察生产部门的能源投入和实际产出效益的情况,对能源生产和消耗设备进行测试,对比其参数是否正常合格,对中间的项目资料、报表数据、结算单据、现金流等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发现问题的,及时提出。
1.3交流研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完成后,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应就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能采取的措施。通过适当的交流研讨,可以及时发现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还可以咨询审计专业人士。
1.4编写能源审计报告现场审计完成后,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并编写能源审计报告,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向企业内部最高管理层提交最终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在经过企业高企管理人员的批准审核后,可以适当对外公布。
2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效用分析
2.1化工企业能源利用现状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能源浪费比较严重,能源的利用率偏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较大,产能过剩等,总的来说,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2.1.1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目前一些过剩化工企业处于“被开工”境地,特别是一些新投产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处境艰难,前途莫测。总体表现为:化工企业的能耗下降缓慢,行业技术更新进步较慢;先进、节能效果明显且易于推广的节能技术逐渐缺乏;单位节能量投资额上升,节能投入变大,节能效果相对减小。
2.1.2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调整政策发挥作用有限,长期以来,单位GDP的能耗居高不下。
2.1.3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国内其他行业提供了化学原材料,但是化工企业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无污染排放,化学工业“三废”的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1.4资源匾乏明显。目前我国的石油需求日益增长,在石油进口方面,对外依存度逐步升高,主要化学原材料、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对我国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1.5运输量大。化工行业是运输量非常大的行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随之而来的运输消耗和能耗较高。
2.2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效用分析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主要作用为审核、诊断和评价。具体如下:
2.2.1内部能源审计便于化工企业摸清家底。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甚至一些外资化工企业也参与到了能效领跑者的活动当中。2013年,评出的行业标杆包括:黄磷节能居行业之首的兴发集团,节能环保投资2亿5356万元卡博特天津,能耗水平国际先进的中石化。化工企业对自身进行能源审计,可以明确知道自身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找出同同类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还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在能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就可以激励化工企业不断挖掘自身的节能减排潜力。国家通过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节能,非标杆企业可以选准相应的行业领跑者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借鉴节能降耗措施,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对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的提升也有帮助。
2.2.2内部能源审计可以找出化工企业能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能耗的环节。内部能源审计能帮助化工企业找出能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高能耗主要环节,这样化工企业就可以找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的突破口,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寻求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高效绿色环保之路提供思路。
2.2.3内部能源审计报告中提出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建议。内部能源审计报告中提出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可以以根据能源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同类型的化工企业工艺技术,不断进行升级改造,要正视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要靠严格的环保监控和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发掘和创新,推动未来产品的需求。
2.2.4内部能源审计为做好能源规划和企业技术进步打下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和精细化生产是总体的发展方向。我国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层次不够丰富,很多化工产品的加工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艺,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较低,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内部能源审计,化工企业可以明确自身企业所处的位置,找准企业未来的能源规划发展方向。
2.2.5内部能源审计可以提高化工企业对是否完成国家赋予的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视。国家为了治理环境,每年都会给化工行业设定一定的减排指标,而减排指标能否完成,与每一个化工企业是否真执行节能减排政策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通过内部能源审计,化工企业可以将相关数据与国家给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对比,关注自己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
2.2.6内部能源审计有利于化工企业提高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国家制定的化工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很多化工企业根本达不到,并且也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而通过化工企业内部的能源审计,可以让企业内部高层清楚认识到自身企业给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效益的重视。
3结束语
【关键词】能源审计;节能;对策
审计具有很强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能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审计活动,属于管理审计范畴。企业能源审计是由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的能源审计机构和具有资格的能源审计人员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审核与评价。目的是通过把审计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企业能源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能源审计工作正经历着20世纪90年代能量平衡后的又一次新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能源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的时间过短,能源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能源审计工作的定位尚不清楚
企业能源审计的现状是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并行。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要求重点耗能企业提交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却没有明确是政府委托还是企业自身行为。如果是政府职能,就不应该收费,但能源审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需要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所需经费没有来源,整个能源审计工作将无法展开,政府部门能源审计的监督职能就无法发挥。从企业角度看,如果仅靠市场行为,企业出于自身节能管理的需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构实行监督。从审计服务机构看,审计服务机构既然因能源审计业务向企业收取费用,肯定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理顺数据关系,片面迎合政府要求,从而使能源审计变成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与作用。此外,审计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相应的处罚,也无法保证国家节能政策的顺利推行。
(二)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目前,我国节能管理部门对企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计算到底是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产品能耗尚不明确;能耗标准针对性不强,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如产业链的长短、原材料质量好坏等,均可能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实际已经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对等价与当量折标的要求不尽一致,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三)能源审计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我国尚未出台企业能源审计机构资质限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人或两人就组成一个能源审计小组,任意打一个牌子就跟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相关审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审计资格要求,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指标的计算不准确,甚至理解错误,对二次能源与耗能工质投入、转出机理不理解,单位产品能耗计算不准确、审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造成了能源审计市场的混乱,影响了能源审计应有作用的发挥。
(四)能源审计的基础性资料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相关的能源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各个生产与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能源的信息共享链,内部的能源信息共享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资源节约,甚至高于环境保护,致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因此,节约能源意识较差,计量器具配置不全,完好率、配置率达不到标准,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的数据准确度。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用量较小的能源,如柴油、汽油、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因此成本分析中能源成本的升降金额并不反映实际的升降,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及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合作,做好各自工作,制定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健康、顺利及可持续开展。
二、解决我国企业能源审计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看
在能源的科学管理和节能管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企业能源利用过程、节能管理工作的各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的《能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给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有法可循;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能源审计工作带有法可依,保证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依法进行。
政府部门应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和节能降耗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制订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大对能源审计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能源审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能源审计工作;尽快制订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国家能源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细则,准确衡量企业的能耗状况;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涉及能源核算的项目,引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费用科目设置增加一些能源方面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
(二)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需要支付给审计服务机构一定的费用,此外,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各部门的会议协调、资料复印等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付出,这些基本上构成了企业能源审计的成本。而企业所能获得的能源审计收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申请新上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审计报告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判断企业原有的能源消耗及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新上项目带来的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减少相应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带来间接效益;其次,通过能源审计,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能源审计中提出的相关节能管理及技改措施,找相关的部门或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再次,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凭借着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能源审计过程中适时的向企业宣传国家相关的节能或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服务让企业得到实惠。
基于此,企业应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做好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能源使用的计量管理,保证能源使用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行为和发展应该是在利国、利民,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三)从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看
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应转变观念,在满足节能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用能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同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把审计工作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紧紧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牛鼻子”,注重于企业能源利用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的审查和评价,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具体措施有:
1.扩大能源审计的内涵
能源审计是手段,为企业服务是目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在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时,应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将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部分,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果。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一方面为准确计算企业产品产量、科学评价单位产品能耗、产值能耗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审计,对引导企业搞好事前预防、厉行节约等间接节能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能源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进行工作时,具有综合企业各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优势,具备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条件。
2.注重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能源利用方面,企业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和计划,形成部分能源盲目超储积压,风吹雨淋、自然损失严重,各生产工序之间统筹计划调度能力差,设备无效运转时间长,导致能源损失大。
针对此类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人员需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如何当好企业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能源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进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也是企业投资最低、收效最直接的建议。
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审计重点的灵活性原则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在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不搞“企业能源利用率或者企业能量利用率”等庞大的数字计算工程。能源审计工作本身也涉及“节约”的问题,能源审计人员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笔者相信,通过政府、企业、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的切实改进和踏实工作,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我国的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Albert Thumann,William J. Younger. Handbook of energy audits. New York:The Fairmont Press,2003.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探讨
一、“1+N”审计模式定义
“1+N”审计模式是指在审计业务实践中。当执行审计计划中要求的一个大型综合审计项目时,初步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主要的审计项目,“N”是指在开展一个主要审计项目时,同时开展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比如在大型综合的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以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审计项目,辅之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矿区运行费用等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的一种审计模式。
二、实行“1+N”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管理部门对企业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增强,监督的频次不断增多。根据委托部门不同的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同一时期往往会对一个被审单位承担由不同部门委托的从不同角度审计的不同项目。以往的做法是分别选择不同的审计队伍,承担不同的审计项目。这会造成对被审单位重复进点、交叉进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点但又各自为政的情况,审计资源无法共享,从而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被审单位带来极大的配合负担。因此,在内部审计中,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更加优化的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N”审计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实行“1+N”审计模式的意义
实行“1+N”审计模式,主要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项目人员能够同时进点,审计项目在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单位负担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行“1+N”审计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审计项目必须具备大型综合审计项目的条件。实行“1+N”审计模式的审计项目。必须具备“1+N”审计模式的条件,即一个主审项目,外加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一个主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体。
2.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要求比较高。承担“I+N”审计模式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分配给自己的审计业务时,往往需要关注到其他审计业务内容,并将所关注到的重要风险和审计关注点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能够全面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不多,大多数审计人员只懂某一方面的知识,遇到新任务时常常无从下手,审计质量往往不高。因此。需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3.审计组成员中必须具备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借助其他专业部门的专职人员。“1+N”审计模式,往往需要精通某一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比如安全工程师、节能减排专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审计组成员中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借用一些企业内部其他专业部门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组成员对审计业务的需要。
五、“1+N”审计模式的实施
1.做足审前准备工作。审前准备工作是任何一个审计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工作,切实增强“1+N”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在审计项目确定后,要对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的大体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财务收支、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并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节,认真分析取得的资料,研究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组长应统一协调“1+N”审计组成员的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成员除了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分析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登录被审单位的LIMI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生产数据统计平台等系统,取得被审单位的非财务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审项目与若干子项目分别编制审前实施方案,各方案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统一现场组织实施。“1+N”审计模式对现场组织实施的要求比较高,大型综合性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大的审计组长,全面负责审计项目工作,同时设置一个副组长专门负责“N”个专项审计项目工作。审计组成员虽然分为一个大的审计组成员和若干个专项审计小组成员,但是审计组成员审计思想要高度统一,主要审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均由一人担任审计组长,统一协调调度工作,确保审计思路高度统一。专项审计项目虽然由副组长具体负责,但都是在一个大的审计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
3.严格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1+N”审计模式审计分工灵活高效,因此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底稿实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审计程序,部分审计底稿则需要实行审计人员一小组长主审副组长组长等的四级复核审计,确保现场审计的质量。
4.审计组成员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为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及时沟通发现的问题,“1+N”审计模式审计组长需要增加召开跨小组审计人业务交流会的频次。在交流会上,审计组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以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审计组成员对自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涉及其他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内容的相关信息应提示相关审计人员,做到资源共享。审计组成员分工虽然相对独立,但通过实时沟通协调、审计组长明确审计内容、跨小组配合、及时调整组内人员工作分工等方式,既确保内容无漏项,也避免重复性工作,极大提高审计效率。
在实践工作中,薛xx同志始终强化节能队伍建设,突出重点领域,推进法制建设,搞好宣传教育,加强综合协调,努力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新格局。
一、科学统筹,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化责任考核,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有效作用,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通过科学规划,薛xx同志主持制定《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并与各县、区(市)、开发区进行了签署。积极争取市考评办将节能工作列为2008年全市“千分制”考核A类考核指标;积极争取纪检监察部门把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纳入2008年纪检监察的重点内容,建立工作问责制度,严格实行纪检监察问责追究。节能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内部调剂编制,充实节能工作力量,初步形成工作有体系,事有专人负责的工作格局。工作体系的建立,为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落实创造了条件。
二、主持起草并出台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节能管理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体系
虽然节能减排工作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还亟待明确和加强。结合我市实际,薛xx同志先后主持起草和出台了《沈阳市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沈阳市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沈阳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等22项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措施,对指导全市节能工作开展、建立工作体系、把握工作重点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2008年4月,又会同市质监局、科技局联合了7项地方标准,其中工业锅5项列为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列为沈阳市地方标准。
三、组织实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百户企业节能行动”
我市是工业大市,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超过300户,为将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有效降低,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用能监察势在必行。薛xx同志主持在占全市重点企业用能量65%的116户企业中开展了“百户企业节能行动”工程。截至目前,百户节能行动企业中已有109户企业完成能源审计报告,帮助企业查找出能源问题510条。如全部按能源审计方案进行整改,可实现节能量达21.6万吨标准煤。同时,继续抓好列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沈化等7家耗能大户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和节能规划指导,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对外了我市参加考核的7家企业的考核结果,其中6家达到超额完成等级,1家为完成等级,超额完成率在全国和全省均居先进水平。
四、大力开展节能技改项目,立足服务,为重点项目争取节能资金支持
薛xx同志着手在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能源审计,通过企业自查和执法监察,挖掘企业节能潜力,组织企业开展节能技改项目。全年为沈阳昊诚电气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争取到国家发改委2009年“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专项国债项目,项目总投资额7.19亿元,项目建成后实现节能量269万吨标准煤;为沈煤集团等11户企业争取省节能补贴资金600万元,项目达标后可实现节能量25万吨标煤质;通过市节能专项资金扶持沈阳化工集团等22个项目,达标后可实现节能量31万吨标准煤。向国家、省争取的节能专项补贴资金,有力地扶持了我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进程。英杰市长对此给予“要予以充分肯定”的重要批示,王英副市长也给予“请继续给予支持,同时感谢你们对沈阳工业发展的积极推动”的批示。
五、组建“沈阳节能信息网”,开展阳光政务,组织实施全民节能行动
关键词:新疆;节能评估;项目评审;能力建设;设想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节能评估中心)于2010年8月31日成立(设在新疆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院)。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节能评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发改委和发改委研究院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与自治区相关厅局、发改委相关处室的紧密合作,在人手缺、资金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做好了自治区节能能力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等工作。
一、节能评审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完成节能文件汇编及制度建设工作
为使节能评审工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序开展、有章可循、规范运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节能评估中心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
1.编制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工作规范与流程》和《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中心内部工作流程》。2.编制了《自治区节能减排资料汇编(一)》、《节能减排技术政策指导目录》、《节能减排政策分类汇编》和《(1998-2009)节能减排政策汇编》。3.制定了“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文明服务公约”。4.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中心公章管理办法”,并刻制了公章。5.制定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工作奖惩制度》。
(二)节能能力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根据新发改环资[2010]1522号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做好自治区节能减排、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1.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2010年开展自治区节能评估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监查、监测、节能三项能力建设实施方案”;3.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2011年新疆节能评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完成数据库系统平台研建和基础数据信息的汇总和录入等工作;4.汇集了钢铁、煤炭、铜冶炼、多金硅、水泥、建材等27项行业准入条件、标准,以及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等相关行业资料的收集汇总;5.启动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专家库建设。专家库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焦炭、电力、化工、建材、多晶硅等行业300余名专家。
(三)节能评审工作有序开展
自成立以来,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积极开展了节能评估评审工作。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节能文件)评审工作于2011年6月开始,节能评估中心全体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文件要求和工作流程对上报的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进行了组织评审。截止2012年4月,共接受发改委环资处节能评估评审委托书89份(89个项目),召开评审会项目80个,通过评审并出据评审文件68个,主要包括水泥、煤炭、钢铁、建材、石油天然汽、化工、汽车、铝合金、棚户区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项目。
(四)注重对自治区节能评估评审工作的能力培训
在委节能减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节能评估中心业务人员共8人次分别参加了2010-2012年度由国家和自治区组织在兰州、新疆、牡丹江、上海等省市举办的有关节能评估、节能审查业务、能源审计报告编写及案例分析、节能评估师等培训学习。
二、节能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尚未有一家专门从事节能评估报告书(表)的编制机构;中介机构对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内容缺乏深度,节能措施空泛,操作性不强。一些编制单位对可研报告、评估报告的界定把握不准,离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新发改法规〔2010〕2807号和新发改办〔2011〕658号文件要求有一定距离。
2.部分节能评估报告书(表)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指标、内容无法衔接,呈现两张皮现象。
3.目前部分评审专家对文件政策领会不透,提出的意见缺乏深度,结论缺少依据支撑。
4.会议组织评审中出现的问题。(1)专业知识掌握甚少;(2)对能评工作重视不够;(3)组织机构与项目方沟通不到位。
三、推进节能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为了节能评估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使各项工作都逐步规范化并符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恳请自治区财政和发改委应尽快考虑和安排专项资金的拨付。
2.建议对节能中心业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察,学习节能评估工作成效突出省区的经验。并引进在节能相关领域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节能评估中心的工作中去。
3.加强“新疆节能评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数据库建设”,建立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网站。
4.建议发改委相关培训机构对节能评估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部门和个人适时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