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反讽言语行为

1.引言

语用学关心的是言语的人际合作和交际规约的体现。文学语用学正是在文学的交流性上建立起来的。国外许多学者对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可行性作了深入的理论性的研究。笔者将试图从语用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三方面综合对《围城》中的微观言语行为反讽进行探讨。

2.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反讽原则

1975年,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以解释言语交际中人们是如何互相合作,以便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它包括四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A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即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B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1)不要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即说话贴切;D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 3)简要(避免赘述);4)有条理

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经常会有意违反 “合作原则”,特别是当说话人有意不去遵守某条准则并想让说话人知道他违反了这条准则时,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就产生了,这时说话人会通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倒其中的语用含义。合作原则虽然解释了人们的会话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及会话含意又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也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来含蓄、间接地表达自己。Leech在1983年提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得体准则, 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 同情准则。这就帮助“会话含意”学说解答了这个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 “会话含义”理论。而反讽则是说话人对合作准则的故意违反,Grice称之为对准则的 “蔑视”(flouting). 这种故意违反是不加掩饰的,是透明的, 听话人可以根据常识,语境,双方的共有知识和说话人的语调等手段来识别。

3.语用分析《围城》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

以下将从阐述类反讽, 指令类反讽, 承诺类反讽和表达类反讽四个方面侧重对《围城》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围城》作者主要通过两大语用手段达到反讽的效果:一: 对合作原则的有效悖离。二:言语行为的非诚意性。

3.1 阐述类反讽(assertive irony)

Searle认为阐述性言外行为言外的是使说话人(不同程度的)对命题的真实性承担义务。这就是说,说话人必须相信自己的话有一定的真实性。如果在发出话语时,说话人本人并不相信命题的真实性,该话语就具有反讽意味。下面将分析一下人物对话中执行的这类反讽言语行为。

鸿渐道:“我最惭愧了,这次我什么事都没有做,真是饭桶。”

李梅亭道:“是呀!小方是真正的贵人,坐在旅馆里动也不动,我们替他跑腿。辛楣,咱们虽然一无结果,跑是跑得够苦的,啊?” [10](P. 174)

李梅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和方式准则,过多的描述了鸿渐“什么事也没做”的事实,表面上他遵从了礼貌原则,对鸿渐所说的话表示了遵从。同时他又违背了质量准则,非诚意性地称赞小方是一个真正的贵人,但实际上说的都是说话者和听话者认为不必要的话语:“坐在旅馆里动也不动,我们替他跑腿”之反讽之意相当明显,表面羡慕称道,实际上却在责怪鸿渐没有出力,并大有邀功悬赏之意。

3.2 指令性反讽(directive irony)

指令性言外行为的言外之意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说话人运用指令性反讽来表达与他所说的相反或不同的含义。在说话人发出一句话要求或命令听话人做某事时,如果听话人根据语境认为命题内容不合情理或感觉说话人不可能要求他做某事时,他会从命题内容的反面去判断说话人的真意,在此情况下,话语就具有了反讽意味。

方鸿渐问鲍小姐:“你行李多,要不要我送你下船?”

鲍小姐疏远地说:“谢谢你!不用劳你驾,李先生会上船来接我。”

苏小姐道:“你可以把方先生跟李先生介绍介绍。” [10](P. 20)

因为苏小姐不齿于鲍小姐在有未婚夫李先生的情况下还和方鸿渐保持极其暧昧的关系,同时,也恼怒方鸿渐不选自己而看中了行为不检的鲍小姐。因此在鲍小姐未婚夫即将到来之际,恶作剧的提出了将方先生介绍给李先生的建议。此建议在在场三方看来,都是明显不必要的要求,有哪个傻瓜会把情人带到自己的未婚夫面前呢?而苏小姐通过指令性的建议传达了连自己都认为听话人不可能去做的事情,明显违背了质量准则,在表面上也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这也难怪方鸿渐心里“恨不得把她的骨头捏个粉碎”。反讽在这里也将苏小姐清高但又嫉妒的酸葡萄心理描绘的出神入化。

3.3 承诺性反讽(commissive irony)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言语表现形式;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是20世纪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颇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语言简明清新,内容蕴含丰富。海明威通过巧妙安排句法结构、精确的用词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间一系列对话的描摹,很好地呈现了两个男女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

这部小说中人物没有确切的身份,整个故事甚至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时间,只是截取了一个名叫吉格的年轻姑娘和一个美国男人在西班牙某个小火车站的酒吧门口喝酒候车时的一个生活片段,而二者间的身份、关系则是通过一系列对话呈现的。仔细研读这番对话,会发现男女主人公之间逐渐凸显的不和谐关系及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语用学理论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为研读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看似平淡无奇的一番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形式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捕捉其交际的意图和行为,洞察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为弥补索绪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提出的。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都有着一种默契的合作,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流的目标和方向,这种合作使他们能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交际。¨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遵循这四条原则,能促使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达成默契,以顺利完成交际。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出于礼貌或其他原因有意违反这四条准则而产生言外之意。合作原则为我们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违反合作原则次准则产生的言外行为较为丰富。

一、违背数量准则的言外行为

数量准则包含两个方面:(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数量准则规定了人们说话时应提供合适的信息量,不应多说,也不应少说。如果违背数量准则,会产生相应的语用效果。违反数量准则的言外行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靠超出必要信息量的信息产生言外之意,另一种情况是话语中有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从而含有某种言外之意。

在《白象似的群山》开篇对话中,女孩吉格问男孩“我们该喝点什么呢?”男人的回答是:“天太热了!喝啤酒”。对话之初,男主人公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女孩只是问喝点什么,而男主人公则附加了信息。天太热了,女孩用了“我们”和较为委婉的“应该”,而男人则不假思索地决定喝啤酒。可见对话中的这个美国男人有着很强烈的权力意志。尔后,在等待侍者奉上啤酒的空档中,女孩望着远处的群山说:“他们看上去像白色的象群。”男孩喝着啤酒漫不经心地说:“我没见到过”。此番对话使得两个年轻恋人之间的冲突逐渐产生。吉格觉得远处的群山像白色的象群,男孩则不以为然地辩解道,“光凭你说我没见到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以看出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用象群来比喻远山的说法显然是她个人感性的观点,而男孩对自己的异议进一步补充说明则有意违背了“数量准则”中的次准则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而吉格对男孩的反讽则进一步加深了二者对合作原则的违反程度。

二、违背质量准则的言外行为

格莱斯有关质量准则包含两个次准则:(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小说中随着两人进一步的交谈,读者逐渐获悉是女主人公吉格的怀孕使得男人感到心烦,希望女人做流产。而女人的回答言不及义,经过一段关于山和酒的开场,男人首先提出手术,随着交谈的深人,他们的分歧变得越来越尖锐起来。如文中这段对话:

吉格:我们能再喝点别的吗?

男孩:好的。

男孩:啤酒很不错。

吉格:太好了。

男孩:吉格,那真的仅仅只是一个小手术而已。甚至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手术。我知道你是不会介意的。

上述对话中,年轻男人借着女孩问他再喝点什么的机会趁机又想说服女孩去把孩子作掉,甚至把在女孩看来非常紧张的手术说成是一个简单的只需注入空气就一切正常的手术。显然男孩在这段言谈中刻意地违反了质量准则,他对女孩期待的回答由于口是心非缺乏真诚而产生了言外之意。年轻的吉格要承受失去孩子的身心痛苦,因而有着复杂的心理和情感,而男人则坚持让她流产。因此二者之间以往那种平衡、和谐的关系逐渐打破,冲突则进一步升级。

另外一处明显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在小说的尾声部分,两人的分歧达到紧张的程度。两人话语交锋的中心是是否做流产手术的问题。

男人:好的,如果你不想做手术你不必勉强自己。如果你不愿意我是不会让你做的。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手术。

吉格:如果我接受手术了。你会高兴吗?你会爱我吗?

男人:你知道我是爱你的。你知道我并不担心这个手术,因为相当简单。

吉格:那么我就做吧。因为我并不在乎我自己,我只在乎你。

男人:如果你不愿意我是不会愿意让你做的。

这段对话中男人再次有意地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于女孩而言,和怀孕的事相比,她更怕失去男人对她的爱。为了一如往昔的爱,她可以委屈自己承受流产的风险与痛苦,而男人不断地强调这个手术很简单,同时又重申他很在意,一如既往地爱女孩,要女孩知道他有多么的担心她,如果女孩不愿意,可以不去做手术。显然他说了对自己和对女孩而言都不真实的话,女孩作为听话者始终处于这番对话的弱势地位。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要通过言语成功地实施某一行为,必须满足一些“适合条件”,舍尔则进一步把适合条件归纳为:命题内容条件、前提条件、诚意条件和根本条件。要使任何言语行为得以成立,必须满足这些条件。言语行为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分析这段对话。作为对话中的男孩,也作为说话人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具备实施命令的条件;二是他对听话人吉格的要求虽然过分,但吉格在言语角色上的被动,无论情愿与否,她最终肯定会为了维持两人的爱而去执行男人的话。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男孩通过他的言行成功地达到了说服女孩完全听从于他的行为。因此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逐渐鲜明地呈现给了读者,年轻女孩微妙而复杂的心情,对爱情的珍惜;男人则呈现为固执而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小说的结尾以吉格“能否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别再说了戛然而止。”从女孩一连说了七个“请”中足见她的确失去了和恋人继续对话的耐心。由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次准则致使两人的冲突达到了,使得对话无法继续。当女孩最后说:“我觉得好极了,我又没有什么毛病了”不如说她压抑了极度的失望,因此最后是吉格在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果断地结束了话题。

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话语片段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再现了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作者以幽默犀利的笔锋,不仅在平凡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中,为广大读者塑造了鲜明各异的人物形象,而且作者对人物对话着力刻画,巧妙利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烘托气氛,极具戏剧张力,因此这部作品也受到众多电影工作者的钟爱,至今已经被多次翻拍,每一个电影的版本都各具特色,深入人心。本文主要从分析人物对话入手,旨在运用语用学原理,对2005年版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片段进行分析。运用语用原则,分析人物语言在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作用,同时也展示出简·奥斯汀独具匠心地安排这些对话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突出主题的目的。笔者希望通过对电影话语片段的语用学分析,具体分析其背后所折射的学术内涵和时代审美情趣,对语用学与电影对白欣赏的结合有所启示。

在《逻辑与会话》中美国哲学家格莱斯(Grice,1975)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换句话说,“合作原则” 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合作原则”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提供适量的信息)、质量准则(尽量讲真话)、相关准则(说话内容切题)和方式准则(表达清楚明了)。合作原则是关于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的理论,遵守了这些准则,人们就能进行最直接最高效率的交际。有时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就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会话含义”,阐释了听话人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由此来表达另外一层意思,幽默讽刺等也就时常由此产生。

格赖斯在论述会话含义时提出合作原则,会话双方应互相合作,共同遵守四项准则,对话才能进行下去。合作原则为读者赏析电影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仔细研读2005版的《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对话,其中违反合作原则的语言现象俯拾皆是。作为一个擅长运用幽默反讽的作家,奥斯汀这样的对话安排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其中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故意违反数量准则

在《傲慢与偏见》中,Mr.Bennet是一个爱读书富有智慧的人,作为一家之长,荒唐可笑的太太和经常惹麻烦的女儿总是让他头疼,于是他总是抱着一种漠然的态度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偶尔讽刺两句,开开家人的玩笑。他面对歇斯底里的太太所表现出的冷酷幽默和镇定足以博得读者的同情,他自始至终是一个可爱的角色。但他讽刺的对象常常是自己的妻子本内特夫人。本内特夫人和丈夫比起来,是个极其令人厌烦的角色。她聒噪而又愚蠢,除了想着要把女儿嫁出去,似乎不考虑什么其他事情。本内特太太这个人物与凯瑟琳夫人和宾利小姐相对应,奥斯汀用她来说明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找到这种愚蠢势利的人。本内特太太被描绘成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且如此不可救药,以至于有读者认为奥斯汀对本内特太太的描写是不公平的,好像奥斯汀跟本内特先生一样,从一个因缺乏教养而遭人讥讽的女人那里寻求一种反常的乐趣。本内特先生时常嘲讽挖苦她,而她却听不出丈夫的真实用意。电影刚开始,进行到2 分52 秒的时候,伊丽莎白穿过前院,经过父亲的书房窗前,听到了父母之间的一段对话:

MRS BENNET:My dear Mr.Bennet,have you heard?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Do you not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我的好老爷本内特,你听说了吗?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了吗?)

MR.BENNET:As you wish to tell me,my dear.I doubt I have any choice in the matter.(既然你这么想告诉我,我的好太太,我只能洗耳恭听了。)

五个女儿中,伊丽莎白和父亲最亲近,因为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本内特。她当然清楚父亲这样回答的用意。对于夫人的这个问题, 通常预期的回答应该是“yes”或“no”,但是本内特先生却给了妻子一个冗长而意味暧昧的答案,由此可见,他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提供适量的信息)。本内特先生并没有胆量直接表达拒绝的意思,敢于挑战夫人在家庭事务中的权威地位。但没有“no”,并不意味着乐于接受建议或是乐于倾听。在整个回答中,本内特先生试图表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并不鼓励你参与这样的小道消息的传播”和“我对于你要传播的消息不感兴趣”。通过回答,老本内特表现出了对八卦新闻的冷漠。但是为了避免夫人的大发雷霆,他只能耐着性子听。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绅士的人,也很包容自己的妻子。与本内特先生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奥斯汀极力反讽的对象——他的妻子,霸道并且反应迟钝,她丝毫不留意丈夫的言辞躲闪,没有听出来丈夫的不耐烦和索然无味,只顾自己往下说,要求丈夫将这位有钱人介绍给女儿,预言他必将成为她的女婿之一。在得到丈夫不积极的回应时,她毫不委婉地批评丈夫“Mr.Bennet,how can you be so tiresome?”(本内特老爷,你怎么这么讨厌?)

二、故意违反关联原则

经历了舞会上荣光,本内特夫人迫不及待要找人分享内心激动难耐的情绪。而这个对象当然责无旁贷落在了她丈夫的身上。于是在第二天的早餐上,本内特夫人与丈夫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对话。

MRS BENNET:He danced with Miss Lucas.(他和卢卡斯小姐跳舞了。)

MR.BENNET:We were all there,dear.(我们都在那看到了,我的好太太。)

MRS BENNET:It is a shame shes not more handsome.Theres a spinster in the making and no mistake.The fourth with a Miss King of little standing,and the fifth again with Jane.(可惜她不够漂亮,看来她注定要成为老处女了。第四支舞是和金小姐跳的,第五支又是跟吉英跳的。)

MR.BENNET:If he had any compassion,he wouldve sprained his ankle.(要是他稍许体谅我一点,他真该把脚给扭了才好。)

按照常理,本内特先生应该责备妻子才是,昨晚为了等她们的晚归,自己并没有休息好。而妻子在话语中满是对自己所获得的洋洋自得和对别人的讽刺,这些都是本内特先生所不齿的。但他不敢表露这样的情绪。在这里,他又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原则(说话内容切题)。本内特先生心里很清楚,在这个问题上,对妻子的刻薄而浅薄的言语提出正面的劝导,是无济于事的,还不如让她自鸣得意一番。所以老本内特巧妙转移了话题的主角,由妻子口中讨论的舞会上的各位女伴转移到男伴的身上。并且所提的话题与妻子口中的炫耀自己大女儿在舞会上的突出表现毫不相关,甚至希望那位男伴宾利先生扭伤了脚,第一场就跳不了才好。 而本内特夫人却对丈夫的闪躲和抱怨表现出不满,将话题进行发挥下去,进行着遗产的问题的讨论,继而责备丈夫的无能和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故意违反质量原则

经历了舞会上的一见钟情,宾利先生的妹妹来信邀请简去庄园共进晚餐。伊丽莎白请求母亲让简坐马车前往,但是本内特夫人听到隆隆的雷声,却执意要简骑马去。后来下起了大雨,伊丽莎白跑回家中。

MRS BENNET:Now shell have to stay the night,exactly as I predicted.(这样,她今晚就得待在那儿了,和我预计的一样。)

MR.BENNET:Good grief,woman,your skills in the art of matchmaking are positively occult.(天哪,老婆子,你做媒的技巧简直出神入化。)

ELIZABETH:Though I don't think,Mama,you can take credit for making it rain.(不过,妈妈,你连呼风唤雨也会啊。)

本内特夫人明明看到天色不好, 预见到要下雨还让简骑马去庄园做客,简定会被大雨淋湿而感冒,只能在庄园留宿。按常理,本内特先生应该为了妻子不顾女儿身体一味攀附有钱人做女婿,责备妻子才是,而他面对这样的妻子却反而“表扬”她“安排的技艺”“真的很出神入化”。他的表述既不与事实相符也并非出自本愿。这显然是他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尽量讲真话)。而本内特夫人还是丝毫都听不出丈夫的讥讽与挖苦,接着反驳说“人才不会因为感冒而死呢”,不禁让人觉得既可气又可笑。反而把丈夫的话当成是一种肯定和赞扬而沾沾自喜,伊丽莎白也无法忍受母亲的这种做法了。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鲜明,不同言外之意影响了他们不同的语言特征,从语用学角度的分析更让我们发现这一作品构思的巧妙和语言的生动贴切,这也是这一作品及其电影版本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琦.《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1).

[2] 王登云.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