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跟踪审计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项目建设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建设进行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改进问题,保证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运行。医院基建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与跟踪审计工作配合,使跟踪审计在医院管理层重视下稳步推进,为保证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有效使用,基建观部门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应针对性审核重点内容,跟踪审计应按照基建项目推进进度,对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重点内容跟踪审计。依据投资估算,跟踪审计需审核设计概算及投资计划,提出意见供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参考。从医院合理投资控制目标出发,督促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内设计。工程招标师严禁的商业活动,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要求跟踪审计协助监督招标跟踪。跟踪审计应对项目招标方式选择等提出建议,对后续合同中育造价控制内容审核。招标阶段跟踪审计包括招标文件等与工程造价有关内容审核,工程量清单审核等。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对已竣工项目督促跟踪审计在合约时间内,协助医院基建项目其他造价审核。医院基建管理部门要关注进度款支付审计及结算审计中,与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支出相关审计工作,重点监管相应流程。跟踪审计根据工程施工流程审查,依据施工合同进行进度款审批。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工程量至监理处,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工程量,反馈至医院相关部门。跟踪审计在审核签证时应监督跟踪审计单位坚持月清等原则审核。签证单应编制预算,现场工程量四方确认底稿,隐蔽工程需在覆盖前签认。月清原则是跟踪审计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月签证审核完毕。审计限制原则是对补充预算办理在合同中实行严格时间限制,签证记录确认后二周内需上报签证。图1医院基建项目风险评价
二、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依据相关法律,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对基建项目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系统监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非常必要,体现在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事后审计的弊端,是医院预防治理腐败的有力保障,是进行外部审计的基础。随着公立医院基建项目投资增加,基建项目成为医院重要经济活动。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资金约占业务支出的30%,由于监管体制落后,医院基建项目管理中浪费腐败问题严重。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意见》,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要求医疗单位开展跟踪审计,达到预防治理腐败,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目前很多大型三级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必要性,公立医院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实行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内部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性特点,审计目的内容与丰富等具有独特性,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是解决看病难民生热点问题的需要。看病难问题是近年来两会关注的议题,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受到关注。医疗改革对象的医院要降低运营成本,近年来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大力推进基建工程建设,基建投资成为医院重要运营成本,如何控制基建工程造价,成为医院内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审计方式可以为医院节省资金,但由于受审计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局限性,其滞后性无法挽回损失浪费。医院基建投资是长期行为,内审部门议案对基建项目角色等各阶段进行系统监督,基建项目存在隐藏工程等不可控因素,工程完工后介入审计会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基建投资失控,表现实施全过程审计才能控制工程造价。
三、公立医院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审计现状
医院内部基建投资项目事关医院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达不到科学及时的审计目标,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才能确保投资项目的成功。医院基建项目审计目的是促进项目实施中贯彻落实国家法律,促进监理履职,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促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严格执行基建制度,做到工程项目造价合理。提高投资项目资金安全性,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跟踪审计难以把握,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包括项目造价审计,工期审计,财务审计等,跟踪审计要体现落实基建制度,使基建管理部门人员工作合法化,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中的违法行为,发挥基建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功能。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能加强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管,起到及时防堵漏洞,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作用,如工程变更设计项目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核减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的25%。医院实施跟踪审计前存在工程材料采购信息不对称,通常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样品,通过谈判等方式确定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异。实施跟踪审计后有效控制施工材料价格。全过程跟踪审计代表在医院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制度程序第三方审计机构分但医院基建内审部门压力,促进医院管理廉政建设。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动态审计,审计人员要承担重大风险责任,需要有相关法律保障为跟踪审计单位提供明确标准。当前跟踪审计法规政策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基建项目作出共性评价,难以提高审计质量。跟踪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中频繁介入,建议建设单位改进,使审计人员出现偏离监督建议的目标。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规定监理单位职责,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审计人员表态后签署。跟踪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水平,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目前审计公司配备业务人员基建业务不熟,影响跟踪审计效果。工程项目建设分为投资决策、招标施工建设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缺乏明确规定,由于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能在施工阶段监督工程造价,大多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安排审计介入,导致工程造价无法控制主要原因是前期决策时期等阶段出现不合理决策。
四、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对策
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建立健全内控的有效手段,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有益支持。近年来卫生系统全过程审计工作逐步发展,有效防范打击经济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但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医院的长期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重视工程变更审计等措施,提高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水平。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全新审计模式,为有效发挥跟踪审计效益,原有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制度无法满足医院基建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内审部门要制定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公立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由于开展时间短,缺乏响应政策支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审计规程,审计人员提供明确业务指导,规范审计行为。审计部门要做到全面审计,把好事前合同审计关,检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要求是否相符,特别关注补充协议的合法性,合同造价工程的计算原则,明确合同需经审计小组审核后签订。工程施工中对原施工图修改,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变更签证,重大审计变更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领域多,审计人员会运用到各种专业知识,如合同审核、水电施工等。要将具备各种专业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审计队伍中,满足医院跟踪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招标选择资质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建形成中介机构造价咨询师,基建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跟踪审计小组,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系统培训,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人才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针对跟踪审计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审计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选择监理单位按照招投标法规定,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监理,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实行医院监理负责制,项目监理工程师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公立医院跟踪审计目的是堵塞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漏洞,审计机构是参与建设项目的第三者,不直接从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等工作,按照履行职责做好监督职能。通过跟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形成书面材料,在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要把握好监督职责角色定位,依法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公立医院基建项目重点环节包括前期决策、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跟踪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模式,要考虑被审计项目建设规模,审计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明确审计介入时间。由于项目差异性,选择审计介入时间不同,跟踪审计应覆盖项目过程,审计中体现跟踪适时性,对项目建设重大活动提出要求。
五、结语
【关键词】跟踪审计;风险意识;防范
一、前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投资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以往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更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等方面的成效更大、效果更好。但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思路,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有关具体内容、范围、原则、方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步骤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和规划。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配备,责、权、利的划分等相关问题也无章可循,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在实践操作中还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如何应对问题及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能够减轻跟踪审计人员工作压力,使跟踪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跟踪审计项目存在的各种困难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并未改变审计的本质。跟踪审计起到的应该是监督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所以审计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
跟踪审计应正确定位,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介入管理,不替代建设、监理等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监督是跟踪审计法定的职能,同时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咨询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监督基础之上的,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搞好监督。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不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否则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破坏了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因此,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一方面,要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己任,对于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一定要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等管理机构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审计人员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并应逐步建立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商量机制、融合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融为一体。工程跟踪审计组应在前期准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过程中就要通过提前介入、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等手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充分发挥监督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不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相关决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介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部门三类;从企业角度角度而言审计的主体有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两大类。目前市场主要是造价咨询企业为审计主体。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的选择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来选择。当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自己的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来进行;当企业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则可以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欠缺,可以就欠缺部分聘请外审,采用内外组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审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聘请社会专业造价咨询企业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是适应市场要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存在局限性,从而存在审计风险。
(一)建设领域体制,制度的缺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责任不明、有责难究还较为普遍等等。而跟踪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其权威性的来源之一就是法律法规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而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遵循和把握,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给审计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就愈大。
(二)审计力量有限以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投入时间长,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从启动到投资目标的达成,就管理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跟踪审计应涉及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另外,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多个环节,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审计领域涵盖诸多行业,同时,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都对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力,与跟踪审计的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三)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定位模糊
跟踪审计由于通常是受审计机关的委托由中介机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被误解,建设单位容易将跟踪审计与中介机构的投资咨询相混淆,认为跟踪审计就是他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有事就找跟踪审计。有的建设单位还依赖于跟踪审计部门,特别是基建力量较薄弱的部门,更是大事小事请审计参与决策,有的甚至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实际上是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审计头上。例如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到单上签字,有时甚至会要求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如果不签字,不表态,建设单位就认为跟踪审计没意义;若签字、表态,审计人员有时也较难把握是否恰当,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见是代表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意见;此时如果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建设单位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入会议纪要,而会议纪要后的签到单上有审计人员的签名,就被认为审计组认可他们的意见。况且,在目前的建设市场中,政府工程一般都是形象工程,对进度的要求很高,现实情况与法规理论上的冲突会有很多,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就更难把握。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配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搞财务的只懂财务,搞工程的人员只懂工程,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较少。因此,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抓住重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意识
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招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跟踪审计人员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质量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可进行口头沟通发表意见,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台账记录及审计工作底稿;对于需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和进行审计成果收集的,可采用审计意见单的形式。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审计意见的成效性和时效性,即使审计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事后也有案可查,规避了审计风险。
(二)培养教育,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统一认识,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去参与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而要积极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一些部门对跟踪审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离不开被审计的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果在跟踪审计问题上不能统一思想,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因而需要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7-02
新校区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所以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至关重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审计工作的一项职能,为做好我校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我们开展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投资项目,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新校区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有利于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变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为事前事中的动态审计监督方式。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为事前事中的动态审计监督方式。特别是将跟踪审计精确度提高到结算审计水平,强化了跟踪审计人员的责任,防止了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提高了审计效果。从审计结果看,自2009年我校新校区开工建设以来,在监理审核的基础上,审计审减率为10%,为学校节约了建设资金,审计效果显著。
2.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提高结算审计的效率,加快结算审计进程。以往结算审计往往需要几年才能完成,主要是有些争议问题由于时间久远,时过境迁,当事人记不起来,或相互推诿,签证不及时,耽搁了结算审计时间,甚至竣工几年都无法结算和交付。跟踪审计的实行,使施工过程中的争议及时解决,大大加快了结算审计进程,审计效率得到提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采用边施工,边审计,边规范的做法,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建议,督促整改,及时性大大提高。
3.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预防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压缩其不当得利空间。由于跟踪审计的及时跟进,施工单位每月的进度款申报,“水分”都被及时挤出,高估冒算行为被及时纠正,久而久之,施工方“高估冒算”的侥幸心理会被消除,施工单位申报的工程款将日趋公允、合理。
4.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进度款拨付无法实施控制,若实际付款与工程造价的差额小于审减额,则款项的追讨会面临很大困难,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较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全过程监督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进出和使用、设备安装、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施工进度等,能够及时控制工程进度款拨付额度,使工程形象进度与进度款相吻合,审计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大大降低。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
1.对工程造价实施预防性控制。审计处和建设部门共同编制和审核所有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和精确度,防止工程量清单因工作内容描述不完整而引起的索赔,(例如:在编制公共教学楼工程量清单时,吸收南院研究生公寓的经验,对钢筋接头的项目特征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即公称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接头要求焊接,12mm以内的钢筋接头要求搭接,防止了施工单位不合理操作,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成本,向发包方提出额外的费用要求。项目特征描述清楚后,施工单位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清单编制的综合单价应该包含清单描述内容,不能向发包人提出额外的费用申请,这样,成功避免了施工单位的索赔);审核建设工程合同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防止因为合同签订的不完善而导致工程结算时学校蒙受经济损失。
2.对施工过程实施跟踪审计。我们首先在2008年开工的研究生公寓楼建设过程中实行跟踪审计试点,将跟踪审计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在新校区建设项目上进行全面推广。主要做法是:审计人员必须参加工程例会,定期、及时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确认工程变更,审核隐蔽工程、材料价格等。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审核经监理公司审核后的工程款支付方案,审核结果与业绩挂勾,精确到结算审计水平,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在无变更的情况下,各阶段审计结果的合计就是跟踪审计结果。将审计关口前移,强化了跟踪审计人员的责任,防止了跟踪审计流于形式,彰显了审计效果。
关键词:建设项目 工程建设 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探索投资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审计部门及相关单位已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如何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需要做出理论上的探索与解答。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和意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 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 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相对于传统的事后审计,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较好地弥补了结算审计的不足,有利于国家审计对建设项目的提前介入和过程监督,充分发挥控制建设成本、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四点重要意义。
(一)前移审计关口,有利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
从全国范围来看,项目建设前期决策准备不足、工程实施不规范、工程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仍十分普遍,造成政府投资损失浪费的现象仍有发生。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好的发挥促进投资控制的作用,减少损失浪费。
(二)跟随建设过程,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工程管理。
相对于其他被审计对象,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造价组成复杂等特点,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场所可以设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做到眼见心明,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或整改要求,促进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规范工程管理,有效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监督关键环节,有利于防止建设项目的腐败行为。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腐败行为防而不止,堵而不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体制。审计机关是重要的监督部门,实行跟踪审计,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介入建设过程,对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工程签证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和遏制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
(四)实施动态监督,有利于降低事后审计风险。
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极大地避免了对工程成本的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及时对设计变更事项的合法合理性进行审计,对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审计,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检查风险。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现实问题
(一)跟踪审计定位与参与深度。
目前,许多审计机关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实现了“关口前移”,涉及工程建设阶段。正因为此,一些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把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遏制工程建设出现重大问题的责任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对于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决定并承担责任的问题,他们往往先要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才签署相应意见,在以后时间内就以此为依据,来推动建设进程。实际上,审计部门肩负的职责应当是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操作程序是否到位,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监督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是否存在明确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相关单位是否切实履行职责,而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应由审计部门来决策,并承担责任。上述行为和观点说明,大家对跟踪审计期望过高,对跟踪审计定位、职责等问题的认识仍然不清楚、不明确。
(二)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现阶段,跟踪审计介入时间没有一个明确规定,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的做法不一,跟踪审计所关注的内容和做法也有着较大差别。有的地方几个月集中一次到现场进行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建设资金的使用、工程程序的合规合法性;有的对建设项目各个重点节点进行连续审核,对工程结算进行全面审查;有的则全过程地参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业务把关,包括对所有合同内容的审查、所有工程变更的审核、所有隐蔽工程的现场查验、大宗材料的价格及质量把关、工程结算价格的审定等;有的甚至对工程设计方案、概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审核意见。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
在目前投资审计人员相对紧缺、建设项目情况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工作需要确定在什么时间节点介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关注什么内容。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不完善。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许多好的跟踪审计操作方法,虽然部分地区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但从全国范围看,尚未就跟踪审计的一般流程、工作重点、介入方式、职责定位、社会中介机构的责任及风险监控、跟踪审计的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规范性文件,以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的跟踪审计工作。
(四)跟踪审计风险。
当前,审计人力资源紧张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另外,投资审计专业性强,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全面掌握工程施工、设计、审价等多方面知识的投资审计人员不多,投资审计人员的配置要求与投资审计人员的现有知识结构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跟踪审计深度的不断拓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跟踪审计人员少、综合素质不高与跟踪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及导致的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近年来,为解决审计人员紧张、素质不能满足跟踪审计要求的矛盾,许多审计机关采取了聘请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的方式,实施跟踪审计建设项目,提高了跟踪审计工作效率,扩大跟踪审计覆盖面。也应当看到,在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参与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的委托合同,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要求、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等方面上,往往只做了一些原则规定,双方的权力、职责不明确,不具备操作性;二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虽然专业资质高,但部分专业人员侧重对施工单位的检查,注重工程计量计价等技术性工作,对如何进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没有太多从业经验,不太关注决策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和问题;三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存在不愿坚持原则、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加上审计机关没有完全做到主导跟踪审计全过程,大大影响到跟踪审计工作权威性和效果;四是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控,大都是在社会中介机构工作结果出来后实施的,呈现出随意性、滞后性等特点,没有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全过程、实时的监督和检查,难以保证建设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的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隐患,可能形成审计风险。
三、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现实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完善相关规范制度。
要通过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明确跟踪审计的范围和深度、跟踪审计的管理要求和方式方法,以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审计实践的目的。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跟踪审计模式进行制度层面上的规范,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跟踪审计操作办法,为审计人员提供具体指导。
(二)协调审计机关与项目各行为主体单位的关系。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等。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理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渠道是审计机关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之一。
(三)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一是改进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二是更新跟踪审计人员知识信息;三是提升跟踪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政策水平的提升;四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五是监控社会中介参与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74-01
1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1.1 有利于提高军队审计效益
传统的事后审计把审计置于建设项目之外,把工程建设与审计监督割裂开来,审计监督与项目建设活动基本项目分离。控制论的观点指出,要提高信息反馈效益,要尽可能缩短信息反馈回路,而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内容比较复杂,事后审计无异于让审计人员远离工程建设的过程,延长了反馈的回路,增加了审计人员了解工程建设过程的难度,使一些本该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甚至不能被发现。跟踪审计把军队审计监督融入到军队工程建设的整个系统,把审计监督的“反馈”作用提升为“前馈”作用,即在问题刚刚发生时就能够发现问题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纠正,缩短了反馈时间,能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或初始状态,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1.2 有利于提高军队审计地位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下,军队审计部门一般是在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后进行审计,这实际上是军队审计部门在这些关键环节的缺位,使得审计后成效不大。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军队审计部门融入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使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均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审计部门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不仅解决了审计缺位问题,同时由于取得较好的审计效益,更能得到党委、首长的支持,提高了军队审计部门的地位。
1.3 有利于降低军队审计风险
采用军队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能够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更直观地了解物资、设备进出以及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同时对工程变更、工程价款拨付等关键环节能够进行及时审计,使军队审计能够实施有效覆盖,从而为有效监督奠定基础,避免了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2 当前军队工程建设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跟踪审计任务的需求
当前,制约军队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审计力量的不足。相对于国家机关8万多人的人员编制,军队审计人员的编制偏少。目前,军队审计人员编制只有698人,而具有工程审计背景的审计人员更少,军队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工程审计任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事业审计任务。在保障部队战备训练生活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审计力量明显不能满足跟踪审计任务的要求。同时跟踪审计对军队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项目管理、招投标、工期管理、法律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2.2 跟踪审计定位不明晰
跟踪审计并没有改变军队审计的本质,军队审计依然是独立性的军事经济监督活动,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特殊保障。但是,在实际的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跟踪审计周期较长,审计环节较多,审计关系复杂,很容易使军队审计人员偏离原有的审计监督目标,参与到工程建设的管理中去,造成职能越位。例如,有的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时,要求审计人员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这在间接上使审计人员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破坏了军队审计的独立性,使军队审计在实施跟踪审计时定位不明。
2.3 跟踪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在军队建设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审计风险较大,这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准则进行相应的规范。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军队层面,对于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建设都比较滞后,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则规范,跟踪审计的依据不足。同时,由于受限于审计管辖权限的制约,军队审计部门对地方施工单位没有审计的权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跟踪审计作用的发挥。
3 完善军队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建议
3.1 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跟踪审计由于审计周期长,审计环节多,审计的任务更重,工作量更大,需要审计部门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目前,由于军队审计部门编制有限,而精通工程审计的人员则更少。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以提高跟踪审计效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审计力量。可以充分利用军队审计事务所对军队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对于没有保密性要求的军队非战备工程,可以适当探索利用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审计监督,使审计更加具有效率。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素质,使审计人员不仅熟知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更要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