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积极分子自述

积极分子自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积极分子自述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O6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3-02

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分子识别在活性发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多数生物分离技术都依赖于分子识别作用,但是生物识别分子的分离和制备十分困难,而且在操作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人们一直希望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介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机械特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1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将模板分子与选择好的功能单体通过一定作用形成主—客体复合物,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功能单体共同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除去模板分子后,刚性聚合物中的空穴记录有模板分子的构型,且功能基团在空穴中的精确排列与模板分子互补,从而对特定的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而达到分离混旋物的目的。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有着特殊专一选择性的新型分离技术。与天然抗体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强度(即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碱)、制备简单而且模板分子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在一定溶剂中,具有适当功能基团的功能单体通过与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②加入交联剂后,过量的交联剂使得功能单体上的功能基团在特定的空间取向上固定。③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见下图)。

2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分子印迹技术的核心。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拥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立体孔穴,同时孔穴中包含了精确排列的与特定结构的模板分子官能团互补的活性基团。所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记忆”功能基团。MIP的制备方法通常有本体聚合、沉淀聚合、表面印迹、溶胶凝胶、两步溶胀等方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重要分子识别材料,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以使交联聚合后把模板分子的结构固定在聚合物的母体中,产生识别位点。此外,功能单体的用量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但功能单体—模板分子比例过高时,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更紧密的结构和更好的耐溶胀性能。因此,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选择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至关重要。

2.1模板分子的选择

印迹过程可以形成与模板分子形状及功能基排列互补的孔穴有关,因此研究模板的分子结构对MIP分子识别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部分羟基数目及羟基位置不同的羟基苯甲酸化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制备了相应的MIP,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的数目及位置对非共价MIP分子识别能力影响的规律。模板分子中含有较多作用基团有利于得到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印迹亲和力的印迹聚合物,即得到高印迹效率的MIP。当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间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印迹效率降低。这是由于印迹过程中模板分子的分子内氢键削弱了其与氢键型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的结合,从而降低了模板分子的印迹效率。

孙宝维等就模板结构与分子印迹效果间关系提出:大多只有一个极性基团的化合物,与功能单体作用的数目较少,不易产生印迹效应;一般含多个极性基团,少数含一个极性基团并具有一个大的疏水结构的化合物在印迹过程中表现出协同效应;具有多个极性基团,而且同时具备部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化合物,可更好地与功能单体作用。

2.2功能单体的选择

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过程中,选择合适功能单体种类及与模板分子的配比至关重要,下面是几种筛选功能单体的方法。

(1)紫外光谱法

根据紫外光谱原理,当价电子与氢原子形成氢键后,电子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张力或偶极作用迫使分子轨道发生扭曲变形,电子跃迁概率发生变化,导致吸光度发生变化。因此,根据紫外光谱的变化,可推测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相互作用强度和复合比例等有关信息。

(2)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可以提供有关确切作用位点和作用强度的大量信息,是一种更具潜力且准确的筛选方法。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分子间氢键对模板分子的活泼氢产生强烈束缚作用并使其屏蔽作用变小。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功能单体对活泼氢化学位移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的功能单体和最佳的配比。

(3)荧光光谱法

对于具有荧光性质的模板分子,荧光光谱法是选择功能单体的比较好的方法。荧光供体分子(模板分子)与荧光猝灭剂分子(功能单体)之间借助分子间力,彼此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不发荧光的基态复合物,而导致荧光强度减弱。即静态荧光猝灭现象。

(4)计算机模拟计算

随着计算机和量子化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应用到分子印迹体系中。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摸索实验的次数,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浪费。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常用半经验计算方法,大致过程为,第1步,用软件优化各种可能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其复合物的构象,选出最小能量构象。第2步,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利用下式计算:ΔE=E(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复合物)-E(模板分子)-E(功能单体)。ΔE越大,说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越易形成氢键,且形成的氢键越牢固。

3分子印迹技术的膜和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3.1新的膜制备技术

(1)多层自组装膜

通过化合物分子之间不同的作用力结合而成。这种作用力主要包括共价或配位作用、氢键、静电力、疏水作用力、π2π堆积作用以及阳离子π吸附作用。多层自组装印迹膜是在印迹聚合物表面通过不同的作用力结合形成膜,然后反复在聚合物混合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结构,将印迹分子洗脱,得到多层自组装印迹膜。自组装方法包括共价(或配位)自组装、氢键自组装、静电自组装。张希等 报道了用光交联法和多层膜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以5、10、15、202四甲基氨基苯21H、23H 卟啉为印迹分子的多层自组装印迹膜,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印迹膜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2)纳米管印迹膜

一种印迹孔穴具有纳米管形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纳米管印迹膜的出现标志着分子印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这种膜的制备是由王小如研究组首先提出的,他们将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分子印迹技术原理相结合,使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AAO)为载体膜并用32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进行表面硅烷化处理,将ATRP 引发剂22溴222甲基丙酰溴接枝到AAO 的表面,然后与金属有机催化剂1、4、8、112四氮杂萘并苯铜、功能单体42乙烯吡啶、印迹分子β2雌二醇或孕酮和交联剂的乙腈溶液混合,在N2 保护下进行热聚合得到聚合物膜,除去印迹分子后形成纳米管印迹膜。结果表明,这种结合位点具有纳米级的孔径和几纳米管壁厚度的印迹膜对目标分子具有高选择性、高亲和性、高容量和快速的结合能力。

3.2新的材料制备技术

(1)分子印迹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从材质上可以分为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铁氧体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材料。从应用的功能上来分,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2矩磁材料、旋磁材料等。结合磁性材料的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MIPs称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修饰过的磁性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嵌入MIPs母体中,从而使MIPs具有一定的磁性。MIPs在再识别吸附过程完成后,分离传统MIPs和溶液需要离心或过滤等烦琐的步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则只需外加一个磁场即可以实现与溶液分离,其操作简单且分离时间短。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所应用的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Fe3O4为无机化合物,不能和有机体系相容,因此磁性微球先由聚乙二醇4000/6000等活性组分进行活化得到有机相容性磁性复合微球,磁性复合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包埋于MIPs中。也有通过溶胶2凝胶使硅包裹磁性离子。

(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度中有一维以上处于纳米量级(1~100nm),即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较低的熔点、较小的体积、巨大的比表面积、强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此外其还有特殊的比热、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

分子印迹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制备印迹聚合物,可以充分地暴露印迹识别位点,大大减少吸附过程当中的传质阻力,增强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而提高吸附量。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式主要为纳米粒子、纳米管和纳米膜。张忠平等以硅为基质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分别制得了对TNT有特异性识别的纳米粒子。其制得的纳米粒印迹材料的印迹位点密度大约为普通印迹材料的5倍。其动力学研究表面,纳米印迹粒子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只为普通印迹材料的1/3。

(3)分子印迹复合材料

多种材料相互补充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为优越。除了单一的膜材料、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外,出现了复合材料如纳米膜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已经应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王小如等合成了纳米管膜应用于化学分离,并用多孔性氧化铝为模具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线。复合材料为分子印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4结论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MIT 以其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等独特优点迅速吸引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注意并蓬勃发展,至今已被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各大学科及其分支领域之中。MIPs 的合成与应用方法已日趋成熟,但目前的MIT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其尚不能将某些类似物完全分离。随着计算化学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建立完整的单体交联剂库,利用虚拟反应来指导MIPs 的合成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大力发展水相中制备方法,减少对有机溶剂的依赖,不仅能模拟生物体的识别模式,而且会极大地扩展其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金红华,王娟,张兰,等.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环保,2006,26(4):295-298.

[2]周勤,袁笑一.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21(1):110-114.

[3]Ramstrom O,Ansell R.Molecular imp rinting technol2ogy:challenges and p rospects for the future[J].J Chirality,1998,10(3):195-209.

[4]GVlatakis,L I Anderss on,R Muller et al.[J].Nature,1993:361,645-647.

[5]姚伟,高志贤,房彦军,等.沉淀聚合法制备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J].化工进展,2007,26(6):869-877.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中图分类号:TN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48-01

EDA技术也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项新的电子技术,该技术的涉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具有很高的精准性。同时,从EDA技术来说,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硬件扫描的形式,并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等方面,对其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电子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另外,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以有效的现了逻辑仿真分析、逻辑布线规划、逻辑优化设计、逻辑翻译等功能,为其硬件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也为我国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 EDA技术分析

EDA技术也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技术,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项新的技术形式,其内容和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从EDA技术的内容分析,主要是利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该项技术运行的基础设备,并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的形式,完成电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在EDA技术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有:优化设计、布线规划、仿真分析等方面,也正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电路设计, 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设计流程。

2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应用形式

2.1 实验模块的构建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进行全面的展现,能够将其实验中的模块,变得更加的完整和紧密。同时,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原来虚拟系统的基础之上,对其相关的模块进行全面的仿真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利用相关的虚平台,对其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提出可以用到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EDA技术的仿真功能,另外,在实验模块虚拟构架中,EDA技术对其数据库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将相应的信息和虚拟参数进行全面的整合,这样对以后电子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除此之外,在该项技术子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实验模块构建存在的故障,进行全面处理,并且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维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主要是在编程软件的基础之上,通过EDA技术中的相关工具和功能,对其系统生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模拟监测,这也是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形式。EDA技术中的仿真功能主要为:功能仿真、时序仿真等。下面就针对这两种仿真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功能仿真主要是对其电路的设计形式,进行逻辑性的描述,并且进行全面的监测,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数字电子技术的要求。(2)在时序仿真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适合的、匹配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进行全面的仿真,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EDA技术的准确性,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电子技术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在时序仿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一些延时的信息和数据,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提升了延时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这对该的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

2.3 编程设计

编程设计作为EDA技术一项非常重要应用形式,也是整个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利用的仿真确定设计以后,应当将适配以后所生成的文件,进行全面的下载,并去通过利用Byteblaster软件,对下载相应的设计线路电缆线,并且将其设计项目以JTAG的方式下载到FPGA/CPLD器,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调试工作。另外,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FPGA和CPLD等硬件形式,对其设计的系统,进行全面统一的监测,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对其相关故障的监测,并且根据其故障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改进,以此保证了该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

3 结语

总之,对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来说,要想在原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新的技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EDA技术。因此,本文对EDA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并且针对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一些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例如:仿真、实验模块、编程设计等方面,从而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该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升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对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彩凤,胡波,李卫兵,杜玉杰.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4-6+110.

[2]方校.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0):102.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指数型分级基金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本文阐述了指数型分级基金的发展历程、投资特点和投资风险,结合笔者的投资经历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关键词:

指数型分级基金;杠杆效益;折价套利

分级基金是在现代的金融工具技术的基础上,对于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运作手段方式进行重新的分解与组合,以改变此基金的风险程度和收益水平,达到最优水平的新型金融产品。2007年7月17日,我国第一只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成功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分级基金的诞生。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已有100余只分级基金。随着股票型分级基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将目光从传统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转向了围绕经典指数的新型指数型分级基金上来。

一、指数型分级基金投资特点

指数型分级基金具备与股票型分级基金相同的杠杆效应,即将分级基金拆分为高风险类份额和低风险类份额,两者在计价募集方面具有独立性又合并运作,获得的收益中低风险份额享有固定收益,高风险份额享有除低风险份额固定收益外的所有收益。指数型分级基金以追踪某一种指数来决定收益的基金,基金收益同追踪指数相关联,规避了投资者难以把握其高风险份额的净值变化,也避免了复杂的杠杆计算。

二、指数分级基金的交易风险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针对高风险份额,当然并不是说低风险份额没有市场风险,而只是低风险份额的市场风险相对于高风险份额的风险数值偏低。当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或系统性风险,低风险份额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亏损,届时整个分级基金都将陷入本金和收益双重损失困境。

(二)杠杆风险。高风险份额借用低风险份额所筹集的资金进行杠杆化操作,从而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是杠杆越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当投资获得盈利时借用杠杆效益,可以实现本金的翻倍收益;当投资失误发生亏损,投资者就只能用剩余本金翻倍盈利才能实现成本回收,并且随着本金的减少杠杆会继续加大,风险程度会进一步上升,容错率更低。高风险份额的本金来自于低风险份额所募集资金,当低风险份额的本金出现损失时,等于间接减少了高风险份额实现杠杆效应的可用资金,导致风险水平的上升。

(三)套利风险。1、流动性风险。两种份额的基金可以同时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但是在两种份额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不同,可能出现两种基金无法进行比例交易,造成套利交易的失败。2、交易成本风险。两种份额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时需缴纳一定数量的交易手续费及基金申购赎回费,不同金额对应不同手续费。当进行套利活动时,投资者未能按照计划金额进行套利活动,就可能出现由于手续费的变动造成套利成本的增加,对冲由套利行为所获得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3、下折风险。分级基金为方便资产管理,一般会设置下折条款。即对于高风险份额在下跌至某一个水平时,会触发整体下折。我国指数型分级基金下折是在份额净值小于0.25时进行,而下折后为保证份额整体净值的额定,投资者账户也会出现等比例的缩减。大百分比的缩减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亏损。

三、指数型分级基金的操作策略

指数型分级基金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而不同的操作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策略。在现今的市场上,指数型分级基金主要分成三种操作方式:长期持有、波段操作以及套利交易。

(一)长期持有。通过对指数型分级基金折溢价水平的分析总结,长时间内持有一类份额而卖掉另一类份额。它并不需要过多的操作与关注,只需要对大盘的整体走势进行明确的判断即可进行操作。指数型分级基金根据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分成不同性质的两类份额:固本保值受益的固定收益份额A和具有杠杆特点的杠杆份额B。两种不同类型的份额具有不同的特性,A类份额具有低风险的特点,但它能够保值升值;B类份额因具有杠杆特性,所以高风险高收益同时存在,波动性较大。

(二)波段操作。对于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任何投资都是追求低买高卖,而这种追求收益的方法也就是波段操作。目前最主流的指数型分级基金的投资方式就是不同类别的份额轮番投资、波段操作,这要求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个人技术知识素质的投资方法。从波段操作的工具性角度来进行观察,指数型分级基金具有客观性,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特点,投资者需关注指数的基本走势,操作较为简便。

(三)套利交易。指数型分级基金的套利交易主要是利用价格差获得利益。由于指数型分级基金交易复杂,为了满足投资者投资目的多元化,套利交易分为了6种,即折溢价套利、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套利、无风险折溢价套利、结合融资融券套利、结合ETF套利和期现套利。根据不同的套利操作原理,当价格比净值高时,称为溢价套利;而当价格低于净值时,称为折价套利。指数型分级基金作为一种创新型基金类型,自上市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它的多元化投资方式也能够顺应市场上投资者的需求:对于偏好低风险,期待固本保值的投资者而言,可以投资A份额;而投资B份额的投资者,则需要对市场趋势具有一定的把握且擅长短线操作,实现追求高收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君.指数分级基金套利交易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2]王尚忠.机构投资者对分级基金的套利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第4篇

1、粉笔书写要由楷书入手。书写中行书最具实用价值,但是,没有楷书的基础,行书难以达到根基沉稳而自由流畅的水平。

2、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字帖作为范本。应以铅笔字帖为宜。不宜选姿态多变的毛笔字帖。

3、观察分析,反复临写。粉笔字书写,与毛笔书写一样,都要从模仿开始,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4、先入格,再出格。开始练习时,最好打上方格(至少要打上横格),避免随意性,要横写成行。养成习惯后,可在空白页上书写,做到自然成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樟子松 育苗 病害防治 苗期管理

樟子松由于适应性强、喜光耐寒、生长快、材质好、耐瘠薄、耐干旱、干形直、抗性强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绿化等,是防风固沙、针叶用材和三北地区造林优良树种。

一、育苗

1、育苗地的选择: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质地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最为适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于樟子松生长。

2、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约2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选用进行混沙埋藏催芽处理。方法如下:播种前15-20天,要选在地势较高且干燥、排水较好及向阳背风的地方来挖宽、深50-60cm,长度要看种子量的多少而定的沙藏坑。坑底铺上席子,再将经过消毒处理过的种子与2-3倍湿沙混拌一起放入坑里,上盖草帘,白天揭去,晚上盖上,在白天的时候,上下翻动混沙种子,浇水适量。经过15-20天后,多数种子已裂嘴,即可将种子筛出进行播种。如果不能及时播种,就不要翻动,并加覆盖物或转移到阴凉处,以此来降低温度,抑制发芽。

4、作床:通常采取高床作业,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宽50厘米,床面宽1米,长10-20米。可先作下床,并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渗下以后,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并压实,保持床面平坦,以防止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对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造成影响。

5、播期:要想促进种子发芽,确保苗齐苗壮,使幼苗抗病能力增强,适期播种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各地区在不同播种时期试验已证明,超过地表平均温度达(8℃-9℃)以上时就可以播种,通常在四月的中、下旬。

(1)苗床表土在播种前要保持适度的温润,如果干燥要浇适量的水,等床面稍稍阴干的时候,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之后再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要立即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不然会影响幼苗出土。

(2)樟子松的种源不多,种子珍贵,所以要合理节约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6、播种地管理。播种后期管理的加强是提高出苗率与幼苗生长的关键。

(1)在有严重风沙地区,育苗地如果没有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那么必须在播种区周围及中间设置防沙障,以防沙打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季风已停,苗径已木质化,就可分期分段撤除风障。

(2)覆土为防止被风吹走,要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最好在床面覆上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看不到土为宜(每平方米约需草1.5-2斤)。当幼苗出土50%时,要撤除一部分草,等苗全部齐后,将全部撤除全部覆草,撤草时切记不要苗木受到损伤。浇水或降雨时为防止冲刷表土,要调节床面温湿度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并保留行间稻草,一直到秋后。

(3)幼苗在顶壳出土时容易被鸟类啄食,防止鸟害,要有专人看护直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

(4)搭设封闭且遮荫网在苗床上,也可达到防风、保湿与岛类啄食的效果。

二、病害防治

幼苗的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该病发病快,有烂种型、猝倒型,对樟子松育苗的成败有直接影响。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采取防治措施,在整个育苗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好防病环节如种子、土壤、幼苗消毒等。幼苗出土后,随即对幼苗进行防病消毒,喷洒质量分数为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1kg/m2,硫酸亚铁溶液每隔6-7d喷洒1次,7月末后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或喷洒质量分数为0.1%-0.2%的多菌灵溶液500g/m2,每隔15-20d喷洒1次,并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喷药周期。除病害之外,在播种后到幼苗脱壳前,要做好防鸟工作。

三、苗期管理。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才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1)幼苗生长期中给足够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的生长。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给水要适期适量。播种到出齐幼苗前,表土要保持湿润(含水率6%左右)防止芽干,以防缺苗断垄产生。浇水适量,不易过大。另外苗茎细嫩,土表又温差大,易受阳光灼伤。为此,宜少量多次浇水,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危害。

(2)要保证苗木有足够的养分,应在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平方米施硫铵5-10克,以后每隔10日前后追肥一次,数量可依据苗木生长情况增加,但最多1平方米一次不得多过25克,到8月上旬追肥停止,通常施肥每平米100-150克。追肥前先浇清水湿润苗叶,而后在苗床洒上稀释后的肥料水,再把苗木用清水冲洗。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