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第1篇

学分管理制度的实施源自我国1987年2月所颁发的《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学分作为计量课程教学量的标准计算单位,主要被使用于高校课程中内容难以进行量化表示的范畴。学分制管理同样也是学生在课程修习时所需要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方式及反应,因此在近些年被音乐院校使用于艺术实践管理中。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方式,主要是将表演专业的一些课程内容放在舞台上接受检验,但是就目前来看,究竟此种方式是否适合艺术院校的学分制管理要求,当前我国音乐院校所使用艺术实践学分管理的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在研究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音乐院校的学分制管理的类别和内容

 

1.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要求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课程和专业,按照自主的原则来安排学习机会,毕业的时间同样不受到年限的限制,只要学分修满即可,属于完全自由的、可个性化发挥的教育管理制度。由于音乐类院校的编演实践比较多,一些因为需要外出演出的学生在这样的学分管理制度下可以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毕业的决定权,因此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学分管理制来说,此种方式更适合音乐院校的日常管理使用。

 

2.学年学分制。在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现有基础上,按照二者的统一性和现有管理方式,研究出的学年学分制,既要对现有修业年限进行规定和管理,又要对每门课程进行学分制的限定,按照学年学分制的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将现有的课程分为实践课、必修课、任选课和专业课等,每个课程有不同的学时限制,按照学时来确定分数的计算方式,一般来说,诸如专业课程若3学时那么每学时会按照1分来计算。学分的多寡与学分制的学籍管理息息相关,一般来说以学年和学期为结算的主要方式,并以此作为学生退学和升级的判断依据。

 

3.选课学分制。此种学分制度又被称作选修制,主要是按照学生的素质、专业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以专业教学计划或者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的所提供的现有选择,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科、课程以及专业的一种管理方案。在中国当前的高校管理中,所使用选课学分制的高校多采用有限制的执行,即选课的前提是本年度的专业课是必选科目,辅助的课程才可以用于选修,一些学生对于选修课多是为了满足毕业所需的总学分而选择来充学分,按照当前高校上课期间的一些教育弊端,如不点名只讲课、不强调纪律只管上课等,一些学生逃课,因此在教学课堂效果方面缺乏必要的考核标准,只单凭教师所拟定的考卷来确定学生最终是否能拿到学分,依然依靠试卷考核作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量,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4.导师学分制。学分制的整体中导师学分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为鞭策和引导作用的导师制,也是保障学分制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中国目前的音乐学院和其他高等院校只有在学生毕业阶段,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才使用导师制,但是导师制与导师学分制中的要求并不一致,只是单纯的满足对学生论文撰写的引导和把关,并不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同步,为学生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最优质培养方案,换句话说,中国的导师学分制只有在研究生阶段之后才有明显的表示。

 

二、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型学分制管理的类别

 

艺术实践类的学分主要按照艺术院校在不同专业设置时所考虑的实际性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构建开放型、合理性、创造性的学分认证方式及管理体系。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并深化现有艺术类院校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同样,作为立足实践,以人为本的新型个性化管理方式,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艺术实践类学分的划分标准主要立足在各个音乐院校现有的学分制模式基础上,按照创新和素质拓展两种学分管理方式进行分层和分级。基本包括科研学分、技能学分、管理实践学分和实践学分。按照当前一些音乐院校所尝试使用的实践性学分管理来看,实践学分多分布在教学实践、志愿者活动、公益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方面,此部分主要作为额外的增加分数,多为优秀的音乐专业学生所获得,为了保障基本的公平性,分值数设置的并不高,但凡参与者参加创新实践学分的认证,并满足了管理办公室规定的标准,就可以获得这部分学分。

 

其他三种类型的学分获得均需要按照参与科技、学术类、管理类活动来获取,其中管理实践类学分需要担任一年以上的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并在考核后经过批准才能获得实践类的学分,但是学分的多少需要按照组织活动和岗位的范围、性质、实践活动的价值等方面来确定。技能类和科研类都必须有专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专著,才能在评判之后获取相应类别的学分。

 

三、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型学分的计算和管理方式

 

(一)艺术实践型学分的计算方式

 

艺术实践性学分的出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调动学生在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兴趣的助力手段,艺术实践学分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艺术实践类学分的认定和标准的规定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社会实践的计算标准。艺术实践类学分的判断必须有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后提交的报告来作为证据和考评的标准,当学生参与公益创作、文艺下乡、公益类艺术表演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次数和时数,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实践教学的实践报告要求来撰写报告,可以依据国家、省区、学院等以及二级院校的不同计分原则,分别计4、3、2、1分,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获得表彰的学生,按照国家、省区、学院等以及二级院校的不同奖励方式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所给予积分的基础上分别增加2、1、0.5学分。

 

2.社团活动的计算标准。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在一年之后通过审定合格者可以获得0.5学分,创建社团并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或者参与国际、国家级、省级、学院级的各类音乐艺术评比活动拿到奖项者,分别给予4、3、2、1分。积极参与校内活动如歌唱比赛、中华朗读大赛、歌舞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者,可以按照奖项从高到低获得1.5、1、0.5个学分。此外参与或者组织其他类型的活动如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并获得一定的成绩者,学生参与者按照参与的次数每次增加0.3学分。组织者则按照不同的层级来区分,并按照4、3、2、1分计算。

 

3.管理实践性的计算标准。按照管理组织活动或者岗位的性质予以加分,必须满足工作满一年的要求,工作和思想政治以及工作期间的行为等方面均能满足学校要求的标准,在担任学生组织和管理者期间,从值班、本职工作、会议以及院系所举办的活动等方面入手考核,累计缺勤不能超过2次者,可以获得学院、二级学院、班级所给以的2、1、0.5分的学分增加值。其他获得特别表彰的学生也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增加机会。

 

(二)艺术实践型学分的管理方式

 

在学分的计算和管理方面,当前音乐学院多采取同一项使用最高分计算的方式,同一项的分值不能累积,项目中集体分值和个人分值之间有重叠的部分,按照最高分计算,不重复计算也不能叠加,集体项目的学分计算提高到个人的120%,科研实践按照人头数进行分割,如两人合作为8:4,三人合作按照 7:3:2的比例,四人合作则平分后面的值别为7:3:1:1,五人合作平分第一点为6:3:1:1:1。

 

按照管理的具体流程,目前音乐院校主要成立学校学分认定和管理计算的办公室作为计算学分的管理方,选拔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三方面的工作人员组成团队来管理实践类学分,在广西艺术学院主要使用本科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公室来管理,其他部门不具备此种权限。此项学分的管理申请在每年的3月第一个周和第二周,学生提出申请之后附带所需材料和复印件上报学校进行审查,二级院校需要报送学院的本科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核,艺术实践学分在广西艺术学院被称作创新实践学分,因此包括素质拓展和创新实践两大方面。

 

艺术实践型学分必须经过初审、复审以及流程范围内各个部门的分别审核后才能被记录在学生的成绩表中。按照广西艺术学院的现有记录方式来看,需要本科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公室的复审、公示、主管领导的审批、二级院校的记录等流程后才能作为学生获取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免试依据。一般情况下,学生为取得研究生学位的免试资格会尽量争取获得艺术实践类学分,这对艺术实践学分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就提出了必须完备化的要求。对音乐类院校艺术实践学分的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但符合学分制体系改革的切实需要,同样也是对学分制的创新型尝试,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借助艺术实践学分的计量能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为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共融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建议;对策

1 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原因及意义

(1)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特点。学校图书馆是教育阵地,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据点,对学生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图书馆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地方,它不仅是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研究服务中心,而且是学生进行再次教育,自我培养、提升情操的中心。所以对其管理工作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图书馆中读物十分丰富,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阅读的读物进行阅读,从而能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其中的阅读汲取书中有用的经验及思想。比如,学生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事情的解决方法,或者从一些典型的事件,好人好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做好对其图书管理工作才能合理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图书馆资源丰富,是学生进行课后自我辅导的有力武器是辅助老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可否认的是,学校中图书馆书籍上及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及,所以图书馆一项都是学生的好去处,无论是对作业缺失内容的弥补,还是对于自身知识不足的补充,都会通过图书馆书籍的阅读来填补,由此达到进行自我辅导的目的。而老师在课上会为学生补充比较多的课外知识,此时,老师就会通过图书馆的图书来补充这一部分缺失。

(3)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提升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稀缺,社会越来越需要这类人才,所以对于当代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生必须努力将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读大量的书籍,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图书馆对一所学校意义重大,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学校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已经做到十分重视,能够按照一定制度与规定进行管理,在实践中收受显著效果。但是依然有不少学校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致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地利用。

(1)学校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够标准与制度化。读者进行阅读之后的图书随意摆放,没有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整理,为了方便管理和防止图书的损坏,有的学校图书馆部分书籍并进行外借,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的利用,造成浪费。且图书分类不够细致化,显得凌乱,读者查找时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对于图书更换的预算较少,导致图书开支少,馆内图书更新慢,臧书种类或者数目较少,无法满足师生阅读需求。

(2)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低下,对于管理专业化知识比较缺乏,工作时不够娴熟与专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起着师生与图书馆链接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没有管理人员,师生们就不能顺利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否对图书馆进行有序管理,影响极大。一般其情况下,学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很少有专业院校毕业的,所以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化的学习与培养,没有专业化的知识支撑,难免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显得外行,业务水平低下,管理能力明显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在与老师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顺畅等,都是问题所在。

(3)管理模式落后,制度不够完善。在少部分的学校中,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学校,对于学校图书的管理一般是人工的方式,至今为止依然保持这种方式,没有改观,而校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麻烦也没有进行更新。但是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当下,这种方式不免显得落后,而且人工管理手续繁杂,工作量极大,不利于登记注册和师生进行借阅。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按一定的规则办事,就会使工作变得杂乱无章。

3 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图书馆是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的场所,老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会与其打交道。所以无论有多艰难,学校都应该做好对其管理工作,改变过去落后思想观念,发挥图书馆最大作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增加图书管理预算,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对于图书管理工作,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建立起一套完整地管理监督体系,校方应该安排专人定时对图书管理工作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进行改正。增加预算,除了定时更新图书增加图书数目之外,还要聘请一些专家顾问进行指导,使管理专业化。

(2)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由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外聘的临时人员、退休老干部或者在这一方面上并不是专业者,其往往责任意识不高,对待工作散漫,得过且过,所以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是一个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枯燥无味的工作,长期从事这一个工作,会使人心烦意乱,从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不能够时刻为有问题的师生解决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与实际生活中,同时还要聘请相关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对图书进行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信息管理素质,使工作人员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投入到无味的工作当中,无怨无悔的为老师同学们奉献。

(3)制定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条例都“有法可依”。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有各种各样规章制度,比如职责类的制度《图书馆馆长的职责》和《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借阅类的规则制度《教师(学生)阅览室规则》、《借书证办理制度》、《图书借还规则》,还有其他类型的《图书采购管理方法》、《图书注销管理方法》、《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则》等。在这些现有的制度上,我们还应进一步细化,对于新问题的出现及时添加规则到制度当中。而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必须把这些职责中的规则落实到实际当中,切忌空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图书馆的最大作用,为学校师生造福。

(4)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一味的进行人工化管理在无形当中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效率低下。时下,计算机高度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效率。有效利用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够使管理显得高度专业化,而且使以往图书编排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层次定位不清晰

目前很多院校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层次认识不清,毕业去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工作的重点错位,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混淆。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本科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管理中更多的以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去引导,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了本身的优势。

1.2 教学管理问题

1.2.1 课程设置方面

一是定位不当,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不稳定,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逻辑顺序与岗位实践的渐进过程不一致;三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理论课基本占85%,大大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欠佳。

1.2.2 学生实践层次较低

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无论是短期的见习还是毕业顶岗实践学习,主要都集中酒店的一线服务岗位,而且也并没有达到轮岗实习,实践学习的内容比较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不是很高,实践学习的单位比较单一。很多的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1.2.3 校企合作没有深度

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合作单位较多,但学校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3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师资应有区别,目前较多学校更注重教师的学历,较少的考虑他们的经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少,只能达到15%—20%。很多高职学校的一线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一般都没有旅游职业经历,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性相对较弱,不能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导师,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11位任课教师中真正有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只有2人。

2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

2.1 清晰定位学生的培养层次

旅游行业本身对一线就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所以高职院校更应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在学生培养层次的定位上着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中恰当引导,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2.2 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2.1 充分体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①明确岗位定位,突出能力导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既要注重学生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突出对本专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和技能为重点,以技能立业。

②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运用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操作示范、管理游戏和实习锻炼,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像我院在全院推广的案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技,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学习,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我院在2007年已在全院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在全校推行多媒体教学。

③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地域性

旅游活动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行为,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演变具有各自特色。另外学生在就业时也会更多的选择学校所在地,所以在旅游课程教学内容应十分重视地域性。例如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青岛,日本韩国游客在旅游市场中有一定比例,因此学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上做了变动,把日语和韩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市场需求。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实行双语教学。

④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让他们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旅游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在教材编写方面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教材开发,使高职学校的教材更适合实际需要。

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时应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受正规的操作训练,同时又能感受到旅游企业氛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有高规格、稳定的实习场所,学生可以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弥补校内实践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

⑥在课程考试考核上进行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可以考虑多使用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学习。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已把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纳入了课程考试改革的范围内,采用的形式是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笔试占20%,操作占80%。

2.2.2 以证书导向,推行“多证书”制度

“多证书”制度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学历证书和各种技能证书。这种制度使高职的教学工作目的更加明确。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我院自2006级开始就对学生推行“多证书”制度,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还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要取得相关的辅助证书,使学生在就业时增加了应聘砝码。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高职要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 “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聘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三是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应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旅游企业工作经历。

参考文献:

[1]陶红.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余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

[3]吕芳.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商场现代化,2009,(3).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成倍的增长,而教学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眼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毋须质疑的,但具体由谁来操作和管理则显得无足轻重。人们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在观念和政策上偏重于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把教学管理队伍放在了辅助的地位;二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谁都能做,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

2.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

据笔者对一所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队伍调查得知,在学历层次上,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多,本科及以下学历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从职称情况来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较少,中级及以下人员居多;再次从知识结构来说,教学管理队伍中真正是教育管理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比例极低,很大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管理的专业培训,对高等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3.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

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校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及压力比较大。同时管理岗位职称压力比较大,在目前定岗定编的情况下,提升职务又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一部分人不安心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院(系)一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4.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传统的“一支笔,几张纸”式的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只是对教师的要求,管理者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现在很多高校都使用了教学管理系统,在网上可进行排课、学生注册、成绩登记、查询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笔者对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观察,发现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进行简单操作,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系统各项功能进行管理的还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学管理工作往往比较繁琐,而且经常会加班加点,又不易出成绩,因此需要从业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能守得住这份“寂寞”。

二是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能力。现代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将组织的要素规定为组织目的、协作意愿和信息交流三个方面。他认为个人协作意愿和组织共同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系和统一起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为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协调教师、学生以及与教学相关部门人员沟通的能力,将学校的各项政策规章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教师、学生。  三是要有一定的改革创新精神。随着学校外部环境及管理对象的变化,管理模式要相应地作出一些调整。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去探索更先进、更为人本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就指出:“当世界越来越相互关联,商业活动越来越复杂,而且互动性越来越强时,工作就必须是学习性。”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管理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理论,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正确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管理的优质和高效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教学管理队伍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每所高校都非常重视。问题在于很多高校重视教学工作的管理,忽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重视制度建设,忽视人的建设。因此,要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克服“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思想,像抓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一样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的深造学习;三是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教学管理方面专家来校指导;四是把那些德才兼备、有管理才能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

2.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教学管理规范如何必须有制度做保障。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考核纪律,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工作绩效与职称评聘、年终评优结合起来。对考核为优秀的人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对考核成绩较差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管理效率。

3.实现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如何判断一个人(或团队)的专业程度,美国教育学家、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有以下一些标准: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能在一定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和实践;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形成一个专业学习与人员管理的专业团队。按照这个标准,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即是建设一支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素质较高、相对稳定、懂管理、会管理的队伍。目前在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有不少是属于“双肩挑”干部。一方面,他们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部分“双肩挑”干部认为管理工作是任期内的奉献,搞教学、科研才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很难在管理工作上精益求精,成为真正的管理专家。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

4.培养管理队伍创新意识

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范文第5篇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省市高校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不仅需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同时还须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为己任,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的消防安全一直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国高校消防管理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消防器材,同时还要求高校构建消防管理机制,都是为高校师生安全保驾护航。但我国现阶段部分高校的消防管理存在漏洞,文章重点分析我国高校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并对其中存在的难点工作进行梳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分析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高校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我国各地高校将校园安全纳入日常管理中,其中高校消防一直是高校严抓的重点内容。我国多数的高校已经拟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消防安全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甚至部分高校的消防工作流于形式,这也为师生的人身安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的消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威胁着师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我国高校务必重视消防问题,切实提高校园消防安全意识,保证学生更加踏实安心的学习。

一、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XX高校为例

(一)XX高校消防产品质量不过关

我国近几年逐步引入国外先进的消防产品,但是我国部分给高校供应消防器材的供应商缺少资质,为高校提供残次的消防产品,这种做法直接导致高校的消防安全不过关。再者,XX高校存在消防管理人员安全理念淡薄,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对消防用品的检查,一旦高校发生火灾将直接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在对XX高校调查走访中发现,该高校附近部分商铺售卖假冒消防产品,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划分责任,直接威胁师生安全。

(二)XX高校消防制度有待完善

XX高校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检查制度,但是由于该高校的消防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消防机制有待细化。例如,当学生寝室发生火灾时,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是否能快速辨别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XX高校是否日常开展安全演习活动?学生是否清楚火灾逃生路线和应急通道?就目前XX高校的消防安全现状而言,虽然其已经构建了消防制度,但是缺少执行能力和监管力度,导致消防制度流于形式。再者,XX高校在构建消防安全制度时,部分领导忽视了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其建立的消防安全机制适用于所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缺少针对本校的消防安全制度。换句话说,XX高校领导尚未依据实际情况细化消防制度。这些问题均值得XX高校进行深思。

(三)XX高校消防人员较少

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应配以专业的人员队伍,否则难以获得良好的防灾效果。目前XX高校存在消防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并且现有的安全消防人员缺少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当火灾真正来临时,易出现应急方案失效、无法指挥人员有序退离等问题,对高校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XX高校消防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这也是导致XX高校消防制度执行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举措

(一)加快XX高校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强化消防安全

第一,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切实推进消防体系建设。XX高校的党委和行政机关在消防安全工作中须负起领导职责,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至工作内容中,杜绝消防安全建设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XX高校的党委须从实际出发,将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抓实干解决消防问题,共同构建其“校园、科室、寝室”的全方位消防安全制度,细化消防安全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将消防安全责任进行网格化,细化至每个教师、每个教导员和宿舍管理员,强化个人责任意识,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全员覆盖[3]。

第二,XX高校需逐步细化消防安全制度。XX高校领导需加强部署,构建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消防安全组长,各个科室、保卫室负责人组成XX高校消防委员会成员,多方合力部署消防工作;XX高校还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会议,将其他高校的消防案件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同时,XX高校要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例会,针对春秋季节易起火的现象,加大对校园的巡逻力度,排除安全隐患;XX高校需建立联合协商机制,切实提高本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消防委员会可同保卫处、宿管中心不断完善消防应急预案,针对火灾反复进行演练,提高各方防灾救灾速度。

(二)加大对火灾安全的宣传教育,全民构建安全校园

1.前移消防安全讲座,要加大对新生消防安全培训力度

XX高校可将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前移,从新生入校开始便培养其消防防范意识。XX高校需联合学生会、保卫处开展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逃离路线、灭火器材的使用等,将消防安全列入至大学生的必学的技能之一[4]。

2.多方协助,加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

XX高校可以每年的春秋季为契机,深入校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XX高校可于每周一在校园内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必要时可邀请消防人员和专业人士和师生进行交流,通过开展消防演习、消防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寓教于乐,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三、丰富宣传内容,优化宣传手段

XX高校不仅需定期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知识竞赛等,还须不断丰富消防安全内容,优化消防知识的宣传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XX高校可依据实际现状,构建VR消防安全体验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火灾现场,以虚拟的火灾现场观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帮助其增加自救的能力。同时,学生需通过VR情景体验屋,对消防安全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XX高校还可利用虚拟灭火器,模拟火灾发生的状态,帮助学生掌握消防安全技能。最后,XX高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上传至自媒体,从责任、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宣传,利用XX高校“三微一端”加大消防安全知識的宣传力度。

(一)加快消防人員队伍建设

1.构建消防安全工作体系

目前,XX高校已经构建了“高校、科室、院系和学生”四层责任主体,每学期重新梳理消防安全负责人,明确各个负责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将消防安全工作网格化处理,切实发挥校园安全员的督导作用。

2.逐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养

XX高校需加大对校园消防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构建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XX高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日常消防安全重点以及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消防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XX高校还需通过和其他高校联合的方式,互相学习并借鉴消防安全管理经验,共同致力于维护校园安全。

(二)加大排查力度,排查校园安全隐患

X高校须对老旧线路、消防设施等内容进行检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消防检查形式。XX高校重点需检查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计算机等人流密集区域,对违规使用电器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切实保证校园安全。与此同时,XX高校还需逐步改造老旧消防设施,完成对XX高校老校区消防管道的改造工作,并对现有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同时还可聘请专业机构对实验室、食堂等建筑楼进行开展消防检查,维护校园安全。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全力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XX高校可设立消防供给水远程监督系统,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督消防水的供给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消火栓、水箱、水压的相关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获得实时信息,当消防设施异常时可及时发出警报,避免消防设施老旧造成的火灾扩大趋势。消防供给水远程监督系统是XX高校构建智能高校的重要内容之一,XX高校可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将该系统连接至火警中心,实现消防安全、校园管理、火警中心的闭环管理,打造X高校智能校园环境。与此同时,XX高校可开发消防火灾图像识别系统,在校园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当发生火灾时便可触及消防中心安全警报,校园值班人员可远程监督火灾情况,实现火灾的“双报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