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第1篇

1音乐鉴赏教学及其研究的长期被忽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种现象是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高中开设音乐课均认识不足,认为高考不考,音乐课在高中就无存在必要;另一种现象是某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变成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高考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工作薄弱,从事音乐鉴赏教学的工作者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

2.利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流行风》时,我积极查找资料,将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优秀作品引进课堂。

如欣赏《懂你》时,一边欣赏视频中感人的亲情画面,一边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有的给大家讲了父母及家人为自己做的无私付出的事情,有的讲到母亲一次为了赶来为自己送饭,鞋子磨破了,光着脚走了几十里山路,等终于到达目的地时,脚上已血迹斑斑……这样感人的、实实在在的亲情故事,感动了班上许多学生。此时,优美的音乐声再次想起,很多学生流着眼泪,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那首深情的《感恩的心》。

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成功非常具有典型性:刻苦、用功、持之以恒……成名后也不骄不躁,还积极倡导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们要《听妈妈的话》。与此相反,很多“歌星、影星”功成名就后丧失自我,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航标,从而铸成大错。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要适时告诫社会阅历尚浅、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以后,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有什么样的成就,都要始终头脑清醒,不要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做让父母亲伤心、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3.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3.1导入过渡语

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总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快速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们可采用的不同导课方法,如开门见山式、设问激趣式、故事引入法、示范表演法、媒体播放法等,对语言的设计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评价激励语

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辨能力都较强,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激励仍不可少。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考核成绩等,可以激励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音乐学习的其他教学环节中。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通过聆听、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情绪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我引用列宁的话激励学生:“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4.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创设最佳情境。

教学中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在音乐教学中,一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美术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兴趣。二要注意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充溢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5.强调“听”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聆听氛围。

音乐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其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在这项活动中,首要的目的是通过听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获取认识的。对于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的。因此,离开了听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听觉体验,激发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由此可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对教学设计很重要。

通常我会在每次的音乐鉴赏课前,播放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音乐会或影视片段,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气氛,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和欲望,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诸如音乐小点心、音乐家故事、趣闻逸事、音像材料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聆听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同时提醒自己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切忌语言描绘,夸夸其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各个相应的音乐情境,从聆听中体验、感受、想象和理解音乐。

6.游戏介入。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教学探索,2011年第01期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对教学活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现行高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早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课前集体合唱或者播放一些活泼优美的乐曲,制造出良好和谐的音乐氛围;在课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使用较为欢快的乐曲;对于课后,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流行乐曲来进行学生作业任务的部署安排。

二、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现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看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变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殊不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音乐学习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是学生进一步音乐学习的基础前提。没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学生是不能获得音乐学习的长足发展和全面提高的。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更为细化地理解和把握。就拿听觉能力来说,听觉能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而不是利用各种先行视听设备变着花样让学生去听。听觉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歌唱、演奏和创作等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聆听,并开展大量的听觉训练体验。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

三、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实施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计算机系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在“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民族地区的风景、服饰、舞蹈等等图片,学生通过观赏这些图片,从视觉上获得民族风格的享受,有利于加深对民族风情的了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第4篇

一、调研活动概述

调研内容与领域主要有:1.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2.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3.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4.校本教研情况,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情况,组内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情况;5.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情况,包括教材、教参、教辅使用情况及网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市作为样本地市,每个地市选择三所全日制高中作为样本校,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城镇普通高中和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现场听课、交流访谈、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调研小组与当地教育局领导、校长代表、地市教研员进行座谈,听取课改情况汇报;第二步,深入到样本校现场听课,组织问卷调查,并与教师、学生随机访谈,实地考查课改实施情况;第三步,分学科召开座谈会,与各样本校的教师座谈,了解课改信息。

二、音乐课改概况

(一)音乐课程开设

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模块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修满可获得2学分;选修模块包括“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模块学习18课时,可获得1学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学校能按要求开足音乐课,这20%的学校集中在省级示范高中这一层。开课的基本方式如上所述,个别学校高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另有20%的学校只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每周一节,共36课时。开课的方式有:高一年级两学期都开设“音乐鉴赏”模块;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再有半数学校是高一年级同时开没“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音乐和美术分单双周轮换上课,高一学年共开设音乐课18课时。还有极个别学校只在音乐高考班开设音乐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等,在普通班级根本就不开设音乐课,或以“上大课”(几个班集中上课)方式开课。

另据“音乐学科模块开设情况”调查显示,仅有3%的学校开设了三个以上模块,36%的学校开设了两个模块,46%的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模块,还有13%的学校没有按模块开设。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两个模块,选用了一本必修模块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只在高一开课,于是占有2学分需要36学时予以保证的“音乐鉴赏”只安排了一半的课时量,另18学时上选修模块。

总的看来,能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只有少数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普遍没有按要求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选修模块往往被束之高阁。

(二)音乐教材选用

调查发现,各校在音乐教材的选用上呈现出以下共同特点:其一,不管学校是否开设了选修模块的课程,学生一般都有两本音乐教材,即一本《音乐鉴赏》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选修模块教材的选择少有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个别学校为每个学生订有三本或更多的音乐教材。其二,学校在没有征求音乐教师意见、不了解学生选课情况、不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甚至不明了音乐学分结构的情况下,笼统地选订音乐教材。其三,按照常理,学校一般按开课的顺序逐步订购和发放教材。然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在高一上学期一次性到位,由于暂时不开课或保管不善等诸多原因,多数学生的教材还没到开课时就弄丢了。

教材的选订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而是由学校相关负责人做主选订,最终结果只能是学校订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为学校课程管理的独断与随意。

(三)音乐教学实施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施有如下几方面值得肯定:其一,教学中能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聆听,观照音乐教学的文化性,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积累相关文化,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其二,教学中体现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唱、一起奏、一起演,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式、朋友式的关系。其三,教学中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其四,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们的音乐教学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多数音乐教师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思维的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教学的特点,流露出效仿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痕迹。二是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教材施教。调查问卷显示,只有20%的教师能基本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80%的教师只选用了教材中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为教师自组,反映出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非省级示范高中,教学基本不按教材实施,而以教师自组内容为主:或根据学生兴趣组织专题欣赏,或欣赏流行音乐,或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进行赏析,或偶尔学习演唱一些流行歌曲。三是选修模块的开课仍然以原有班级为组织形式,并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欣赏内容或自组内容实施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由选择权。如有的学校虽订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但基本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成舞蹈欣赏课和戏剧欣赏课。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如何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做得很不够。

(四)音乐学分认定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也对高中音乐学科实施与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本

次调研活动所抽样的学校,基本没有严格按照学分认定要求实施。个别实施情况稍好的学校,必修模块将卷面测试、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分;选修模块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修满18课时,就能获得1学分。部分学校因选修模块的教学没有按课标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如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内艺术团体或参加校园歌手赛表演活动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活动就获得1学分。教师调查问卷显示,有40%的学校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没有实施学分认定,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制定学分认定相关细则”、“对各模块学分认定模糊不清”等。

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学分认定很不规范,多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没有采用学分制,即使实行了学分认定也流于形式。学校对课程实施及评价疏于管理,尤其对音乐学科各模块学分认定缺乏必要的监控。

(五)音乐学科师资

调查表明,高中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良好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音乐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方面的薄弱环节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单一,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师资配备。本次调研所到学校大多配有三至五名专职音乐教师,少的也有两名。从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不少学校还存在专职音乐教师富余的现象。按一般标准,高中音乐教师正常周课时量在14节左右。据调查显示,80%的高中音乐教师周课时量在10节以下,周课时在6节左右的现象还很普遍,只有15%的音乐教师能达到满工作量。

2.专业素养。参与本次调研的专职音乐教师中,90%以上毕业于正规音乐院校,80%92上达到本科学历,甚至绝大多数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领域,而专门修习过“戏剧表演”和“理论作曲”的基本没有,可谓专业高度的趋同。面对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模块,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必然导致“不缺教师缺专业”的问题。 3.师资培训。调查显示,实施新课程以来,所有的高中音乐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次以上的学科教学培训,其中16%的教师参加过两次,20%的教师参加三次以上。但是,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改理念认识和音乐教材介绍等方面,接受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师资培训力度还要加大,且应多倾向课堂教学研讨方面,多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示范课例的观摩,在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可喜的是,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比较好,近90%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50%的学校做到1至2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

(六)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音乐教学要有基本的教学设施,如钢琴、音响设备以及丰富的音像资料等。此次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是,95%的学校设有一间音乐教室,多数有两间专业音乐教室,部分省级示范学校有四间专业音乐教室。

各学校的音乐教室主要是适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如要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则还需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和合唱教室。据调查,除个别省级示范高中建有艺术大楼,设有以上专业教学场地外,绝大部分学校暂时缺乏。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所听的三节选修模块的音乐课――“音乐与舞蹈”、“演奏”和“歌唱”,都是在音乐教室或本班教室完成的。一般高别是农村高中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音乐教学设施相当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亟待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各地市教育局基教(普教)科、教科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基础的不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认识存有差异,各地各校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上表现出不均衡,多数学校离我省高中课程实验的预期还存在很大差距。音乐学科与其他高考学科相比较,仍然是弱势学科,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诸多不足。

(一)学校没有按标准开足开齐音乐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实施高中课程改革,音乐学科的课时量比课改前增加了三分之一,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最低开课标准为54课时,音乐课程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一个模块增加到必修和选修的六个模块。而调查了解到的情形却是,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时量反而减少了,可以说音乐学科在课改后成了“重灾区”,连原有的基本课时都被挤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文化课程内容增加,而课时没有相应地增加,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成绩,则优先保证高考科目的课时量,压缩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另外,有些学校为了通过艺术特长生(或专业生)考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音乐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音乐特长生培训,尽量压缩普通班音乐课时,甚至不在普通班开设音乐课程。

(二)教师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不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的情况,特别是非省、市示范高中,音乐教学基本由教师根据学情自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现行的课标音乐教材内容过于深奥和专业,且音乐教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而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如严格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有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成课标要求。于是许多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舍弃课标教材的内容,仅根据学生们的喜好组织内容实施教学,或听唱通俗歌曲,或观看音乐电影等。其二,选修模块基本上是以班级形式开设,受到教学场地、学生人数、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按课标要求实施教材内容,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适合大班额集体上课的欣赏内容实施教学。其三,由于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音响资料)不能及时到位,致使不能正常施教教材内容,音乐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三)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

造成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的原因:一是不重视,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不重视,没有明确的要求;音乐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愿按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二是不适合,大部分学校没有按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完全按课标教材内容施教,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不好实施学分认定。三是不相关,音乐学科为非高考学科,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与其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加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校非高考科目的

学分认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学分认定便不能有效实施。四是不得法,由于教育主管和业务指导部门对音乐学科等非高考学科的学分认定缺乏有效的指导,音乐教师根本不清楚如何按要求认定学分。

(四)音乐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一般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别,在音乐教学设施方面尤为突出,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除了教育经费的紧缺之外,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有的学校每间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且与互联网相连,唯独音乐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有的学校在征订学生教材方面舍得花钱,音乐选修模块的学生用书人手一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以及配套的音像资料却相对滞后或不征订。

四、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行政领导

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立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通过教育行政的手段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就高中音乐学科而言,必须对开课时数、教材选定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督察与监管。将开齐开足音乐(艺术类)课程纳入示范性高中、合格高中评估验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凡不按照省颁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或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二)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要求开设的课程共有15个学科,其中,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实际11个科目)作为考查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这虽然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但是也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考查科目给考试科目让路提供了便利。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考查科目水平测试的监管,否则,考查科目的开设和评价都必然会流于形式。

(三)开展研究培训活动

研究培训活动应该从三个层面得到加强:一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要形成制度,要求人人参与,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评的范畴。二是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以示范性高中为龙头,带动本地域高中课改教研,要把在课改领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纳入示范高中评估范畴。三是要加强省、市级教育科研院所的业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提升研究培训活动的水平和层次。

(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做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均衡,特别要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县(市、区)教育局对职权管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做一次普查,根据艺术教育规程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配齐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第5篇

通过调查了解了我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音乐教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调查虽然是区域性的,然而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则具有普遍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现将调查的部分结果作一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初步设想,以期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研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被调查的307所高中音乐教师配备总数为629人,平均约为每校两名,按人均周课时量16节计算,基本能够满足中等规模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从学历达标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38%,其中音乐专业毕业占99.04%,确保了高中音乐课的专业性。但从了解到的教师专业结构来看,目前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和舞蹈三个领域,而能够担当选修模块中的戏剧表演、创作或其他乐器专业教学的比较少,导致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不缺教师缺专业的现象。

如何改变目前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教师能一专多能,胜任不同模块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也要考虑本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调配教师。另一方面是改革师范教育,音乐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学好声乐、钢琴这两个基础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学其他专业,以满足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提倡教师或学生走班上课,甚至可以让区域之间的音乐教师实行跨校兼课,或者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兼课,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落实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音乐课上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须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54课时)。

各校音乐开设总课时数及模块选择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能按规定开足54课时的学校占被调查的307所高中的20.52%,有61.88%的学校开设总课时为36课时。各校选学的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这两个模块,另外几个模块开设的相对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高中音乐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不足,选学模块单一,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为了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在开齐开足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快推进选修模块的开发与开设。

浙江省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该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为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目前的现状,积极探索高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我省广大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和价值(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1第1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重组策略探究》);对音乐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2第6期《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模块小班化教学,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不同的模块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我省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专业特点,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等模块进行了拓展与二度开发,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标”化,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这些地方课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调查的教师中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占10%左右,基本按教材上课的约占71.3%,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占18.6%。学生用书的配发率达到86%左右,还有少部分学校补充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造成教师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随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音乐课时数少而教材内容比较多,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教师自身对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少;选修模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师拿到这些教材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按教材要求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等,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也对音乐教材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图:

调查表明:广大音乐教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认同度总体比较好,很满意率为7%,基本满意率达到57%,不满意仅占了5%。

不少音乐老师在调查中对教材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不至于过于专业和深奥;教材应该编写得更精练,符合当前音乐课时的实际需求;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现有音乐基础出发,重视城乡和地区差异,不能一刀切;多选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名家名作编入教材;增加中国传统的经典曲目欣赏,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一些贴近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内容,多一些现代的元素,适当增添近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四、学生音乐学业评价情况

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对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是由音乐教师自行组织评价的,评价内容以“音乐鉴赏”和“歌唱”居多,评价方式多为书面测试与现场表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工作还不够重视,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等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也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学业的评价流于形式,随意评价、随意送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使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学生学业评价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的组织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音乐教师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音乐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现场表演、听音乐答题、问卷调查、论文、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课堂陈述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演或书面测试。要重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艺术竞赛结果或参与学校艺术活动情况来代替音乐学业评价。

五、学校音乐室配备情况

从各校音乐室配备情况来看,具有一类配备标准音乐室的学校有207所,约占67.42%,基本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对于选修模块所需的专用教室需求更迫切,但从数据显示来看,选修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舞蹈室、乐器排练室或琴房、数字音乐教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为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基本的教学所需。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为开设音乐学科选修模块提供专用教室,提供网络服务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六、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调查时,我们也就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据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音乐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工作压力相比于其他高考学科要轻,但老师普遍感到在学校的待遇和地位不如其他学科教师。一些老师在问卷中这样反映:因为要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一切以高考科目为主,像音乐学科这些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就普遍得不到重视,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只看重比赛结果,不重视平时课堂教学;学校其他老师对音乐课以及艺术活动或比赛不理解、不支持的也比较多,一些学生也抱着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态度等等。因此在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发放、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音乐教师明显低于其他学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