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学效率
经过多年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探索,现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先天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尽量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1: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表示物质的元素》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熟背课本上的30个元素符号。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班同学,记忆力好的学生背起来很快,但记忆力差的学生会好几天都记不住,记住前面的却忘了后面的,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很难记到实处,尽管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这时作业任务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生身上,严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设计把教材上的30个元素符号分为两类,其中必记的18个,分别为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银、碘,其余12个中氦、氖、氩、锰、钡、汞可以缓背,而锂、铍、硼、氟、金、铅为选背。对18个必记元素符号,在新课学习前两天,每天选记6个,并且要求每一学习小组成员在第二天相互检查,加强监督。
元素符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是基本要求。18个必记元素属于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要求,另外12个元素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性要求。上述安排,既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概念、规律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必记18个元素符号的检查,部分学生还能把全部30个元素符号都背出来。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遵循夯实基础、寻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有发展,以期实现“有教无类”。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由负担转变为享受。”
案例2:「布置作业在光学复习课后我曾给学生布置一道复习题:请分别举出两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
「作业分析这道题看似简洁方便,个别学生回答也算符合要求,但学生所举例子非常有限,而且有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得知是作业缺乏情境学生不买帐,提不起兴趣。
「优化设计唐僧师徒西天去取经,有次路过一个地方。只见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宜人;树影婆娑,绿草微摇;一汪浅水白云倒映,鱼儿嬉戏;湖面波光粼粼,有时还很耀眼。好一片风光的草原啊!突然天公变了脸,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滂沱而下,使得四人急忙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可是刚跑出没多少远,赫然又雨过天晴了。极目望去,山边横贯着一道亮丽的七色彩虹。哎,这老天爷!
想一想:在这个情景故事里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光的哪些知识?
由于重新设计的作业题以《西游记》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情景,所以学生写作业兴致较高、完成得也挺认真,结果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促成学生的愉快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性作业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案例3:「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组成物质的元素》后的作业: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作业分析老师对这类题目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事实上有三成的学生选了B选项,这让我颇感意外。经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老师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真实体验,作业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优化设计调查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选择超市或药店中的两三种保健品,了解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或调查化肥中的有效元素:到农资店中选择两三种化肥,了解化肥中的有效营养元素。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只要我们把科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科学作业的魅力,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
四、结论
总之,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只有扎实做好编选作业习题、活用布置形式、有效实行批改、及时反馈矫正等环节,优化每一环节,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关键词】流程银行 风险管理 系统工程
一、项目背景
XX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XX农商行)位于西部某地级市,主营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无论从经营业绩、发展速率还是从管理机制上来看,都是农信系统内的优秀典型。因此通过流程银行建设打造该行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实现“泥腿子跑高速”的高效率和低事故率,也具备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整体工作框架
系统工程研究问题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我们为该行设计的总体框架包括市场调研、现状分析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三部分。
基于系统科学的动态系统理论,动态过程中系统诸变量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整体框架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对具体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进行了进一步拆解,明确了七大项二十七小项的核心工作内容,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战略澄清为指引,以流程再造为载体,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员工为根本,转变服务模式、定制战略措施、完善流程体系、再造组织架构、强化风险管控、深化人事改革、精细财务管理、健全制度体系。
三、核心工作内容
流程银行的基本理念是“从职能管理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以及“流程定组织,前台为客户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因此,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和流程的梳理优化是流程银行打造的核心内容,下面简要介绍XX农商行的主要做法。
(一)梳理业务流程,全面开展风险点排查
XX农商行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首先组织了营销条线流程、信贷条线流程和营运系统流程等29项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排查出900多个风险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行具备了相当前瞻的风险管理意识,结合未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对风险点和风险事件数据进行了再加工。一是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借鉴操作风险管理中“计分卡”的方法,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论证,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形成最终评估结论。二是根据评估结论,将风险点按“危险区、警告区、控制区和安全区”分为四个层次,绘制出“风险地图”,直观地映射出作业流程中各风险点分布状况,并根据风险地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偏好,不仅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为清晰的管理目标,而且总结和探索出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根据风险点风险级别,在流程设计中实现对不同的风险单元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危险区和警告区的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
(二)结合业务特点,设计和优化作业流程
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XX农商行进一步突出自身机制优势,兼顾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测和管控,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从重点整合信贷业务流程入手,按照“高效运行、一站式服务、流程差异化、简化非增值流程环节”等原则减少审批层次,明确规定作业单元停留时间,实行限时作业。二是全力推进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调整作业运行路径,在系统开发及流程设计中,重新整合业务活动次序、路线及活动间逻辑关系,坚持作业运行以并行为主、串行为辅的方式,改变原来作业运行以串行为主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速度。三是以流程管控为基础,规范业务操作。按照“一项业务,一个制度,一个流程”的要求,构建流程管控体系,利用IDEF模式化工具对每项业务进行图表设计,绘制跨部门作业流程图,方便业务操作。同时,将流程操作环节中的关键风险点与全行的历史风险违规事件进行链接,最终形成包含“一图一书两表一库”、涵盖业务、管理和支持保障在内的完整流程体系。
四、项目绩效评价
流程银行建设成功与否需要有明确的系统输出型绩效佐以判断,因此我们在进行流程梳理时需要同步设置绩效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逐步分解至各末级流程。
经过初步研讨,“预算控制率”、“核心客户营收贡献度”等财务业绩指标需要通过一定经营周期后的经营财务数据加以佐证。除此之外,“客户满意度”、“流程基本效率”等运营指标可以借助系统理论中的统计手段和工业工程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统计分析手段在该项目绩效评估中的基础应用。
我们首先针对核心信贷流程设计了作业时间和人力调查表,随后在搜集样本数据并进行了初步测算后,对服务效率有了基本的积累数据和仿真分析。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流程节点的客户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就重要性得分、作业贡献度和要素达成度等内容进行了矩阵分析。
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因素判断矩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并在可行性权重的设计基础上结合AHP模型得出了初步的改善绩效结论。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论文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传统和新型英语作业设计的分析对比,探讨反思适合新形势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所有学科都离不开作业。所谓作业,即教师在授课后,为了进一步检查教学效果而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它是学生主动思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应用能力,对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修改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英语作业主要围绕着听、背、写、译等方面来设计,它们只是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简单复习、重复。学生往往只是完成一项口头或笔头的任务,并不能在应用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而新型的英语作业应打破这些老框子,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技能,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明天而设计。像研究任务、小论文、专项采访、调查报告、作品创作、项目设计、汇报演出、主题绘画等新型的作业模式都应是英语老师设计作业的首选。
1 作业布置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个性化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要求和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作业内容应尽量适合学生的课外实际生活,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多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有交流意义、能体现合作互动的语言实践机会。
1.2 多样性原则:小学是天生的喜新厌旧,同一类型的作业做的次数一多,他们便会渐渐失去兴趣,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1.3 发展性原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2 作业设计案例呈现
我曾经在所任教的两个平形班做过一段时间的如下实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传统和新课程准标两种理念,为两个班分别设计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形式。通过对作业反馈情况和实验后的调查,分析对比两种作业模式的利弊,从而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模式。
下面通过实验中的两个作业设计的案例来阐述新课改过程中作业设计观念的变化。(知识背景:在学习了牛津英语Unit 5 Time 后.)
作业设计案例1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用past,to表达时间的方法
作业形式:英汉互译,模仿例句
语言技能:Writing and reading
作业内容:
(1)用past或to写出并说出下列时间:5:30;7:45;12:25 ;2:05;8:55;3:40 ;
(2)根据自己日常生活时间表仿照例句编写4段对话。
例:A:Hi, What’s the time, please?
B:Let me see. It’s 7:15.
A:Oh,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OK. Let’s go.
作业设计案例2
设计目的:巩固用英语表达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形式:资料收集、讨论(两人一组)
语言技能:Reading,writing and speaking。
任务内容:
(1)在即将来到的假期里,你打算外出旅行。通过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 收集本地汽车,火车运行时刻表。
(2)与好友一起讨论所要乘的车次,时间及中途是否转车。
(3)准备好下一节课向全班报告行程计划,并简要说明理由。之后选出最佳设计。
3 作业设计案例对比
从以上两个作业设计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作业设计却截然不同。这不仅仅只反映了设计者的不同思路,它更体现出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间的冲突。
(1)案例1代表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作业模式,并且此类作业形式在现今各学科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作业设计的框架,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置在语言知识的单纯记忆模仿上,它试图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但其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词义,句义的层面结构上,误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法学习,词语记忆上,从而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怪圈。这样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厌倦情绪。
(2)案例2的作业设计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融入了现代的外语教学理念,即: 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那里,以及独立完成任务,查阅有关资料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作业设计理念反思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呢?
我认为: 首先要解决两个“更新”问题。
4.1 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都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还要确立正确的语言观:语言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信息载体。语言教学不是语法知识的传授,而是综合语言技能的培育。就英语作业设计而言,教师还应在作业功能,作业形式及其完成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反思与研究,
4.2 知识的更新,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外语教师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广博的知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拓展知识视野,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新课程知识,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总结了几种可设计的作业形式
5.1 基础性作业。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型两个内容。词汇部分:抄写每单元的重点词汇,加强记忆与巩固。句型部分:学生抄写每一模块的重点句型,识记各种句子成分,接触各种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2 创意作业。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等。学了这类单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在实物上贴上标签,如:pencil, book, desk, chair等, 或者让学生画出这一物品再在画纸上写下这一英语单词,如:fish, tiger, car等,还可以让学生手工制作出这些物品然后贴上标签,如ship, boat, plane, bird等。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
5.3 收集信息作业。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如:No water. No smoking.等。此类作业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5.4 实践性作业。例如在教食物这一单元时布置给了学生一个特殊的课后任务,即请同学们自制一张食物表格,并调查家庭成员对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恶。可以把调查结果以文字汇报形式呈现或以数据统计表格形式呈现。学生在完成此次作业的过程中,既充满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这个调查任务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使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从了解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开始。
总之,只有有效地布置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加强和巩固,而有效的课外作业需要遵循适以上各原则,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准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小艳.“英语作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