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机构背景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P2P网络信贷 个人信用 坏账 风险
一、P2P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贷中借款者个人信用存在风险
网络信贷的正常贷款程序是必须要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的,包括身份证,银行账户存款,学历证明等,每个借贷网站都要对这些进行核实,但是有一种情况会使这种验证方法变得失效,那就是借贷方信息造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的身份信息就会使银行无法追踪借出款项的具体用途,从而使钱款追回难度增加,如果借款人有高消费的话也不能及时限制,导致其无力偿还,这样对网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借贷体系。同时交易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也不够高。国外的网络借贷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我国在调查借贷个人的信用记录、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等材料等方面还是不够全面,容易让不法分子趁机钻空子。P2P诚信建设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企业。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本办法所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是指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部门。
(二)网络信贷中借款公司信用存在风险
网络信贷中的公司往往是些小公司,是那些从银行不能贷款,或是嫌手续麻烦等不及的公司。在跟平台谈判时,都说借款时间很短。这样的公司往往存在财务不规范,或是有帐外帐等情况。在我国目前对小企业的监管还有隙可乘。平台在风控时,往往容易因时间紧,了解不全面,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井。这样就有一些隐患,到期后不一定能准时还款。
(三)网络信贷中的投资者对风险承受力准备不够
风险和收益是永远成正比的,要想有高收益,就要抵御高风险,网络信贷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同期利率几乎是银行的4倍左右,因此吸引了大批冒高风险而来的投资者。获得收益时沾沾自喜,一旦产生风险怨天由人,惊慌失措。
(四)网络信贷中存在风险
本文将此类风险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意外事件风险,比如信贷网站被黑客盗取了信息,将投资者的个人信息非法盗取并进行非法倒卖,同时将客户账面上的钱全部取走造成的损失。这种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使网贷平台的信誉度下降,另投资者不再信任它。二是借贷者不能如期将欠账归还。借贷平台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企业。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借贷平台尽管采取很多严密保护投资者的措施,如:根据规定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等。如果贷款不能如期归还,除了平台明确有还款义务的,那么受损失的是投资者。针对这种情况,多数平台会将此人拉入借款黑名单,不允许其再次借贷,同时利用手段来催债,但是往往投资方会有若干人,因此此种案件立案成本很高。
二、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一)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经过与金融机构及社会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约定,采集、加工、储存分散在各金融机构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活动。
在国外,这种个人征信体系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了,但是在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一定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实我国的借贷系统。比如借鉴国外的评定信用等级的标准和开发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将新建立的法律法规尽快落实到实处并逐渐使执法行为逐渐成熟。
(二)构建我国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小企业的诚信体系,主要从二方面构建。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主要靠税务和工商各部门加强监管,常指导及调查,起到震慑作用,让它们不敢做假。另一方强化企业必须聘专业会计加强会计职业化队伍建设,一旦发现假帐会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负责人计入不良征信系统。以此逐渐形成整个社会诚信之风。
(三)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投资者是资金的重要来源,切实保护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投资者方面,投资者自身需要掌握一定的避免风险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在借贷者借款之前对借贷者的信息背景调查清楚而不是糊里糊涂的将钱借出去,同时借款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将借款多分散给几个借款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
二是借贷平台工作做细,严格按法规操作,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借款人应当配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出借人对融资项目有关信息的调查核实,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结论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进步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导致了很多诈骗事件的形成。这是一把双刃剑,杂获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背后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加强P2P诚信建设是当务之急的事。只有将诚信建设做到日臻完美的程度,才能使我国金融大环境得到有效的净化。
参考文献:
[1]张玉梅.P2P小额网络信贷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
(12).
[2]孙之涵.P2P网络小额信贷探析[J].征信,2010(03).
[3]辛宪.P2P运营模式探微[J].商场现代化,2009(07).
[4]陈 初.对中国“P2P”网络融资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
(09).
[5]李增福 李杭芝.关于中小企业网络联保信贷模式的探讨
[J].金融论坛 2010(03).
关键词:货币服务商;洗钱风险;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38-05
一、引言
根据国际反洗钱权威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定义,货币服务商是指经营资金转移或价值转移以及货币兑换服务的行业,包括两类:一是提供货币价值转移服务的机构,如汇款公司、替代性汇款体系等;二是提供货币兑换服务的机构,在我国主要是商业银行。货币服务业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就是根据货币服务商的客户、产品、渠道和地理位置,将他们成为洗钱对象或渠道的风险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在货币服务商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框架下,决定风险等级,识别减缓控制措施,分配用于高风险客户、产品、国家的资源时,要考虑客户的职业和资金来源、交易的频率和类型、客户和的地理位置、机构受到反洗钱监管的程度以及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制裁和指引等。
洗钱是指试图掩饰资金来源于犯罪的特性并逃避监测的行为。在缺乏只有犯罪分子才掌握的内部信息的前提下,对洗钱风险的分析只能基于从以往公开的案例信息中所形成的职业经验,以及货币服务商识别出的不可能为他人所知的薄弱环节。因此,有犯罪意图的客户所提供的错误或令人误解的信息所形成的客户背景资料,用途有限或没有实际用途。预防措施的目的,就是减少或缩小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被有效用于掩饰非法活动的范围。依据各国办理牌照和注册机构的不同,货币服务商可被作为类似服务的金融机构来实施反洗钱监管,要求货币服务商监测并报告可疑交易,对大额交易设置相应门槛,实施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并保留相应记录。
风险为本方法是国际组织力推的反洗钱工作重心,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也成为当前货币服务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内容。货币服务商用风险为本方法管理、降低洗钱风险的细节应建立在其业务操作的基础上,包括业务规模、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经营地域等。恰当实施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为货币服务商识别客户和与交易有关的潜在洗钱风险提供了一种框架,使其业务能关注于可能带来洗钱高风险的客户和交易上。恰当地实施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有赖于货币服务商对信息的收集。如果货币服务商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做到无任何形式的法律障碍(无论他们是否同属一个金融集团),尤其是能与位于国外的货币服务商交换信息,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的有效性将会大大加强。
二、货币服务商洗钱风险分类
为了实施合理的洗钱风险管理方法,货币服务商应当识别不同类别的风险并对不同的风险类别进行评估。通过对客户、客户类型、产品服务、地域和交易带来的洗钱风险的识别,可以使货币服务商决定和实施缓释这些风险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通常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要进行风险评估,但对于有些客户,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了解更为全面的风险背景。货币服务商还应根据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调整对特定客户、渠道、地理位置或产品服务的评价。
(一)国家/地域风险
国家风险,与其他风险因素一起,为评估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判定一国为高风险的因素包括:被FATF声明认定为反洗钱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要对其开展业务关系和交易特别关注的国家或地区;受联合国、FATF或其他政府制裁、禁运等类似措施的国家或地区。另外,有些情况下,有些国家受类似于联合国等组织的制裁,但并未被广泛认可,由于措施颁布者的立场及措施的性质等原因,货币服务商仍可给予信任;被可靠来源认定为缺乏适当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的国家或地区;被可靠来源认定为特定恐怖活动,或为已被指定的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和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被可靠信息来源认定为腐败或其他犯罪活动十分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包括实施以下犯罪行为的源头国和转移国,诸如贩毒、买卖人口、系统欺诈和非法赌博。根据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货币服务商应将交易中的地理风险考虑进去。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来自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汇入汇出;完成货币兑换又将钱转汇至高风险国家的客户。
(二)客户风险
判断客户或某类客户带来的潜在洗钱风险对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非常重要。根据自身的标准,并与适用的法律保持一致,货币服务商应判断某客户或某类客户是否具有较高的风险。预示着高风险的客户类型包括:在异常情况下建立业务关系或开展交易的客户(例如,客户到一个难以解释的远距离场所进行交易,无明显业务或法律原因的转账,非正常的单日或多日行为,不合逻辑或无明显目的的高额或频繁收付转账,特定的一组人或在一处或多个地点或通过多种服务进行交易;客户行贿或在没有小费习惯的情况下提供小费);客户是政治公众人物;非面对面客户;对交易进行分解的客户(分解金额以避免大额报告或记录留存);汇款至在线赌博地点的客户;汇款至高风险国家的客户;使用或关联机构,关系交易性质难以识别资金受益人的客户;与交易目标国无明显关联的客户或组织;被怀疑代表第三方但又不透露该信息的客户;交易设计不受监管的某些慈善机构或其他非营利组织(特别是那些以经营跨境业务为主的机构);已知的被执法调查的客户;提供假身份证明的客户,无论是证件本身虚假,还是证件与客户缺乏相关性,或者证件内容与其他文件不符(例如使用其他国家身份证);在不同场合提供不同证件或不同的识别信息(如手机号码或地址)的客户;接收汇款的交易模式与犯罪收益模式相符的客户。
(三)产品/服务/交易风险
全面的风险评估也应包括对货币服务商提供的不同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判断。货币服务商还应当关注与新产品、创新产品或服务有关的风险。尽管服务不一定是货币服务商提供的,但它会利用货币服务商的系统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分发。在判断产品和服务风险时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有匿名成分的或易于跨国界的产品和服务,如网上转账、储值卡、汇票和手机现金支付;高限额或无交易限额的产品和服务;能向全球范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允许可转让票据现金交换的产品和服务,如储值卡或汇票。与交易相关的风险取决于货币服务商是接收交易还是支付交易。全面的风险评估还应包括对交易整体的审核。这些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交易发送。交易端的客户行为:交易目的不必要的复杂;代表第三方转账;与客户进行交易或与客户的随后交谈中,发现客户提供的信息与其财务状况或职业不符,或在正常业务程序之外;客户为了达成交易愿意支付非正常费用;客户对交易金额含糊不清;客户请求或试图说服员工不要上报;客户进行国际汇出汇款后表达希望收到同等金额转账汇入款项;非正常大额电汇转账;客户频繁转账至国外,且与目的国之间似乎无任何联系;非正常货币兑换(如小面额兑换大面额货币)。监控后台发现的行为:不同的个人账户转账至同一个人账户,或同一个人账户转至不同人账户;客户收到电汇后进行同等金额的转账;非正常大额合计汇款;客户使用别名和类似但不相同的地址;使用同一地址的客户群。
2. 交易接收。货币服务商收到1000美元或欧元以上的国内电汇,应在付款信息栏或格式中附上汇款人账号或身份证号信息。跨境电汇超过1000美元或欧元的应有汇款人的全部信息(姓名、账号、交易号、地址、身份证件号码、出生地、出生日期)。为此货币服务商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没有附上汇款人信息的交易,货币服务商要求提供附加信息的订购服务,但信息仍缺失;客户接受交易的类型与犯罪收益模式相符;一次性或固定时期收到大额转账信息,与收款人正常需求或收款模式不符的。
(四)风险
整体风险评估还应对使用特定交付货币服务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特定因素进行分析。某些情况下,本身也会使用这些产品和服务。对于那些国际化的货币服务商来说,评估的风险更为复杂,因为不同的司法辖区对的要求不同,对的监管也不同。风险分析还应包括以下根据货币服务商业务模块、系统和控制而确定的因素:与外地机构日常存在大量不合常规的交易;与特定地理位置的存在大量交易的;不遵守内控政策或外部法规要求的机构,如合规要求、监测、报告制度或客户尽职调查要求等;不遵守合规项目评估检查建议,受到查看、停业整顿或吊销执照的机构;数据收集零散、草率、不连贯的机构;愿意接受假证明的机构;愿意将含有虚假信息、或无法确定某人是否在某地不存在的地址、电话号码用作填补空白文件并形成记录的机构;交易发送接受比率与该地其他不符,或与其他犯罪交易通道特征相吻合;季节性业务波动与该地区其他不符合,或与其他犯罪交易通道特征相吻合;可疑或异常客户比例与不在此列的客户比超出可比地点的正常值;可疑或异常交易比例与其外的交易比例超过可比地点的正常值。
(五)可能影响风险的变量
货币服务商对洗钱风险分类评估还应考虑特定客户或交易的具体风险变量。这些变量可提高或降低特定客户或交易带来的风险,包括:(1)交易目的:针对传统和小面额消费者的交易所带来的风险要低于有大量现金量的交易的风险。(2)交易类型:个人发出的商业票据支付交易风险要低于两个客户间的零售交易风险。(3)发送或接受交易的风险:非面对面交易比面对面交易风险要高。(4)客户类型:临时客户的风险要高于已建立过业务联系的客户以及货币服务商或其机构有长期联系的老客户。(5)当被要求提供与交易性质相关的个人信息时,那些准备或即将提供可靠信息的顾客比那些发怒、抵制或对特定情况下应该了解而不了解信息(如汇款几千美元给对方却无法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的客户带来的风险小。(6)货币服务商收到特殊交易请求的重现率:被请求的交易类型及非常见交易类型的风险要高于常见的交易类型风险。根据客户交易时提供的信息判断为不规范的交易应被视为高风险。
(六)对高风险情形的控制
货币服务商应当实施适当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以降低经货币服务商评估认为存在的潜在洗钱风险。这些措施和控制手段包括:强化客户尽职调查水平,如主动与客户联系,了解交易的目的,客户与汇款人或接收人的关系,资金来源等;提高对客户关系的控制水平和检查频率;提高对高风险产品、服务或渠道的交易监测;提高对高风险客户或交易的了解;强化对付款时的信息系统及数据一致性、特别是高风险点的系统和数据整体性控制。
三、货币服务商洗钱风险管理
货币服务商为了有效管理洗钱风险,必须以风险为本加强内控体系,认真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客户和交易监测、可疑交易报告、对的尽职调查与监测及培训和教育工作。
(一)内部控制体系
货币服务商为了有效管理洗钱风险,必须以风险为本加强内部控制体系。高级管理层要对确保货币服务商维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可疑活动监测和报告负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必须建立一种风险管理和合规文化,保证员工遵守货币服务商限制和控制风险的各项程序和方法。除了其他合规内控体系,反洗钱内控体系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如下因素:货币服务商的性质、规模和复杂性;货币服务商业务运作的多样性,包括地域的差异性,货币服务商的客户、产品和活动概况,使用的分销渠道,交易数量及规模,与货币服务商运作的相关风险等级,使用系统的整体性,货币服务商直接与客户交易的范围,或经媒体、第三方、非面对面交易的范围。
高级管理层需要有独立的办法,验证风险评估和关联程序以及相关内部控制措施的建立和运行,确保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程序反映了货币服务商的风险情况。例如,独立的测试和报告应由不参与货币服务商反洗钱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专业顾问或其他合格部门作出。测试应以风险为本的(集中关注确定高风险客户、产品和服务的方法);应评估货币服务商反洗钱整体计划的充分性;货币服务商运作、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风险评估质量;包括对优先关注事项定期进行风险为本的评估,以及程序和测试的循环、全面的评估。
(二)客户尽职调查
客户尽职调查程序旨在使货币服务商确信其了解每个客户的真实身份,无论是在客户进行交易时还是在进行客户行为类型后端审查时。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对于货币服务商来说不同于银行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货币服务商主要给那些临时的或一般不开立不保有账户的人提供非长期、以交易为基础的服务。但货币服务商有时也向客户介绍一些类似会员卡一样的管理工具或长期策划项目。货币服务商的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很大程度上与事后交易行为监测和分析能力有关。货币服务商应有以下被有效实施或使用的程序:
1. 在做交易或业务存续期内,要通过实地检查,识别和核实每一个进行或试图进行超过法定限额交易的客户;每一个一定时期内与货币服务商有持续或多种交易的客户。
2. 电汇交易金额超过1000美元或欧元时,客户识别应包含“发起人全部信息”,包括姓名、账号或特别参考号码、地址或国民证件号码(护照),或身份证,或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等,这些信息应附在电汇时的付款单和(或)付款信息中。对于国内电汇,汇款方货币服务商可包含发起人全部信息或只填写发起人账号或唯一身份识别信息,前提是3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金融机构或主管部门提交发起人全部信息。
3.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货币服务商还应该识别受益权人,采取合理措施识别任何受益权人的身份。识别方法依风险不同而不同;识别高风险交易与客户,应获取适当的辅助信息以了解客户及其业务的具体情况,包括交易性质和程度。如果可以,尽可能获取连贯的关联信息,包括汇款人与收款人的关系,资金来源等;定期更新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风险评估信息。如果实际操作可行,对客户行为进行后端审查,获取适当的连贯信息以了解客户的情况,包括交易性质、汇款人与收款人的关系、资金来源。
(三)监测客户和交易,报告可疑交易
货币服务商的监测程度和性质取决于公司的规模、洗钱风险、所使用的监测方法(人工、自动或结合使用)以及被监测活动的类型。在以洗钱风险为导向进行监控时,货币服务商及其监管者必须明白,并非对所有的交易或客户都采取相同的监测方式。监测程度根据已监测出的客户风险、客户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客户住所以及特定交易而定。监测方法和程序也需要考虑货币服务商的资源。例如小型货币服务商无需从技术角度配置复杂的交易监测系统,只要使用的监测方法能恰当地反映货币服务商的业务风险即可。
风险为本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根据每个货币服务商对自身主要风险进行分析而产生的全公司层面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留意并重视货币服务商的判断,确保这些判断符合立法或监管要求,并且有合理充分的证明文件。风险为本的监测应允许货币服务商设定资金或其他限额,根据交易规模或类型识别需要审核的交易。适用于上述目的的情况或限额应定期审核,以决定是否与确定的风险水平相适应。系统和程序的变化应基于对前期结果有效性的分析、保证这种变化的信息以及货币服务商影响这种变化的能力。风险为本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识别可疑交易活动的目的,例如,将更多资源分配给货币服务商已识别出的高风险领域。作为风险为本方法的一部分,货币服务商还能使用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来完善自己识别可疑交易的活动。货币服务商还应定期评估其可疑交易识别和报告系统的充足性。
(四)对的尽职调查与监测
对的尽职调查旨在保证货币服务商了解其机构的法律与股权结构,确保其与合法的、愿意执行反洗钱要求,相应责任、政策和程序的不同机构建立商业关系。货币服务商对的尽职调查与监测的工作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根据情况变化,对进行识别,并进行必要的背景调查和尽职调查,比如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近期变化,业务开展时间、所有权结构、信誉度、财政能力、营业执照和监管机构,以及货币服务商可能受到的其他监管许可或登记。了解业务申请的其他信息,如向其他货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机构过去的合规监管记录、交易的性质水平和客户基础以及地理分布等。经批准,进行新的反洗钱培训,包括反洗钱要求,反洗钱合规项目责任、货币服务商内控政策和程序。定向、持续向机构提供反洗钱合规材料、工具和培训。使用风险评估工具监测行为,监测与交易相关的风险或识别存在风险的行为,包括结构易、客户鉴定共享或履历信息共享,高额转账或接受者,非正常的或无法解释的高交易量、交易量比例失调或季节性波动,汇款或付款时输入的低质量数据,相关的或质量很差的可疑交易报告,巨量与间的通道,非正常的模式,非正常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与的现场或非现场联系,对风险行为进行关注与补救,可能包括对的进一步培训、整顿、暂停或终止业务。为机构提供指引,帮助其对自身合规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其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地域、二级或外部情况执行自己的风险评估计划。通过定期的反洗钱合规计划评估,确保合规体系遵循内控政策和外部监管要求,如报告可疑交易、大额交易,监测以上提到的风险行为,报告和记录保持。
(五)培训和教育
FATF建议和国家的法规都要求货币服务商建立反洗钱计划。这些计划应包括向公司员工提供适当而且相称的反洗钱规定的培训。货币服务商进行成功控制的承诺既取决于培训,也取决于宣传。这就要求公司努力给所有相关员工和机构提供关于反洗钱法律、规章和内控政策的总体信息。开展持续的培训要求货币服务商的整体风险缓释策略保持适当的一致,培训的方法可能要根据具体的培训经验或保险公司总体经验的变化而变化。
不过,将风险为本方法用于各种培训方法,将会在培训频率、传授方法和培训重点方面赋予货币服务商额外的自由度。货币服务商应审查自己的员工总数、和可用资源,以实施如下包括反洗钱信息的培训计划:与适当的员工职责(如客户接触或操作)相配合;适当的水平(如根据是否一线人员、复杂产品来区分);培训频率与业务线风险水平相当。此外,反洗钱培训还应考虑集团内部专家状况、处理反洗钱高风险报告的内部控制程序等具体因素。
参考文献:
[1]童文俊.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0,(4).
[2]童文俊.金融机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海南金融,2011,(10).
我国经济新常态,表面上是增长速度的换挡,背后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增长动力在发生转换,主要特征如下:一是经济增速换挡呈中高速增长。由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回归到中高速增长态势成为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增速回落要求更好地权衡经济增速和转型升级,追求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二是经济增长动力发生结构转换。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由消费带动的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增大。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驱动。
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往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部分产行业将产生“剧痛”,导致一个行业或一个区域出现较大经济波动,进而给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巨大的压力。信贷资产主要特征如下: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顺周期特性。信贷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经济下行全面影响金融市场,给金融资产管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信贷质量下降,风险控制挑战明显增大。二是信贷资产质量受多元因素影响。金融市场固有的敏感性使其极易受到多元因素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问题与经济泡沫化、增速降低、产能结构等问题相互交织,并通过金融链条快速扩大影响,使得信贷资产风险更加复杂繁复难于掌控。三是经济转型期贷款结构调整滞后。近年来经济发展呈快速粗放姿态,信贷业务拓展多关注于信贷规模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需要调整贷款结构,尤其是企业的贷款结构。但受贷款期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制约,信贷结构调整空间有限,调整效果相对滞后。
三、新形势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难点
针对我国近几年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国家提出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新常态下,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面临诸多难点。
(一)信贷结构优化是一个长期挑战的过程。盘活存量意味着要收回部分存量贷款,投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战略性新兴市场需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如果短期内积聚的资金过多,容易出现类似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
(二)信贷投放需要考虑社会责任。目前相当多的企业虽然已经失去了发展动力和活力,但涉及数量不少的工人就业以及政府对当地经济的考虑,商业银行即使收回了贷款,出于各方压力以及社会责任考虑,也不得不重新投入贷款,该类贷款的风险较高、效率较低。
(三)谨慎操作限制信贷资产效能发挥。出于风险考虑,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投资趋于谨慎,增量贷款也较难投入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制造业,相对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及房地产投放在信贷资产分配中仍占较大比例。
(四)“去产能化”风险暴露后果难料。“去产能化”将使信贷风险充分暴露,这是因为去产能化是压缩和淘汰的过程,相当规模的信贷将大部分或彻底退出,对产能过剩行业来说,对信贷资金难有自偿能力。
(五)“降杠杆”增加资产转不良的风险。商业银行一方面面临着信贷业务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面临着经济转型过程中资产质量下降的严峻挑战,信贷资产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和优化迫在眉睫。
四、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基于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特点,结合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特征与新形势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难点,我们应坚持“内外联动、软硬结合”的方式构建信贷风险防控体系。
(一)加强硬实力。1.注重信贷资源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实时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挑选重点企业优质客户的在建、续建重点项目,积极投放项目中长期贷款,提高优质项目贷款占比,保证信贷质量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贷款。加强对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以及存量贷款的风险排查,及早发现风险及早制定计划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信贷资产安全。2.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监控。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和管理部门要运用好先进的信贷资产管理系统,认真按照贷款分类办法对客户贷款进行每月分类,对出现利息逾期、本金逾期等违约情况的客户贷款要及时按规定录入系统,实时反映客户所暴露的风险,为风险化解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信贷人员应通过实地调查全面掌握企业情况,分析判断信贷资产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反应并积极制定风险化解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想办法、早处理。3.完善大数据对业务的支撑。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认知能力,使人们从众多复杂的信息中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得富有价值的信息,在信贷业务方面可以大胆发展和应用大数据。首先,从信贷业务发展方面可以从大数据获取行业的整体情况,包括行业产能、销售、价格、盈利等,为行业信贷政策以及业务发展方向提供信息参考;其次,在信贷资产的管理上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为信贷资产管理提供宏观指引,通过宏观指引与微观管理相结合,更好地管理信贷资产;在信贷资产质量监控和分析上不仅可以运用大数据对自身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而且可以获取整个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情况,为信贷资产结构优化提供信息支撑。4.规范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严格制定和实施信贷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和从业基层机构的资质管理。加强信贷人员和基层机构信贷从业资质的准入与后续管理,无资质的信贷人员坚决不能从事信贷工作。基层机构从事信贷业务首先要求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懂信贷业务,并有相关的信贷资质,做到基层机构既是营销的主战场也是信贷资产质量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火墙”。5.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确在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高压线”,对在信贷业务中发展优质客户、保持了良好资产质量的个人和机构适当奖励;对为发展业务主动回避应知的风险、主动包装客户等行为应给予严厉惩罚;对管理缺失、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信贷资产风险,应严格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对确实因国家行业政策调整等客观原因造成信贷资产风险的,要实事求是认定责任,注意保护信贷从业人员和基层机构业务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失职就要追责、尽职方能免责”。
(二)提升软实力。1.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近几年来,农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信贷规模大幅度增长,为适应信贷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大幅增加了从事信贷工作的员工人数,充实了信贷员工队伍,但新增加的员工大部分为年轻人或从未从事过信贷工作的员工,缺乏相应工作经验及人生历练。因此,要结合健康信贷文化建设工作,加强信贷业务员工的知识培训和管理力度,在强化知识培训的同时,重视员工的实践锻炼,例如学习如何准确查阅企业账目、水电气缴费情况等,根据业务素质和信贷经验,做好工作分工,通过信贷人员的不断培训和合理分工,把控好信贷业务各环节的风险。2.深化行内的机构协同。一方面,针对集团客户、贸易融资客户及交易对手位于银行不同机构的情况,各单位不仅可以加强业务方面的合作,还可以通过机构间联手,信息共享,共同防范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既要严格按照信贷业务前、中、后台分立管理的模式,明确前、中、后台各自的责任和职责,又要加强前、中、后台的协同运作。前台人员按要求做好客户的营销和尽职调查工作,切实把好客户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贷款发放后要严格按要求做好贷后管理,监控好客户的资金流,严禁发生“裸贷”;人员要认真审查贷款客户贷款的合理性和抗风险能力,并提出增强贷款安全的具体措施;后台人员要认真核实贷款前提条件是否落实,以及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确保贷款资料的合法、合规。3.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农业银行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任何内控制度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信贷业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通过刚性约束来控制风险,信贷风险的控制,要依靠员工的积极投入和用心配合,员工爱行敬业的工作精神是农业银行培养健康信贷文化的重要土壤。健康向上、严明自律的信贷文化可以形成道德上的强大约束力。
(三)联动外部力量。1.建立银政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发生信贷资产损失,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因此银行间以及银行与政府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发生风险应及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符合各方利益以及可操作的解决方案。防止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风险企业或地方银行,绕过其他银行单独采取信贷风险处置措施,努力通过整体行动方案,确保信贷资产得以保全或将损失最小化。2.建设银政案件处置平台。在新常态下,企业盲目扩张与民间融资泛滥所致的企业“非正常死亡”案件不断增多,这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在该类案件形成和解决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行政能力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处置经验来看,银政合作在该类“非正常死亡”企业的资金链融通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严格控制民间借贷对企业资产的侵蚀,另一方面能够在金融机构间形成合力。3.探索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应进一步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如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信贷资产风险防控和化解。银行在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同时,要借助第三方的业务优势,共同探讨业务发展方向和业务产品,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保驾护航。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有效机制,是当代审计技术不可动摇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要关注对象和焦点,我国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运行后,它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个独立系统就是审计系统,它包括独立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概念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财环境,不同国度等因素影响,归纳起来这些目标都受到以下共同因素的影响:1、财务管理主体2、财务管理环境3、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4、社会责任。
(二)内部控制的概述与类型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三)内部审计的基本观念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独立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审查和评价。这是为加强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
企业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审计工作的不足
(一)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对中小企业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小企业不设会计机构而且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的占61.5%,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占了46.9%。以辽宁省鞍山、抚顺、铁岭等地区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约占64.17%)根本就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企业(约占28.33%)虽然有,但也不健全;还有些企业(约占7.50%)虽然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但仍不按制度执行,形同虚设。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使企业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严重影响企业内部经营者和外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随着企业进入追求技术快速进步与资本密集的“二次创业”阶段后,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的有限性,单靠企业本身的单打独斗,自我滚动式的筹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做好做强的需求,更谈不上做大。
(二)少数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严格执行
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但却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上面,缺乏应有的措施。对任何企业来说,再完美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执行,就是一种摆设。部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权财力过于集中,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董事长又是老板,对于其的提议,很难改变其意愿,这样就很容易使控制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很多企业能够按规定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对制度的实施却缺乏有效监管,企业管理层往往会更多考虑成本方面的因素,如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及提高办事效率,往往倡导员工身兼数职,造成部门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违反了内部控制要求的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与不相容职务的制衡机制,为以后内部舞弊埋下祸根。典型的案例是会计兼任出纳工作,采购人员兼任仓库保管员等,容易人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钻管理漏洞的空子,发生舞弊行为。
(三)当前审计工作的不足
人员少,任务重。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少,但工作量却很大。如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省级机构仅有两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却要负责对全省系统内所有部门及下属机构的审计,审计的类型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开业审计、上级公司委托的审计等。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覆盖面广,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疲于奔波,审计工作的开展往往难以深入,审计的效果也往往因此大打折扣。
三、形成目前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人力资源政策落实措施不当
1)内控制度的落实要靠合理的人力资源,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且离职交接制度不完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连续实施。2)关键职务没有定期换岗与强制休假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在工作变动或工作交接时才发现问题,导致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此类案例时有发生;3)人力资源部门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因企业内部员工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其对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是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工作中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应履行哪些义务,实施的效果就会与企业的要求有偏差。
(二)内审及主管部门例行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业务资源集中掌握在少数业务员手里,蕴藏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因为业务员掌握着客户资源,公司依赖其开展业务,一旦其离职或发生意外,企业将失去客户资源,业务难于为继,实际工作中,此类业务人员在单位里会居功自傲,甚至目空一切,业务考核制度及信用管理制度等对其约束力有限,严重影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部分企业业务过于分散,放松了对客户信用背景调查,增加企业的收帐风险,如旅客运输行业,若对业务风险管理控制不好,其面对的客户群体可能是个人或是小型的单位,数目众多,且普遍是先服务后付款的经营模式,若客户违约,将使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内审及主管部门例行检查流于形式,监督不力,普遍存在审计负责人由财务人员担任的情形,缺乏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无法发现重大控制缺陷或实行实质上的控制活动,会导致公司蒙受损失。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上常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甚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根本就未从事过相关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内审工作的难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不能抓住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从而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审计、检查、监督等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强化内部审计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权管理,分级授权,逐层审批,如一项简单的办公采购业务,需由采购人员询价定价,货比三家,既要考虑价格又要考虑质量,提出采购申请,提交给采购主管及财务主管审核,最后上报管理层审批,确定一项采购事项。简单的采购业务也要遵循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若事事由领导签字确定了事,暴露出公司内控流程存在缺陷。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审批流程应该要求更加严格,需要经过反复的调研,科学的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及联签制度,综合多方意见,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企业管理层要重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并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因此,过分关注成本因素或短期利益可能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另外,内部管理要从小处入手,多留意各业务环节的细节问题,很多重大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忽视了一些细节的,基础性的工作,如旅客运输行业,驾驶员的工作时间看上去是小问题,但疲劳驾驶可能导致 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再如,10年11月15日,上海教师公寓发生火灾,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涉及事故的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连上岗证都没有。
人力资源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创造公平公正的职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的人文发展环境: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增加凝聚力,使命感,成就感。实践证明,若员工素质良好,有信用,有正义感,即使某些控制措施失误,也可能不会让企业造成损失或信誉受到影响;人力资源部门需通过培训等途径,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内控执行过程中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因企业员工素质可能会参差不齐,有些可能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应用表格,流程图等方式,解释内控制度的内容;进行定期业绩评价来激励员工,并规定员工的轮岗,换岗制度,工作交接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对内部腐败及舞弊行为,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五、从强化审计角度出发,提出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企业应加强对业务环节流程的管理
逐步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逐渐地控制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同时,要通过改善客户结构,加强业务开拓,引导企业向业务集中,信誉良好的,较大型客户群体发展,减少收账风险;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财务监督以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为重点,再具体落实到各个业务环节,其中钱,帐,物分管原则是监控的重点;成立内部控制管理小组,经常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并经常检讨与完善企业各环节业务流程,针对经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形,及时进行相应管理制度的更新。
实行企业内部举报及投诉制度,让企业的发展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完善内部监督机制。2011年4月,中国石化油品事业部接到群众举报,投诉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负责人挥霍公款消费“天价白酒”,涉及金额达168万元,事件曝光后,中石化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调查组取证调查,确认事实,并按照公司规定对当事人予以免职及赔偿损失处理,此事件说明中石化公司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其依靠群众及互联网的平台,成功发现了一起严重违规公款消费行为。
(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审工作要真正落实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从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组建精干的审计队伍来开展工作,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对被监督企业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更有效地推动内审工作,可规定内部审计问责制度。
尝试在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审计人员委派制,使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属上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由上级机构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和使用,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针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相应处罚,尤其是对屡犯不改的机构和人员,更应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违规违纪的成本付出大于其所获利益,在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的同时,使经营管理者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由思想上被动地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利用审计的力量维护公司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提高了审计的位置。
六、结束语
全球化及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模式,我国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企业还有着不少差距,管理制度本身也需要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思维,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争取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