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德育的概念

简述德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德育的概念

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1.引言 2.理论背景

传统语法把复合名词的意义看作是复合名词各个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相加之和,这显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吕淑湘先生在《语文常谈》(1980:65)里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是显示,一部分是暗示,有点像打仗,占据一点,控制一片。”语言的这种“以点控面”的现象,在复合名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下面笔者就复合名词语义构建的主要理论作一些简单介绍。

2.1生成派转换理论

Levi(1978)主张复合词的表层结构是由其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其深层结构是一个关系从句。例如,“toy factory”是由其深层结构“toy that produced by the factory”这个关系从句转换而来的。这种理论虽然比传统语法解释更胜一筹,但它仍然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它不可能仅用几个谓词就能穷尽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名词之间的所有意义关系。例如“rain forest”的意义就不能套用谓词而把它理解为“a forest that has rain”,因为有雨无雨并不是雨林区别于其它森林的根本原因。其次,它不能解释具有歧义的复合名词的意义,例如“dog collar”可以理解为“a collar used by a dog”,也可以理解为“a collar that a dog has”,它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再次,这些谓词的含义太宽泛了,谓词本身的意义也具有模糊性,如“mountain town”和“mountain river”涉及“be”这个谓词,但实际上“town”有可能是“small town”,而“river”则可能是“large river”。这样谓词就失去了它的解释力。最后,转换理论没有考虑到语言意义构建的动态性。语言使用者在构建复合名词的意义过程中,往往会依赖社会知识、文化语境等外部因素,使这意义构建过程具体化。

2.2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 & Turner(1998)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发展了Langacker的认知理论。Langacker认为复合概念结构(Composite Concept Structure)是由其成分概念结构(Component Concept Structure)整合而来的,在整合过程中成分概念必须调整其概念结构以形成复合概念结构。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被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源域(Source Domain),接受投射的心理空间称为目的域(Target Domain)。所谓概念合成理论,就是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概念合成理论是对在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

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类指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The Generic Space)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The Blended Mental Space)。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新显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4.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的作用

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离心构式复合名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因为离心构式复合名词往往与隐喻和转喻有关(王文斌,2005),尽管“转喻投射具有认知域内部的特征,而隐喻投射则具有认知域外部的特征”(张辉,2003:49),可这两种手段都是将源域的某一凸显特征投射到目的域的某一对应特征上来,将两者整合起来。例如egg之所以能与head结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源域egg具有“光秃秃的”这一凸显特征,将之投射到目的域head的对应特征上,在经过与“知识分子”在认知域内部凸显特征的对应,遂组合成egghead,意指“知识分子”。

其次,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不同的是,有时会涉及隐喻和转喻,有时则不会,如bubble economy一词,bubble和economy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bubble为具体概念,而economy为抽象概念,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属于反常搭配,人们之所以将bubble与economy组合成一个复合名词,就是因为人们舍弃了原句法结构中各自的次要成分,凸显了“经济”和“泡沫”之间的内在特征,所以才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表示“虚假繁荣的经济”。此类的复合名词在英语词汇中并不少见,如mushroom cloud(蘑菇云),cold war(冷战),black market(黑市),sunrise industry(朝阳企业),junk food(垃圾食品)等。还有大量的复合词并不含隐喻和转喻模式,但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如sunrise这一复合词,sun和rise属于不同的心理空间,sun为实体概念,rise为空间概念,两个的心理空间结合在一起表示“日出”。 5.结语

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离不开概念合成理论。它的四空间模型是以相似性为基础表现层创结构在合成空间中得以产生的过程,它既强调输入空间相关成分的映射和向复合空间的投射,也强调语言理解者应从复合空间里寻求各种可能性,构建与语言理解所必须的相关输入空间,为语言理解提供必要的指称参考背景,使语言理解成为可能。概念合成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言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但它“并不是唯一需要证伪的理论,而是一个基本框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王文斌,2007),有些问题它也无从解决,如概念合成的理据、语义条件的限制等。这些问题或现象今后尚须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 Turner M.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 In Adele Goldberg(ed.).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CSLT Publications,1996:113.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151.

[3]Fauconnier,G. & 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Jackson,H. & Amvela,E. 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M]. London:Cassell,2000:85.

[5]Levi J.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Complex Nominal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

[6]吕淑湘.语文常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5.

[7]束定芳.论隐喻的运做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1.为什么要讲清楚数学概念。

现在有的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如:将三万零一百写成300000100;15.8+2=16;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65°,不知道顶角是多少度;问:1、2、4、6、51这五个数中哪两个数互质?写成6和51,这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6和51两个数还有公约数3,怎能互质?正确答案是4和51。再如:8的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相等判断是(×),进行这道题对与错必须综合运用八个概念,才能判断对错。有的小学生经不起八个概念的考验,结果认为错了。涉及哪八个概念呢?“约数”,一个“自然数”的约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倍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还有“相等”,等等。这些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掌握好。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教材中那些名词术语的释义,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乘法概念的建立,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等。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概念的引入。

2.1从实际引入(直观)。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2从旧知识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2.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从而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3.引导分析比较,得出本质特征。

有些概念往往具有几个属性,这些属性共同构成概念的本质特征。教学中除了提供充分准确的感性材料以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属性,及时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例如“互质数”这一概念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然后出示四组数:(1)3和7;(2)5和9;(3)8和9;(4)1和16,要求学生写出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每组数的公约数。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些数的约数和每个数的公约数。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这四组数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每组的公约数都是1。”经他这样一说,其他同学也纷纷说:“我也发现了。”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四组数,要通过认真比较分析,得出互质数的概念:(1)它是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2)它是从公约数的个数角度提出来的。(3)关键词“只有”的含义。从而揭示出互质数的本质属性。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属性,逐项剖析,才能使互质数的特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为抽象概括“互质数”奠定了基础。

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重点: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归纳推理思想,考查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由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考查转化、变形、计算和推理能力;由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通过构造递推关系式转化为递推数列求通项,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难点:由数列的递推式求通项,因递推式的不同,方法较多,差别很大.

方法突破

1. 创新题中的“观察―归纳―推理”思想

(1)由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可使用添项、还原、分割等方法;对于正、负符号的变化,可用(-1)n或(-1)n+1来调整,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

(2)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猜想出的通项公式只是一个“合情猜想”,对其正确性,通常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2.由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技巧

(1)累加法:递推关系式为an+1-an=f(n),采用累加法. “累加法”实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

(3)构造法:递推关系式为an+1=pan+q,an+1=pan+f(n),an+1=pan+qan-1等,都可以通过恒等变形,构造出等差或等比数列,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题,其中的构造方法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

3. 数列的前n项和Sn与an的转化

当题目中给出的数列的前n项和Sn与an的关系式为an=f(Sn)或Sn=f(an)时,我们通常利用公式an=S1,n=1,Sn-Sn-1,n≥2转化为an或Sn的递推关系式求解.

典例精讲

六边形数N(n,6)=2n2-n.

可以推测N(n,k)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10,24)=___________.

思索 本题可构造新数列,其中p为常数,使之成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即an+1+p=3(an+p),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出p.

另外,对于形如an+1=pan+a・n+b形式的递推式,还可以用“差分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所以数列{an+1}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n+1=2・3n-1.

所以an=2・3n-1-1.

破解二 由an+1=3an+2,当n≥2时,an=3an-1+2,

两式相减得an+1-an=3(an-an-1),即数列{an+1-an}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an-an-1=(a2-a1)・3n-2=4・3n-2,再由累加法得an-a1=4(3n-2+3n-1+…+3+1)=2(3n-1-1),所以an=2・3n-1-1.

对于不能直接运用累乘法的情形,可先将原递推式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再用累乘法求解.

破解 因为an+1=5n・an,a1=3,

思索 该数列的递推式中所含的3n是变量,而不是常量,故应构造新数列{an+λ3n},其中λ为常数,使之成为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破解一 构造数列{an+λ3n},λ为不为0的常数,使之成为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即an+1+λ3n+1=2(an+λ3n),整理得an+1=2an+(2λ3n-λ3n+1).

对照原递推式可得2λ3n-λ3n+1=3n,所以λ=-1,

所以an+1-3n+1=2(an-3n),所以{an-3n}是首项为a1-31=-2,q=2的等比数列,所以an-3n=-2×2n-1,所以an=3n-2n.

变式练习

1. 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λn,若数列{an}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 )

A. λ

C. λ

2. (2012年四川高考)记[x]为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例如,[2]=2,[1.5]=1,[-0.3]=-1. 设a为正整数,数列{xn}满足x1=a,xn+1=(n∈N?鄢),现有下列命题:

①当a=5时,数列{xn}的前3项依次为5,3,2;

②对数列{xn}都存在正整数k,当n≥k时总有xn=xk;

③当n≥1时,xn>-1;

④对某个正整数k,若xk+1≥xk,则.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3. 若已知数列{an}中,a1=1,an+1=an+,则an=________.

4. 已知数列{an}中,a1=1,前n项和Sn=an,求{an}的通项公式.

5. 数列{an}的首项a1=5,前n项和Sn,且Sn+1=2Sn+n+5(n∈N?鄢),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参考答案

1. 法一(数列的单调性):因为数列{an}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n+1>an(n∈N?鄢)恒成立,所以(n+1)2-λ(n+1)>n2-λn(n∈N?鄢),所以λ

对于②③④可以采用特殊值法列举:当a=1时,x1=1,x2=1,x3=1,…,xn=1,…,此时②③④均对;

当a=2时,x1=2,x2=1,x3=1,…,xn=1,…,此时②③④均对;

当a=3时,x1=3,x2=2,x3=1,x4=2,…,xn=1,…,此时③④均对.

综上,真命题有①③④.

5. 法一:由已知得Sn+1=2Sn+n+5(n∈N?鄢),得Sn=2Sn-1+n+4(n≥2),

相减得Sn+1-Sn=2(Sn-Sn-1)+1,即an+1=2an+1,即an+1+1=2(an+1).

所以an+1=(a1+1)・2n-1=3・2n,所以an=3・2n-1.

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摘 要】CDIO是“做中学”战略下的一种模式,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数据库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将CDIO理念引入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构建项目化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教学实践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数据库开发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

关键词 CDIO理念;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3-02

作者简介:罗彩君,女,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SGH140932)的研究成果。

一、CDIO理念的内涵

CDIO 理念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化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和理念,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0perate)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做中学”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脱离了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推动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数据库的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知识结构,缺乏数据库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传统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章节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的案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很少与前后章节的知识相联系起来,即使有些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也只是前半部分讲解各个章节的理论,后半部分开发一个比较简单的小项目,并没有真正的把各章节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和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难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很难掌握数据库开发设计的全部过程。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以教材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应用,只是把教材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自学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开发项目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3.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难以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SQL Server 作为常用的后台数据库,与其他开发软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实践内容。但是,目前对SQL Server 数据库实践教学,很少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及与其他课程知识的联系,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

三、将CDIO理念引入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CDIO 模式作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化的教育和学习”的全面概括与表达,项目化教学是实现CDIO“做中学”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的从事“做”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项目化教学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构建,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数据库开发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具体的项目相结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既能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使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紧密融合,使学生更快地获得规划、实施和管理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方法技能。

四、基于CDIO理念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能有效地解决课程理论与实践整合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有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能力。在《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项目设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将整个课程知识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

《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设计、能力拓展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

1.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实用性。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一门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个完整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思路,采用“倒叙”的方式,即在课程开始,就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商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从对项目的使用开始分析,给学生介绍一个应用系统包含的各个部分,比如从系统登录到用户管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操纵,从统计分析到打印输出,从一般应用到后台维护与管理等。首先让学生对实际应用系统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结构思路,从而为以后各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课程教学不按传统的章节进行,而是根据数据库项目开发及其工作过程重新整合,设计项目及教学情境,每个项目均为具体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就是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每个任务推动项目的完成。课程教学过程,也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任务中,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训练技能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训练项目设计: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借鉴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和开发的组织形式,收集一些典型项目供学生开发,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技能、数据库项目开发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程训练项目设计的组织形式是采用分组的方法,每一组负责一个设计项目,设计项目由组内全体成员共同研究确定。每组设置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和内部分工、考核,主持组内讨论和总结汇报等,相当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理。教师作为项目设计的指导,要针对每组学生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一个整体的讲解,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和设计的思路,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产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或普遍存在问题,则应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每个小组在项目完成后应上交设计报告,其中要求学生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开发过程等进行阐述,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运行和验收检查,并且选择几个完成较好的设计进行演示。

通过引入课程项目设计,虽然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负担似乎加重了,但是由于设计项目大多是学生自行选定,带有兴趣,并且项目还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自由性等特点,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负担,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开发设计能力。

3.能力拓展设计: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开发中,SQL Server数据库只能提供后台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还需要前台开发软件的支持。为了实现数据库的功能,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熟悉的软件对系统进行界面设计,并通过界面与后台数据连接,实现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实现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掌握了该课程基本技能后,组织学生到软件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在项目实习阶段,学生广泛地接触企业技术人员,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集体观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4.考核方案设计:重在过程考核、以考促学。课程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把考核贯穿学习的始终,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学生承担的任务、试卷考核情况等,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完成实际的数据库项目和任务为重点,以考促学,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方案。

5.课程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将CDIO 理念应用于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教学过程中知识零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项目、任务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培养的学生获得了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知识结构,能很好地将数据库知识进行融会,同时,提高了学生数据库项目开发能力。

将CDIO理念应用到《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管理能力,为学生日后适应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付宜新,王国虹.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72-75.

[2]曹文梁,胡选子.CDIO理念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8-19.

简述德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生活实际有联系。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不是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教《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8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8,再去掉6,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四、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义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