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机制的概念

德育机制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机制的概念

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隐喻认知商务语篇

商务用途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国际商务活动涵盖了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商务用途英语中存在的大量专业术语会造成人们理解的困难,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属于隐喻的范畴。而认知理论认为,隐喻能作为理解的工具。商务用途英语中的隐喻体现了其在商务领域的认知功能,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隐含的概念机制,就能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语篇,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一、认知理论框架下的隐喻研究

现代隐喻研究从认知理论出发,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们形成概念的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普遍存在,是人类核心和天赋的认知本能。人们通过比较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而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以新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建构知识体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充满了隐喻,即使在严密的科学语言中隐喻也随处可见;哲学越是抽象,越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思考。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隐喻的存在,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隐喻表达经人们反复使用已成为常规用法固化在语言中,一般人已感觉不到其隐喻性了。但根植于人类思维的隐喻概念有助于人类不断扩展其认知概念系统。隐喻是概念系统中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领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是用一种非常不同领域的经验理解某一领域的经验。源领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通过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而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基础就是事物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寻找和理解相似性的过程本质上则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过程。

商务活动领域中的隐喻也正是通过映射,把难懂的经济概念与较容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类经济隐喻已深深根植于经济语言中,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对经济事物结构及其规律的认知,对人们经济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商务用途英语中的概念隐喻

McCloskey率先对经济领域中的隐喻展开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经济语言是高度隐喻化的语言,Charteris-Black也发现《经济学人》杂志出现的隐喻性词汇频率远比其他普通杂志要高。隐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词汇可用于阐述和讨论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商务活动。在商务用途英语中很多隐喻因长期使用而固化,已成为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专用术语,成为解释和说明其他经济现象和理论不可缺少的基础,人们已经不觉得是隐喻,而成为认知思维的一部分。分析英语商务报道和文本中的隐喻,典型的概念隐喻有以下几类:

1.战争隐喻

战争概念图式常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和新闻媒体中,传统的战争图式中包含了对峙、防守、进攻、伤亡、输赢等。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经济实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就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攻防、输赢等,“商场如战场”就成了一个经典隐喻,经济竞争就是战争,price war①、trade wars、brand war、advertising campaign、a takeover battle、invading new markets、Coke versus Pepsi、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local cigarette makers are up in arms、this is more than just a fight over a single piece of software、…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the world’s largest software company这一切隐喻显示了经济活动中你死我活的斗争。

2.体育运动隐喻

体育运动一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在电视实况转播及全球化推波助澜下,运动已成为国际间共通的语言。正由于运动与媒体的密切关系,也由于体育在文化中的地位,人们对体育有着相当的熟悉程度。因此在经济新闻报导中,也常常能见到以体育运动作为源领域的隐喻映射。运动能非常恰当地体现经济的运作,运动与战争不同,虽然竞技性很强,但有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通常体现出一定的规则性,这也反映出商务活动领域的规律性。常见的运动隐喻有:outsider、stalemate、key players、the front runner、a knockout blow、hurdles、to be shown the red card、the U.S. economy turned a triple play Thursday等。

3.水的隐喻

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们对水有直接的体验。水可以置于容器中,可以流进流出,会聚集成江河海洋。水的流动往往是持续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等。人们将这些图式概念投射到目标域的经济领域里,就形成了“资金是流水”的隐喻概念。经济活动的起伏就象海水一样潮涨潮落,因此海水也是常用的概念隐喻。如cash flow、The market is flooded、The market is buoyant、The market has dried up、floating interest rate、…inflationary pressures may build up or bubbles may appear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new corporate advisory and money-management firm joins a rising tide of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等。

4.生物隐喻

把经济活动与有灵的生命相比较也是常见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包括了人类和动植物。

(1)人体隐喻

经济被视为象人一样的有机体,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并会呈现出有机体的各种活动方式,如in today’s infant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producing new jobs at a healthy pace、markets seem to have qualms、economy was hurt badly by a global slowdown、businesses have been limping along、with BMW’s disastrous takeover of Britain’s Rover Group and DaimlerChrysler’s marriage now facing divorce、reports on the death of inflation are therefore much exaggerated等。人体概念域中的血缘关系也被映射到了经济域,用来表示经济组织间的所有权关系,如:the mother /sister /daughter company等。

(2)动物隐喻

商人和商务活动被喻为各种类型的动物或动物的行为,如:a bear market, bear trap, bear hug, bull market, bull position, lame duck, killer bees, cash cow, cat and mouse, trotting inflation, shark watcher, snake currency, butterfly effect等。

(3)植物隐喻

植物的生长过程常用于映射经济的萌芽、繁荣、没落或衰亡等发展阶段。如bud, seed money, flourish, branch company, grass-root economy等。

5.交通和道路隐喻

人类对交通和道路的认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及对空间的感受。在这个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运动过程中,有起点、终点、起步、行程和路途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等。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与道路,以及运动概念的内部结构有相似性。常出现的隐喻概念有“经济发展是道路/某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同时事物的状态、变化等也可通过道路隐喻概念来形象化,经济的运动就像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动。如flagship、float、anchor、create ‘ripples’ when moving in the ocean、a soft landing, steering a company through bad times、The program of labor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been stopped in its tracks.等。

6.戏剧隐喻

金融市场通常变化多端,充满不可预测性,也像戏剧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因此在商务用途英语中,戏剧也是常用的概念隐喻。如:banks…are still looking for a role, behind the scenes, Mr Grasso is famous for his showmanship, the Japanese still see high drama in the smallest setback。

由上述分析可见隐喻确实广泛存在于英语商务语篇中。

三、概念隐喻在商务语篇中的功能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论和建构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及文化的有力工具,同时又使所使用的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每当社会、文化、科技等有了新发展,涌现新思想和新观念时,就需要有词汇来再现这一切,大量新的形象和概念就应运而生。商务英语巧妙地运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把读者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和直观化。商务英语词汇中这些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词汇承载了商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有助于人们对经济原理和运作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隐喻还具有在社会交往中加强亲密程度的社会功能。在商务英语语篇中,有许多原本属于隐喻的词语因长期使用而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已被看作专门术语了。这些经隐喻化而约定俗成的词汇使得从事商务和经济活动的人们紧密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体现出隐喻强烈的社会功能。

在商务活动与商务谈判中,我们必须意识到隐喻的存在机制和功能,关注中英文两种文化及认知方式的差异,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①本研究的语料来自The Economist, The Financial Times, BBC及CNN等媒体的网络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李明: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及功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2)

[2][6]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功能安全 整车控制器 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仿真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081-06

Conceptu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Vehicle Controller Based on Functional Safety

Zhang Zhenwang Liu Shuy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Vehicle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s,the conceptual design is carried out for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ler. On this basis, the project definition,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vehicle controller were completed,then the functional safety level and target were determined. Finally, an simulation mode was established to conduct the simulation test at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vehicle controller.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 can satisfy the vehicle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s. The functional safety conceptual design of vehicle controller was realized, which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controller.

Key Words: Functional safety; Vehicle control;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电子技术集成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对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汽车电子电气产品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要,例如:因各种汽车电控系统软硬件故障而不断出现的汽车召回事件。而整车控制器作为电动车的控制单元,是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传递整个电动汽车的动力,保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动力性以及对整个汽车的能量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保证复杂系统下的安全,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应运而生。

ISO26262从2005年11月起正式开始制定,经历了大约6年左右的时间,于2011年11月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分为10个部分:术语、功能安全管理、概念阶段、产品开发-系统层、产品开发-硬件层、产品开发-软件层、生产和操作、支持过程、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导向和安全导向分析、指南[1]。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1 整车控制器的概念设计

整车控制器是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传递整个电动汽车的动力,保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动力性以及对整个汽车的能量进行控制管理。

1.1 项目定义

整车控制系统以整车控制器VCU作为Powertrain控制核心和网关,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系统MCU等。整车控制器的主要功能监测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和荷电状态SOC,根据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状态进行扭矩解析和再生制动等功能[2]。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

根据ISO26262项目定义中的相关内容,整车控制器的工作环境主要分为车辆行驶、转弯、避让、超车,以及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比如晴天、雨雪、湿滑路面等。实现功能是整车控制器检测和控制各个电子器件的运行,故障报警以及处理保护驾驶员的行车安全[3]。

1.2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整车控制器的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的作用主要是辨别其可能的危害,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安全等级ASIL和安全目标。

1.2.1 完全等级ASIL概述

ISO26262中提出了确定功能安全等级(ASIL)的方法,安全等级范围是A、B、C、D,其中ASIL A安全等级最低,ASIL D安全等级最高。在整车和系统电子设计时,需要确定所设计项目的范围[4]。基于项目定义,确定项目的安全目标,避免不合理的风险。ASIL使用3个参数进行评估,分别是:危险对驾驶员或其他交通参与人员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S,危险所在工况的发生概率E,危险涉及的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人员及时采取控制行动避免特定伤害的能力C[5]。其分类如表1~4所示。

1.2.2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在整车控制系统中主要故障分为过度加速和o意图的发生制动力(电机冷却系统失效),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

(1)过度加速。

严重性:过度加速导致电机扭矩过大,电机温度升高导致电机失效,如果行驶在正常情况下很可能发生碰撞,对驾驶员造成人身伤害定义严重度为S3。发生概率因为过度加速在平常的驾驶情况下发生不是很频繁,因此定义为E2。可控性多度加速导致失效,驾驶员在获知后由于慌张很难有效控制,可控性为C3。

(2)无意图的发生制动力。

严重性:无意图的制动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很可能造成后面车辆闪躲不及时造成碰撞危及驾驶员的生命定义严重性为S3。发生概率在正常驾驶状况下电机具有温度检测,当冷却系统失效时,会及时提醒驾驶员故障发生概率定位E2。可控性当故障发生驾驶员获知后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危险可控性定位C2。

(3)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

严重性:正常行驶情况下发生无意图的方向驱动力很可能造成车辆偏离正常行驶轨道与周围车辆发生碰撞或者冲向绿化带,这会造成驾驶员一定的生命危U定义为S3。发生概率正常行驶情况下发生概率较小定为E1。可控性无意图的驱动力发生时驾驶员一般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定义为C3。

经过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后得到安全目标如表5所示。

通过功能安全目标得出功能安全要求,然后分给项目的初始结构以及外部量。主要包括故障的检测指示,失效的缓和处理,整车控制器最高安全等级为ASILB,在设计整车控制器的时候按照安全等级进行设计,使损失降到最低[6]。具体的安全措施为以下几点。

(1)VCU进行自检。若自检失败,储存故障码。

(2)若无故障闭合VCU,VCU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高压系统进行监控。

(3)增加系统的冗余设计,减小失效率,实现安全目标。

2 仿真测试

根据汽车电子V模型开发流程,需要对整车控制器的概念设计进行建模仿真测试。该文借助MATLAB/Simulink提供强大的图形化建模服务,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进行模型搭建。通过采集开关、档位开关等数字信号,以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模拟信号[7]。综合判断相应的模式,根据当前状态进行故障处理发送扭矩命令以驱动或制动车辆。

2.1 整车控制器的建模

对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仿真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仿真模型,主要包括IO口数据采集系统、模式转换(启动模式、制动模式、驱动模式)、整车控制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

IO口主要负责采集开关、档位等数字信号,以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模拟信号,根据采集的信号判断电动汽车处于何种模式,整车控制器主要负责监测电机扭矩、温度,电池荷电状态、温度等变化,如果发生故障则显示故障并由故障处理系统处理返回正常数值。

启动模式:驾驶员未踩下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电机根据整车控制器提出的需求扭矩命令输出力矩是电动汽车保持静止状态或维持在某一低车速状态。

驱动模式: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中,如果驾驶员踩下了加速踏板,车辆就会进入正常行驶驱动模式。驾驶员对车辆驱动力矩的需求体现在加速踏板的操作上。

制动模式:只要是制动踏板开度不为0就会进入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制动能量回收只是一个补充,用于回收部分制动能量。

2.2 整车控制器测试验证

通过故障注入的方法对整车控制器的性能进行验证,通过IO口注入故障,并对多度加速、无意图的发生制动力、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等故障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数据如表6所示。其中可控率=故障处理次数/故障注入次数。

由表6的测试数据可知,整车控制器能够检测出注入的故障,并且通过相关操作处理故障,从而使失效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满足ISO26262道路安全标准,实现了概念阶段整车控制器的功能安全设计。

2.3 驾驶性能测试

为了验证整车控制器VCU能否准确且有效地接收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真实信号,能够控制电机输出正确的需求扭矩。该文通过模拟车辆在加速、起步和制动时的状态,判断整车控制VCU的性能,从而确定整车控制器VCU是否到达设计的目标。

起步测试:测试开始时点火开关处于Start状态,在时间为9 s时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的开度达到100%,将整车的档位达到前进挡D档,松开制动踏板后,若此时未踩下加速踏板,则车辆进入蠕行状态(即车辆未踩下油门以某一低速行驶),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14 s松开制动踏板的同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逐步增大,整车的速度也随之增高,当车速达到4 km/h时,电机最大的输出扭矩为35 Nm,随着车速超过4 km/h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逐渐减小,最后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行驶,电机的稳定输出扭矩约为6 Nm,与设计要求符合。

加速测试:加速测试主要是验证整车的动力性能,能够很好地控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32 s时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的开度达到100%,此时电机的输出扭矩迅速增加,并且达到最大输出扭矩后又下降进入恒功率区,在50 s时,使加速踏板松开,车辆进入滑行状态,电机在此时输出很小的负扭矩,整车的速度在逐渐减小。根据整车加速测试的结果分析得出整车控制器VCU满足加速设计的要求。

制动测试:在88 s,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开度达到100%,电机输出较大的负扭矩,整车进入制动能量的回收,随着整车速度的减小,电机的输出扭矩也在减小,当整车的速度下降为0时,电机的输出扭矩也变0。当整车的速度下降为0时,使制动踏板松开,车辆进入蠕行模式。根据整车制动测试的结果分析得出整车控制器VCU满足加速设计的要求。测试仿真曲线如图4所示。

3 结语

ISO26262为从事于汽车相关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表现尤其重要。在此背景下,文中基于ISO26262,对整车控制器进行了项目定义、风险分析与评估,并确定系统的ASIL等级B,提出功能安全要求和安全目标。同时运用Simulink软件对整车控制器进行仿真,通过故障注入的方法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测试,测试数据表明满足ISO道路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 ISO 26262,Road Vehicles Functional Safety―pat1:vocabular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Standards[S].2011.

[2] ISO 26262-3:2011(E)Road Vehicles-Functional Safety[S].Geneva IEC,2011.

[3] 姜海斌.纯电动车整车控制策略及控制器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 还宏生.汽车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及ISO26262标准[J].检测与维修,2012(10):41-43.

[5] 李娜,孙文勇,宁信道.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01-106.

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价值管理; 泛会计; 会计范式; 会计概念; 会计范围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08-04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价值管理计量管理作为会计新范式的基础呢?因为社会正处在新变革的初始阶段,这种变革“甚至比工业革命更要有震撼力,因为成千上万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变化同时出现,构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体系,与之伴随的又是一种被叫作‘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 1 ]。这场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及其运作方式:(1)企业不再有清晰的边界,而演化为一个由价值链交织起来的网络组织;(2)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本(Cost)、质量(Quality)、时间(Time)、服务(Service)和环境(Environment)都是赢得客户的关键因素;(3)企业也是一种产品,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企业重组(Corporate Restructuring)、兼并与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产业;(4)价值作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指标取代利润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当代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而价值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所以,从价值管理计量的视角来构建新会计范式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1991)指出传统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模式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战略所需要的信息;Marsh(1999)认为企业价值管理是一个管理结构,通过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并通过股票价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长来给予奖励;Feldman和March(2003)提出一旦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应时,选择相适应的价值管理模式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同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夏冬林(2006)认为基于价值信息系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它可以提供的信息更接近市场估价,更及时地验证市场预期,从而更加有利于价值管理绩效的实现。本文将对照传统会计研究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管理的新会计概念与范围,并考察其变化之处。在此,笔者把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的新会计概念称“泛会计”(Pan-Accounting)。

二、泛会计概念的界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概念的界定

泛会计范式是什么?它与传统会计范式有何区别?概念是范式的基础,辨析新旧范式的会计概念界定是正确理解泛会计范式内涵的第一步。新范式下的泛会计准_定义为: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通过价值计量过程反映其增值活动和控制环节,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目标。泛会计概念范围不仅包括传统财务会计范畴,还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范畴纳入其中。

1.泛会计的属性具有两重性

第一,计量是基本属性。价值计量是泛会计存在的最基本理由,泛会计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信息映射。通过账户系统和财务会计确认及计量是对企业价值活动描述的一个基本维度;同时,也可以基于业务流程更加同步和实时反映价值活动信息的多个维度表达。这可以采用公众认可的传统会计的公允价值或者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采用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现净值(NPV),甚至可以采用市场客户值(MVA)、经济增加值(EVA)和股东增加值(SVA)等。泛会计计量就是企业价值管理多维信息计量。第二,管理活动是派生属性。泛会计的管理活动属性需依附于价值计量属性,价值计量与价值管理难以分裂,它需要通过价值管理“提升器”功能来实现。泛会计计量必须体现“价值管理活动”来反映其背后的价值活动。不过,在泛会计计量信息粒度、相关性、频度性、前瞻性和空间性等设计表达方面,泛会计计量程度与范畴要远远丰富于传统会计计量,能够更好“满足”价值活动的需要。

2.泛会计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

泛会计跨范围不仅涵盖传统意义的财务会计,而且包括企业一切价值增值活动计量的其他学科,如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公司财务管理多方领域。它的信息表达规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对企业外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财务会计),它遵循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规则,与企业经济活动并不同步,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形式过滤掉大量价值信息;第二类为对企业内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管理会计),它更强调价值活动增值的内在逻辑(如卡普兰教授的战略价值地图和波特的价值链等),信息计量与企业经济活动要求同步,且强调管理多目标的信息多维度要求;第三类为对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的价值信息(如公司财务管理),由于强调前瞻预测性要求,因此,它遵循公司财务管理的价值评价规则,不要求信息的可靠性和追溯性,而要求更好反映并购或重组时资产的未来价值。

3.泛会计逻辑结构更加灵活和多样性

我们知道,传统会计逻辑结构比较单一和固化,采用会计凭证方式将信息输入账户系统,会计凭证将特定方法和特定数据固化起来,而泛会计逻辑比较灵活和多样性,采用基于决策支持(DSS)逻辑思想,让方法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并行存在,根据多目标来组合生成不同信息支持决策和管控,它是一个与业务流同步实时系统。可以理解,传统会计账户系统是泛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一种特例存在。

从强调账户系统的传统会计扩展到强调价值计量的泛会计,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概念界定不仅是对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且是内涵与外延的根本性拓展。

(二)与传统会计概念的比较

传统会计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8)对会计的概念定义为:“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该概念还是把会计本质界定为信息系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迁,“会计是信息系统”的概念表达愈来愈显得狭隘。它将除会计账户系统提供的价值信息之外的各类货币计量信息和会计管理行为排除在外,其实,游离在账户系统以外的成本实时信息、管理会计过程信息、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信息、内部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以及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信息等,这些价值信息不作为会计范畴的信息并剔除在外,传统会计的生命力将会被湮灭。泛会计概念与传统会计相比,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1.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泛化的“重心”

传统会计的重心不是“资产”,而是“收益”[ 2 ]。传统会计确认计量围绕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等六个会计基本要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收益”,它最能表达企业契约各方的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关键点。随着时代变迁,“收益”信息反映过于狭隘和单薄,泛会计需要关注“企业价值”。泛会计信息确认与计量,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组织“价值链”价值增值信息,而且还要把关注扩展到企业外部整个价值链,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准不再是利润,而是“企业价值”。因此,企业价值管理成为现代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任务,价值增值也成为当代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对外表现为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产品和服务,对内表现为获得价值链增值(剔除成本后)的收益。可见,泛会计的重心“企业价值”取代传统会计的重心“收益”是未来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2.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宽泛的视角

泛会计概念比传统会计概念的眼界更加全面,不再是单一和外部的视角,而是多维和内部与外部交错的多层次视角。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性”,向报表使用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这种信息强调相关性,更加强调信息可靠性以便于“利益分配”,具有“政治特征”。这也是传统会计采用“账簿系统原理”将规则和数据固化的根源。反观泛会计系统,它不局限于单一会计信息表达形式: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者,实时提供价值增值信息和绘制企业价值增值活动“战略地图”等。

3.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强调过程性的目标

泛会计与传统会计对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传统会计目标只关注目标本身的内容及其层次性,而泛会计目标除此以外还强调反映目标实现的“桥梁”,即目标的实现过程。新旧范式的会计目标都强调使用者需求导向的产物,看似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然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实现了不同使用者多维目标需求的统一,无须像传统会计范式对会计目标作无可奈何的取舍和排序。表面“不起眼”的差异意味着背后结构性的变革。这种结构性变革的要点在于大大缩小了实现途径与会计目标的偏离程度。大量文献已经表明,传统会计目标并不能在传统会计范式下得到很好的实现,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由于有了逻辑结构的保障,其实现途径与之偏离程度将远小于以往。从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会计目标研究应该更加重视目标的实现途径,而不仅仅是提出一些关于目标的术语,即强调会计科学的设计性。

4.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深度结合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它是人造系统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固化结合的产物[ 3 ]。如何定位泛会计范式之下的会计职能呢?第一,反映职能。(1)信息获取和储存。与传统会计系统不同,通过会计凭证记录的会计信息只是泛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大量泛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系统,在业务发生之时就存储在数据库中。(2)反映职能的实现模式。泛会计反映职能有狭义会计模式、改良会计模式和广义会计模式三种不同实现模式。三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企业,没有所谓最优的实现模式,正是泛会计系统异构性的体现。第二,控制职能。对泛会计而言,“控制”与“反映”同等重要,是“反映”职能延伸。(1)价值信息原本就承担着监督功能。一方面,价值信息能够减少人的信息优势,从而使委托人可以更好地观测人的行动;另一方面,价值信息为委托人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提供了信号。(2)泛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中枢。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的规划、分解、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借助泛会计提供的信息。(3)泛会计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实现对r值管理活动的控制。泛会计系统通过调控资金投向和分配方式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4)数据库与方法库固化的传统会计账簿结构十分有利于监控业务流程。

总体而言,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有表1中8个方面的差异。

三、泛会计范围的确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范围的确定

“会计范围”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可以指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也可以指会计科学的学科范围,还可以指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这里的“会计范围”,主要是从会计理论层面讨论会计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范围。作为一个人造系统,会计是有界限和限制的,它既不可能提供无限功能,也不可能无限地提供功能。传统会计被定义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因而传统会计范围是平面的范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个维度规定了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程序和方法划定了会计信息在这个平面上的边界。

如何确定泛会计的范围呢?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它具有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属性特征。所以,泛会计范围不仅要从泛会计信息(价值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还要从信息背后对价值管理的控制行为来考察,这就形成了三个维度。因此,泛会计范围是立体的范围(见图1)。

下面首先从泛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泛会计的范围,然后引入控制行为扩展到三维空间来确定泛会计的范围。

1.从二维空间考察泛会计的范围,就是要确定泛会计信息的边界

泛会计作为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计量所产生的泛会计信息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映射,是价值管理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泛会计信息包括三类:(1)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就是传统会计范式下会计系统生产的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稍后会进一步说明。(2)衍会计信息。所谓衍会计信息,就是由传统会计信息衍生出来的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会计信息和衍会计信息主要是用货币来定量化描述信息的,特别是狭义会计信息基本上完全属于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经济信息。(3)类会计信息。类会计信息属于衍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交界的中间地带,它指的是价值管理映射的、有助于内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其他价值信息,它们可能是货币计量信息,也可能是非货币计量信息。

2.控制行为的引入把泛会计的范围拓展到三维空间

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是泛会计的显著特征,信息反映与控制行为无法分割,抛开背后的价值管理来讨论价值计量便失去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三个层面来理解控制行为的范围[ 4 ]:(1)在战略管理领域内,价值管理应完成四项任务:绩效、获利、衡量尺度和报告;(2)管理控制层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是价值管理在管理控制层的静态表现,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编制外部报表则是它在管理控制层的动态管理内容;(3)财务交易和作业操作层面,这是价值管理的基本操作层面,是进行有效价值管理控制的保障。

从三维空间分析和确定泛会计的范围,有助于加深对泛会计“二元一体”属性的认识,把“二元一体”属性放到三维空间来考察,可以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泛会计的三维逻辑结构。通过价值计量反映价值管理和利用价值计量信息控制价值管理构成了泛会计的完整逻辑结构。它们产生的经济后果造成了企业价值存量水平的变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动是正向的,即按照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变动。企业价值存量水平变动是客观存在的内在变化,但还必须经过投资者和价值相关公众的主观价值评价后才能成为人意识中的价值。

(二)与传统会计范围的比较

泛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相比,不是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是会计内涵和外延根本性拓展所导致的结构性变革。归纳起来,泛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围存在三个层面的差异:(1)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不同;(2)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不同;(3)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不同。

第一,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信息包含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是泛会计信息的一个子集。传统会计系统是以复式簿记为记录工具、以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系统。传统会计信息的狭义概念是指通过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加工而得的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帮助其进行经济决策;传统会计信息的广义概念,不仅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还包括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表外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会在财务报告上予以披露,以更好地反映财务报表信息。传统会计信息不包括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衍会计信息,更不包括类会计信息。因此,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比传统会计更加广泛(见图2)。

第二,从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来看,泛会计范围是三维空间的范围,而传统会计范围只是二维空间的范围。“价值管理计量系统”与“经济信息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控制系统。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体现了泛会计范式与传统会计范式的显著区别。

第三,从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来看,泛会计具有职能管理和全员管理双重性,而传统会计只是一种职能管理。泛会计范式包含了芍挚创“会计世界”的视角:对于财务部或者会计部这样的职能部门而言,泛会计是一项管理职能;对于企业整体而言,泛会计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全员参与的一系列过程,它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 5 ]。

四、结束语

作为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泛会计,其基本目标是反映和控制价值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泛会计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会计内涵和外延的升华,这直接表现在泛会计范围比传统会计有了极大的拓展。泛会计范围的拓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信息边界,即泛会计信息的广度超出了传统会计信息的范畴;二是新增的行为视角,即泛会计不仅包括价值信息,还包括信息背后的价值管理活动,三维立体视角是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 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会计理论[M].钱逢胜,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东,王翔.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兴衰奥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良华,张P.会计理论丛林与走出丛林困境[J].会计之友,2015(9):6-10.

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航海英语 指代概念 翻译策略

指代或指称概念在英语和中文中均普遍存在,在英语语言中,为了尽可能避免重复,大量使用指代,其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例如:

Kate had been away from her birthplace for several years,therefore,even her close friends could not tell whether she was alive or dead at that time,let alone her old students.

在本句中,作者使用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和人称代词主格“she”来指称“Kate”,既避免了重复,又表达了意思。在航海英语中,同样存在大量对指代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系统对研究,找出其规律,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一、航海英语指代概念的应用特点

1.语法

从语法角度看,即从英语语言传统语法角度研究,观察其“合法性”,通常,在书面语言中,指代的“grammaticality”是第一原则。例如:

Many navigational warnings are of a temporary nature,but others remain in force for several months or may be succeeded by Notices to Marines.

本句中,作者很明显地使用了代词“others”来指代“other navigational warnings”以避免重复。

语法性主要体现了句法本身的要求,是一种惯例的,上升为语言法则,起着语言合法性的卫道士的作用。尽管有时对其的偏离或违规并不对某种意义的理解带来困难,但有时鉴于其口语特征可给予豁免权。在航海英语中,同样适用基本语法规则,不同的是,由于航海英语的某些特点,无需或不能使用指代。例如口令的回复,必须原文不动地复述所听到的命令,例如:

All wheel orders given should be repeated by the helmsman and the officer on watch should ensure that they are carried out correctly and immediately.

所有的舵令必须由舵工复诵,值班驾驶员应该确保所有的舵令得到正确和及时的执行。

2.语意

若说语法解释了语言对规则,语意则说明了说话人的“intended meanings”。在航海英语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对情况,即听话人和说话人各自对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原因可能如下:

(1)说话人英语发音不准确或发音错误。这一点在有多国背景的海员的海船上情况尤其突出。

(2)说话人的表述不规范。例如指称概念含糊。

(3)听话人英语听力较差。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那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的船员身上。

(4)听话人的误解。例如理解指称概念有误。

(5)背景噪音或其他非主观原因。

改善策略:

(1)加强基础英语听说训练,尤其是不同口音的英语的听力理解。

(2)加强航海英语的专业知识巩固强化,尤其是加强专业语汇的发音操练和在口语中的熟练应用。

(3)加强指称和重复用法的操练。尤其需要加强典型指称的语汇的操练。

3.语境

语境揭示了所有影响当时的语言的传递和理解的所有因素的集合,尤其表现为听话人从语言信息中所获得的“finalized meanings after complex transmission”。在航海英语中,背景噪音、当事人的心境、当事人的身体状况、船舶安全状况等各种因素均会对英语的理解产生困难。以指称概念为例:在船舶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必须弃船逃生时,所有口令均需简洁清楚及时地传达,指称概念的使用应以通用、简短、易懂为主。

4.功能

功能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有多种功能,视其具体情况,可以分为陈述型、命令型、劝说型、感叹型等各种表述功能。但无论如何,指称用法同样比比皆是。在航海英语中,经常需要使用代词或类似词汇短语来表述所述对象。例如:

The surface of the globe has therefore been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zones,each comprising 15 degrees of longitude and thus representing one hour of time.

A ship’s movemen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forces acting upon her.Some of these forces are controllable,others are not.

Agent:Captain,please let me have a set of import manifests and two copies of stowage plans,one for me and the other I’ll pass to the stevedoring company.

Officer:Just a moment,I’ll get the apprentice officer to bring the papers.

上述例句中的斜体单词均指代了各种相应的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指称效果。

二、策略

1.重复法

重复法,即在汉语中重复代词所指代的概念已避免歧义。例如:

(1)Merchant ships can be designed as cargo ships and passenger ones.

商船按其设计用途可分为货船和客船。

(2)Many ferries carry vehicles;therefore,these have doors at the sterns or bows.

许多渡船运输车辆,因此,这些渡船在船尾或船首有门。

2.省略法

省略法,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指称概念予以省略。例如:

(1)Merchant ship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hat they carry.

商船可根据所载运的内容来分类。

(2)Because of their large clear holds,single-deck vessels make for easy stowage.

因为单层甲板船有宽敞的货舱,所以有助于货物的快速装卸作业。

3.对应法

对应法,即同样译成适合的代词。例如:

(1)The careful stowage of cargo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rder to keep the vessel safe and their easy handling。

货物的正确积载对船舶安全和对其的高效卸载非常重要。

(2)GP system of manning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these can be divided into advantages for the company and ones for the GP rating.

多用途人员编制有许多优点,它们可以分为对公司的优点和对员工评定的优点。

在本句译文中,译者对代词“these”采用对等译法,同时注意到对代词“ones”采用了重复译法。

4.转换法

转换法,即通过增词、减词或改变词性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例如: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aint available nowadays in a wide variety of colors and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for the boatswain to mix on his own.

现在可供使用的油漆种类众多,颜色丰富,因此不再需要水手长亲自调配油漆色彩。

在本句中,译者使用变换法把“on his own”翻译成“亲自”,同时我们看到,译者重复了英文中缺省的信息“油漆色彩”,达到语法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完整性。

5.注释法

注释法,当为了保证语意转达的流畅正确,有可能需要在译文中对原句中的指称概念进行注释或解释,补充说明一些信息接受者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误解或不明白的意义。

三、指称概念在英文和汉语中的典型语汇及其特征

1.在英文中,下列单词和词组出现得较为频繁:

“Which”,该词经常用作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代前面主句的宾语或整句,同时充当本句的主语。

“one(s)”,该词经常指称前句中某一些名词概念。

“vessel”,该词频繁出现指代各种类型的船舶或船舶总称概念。

“condition”,该词通常用来指代船舶行驶、天气、主机和辅机,或货物作业本身的运行状况。

“this/these”,这两个近指代词通常指称最近的语汇,简明扼要,避免重复。

“system/equipment/fitting/facilities”,这几个名词通常指称上文提到的系统或设备,抑或泛指船上某一种系统或设备,或者船上所有系统设备的总称。

“she/her”,通常用这两个代词指称船舶,具有一定的拟人用法,当然,有时也会使用“it”指代船舶。

2.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使用下列语汇:

“货物”,该词组经常指代前文所表示的某种具体货物。

“装卸”,该词组既可能表示抽象的装卸概念或具体的装卸作业。

“至于,关于……”,这些词组通常加上某一名词指称英文中的具体概念。

“运输”,经常指代下列英文:carrying,carriage,transport,transportation,shipping等概念。

当然,上面仅仅列举了一些最普通、最基本的典型词语,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这样的语汇来表达指称概念。除此之外,指称中的零指现象、回指现象、远指现象和特指现象仍应予以关注。

总之,本文通过对航海英语中的指称概念的研究,找出其特点,进而归纳出部分常见的翻译策略和典型用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航海英语的教学和翻译。

参考文献:

[1]刘岗.船务英语[M].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09.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第5篇

1. 发展前概念,找准概念形成的“生长点”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物理学习的前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前概念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片面的、有缺陷的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束缚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甚至学生在学习了正确的物理概念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在潜意识里对学习造成干扰。故此,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化前概念,以能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教学为例,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比热容概念涉及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大脑中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多”这一认知上。课堂上设计实验,可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理解,继而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形成“比热容”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 顺应学生思维,把握概念形成的关键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顺应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设计、探究实验等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思维加工,在新概念的“生长点”上进一步抽象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进而形成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验已让学生明确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升高的温度间的定量关系,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从而构建出以上的概念框架,继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吸收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叫做比热容。

由此可见,概念的学习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逐步生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层层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思维加工和思维训练,从而生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3. 深化问题讨论,巩固概念形成的效果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课堂上围绕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在学生形成概念后,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即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样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