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G633.951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堪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 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课改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对音乐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文学修养,为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奠定必备的基础。教师的气质是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前提保证,教师需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重自身形象,衣着合体,语言风趣严谨,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有些音乐课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明确音乐的内涵和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从学生兴趣出发,比如对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音乐,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学生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创作、音乐表达的内涵去重新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作为音乐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更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展现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比如创作背景、有趣的音乐家故事,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例如小学教材中的《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儿童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紧凑,歌词言简意赅,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家禽类的小动物比较熟悉,但有的城市孩子并没见过,这时用准备好的课件在大屏幕上把歌词及其所描述的意境显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所描述的场景,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开展一些和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起一定作用。列如听音乐会、看演唱会,组织歌咏比赛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迎七一,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对参演的歌曲、乐器表演,除了评选委员会给出评比结果外,还可以让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对作品给出自己的客观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人文底蕴
所谓“人文底蕴”就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在讲乐器时,可提及古筝,通过古筝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了解古筝的由来,分类、分布地区等,通过古筝的传承过程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祖国颂》时通过对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赏析等,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有些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比如通过多媒体,显示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要表达的情感等,让学生有更多地了解,从中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对一些歌曲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显示歌曲描述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在赏析歌曲《青藏高原》时,通过观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和歌曲所描述的意境,青藏高原的山川相连、威武庄严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情境下,教师可及时抓住机会,“我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河,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及歌曲欣赏和演唱的同时,逐渐渗透珍爱生命、勤奋学习、团结协作、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正确面对挫折等教育,加强扬善惩恶、尊老爱幼等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黄奇美.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杨彩霞.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翁爱萍.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53-5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11-01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促进学生美育基础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重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情感培养。面对目前死气沉沉的音乐课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全面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一切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下文首先分析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背景下,全面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活跃的音乐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心理需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中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自身的爱好鼓励学生去学习音乐知识,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陶冶自身的情操,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情感的交流和传递。加强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强化,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学生素养的提高,最终促进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完善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教师要注重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平等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比如可以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海报,放置一些音乐器材的模型等,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的熏陶下激发自身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爱好。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的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音乐软件,以声音和画面的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伴随着音乐前奏的响起,出现相应的意境画面,牵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情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准备相应的教学刀具,在时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去跳去唱,在无形之间展示自身的才华,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表演,比如模仿大象走路的样子、蝴蝶飞舞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境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整个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全面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可持续学习的思想。学校要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研讨会,交流老师间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
三、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音乐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更好的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亚文.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N].音乐周报,2001.
其一,将对话教学法引入高校音乐教学。
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从某种层面来讲,是音乐教师的“独奏”,是音乐教师的个人讲座,虽有一定成效,但也是造成沉闷课堂、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故对此进行革新,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基于此,该书结合教育领域的热点,指出将对话教学法引入高校音乐教学是革除传统教学法弊端、创新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究其原因,注重师生互动性的对话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在争辩音乐名人所提出的观念时,既可激发学生了解名人事迹的欲望,也可增加学生的记忆点;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对话教学法,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借用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音乐的审美价值时,既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一定高度。
其二,将实践教学法置入高校音乐教学。
实践教学法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理论认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强的音乐人才。在这一认知的影响下,该书有针对性地探究、提炼出几条将实践教学法置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第一,将理论课堂与音乐会、文艺汇演等实践演出结合起来,推动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第二,打破传统音乐教育形式的限制,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音乐制作类企业、单位学习多样的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水平、演奏技巧;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的联动,让课堂教学走入社区、进入商场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其三,将网络教学法与高校音乐教学结合起来。
何为1+X?小学音乐1+X教学中的1从宏观上来说,是体育艺术2+1中的一项艺术特长(器乐、声乐、戏曲、曲艺、舞蹈等)。从方法层面看,1是包括葫芦丝、歌唱及非洲鼓的音乐载体(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思想层面看,1是整体的、系统的观念。X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提及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让音乐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更具系统性,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具层次性。(下图)
一、 课程,促进文化生成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影响自身,塑造学生,对于课程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1+X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文化。
(一)具体化,好操作
目前来看,全国小学音乐教材以人音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花城版、人教版等为主,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歌唱和欣赏。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歌唱和欣赏相对容易操作,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公民对艺术的追求高度改变,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仅仅以教材为依托,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了9年的音乐课,形成的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差甚远。即使有些音乐素养不错的孩子,大都是在校外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内的社团中习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们努力9年而收效甚微呢?
笔者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音乐素养只有建立在音乐技能习得的基础上才更为扎实、有效。所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项音乐技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1+X教学依据音乐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音乐项目的特点,经过论证与实践后,选择了3个音乐项目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内容。其中,1~2年级为葫芦丝,3~4年级为葫芦丝、歌唱,5~6为葫芦丝、歌唱、非洲鼓。这些项目的学习在每节音乐课中约10~15分钟,每个年级每个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下图葫芦丝项目)。这些项目,结合音乐教材共同实施,相互促进,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得心应手。
(二)层次化,更系统
一位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很清楚某个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但,如果问一位音乐教师3/4拍在哪个年级教,可能绝大部分音乐老师并不清楚。歌曲《顽皮的杜鹃》在人音版中是三年级内容,在花城版中却是一年级内容,这说明,一首歌曲的习得往往不受年龄的限制,跟知识体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性,让音乐老师们忽略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们时常看到三年级的基础知识,被五六年级甚至中学的音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音乐1+X教学,葫芦丝、歌唱、非洲鼓不但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乐器本身的特点,由易到难编辑而成,使音乐学习更具层次性。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統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
(三)生态化,可持续
不论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还是覆地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各有其独特的机能作用、地位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课程也是如此,歌唱、欣赏、乐器,体验、探究、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都各有长短,让内容与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博学有术,教师得心应手。如此,音乐教学势必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任何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都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的设计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认识。音乐1+X教学,课程组常年利用每周二第一、二节课的时间,通过同课异构、一课一谈、专题讲座、技能研修、教法研讨等常规活动,对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指引,切实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一)目标放眼学科核心素养,忌空、大、偏
教學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颇。比如,学习了一首简单民歌,目标就定位为培养热爱民族音乐之情,这种远大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二)内容建立素材库,逐年丰富
音乐1+X教学,在课程组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多年针对性地积累,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并且逐年完善,从广度、深入上双重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为开放,更易操作。(下图:为音乐1+X教学资源库部分文件夹)
(三)方式注重过程,贵在体验
要教会学生唱熟几首歌曲,对音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音乐1+X教学是这样做的。
老师在教《猫虎歌》的时候想让学生把歌曲重复唱一遍,这样诱导: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们的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一句歌声真好听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给了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歌声再富有童趣;最后,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诱导会让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老师们在1+X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类似于这样的注重过程的体验已形成了常态,在1+X教学中,歌曲、欣赏、乐器、编创等等都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评价关注成长,少点功利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生成,合理的评价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价好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直截了当,随时随处可用的评价虽然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性,听多了不具任何效果。从某程度上说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漠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音乐1+X教学倡导教师的点评要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最真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点评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导向性。比如:你的歌唱得很有感情,如果速度再稳定一点就更好了;谢谢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不但能博得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除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更加生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对于生生评价,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得法,一样可以催化教学,提升教学效度。
三、 学生,改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的具体东西,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音乐1+X教学,提倡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增强学科学习品质
音乐学习要遵循音乐的特性,音乐1+X教学注重下列学习品质的培养:聆听;体验;控制(速度、力度、音色等);合作;分享;应用。如上图。
(二)拓宽学科学习时空
音乐1+X教学,1~4年级采用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5~6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分别以葫芦丝、非洲鼓、歌唱为1的班,打散自然班,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利用下发资源课后学习。这些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等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学科学习思维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要想脱颖而出,仅凭单纯的文化知识技能很难实现,还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艺术情操。大学音乐课堂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并逐渐受到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在新一轮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面对诸多的教学问题,高校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将就大学音乐课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的实行进行分析,以期对日后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有所启发。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总体而言,大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高校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音乐学科在学科实用性上与其余专业学科相去甚远,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编排和推广。另一方面,高校音乐学科的教师也会在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问题和困难而在教学改革中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样一来,就会对高校音乐课堂改革的推广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阻力,从而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进度。因此,有必要对音乐课堂面临的问题进行详实的分析,从而为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创造条件。
二、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有待改善。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传统的高校音乐课程主要以试听鉴赏的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对鉴赏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记忆,因此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会导致诸如师生缺乏交流互动、教学进度被拖延、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更可能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知识,就更别提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飞跃了。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课堂上实现双方的共荣、进步,才能让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教师的思想素质亟待提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筹备和打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专业教师思想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音乐改革的一块“短板”。这样一来,高校音乐教师就很难掌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中心,也就很难将改革的精髓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思想建设较为落后,可能会造成讲课方式单一等问题,例如教师不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不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教学中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学改革之中进行有益的尝试,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音乐学科体系安排不完善。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殊属性,其与一般的课程在实现形式上仍旧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完善,给高校音乐课堂的改革设置了障碍。从普遍的情况来看,一般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会采取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的方式,很明显,这样的学科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真正实施起来时就会因为课时数较少而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很多高校没有为音乐教师配备多媒体设备,或者干脆没有设置音乐教师。这些问题看似无伤大雅,却会为日后改革活动的开展留下隐患。
三、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面临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音乐课堂实现改革的核心环节。要想真正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高校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设计,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改的进程中来。此外,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得,也可以让班里的学习委员或音乐课代表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根据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既有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存在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弥补。首先,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多为教师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完备配套的教学硬件;其次,高校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多多进行教学心得交流,参加相关的教学讲座,在交流经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还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不定期地请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来校举办讲座,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完善硬件设备。一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与否,是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新的教学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教学硬件来作为辅助和支持,好让整个教学改革活动“锦上添花”。因此,要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校方需要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校方可以增加对音乐学科的投入,增加音乐试听教室,购置或更换主要乐器、音箱等设备;学校要加大对音乐课程的科技投入,引进一批多媒体设备,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以便让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授课的趣味性。
(四)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高校可以适当增加音乐课程每周的课时数;其二,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任务,而不必担心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因此,这一尝试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