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述评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基于旅游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论证 城镇化趋势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及对策 吴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心镇发展战略研究 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 快速乡村城镇化背景下桂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实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发展研究 基于规划视角的主动城镇化发展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的汤岗子新城旅游产业发展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发展问题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发展建设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张朝枝,保继刚. 美国与日本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比较与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2005(4).
[11]Brohman J. New directions in tourism for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1).
[12]石金莲,崔越,黄先开.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5).
[13]李经龙,詹染,王亚茹.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5(2).
[14]张鸿雁.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5]王琼英,冯学钢.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乡村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一、引言
西方国家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是由于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假期的需求,一部分是由于政府的推动。这段时期乡村旅游的显著增长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成熟的经济部门在推广乡村旅游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乡村旅游被视为再生的乡村经济的一部分,并可起到稳定环境质量的作用。近些年,旅游已经被认为是提升某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有效工具。
二、乡村旅游研究背景
发达国家中,许多农村地区正处于经济危机状态,这些危机包括: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失业;下降和老龄化的人口;保护压力。在此背景下,农村旅游应运而生。农村旅游优势包括:自然优势、小城镇和村庄、建筑吸引力等。而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旅游的益处包括:参与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大量的、相对而言投入成本低廉的工作机会;丰富当地经济;加强了当地保护和支持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以下趋势又加强了对农村旅游的需求量:改善的农村内部地区的可进入性;对可以休闲和锻炼的假期的需求增加;渴望体验农村及野外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许多现实的挑战,包括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及环境影响的压力。
三、乡村旅游的主要研究方向
1.乡村旅游的供给
乡村旅游的供给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主体研究、环境因素研究。在这些因素所组合的框架之下,乡村旅游才得以长时间持续发展。一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了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益处,包括: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对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重新规划当地的人口布局等。Hjalager A.M.以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欧洲社区为例,发现提供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尤其是休闲旅游产品)后,该地区经济上得到了巨大的回馈。RichardSharpley以塞浦路斯为例,指出乡村旅游的硬件供给设施花费昂贵,但是回报较长而且配套服务等明显滞后。这对于乡村旅游是一大挑战。
2.乡村旅游的需求
乡村旅游需求主体主要指乡村旅游的消费者,因此,获得详细的乡村旅游消费者的信息,确定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消费者需求,了解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等,就成为了研究乡村旅游需求问题的关键。Ann和Peter通过分析1995年日本长距离市场的主要权威数据(包括加拿大旅游委员会,美国旅游管理局,墨西哥旅游秘书处)发现:在人口统计、个人态度及行为特点上,潜在的乡村旅游者和非乡村旅游者有显著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们给出了农村地区旨在吸引日本旅游者的建议:建立地区性乡村旅游机构,分析产品市场群,推广并营销旅游产品,加大旅游经营商的产品意识。
3.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
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研究起步比较晚,在70年代中期才陆续有一些相关研究出现,探讨焦点集中在社区现状与当地居民态度的联系。比较著名的有Doxey提出了著名的激怒指数,Doxey认为:游人数量增加的同时,当地居民也会增加对游人的敌意,当地人将经历从愉快到敌意的阶段。还有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社区合作可以确保市场运转良好并可以有效管理服务质量。Macdonald和Jolliffe则通过研究加拿大东部阿卡迪亚人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出文化独特性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以及社区合作对乡村旅游的有效性的结论。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村融合;景观规划
1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客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涌现出村庄边缘化和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2 景村融合模式探研
2.1“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借助游客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亲情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但当前乡村旅游纷纷涌入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破坏、文脉断裂、传统村庄沦陷的行列。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避免以上情况的有效措施,即用“景村融合”的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实现乡村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2.2“景村融合”的模式
“景村融合”是将景区与村庄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村庄内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村庄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村庄与景区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是“景村融合”的主要模式。
2.3“景村融合”的路径
“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平衡居民与游客的利益诉求,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步规划。“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径有: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树立景区与村庄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3 实践: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位于登封市西北十三公里处,地处嵩山腹地,三面环山,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隔路相望,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现状雷家沟村地势险要,用地复杂。村庄呈小片长带状、零星点状分布,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较差。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修缮改造古民居群及历史文物,美化亮化村域环境,整治山地农耕设施,建设“禅修”养生基地,借鉴“景村融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3.3 总体定位
雷家沟村紧邻千年古刹少林寺,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少林寺的发展无形中带动着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雷家沟村则占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雷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定位以少林文化为背景,将雷家沟村打造成一个集农、禅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佛学禅修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3.4 组织结构规划
本案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将整个整合结构划分为“六区、一街、一园、一中心”:
3.4.1农业体验观光区:村庄入口现有土地为一般耕地,在此处打造农业观光园。在该区域中开展牛犁地,石磨磨面,石碾碾米,男耕女织等游客互动项目,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3.4.2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废弃的雷家沟老居民区为依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缮整治农家老宅,建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几近绝迹的农村民俗、耕作农具、农家技艺、本土手工艺制品等的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找到儿时的记忆、久违的乡愁……
3.4.3农耕休闲采摘区:以雷家沟东洼及百草岭的丘陵、坡地为主,就地取材将田埂进行梯田改造,美化生态环境以提升观赏效果。以原生林果、苗木为基础,联合农、林科研单位,在保留村庄原有林果业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逐步形成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区。
3.4.4禅修养生区:将废弃的养鸡场区域改造为禅修堂、文化艺术展馆、道德讲堂等,集中形成禅修文化养生区。聘请得道高僧、知名传统国学文化学者到此讲禅论道,并定期举办书法、古典音乐、国学讲堂等活动。
3.4.5传统武术研修区:“禅”、“武”是少林寺的精髓,雷家沟村位于“禅武圣地”的腹地,具有非常浓厚的禅武文化底蕴,亦是村庄的特色和灵魂所在。本案以太子沟下现有的武校“少林罗汉院”为依托形成武术原生态展示区、传统武术研修区,定期举行少林武术研修、表演,以此作为吸引游客光临的一大闪光点。
3.4.6现有文物保护区:雷家沟现有的永泰寺、永泰寺塔及其附属景点已基本成型,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针对这些重要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后期再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3.4.7素食文化街:为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沟壑的现状地形,计划在雷家沟的沟壑底部内依沟而建素食文化街,招商引进各具农家乡土特色的风味美食,打造素食文化专区。建筑风格与改造的居民区保持一致,以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区步行道内由上而下潺潺细流曲折而过流入荷花池,在景观荷花池旁设置以少林禅武文化为背景的雕塑小品。
3.4.8传统体验园:将刁家沟老村庄和现有土地做为传统产业基地,在此展现农业农庄特色,用比较原始的农耕方式,让人们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3.4.9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门户区,为游客提供停车、问询、租赁等旅游服务。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多功能商务服务区,以特色美食、禅武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住宿、度假、会议为一体的商务服务中心。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范围很广,涉及村庄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塑造、生态保护、村庄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在规划旅游景区层面通过对村庄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丰富了现行村庄的规划内容。关于雷家沟美丽乡村的规划依托村庄的区位优势、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把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传统的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核心资源,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 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
[2]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J].地理研究,2015.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
作者简介
>> 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NGOs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新农村建设任务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思考 农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分析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促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键问题 论新农村展示设计对民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试论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06-15.
[2] 陈佚生,张存立. 合山煤矿的前世今生[N].南国今报,2010年5月13日第35版.
[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合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Z].(桂政发[2010]35号).
[4] 合山市政府.合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EB/OL]. http:///show.asp?id=862.2011,12,20.
[5] 何志文,吴海强.合山,让红水河俯首折腰的山城[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9-93.
[6] 马鸿斌. 2008广西合山赏石节、柳州国际奇石节文化之旅[EB/OL]. http:///u/2371.shtml.2010-01-14.
[7] 合山市旅游局.合山市旅游局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0,03,21.
[8] 吕敦玉,周建伟,余楚,等.开发建设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5):6-9.
[9] 王建喜.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66-169.
[10] 兰宗宝,苏晓波,莫彬,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建设[J].广西农学报,2009,24(2):75-78.
[11] 王娟,李文兵.浅析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2(2):28-31.
[12] 宋瑛.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4):107-111.
[13] 刘战慧.韶关市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3):179-181.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生产、民俗风情、农村文化、农家生活、村落古镇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1]。作为旅游的一种模式,因其自身具有的一些特色与优势,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相关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动态与进展,本文选取国内权威杂志《旅游学刊》和国外三大权威杂志之一的《Tourism Management》上面发表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清晰地看出国内外在乡村旅游研究方面的一些异同,同时也能了解当前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些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乡村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国外乡村旅游最早起源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负面效应不断显现,面对各种城市生活的压力,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乡村旅游也就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进入90年代后,乡村旅游更是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如今,很多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已经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国内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1998年“华夏城乡游”,1999年“生态旅游年”,2006年“中国乡村游”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根据当地的乡村资源纷纷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如成都“农家乐”、北京“民俗游”、云南“村寨游”等。如今乡村旅游又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相适应,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前景十分被看好。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内容如文字、图像等转化成系统的、定量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可以用来厘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信息内容,对事物发展作预测。因此,本文就将内容分析法与乡村旅游研究相结合,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收录的乡村旅游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概况、文献所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动态。
三、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
(一)研究文献概况
为了了解近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进展,笔者主要选取《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的具有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的正规论文文献进行分析。《旅游学刊》作为国内旅游界公认的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旅游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旅游研究发展的走势。所以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文献主要是分析《旅游学刊》上以乡村旅游为主题、自2004年-2013年以来的50篇文献;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文献则主要是分析来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期刊《Tourism Management》上以“rural tourism”作为标题字眼的同时间段的19篇文献。
从两大期刊不同年份对乡村旅游文献刊载量(图1)可以看出,两大期刊每年都有乡村
旅游方面的相关文献刊载,可见乡村旅游还是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但是从图1中明显可
以看出《旅游学刊》上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明显多于《Tourism Management》。由此可以推测,因发展乡村旅游的成熟度不同,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度明显高于国外。再分析折线的走势会发现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在2006和2007年有达到一个顶峰,笔者推测主要是受到2006年被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的影响,其余年份走势相对比较平缓;而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则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平缓的走势。
(二)文献研究方法分析
每篇文献在构思写作的时候都会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也不是十分统一,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且结合选取的文献特点,把研究方法分为以定性研究为主和以定量研究为主的两大类,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在以定量研究为主的文献中,运用或构建模型的文献比例颇大,故在最后的分类中把模型运用或构建也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分为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主、模型运用或构建三大类,相关统计结果可见图2、图3。
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仍然以定性研究为主,2004年―2005年均没有定量研究方面的文献出现,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量研究开始被学者所运用,并且还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可以推测,定量研究的方法逐渐被重视,乡村旅游研究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从图3可以看出,国外乡村旅游研究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定量研究显然占据主导地位,定性研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既与国外权威杂志上文章多以定量为主的事实相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先进于国内乡村旅游。
从图2、图3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模型运用或构建在国内外乡村旅游中运用得不是十分频繁,但是其作为定量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还是表现出了专家学者对其的青睐,所以笔者推测,在未来的乡村旅游研究中,模型运用或构建的研究方法会被运用得更加频繁。
从对国内外乡村旅游文献研究方法的运用来看,我们可以推测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乡村旅游研究将会朝着更加量化和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定性研究将会被淘汰,定性研究作为一种与定量研究相辅相成的研究方法一定会长久存在,只是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文献比例会有所降低。
(三)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笔者对选取的所有69篇文献的主题进行总结筛选,最后一共归纳为10个主题,分别为:市场研究、社区参与研究、旅游资源研究、从业人员研究、利益相关者研究、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及综述研究、发展模式与思路研究、感知与行为等心理学方面研究、其他。通过阅读每篇文献的主题内容,把每篇文献进行归类,最后按照年份和研究主题两个维度制成统计表格(见图4、5)。
综合两张统计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献在不同的年份侧重的主题不尽相同,国内外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此外虽然归纳的十个主题大致能涵盖到所有文献,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主题并不完全重合,从图5中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和从业人员方面研究没有文献涉及。
虽然两张统计表格能够反映出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许多差异,但是按照各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总数绘制折线图(见图6),会发现在很多的差异之中还是隐藏着一些相似之处。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主题热度还是偏向一致的,关于感知与行为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开发模式与思路的研究文献数量十分突出,可以说是乡村旅游的热门,此外利益相关者和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文献也较多。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