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职业培训

医院职业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职业培训

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第1篇

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诉求依然未变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赋予我们对自身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信,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的普遍响应,并已成为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就是要实现“五通”,即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这其中,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联系更为密切。一方面,沿线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的开展,以及中国装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将有效拉动有关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则可以说是夯实沿线各国民意基础的关键所在,而通过职业教育援外培训项目,则更有助于沿线国家对中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成就的认可,有利于实现民心的相通。在此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来援外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以援外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展示“中国制造”魅力。学校迄今共承办了 50 期援外研修班,1000 余名参训学员遍布缅甸、泰国、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 10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学校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始终坚持对接地方、区域的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并从最初的职业教育领域逐步拓展至港口管理、汽车产业等领域。各国学员多次参访中国海天集团、中国亚龙科技集团、中国吉利汽车、上海洋山港、浙江宁波港、辽宁营口港、山东青岛港等企业,实地感受中国制造的品质和魅力。

以援外培训增进价值理解和认同,传播中国文化。自承办援外培训项目起,学校始终将促进参训学员的文化认同和价值理解作为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特别引进对外汉语等相关专业教师,为援外研修班学员特别开设了“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人与哲学”“中文学习”等课程,使学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有了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学校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实践体验课程,如剪纸、中国功夫、茶艺、书法等,让学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了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价值认同。

以援外培训凝聚发展共识,组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学校以开展援外培训为平台,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三方合作成立“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项目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研究院主要功能包括:开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国援外项目的政策与绩效评估研究;组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建立多边交流平台等,重在经验传播、理念提升、前景预测、问题分析与解决,为全国的教育援外培训绩效评价、改进我国援外培训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培训;企业;员工;提高;素质

员工培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和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训练,使其掌握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艺,提高其能力,以良好的态度面对工作,从而适应并胜任职位工作。要切实搞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

一、建立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培训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在选择具体方式的时候不要因循守旧,固执地套用已有的既定模式。企业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的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以便达到最终目的。

二、企业培训要取得成效,重点要做到以下要点

1、切实把握好“三性”

(1)、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这一缺口,雪中送炭。(2)、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

(3)、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所有项目一起上,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2、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

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往往落空。

3、要有反馈与交流

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三、搞好企业员工培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1、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的方案。从世界上成功的组织或企业看,可以发现,他们开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发现、组织和运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通过学习、创造、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上海航空公司曾因更新飞机,有约一年半时间成为“无机公司”,面对极大的经济压力,当时有人建议将技术工人劳务输出,赚一笔钱,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职工待岗回家,省一笔钱。但是公司最终没有赚那笔钱,也没省那笔钱,却投入资金搞全员培训,把公司变成了一所大学校,从而为迎接一流飞机、提供一流服务,做了人才、智力准备。从长远眼光看,这是最终出高效益的手段。

2、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的联系

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教育,不是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培养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将在岗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企业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这样循环重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爱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四、制定适合企业的培训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培训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如传统的课堂教学、视听技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目前,在国内企业中用运最广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1)、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来调整、提高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2)、满足在岗员工掌握更高技能的职业要求,为其成为中等专业人员及基层管理者(如中、高级工、技术员、班组长等)作好准备。利用工余时间对岗位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公司的发展。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的时期以培训班的形式,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脱产进行培训。如我厂曾经选拔出几批在岗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脱产一年到石油大学学习专业知识。 经过刻苦学习,最终这些学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厂的生产做出了贡献,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3、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此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还可通过讨论阐述不同观点、帮助大家共同理解,从而使所有参与者获得提高。通过互动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至于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赞叹该公司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之高,佩服该公司此种学习培训方法。

4、导师带徒:此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新员工和员工晋升、岗位轮换,当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情况不熟时,可采用此种方法,通过带岗者的言传身教,使员工快速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除了持续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迅速建立起员工自发学习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员工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员工价值的提升,以促使人力资源增值,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第3篇

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能够熟练掌握科室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和强化技术技能。处理疑难差错事故,应对突发事件。

二、具有带教及授课能力。独立撰写论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专业最新知识,有机会申请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消毒灭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绩存档。

全体护士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熟练掌握本科室专业应用知识,从分应用到工作中去,对提高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能及时应对普通突发事件,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上级部门,保证本科室工作正常运转,不延误前勤工作。

培训计划及内容:

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培训 问题 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构办学自由化。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资格培训的管理重在履行对培训机构的政策指导和监督考试等宏观性的职能上。至于具体的培训工作如何展开,则是各培训机构的任务。这在保证培训机构灵活教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众所周知,职业培训机构不同于高校,其办学的初衷在于让培训人员能够尽快通过考试,获取资格认证证书。因此,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条件下,各资格培训机构将办学的自主化演变为办学的自由化。很多机构都立足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可能地降低培训成本,无视国家鉴定大纲的要求,随意删减培训内容,自主的制定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即便培训人员顺利通过了资格认证考试,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理论结构。可以说,培训机构办学的自由化不是其个性化教学的完美体现,而是一种趋利思想的表现,最终导致整个培训机构都处在一种缺乏规范化、统一化的境地,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培训教材滥用化。目前,市面上针对人力资源资格认证的教材五花八门,层次上参差不齐。盲目选择教材,不仅不能对考试起到帮助作用,还会误导学员应考。一些培训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编制一些所谓的高仿模拟题来吸引学员购买,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员的备考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必须把我国劳动保障部门发行的鉴定教材作为学习的重点,而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习题看似高深,其标准答案也无定论,只是在编写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以此来装点门面,赢得卖点。

3.培训师资选择盲目化。人力资源培训机构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其中绝大多数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处在不平衡的状态。高校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占据优势,但缺乏实践经验,授课时往往会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则会注重强调其具体运用。不管怎样,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多数培训师都没有潜心研究过认证考试的要求,对考试大纲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全面把握考试的发展方向。临近考试时,一些资深的培训师会收到多家培训机构的邀请,以期望能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最终复习,这也反映出大多数培训师没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4.教学实施的随意化。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将教与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方案的系统化过程,侧重于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寻求决策的过程。目前,大多数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包括一些自诩设立了专门教学研发中心的机构也没有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培训师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只注重学员的听讲过程是否愉悦,而忽视了对受训学员具体特征的分析,在教学内容安排以及重难点的讲解上存在问题。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设置的培训内容大致需要60-70个学时,而目前培训机构设置的课时都在45学时左右,虽然降低了培训成本,但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内容。还有一些培训机构投机地将一些名师讲座的课件直接搬到课堂上,看似介绍了一些前沿知识,但这些内容都无法与大纲内容相提并论,同时也使学员造成理解的困难,干扰考试的主流知识。

5.过分注重应试化。我国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效仿国外推行职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希望借此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目前,我国使用的人力资源培训教材,对知识的深度要求正在逐步增大,学员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掌握该学科理论知识结构是很难通过考试的。因此,国家把“以考促学、以考促建”来当作国家实行认证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大多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社会影响,功利性地把提高通过率作为其最终目标,违背国家“以考促学、以考促建”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上和培训课时上,将大量的经历放在考前的押题上,轻视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训练,甚至将40%的培训课时用于应试性的强化训练。虽然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应试来进行检验,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培训相关机构无疑是过分注重了应试能力的培养。这样,即便获取了资格认证,也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改进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质量不合鉴定标准的情况,我们应充分结合其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综合评价及监督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政府相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都要按照“各司其职、共同评价、以督促管、以评促建”的思路来全面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完善我国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型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1.依法确定职业准入和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认证。政府作为人力资源培养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协调者。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管理者,应在宏观管理的环节上优先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法律,强调资格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鼓励职业教学培训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向社会公开具备职业准入和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机构和协会,这样,受训人员就能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以此来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国家还应该对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抽检,保证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与时展同步,保证其教学质量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要求各培训机构在同一时间进行统一授课、期中进行教学水平检查、期末总评三段式的教学思路进行管理,以此来强行保障各机构的教学质量和课时数。对于不具备资质的从业机构进行严厉打击,对于那些具备资质教学质量却极其低下的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甚至没收其准入资质。

3.鼓励成立专业协会、专业社团和行业协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活动。行业和专业协会应及时掌握职业发展的动态,据此制定统一的课程体系,并监督其实施。同时,也应制定完善的自律管理制度,对于不合标准的培训机构应予以除名。此外,建立行业和专业协会,以期达到充分合作的目的,并以适度的竞争来推动我国市场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4.建立完善的社会声誉评价机制。社会声誉是培训机构赢得市场、获取效益的核心要素。过去,受训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通常通过价格、过关率来评价培训机构,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对各培训机构的督学信息、学员满意度及学员所在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公开,这样就能够客观综合地反映各培训机构的社会声誉。这样,不仅展现了培训机构的实力,还能够鞭策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总之,对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雪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5

[2]孙秀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20

[3]王立凤,邱吉福.我国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

医院职业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 多层次职业培训 改革对策

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改革大背景:当前,改革的大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表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上勾绘出新一轮体育改革的逻辑体系,也给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扩充了机遇。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原有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方式行不通了。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难是竞技体育改革中的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所以,在新的改革大潮中一定要花气力研究破解这个难题。

1 改革基础

1.1 社会市场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着矛盾。我们用哲学观点看待社会问题,就会开阔明朗,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工作分配安排、大专院校学生包分配、退役运动员就包安排。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包分配安置就业的方式行不通了,这种矛盾的产生是发展的必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体育全球化和职业化的影响,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体育治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市场急待建立一种基于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协作、责任共担的国家体育治理体制。

1.2 法律政策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法治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现行有效体育法规及目录”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总数为147件。其中,法律1件即《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它行政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46件[1]。

近年来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政策[2],将会推进“依法治体”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能给改革治理增强发展活力和催生新生事物。

2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培训意义

2.1 是适应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体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举国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原有的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越来越难适应中国体育发展出现的新态势,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体育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由之路。而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是最为直接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安置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行不通了,因此,研究如何促进退役运动员实施多层次化职业培训,既是解决就业安置的最佳途径,也是社会转型期主动适应社会改革与治理的必然选择[3]。

2.2 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关键和宽广出路

职业培训是提高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一是要充分利用体育行业特有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平台,帮助运动员获得与运动项目相关的符合退役运动员与人特长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为退役运动员继续在体育行业发挥特长创造条件,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二是要针对退役运动员的特点和专长,培养能胜任社会需求的某种或多种职业岗位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率。

2.3 社会岗位的细化是培训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公民职业分工将不断细化,几乎所有职业岗位都会逐渐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一个没有职业资格的公民从业是很难的,按照“先培训,获证后上岗”的职业准入制度,只要从业,必然接受职业资格培训,所以,退役运动员必然要融入社会大环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这是社会职业岗位细化对从业者的必然要求。

3 退役\动员职业培训的特点

3.1 与岗位对接的实用性

退役运动员已到了职业培训的突击期,培训的目标具有与市场就业岗位直接对接的实用性。以服务两个需求为宗旨,一是社会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实际;二是针对退役运动员运动技能、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意向,在基本符合双方需求的情况下再确定培训的内容与时间的安排,尽力帮助退役运动员把体育技能的优势转化为职业优势,把退役运动员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适用型人才[4]。

3.2 项目层次的多样性

退役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项目类别多、项目差别大、文化水平表面(获证)与实际水平差别大、运动成绩与待遇差别大,故此,多层化职业转换的多样性培训符合普通退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3.3 与体育行业的相关联性

根据湖南省体育职业学院课题2015年对160个专业运动员(包括退役运动员)对职业认识与期望的调查结果统计,有95%的选择了参加就业前职业培训,只是选择培训的时间有所区别,选择培训时间为1个月的占50%,选择3个月和半年的各占25%。选择参加体育行业的占87.5%,非体育行业的仅占12.5%,这说明了职业培训的目标就是就业岗位的实用性,同时也说明了运动员对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有相当大的依恋和关联。

3.4 不同地域的分散性

退役运动员是籍贯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有的来自于城镇,退役后分散性强,给集中培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分片区举办了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思路已形成,并且实施于行动。培训前的组织宣传很重要,要把分散的退役运动员的培训意向搞清楚并组织好,具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具体落实。

4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现实困境

4.1 管理体制困境

一直以来,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管理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省市体育局的人事部门统筹管理,负责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就业、上学、培训等工作。同时,业务管理部门(体育局下属的各运动管理中心)也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附带管理,由于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在役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导致了对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就业管理的缺失,从访谈的专家认为,到退役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反馈中都有相同的认为:没有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设置专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最大的困境。

4.2 培训体系困境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负责的各省市体育职业培训中心与鉴定站,其大部门挂靠在高等体育职业院校,负责对退役运动员开展职业培训与认证。还没有构建适合于普通退役运动员全员培训的培训机构与培训体系,没有科学完备的培训方案,所以,急待构建培训体系并逐步加以完善。

5 多层次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1)通识教育培训。通识教育培训是多层次化培训的基础与前提,是每个退役运动员首先要参加的基础性培训。通识教育培训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等级培训、心理调整、与心理健康培训、生活能力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人际关系正确交往培训等。培训方式一般为课程教学、团队辅导、个体咨询、行业资深人员讲座、网络学习、企业参观、职业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尊重个性差异。

(2)多层次化的学历培训。退役运动员根据自己求职岗位的学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可选择各类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就读,尽可能享受政策优惠,通过免试入学、单招、委培等多种形式入校学习并取得文凭。

(3)职业技能+职业证书+学历的职教内容与方式。

(4)多层次化的职业技能对口选择与培训考证。大专和本科层次的退役运动员可选择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的培训与考证、学历较高、运动技能水平较强的可选择教练员或裁判员的培训与等级考证培训。学历较低可选择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5)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教育。利用大数据、云计划、慕课、移动、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培训与学习。国家体育总局应尽力整合各种优质培训资源,开通网络教育平台,做到全民共享。

(6)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家庭――院校――企业――社会通力合作。要统筹社会资源,切实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将职业技能训练与就业紧密结合,推进找岗――培训获证――上岗就业的一体化模式,探索深化“定单”、“定向”、“储备”、“委培”等模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对接,以需求量培训,以输出带培训。随着体育产业及相关业态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多规格人才。如体育营销、体育传媒、户外运动指导、运动器械装备、运动服装等各个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要具有一定准确的预见性与前瞻性,结合退役运动员的实际,把他们培养打造成符合体育产业多种业态需要的多规格人才。既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又能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面。

(7)加大培训实践力度与过程,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观看优秀职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展示、参与职业技能比赛、到实地见习、由优秀的行业楷模指导上岗实习等方式,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时间,指导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6 改革治理的主要对策

6.1 健全法律法规作保障

要建立健全体育法规体系与运动员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体育法规体系与运动员职业教育保障体系[5],要依法保障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促其获得一项或多项就业的职业资格。同时还应针对运动员的职业特性,即意外伤害的多发性、就业能力的单一性和生活保障的薄弱性,制定针对性强的运动员社会保障法律,促其得到基本权利和特殊权益的法律保护。

6.2 构建管理机构保运行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现有环境下,首先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目标专一的管理机构。还要有自上而下的具体实施、培训行动的运行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常规培训。现在,改革已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仅靠政府由上至下的推动成效有限,因此,要⒄府主导、企事业、社会组织以及各用人单位共同驱动,个人积极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凝聚成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的强大力量,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同合作,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6],长期联合行动,达到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最优化对接。随着我国体育治理的不断深入发展,最终要形成政府、社会、企事业、市场的多元化主导、构建一种规范理性的权力分享、责任分担、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较为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职业培训与就业对接格局。

6.3 职业教育贯穿全程

职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运动员入队开始就应高度重视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根据湖南省体育职业学院课题组2015年对160名退役运动员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7.5%的退役运动员认为运动员的职业培训应在在训期间就开始,到退役后一年内基本贯穿全程。要制造和利用机会,组织运动员参加职业供需见面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职业培训、职业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增强现役运动员的就业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提升运动员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本人特点,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能力。体育职能部门应根据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空隙,适时适当安排体育职业资格培训等相关职业培训活动,运动员自身要积极主动参与,争取在在训期间取得一项或多项职业资格证,这样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在退役就业时路子就会宽广,就业率必然会得到提升。

6.4 夯实文化教育,打通职教、普教升学通道

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运动员运动生涯相对来说是短暂的,而其文化知识则会在人的一生中发光发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文化学习的主体性,运动技能训练的业余性。要构建从义务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职教、成教到普教上下贯通、严谨规范的教学与升学机制。要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采取“长学制”、“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灵活的教学制度,针对不同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自学、补课、插班、教师随队辅导等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保证学习质量,使一部分优秀队员能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条龙”的通道上畅通到头。一部分普通运动员能进入高职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通过单招和特招等途径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总之,要使所有的运动员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都能达到高职本科和普高本科水平,能得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5 拓展拓宽多层次就业门路

对于普通退役运动员来说,首先必须端正心态,放下手段,从低处着眼,从职就业多方位,多渠道。对一部分学历低、年纪轻的退役运动员可选读中、高职院校就业率高的专业,一般毕业难度小、就业快。在拳击、摔跤、举重等安保上有优势的退役运动员可选择参与“协警”、“专职保安”的培训后直接上岗。在就业方面有困难的退役运动员都可以考虑安保系列的工作,因为社区、医院、银行、超市、学校以及各种场馆需要的安保员数量大,培训上岗快。二是退役运动员在体质体能方面都有这方面的优势。还有一些运动项目是社会冷门的运动员,可选择快递员工作,在当地物业部门的短期培训下可直接上岗。对于学历较高的退役运动员,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下,可选择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还有学历较高、运动技能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可选择适应自己项目的各各类教练员或裁判员系列,从低起点干起,逐步向高一级层次挺进。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营销、体育传媒、户外运动指导、运动器械装备、运动服装等领域岗位都是就业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白光斌,王晓伟,高鹏飞.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体育法治问题与国家治理――以国家治理能力为理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5(4):88-93.

[2]刘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改革的逻辑、目标、动力及路径[J].体育科学,2015(10):10-16.

[3]许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教育与培训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5):116-119.

[4]李华.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多层次化的实践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