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自主探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环境;整合;自主探究式
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性归纳与深化学生小结与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建构主义”其核心是认为认知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以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发现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吸纳2种理论的精髓,整合二者的优势作用,创建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不难想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中,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加以整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符合现代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三、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网络协作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借助网络协作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网络测试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检测,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可在下节课予以补充,同时可根据反映的情况,可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安排。
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这不仅能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语言组织及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始终有颗探索数学的心。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如果能让“死图”动起来,活在同学们心中,我们的教学和教育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数学通讯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初中数学的相关教学要求中也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学习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就将自主探究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一、创设相应情境,在课程导入中激活自主探究
课程导入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与教学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自然也可以发挥其对于自主探究活动的激发作用。探究式问题本来就不是学生熟悉的内容,面对自主探究,学生更感到陌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导入,让教学活动开展得自然、轻松,我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创设具体情境。例如,在学习“方程”知识时,我以学生都经历过的运动会为背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中,裁判员不小心将甲、乙、丙三人的成绩单弄丢了一部分。现在只知道,本次比赛的规则,即每人跳过一次后就算完成了一轮比赛,且按照名次从高到低的得分分别为3分、2分、1分。在5轮比赛中,甲共得14分,乙第二轮得1分,第一轮得3分,且乙的总分最低,则丙共得多少分?这个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小裁判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热情顿时被激发了。可以看出,通过创设情境,实现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导入是十分可行的。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实际性的特征,我们几乎可以为每一个知识点都找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为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是很容易实现的,学生的思维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向深入,探究活动也就自然启动了。
二、巧妙提出问题,在思考进行中开始自主探究
我们常常说,数学是一门问题的科学。的确,关于数学的研究就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可见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探究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也开始考虑如何将巧妙的提问方式运用到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我发现:有效问题的不断提出,能够很好地推动自主探究在持续思考中展开。例如,在学习梯形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见图1):在梯形ABCD中,AB∥DC,∠A=90°,AB=2,BC=3,CD=1,点E是AD的中点。求证:CEBE。这个问题解答完成后,我又继续在原题基础上进行了变化,提出了以下问题:(1)AB∥DC,BC=AB+CD,点E是AD中点。求证:CEBE。(2)AB∥DC,CEBE,点E是AD中点。求证:BC=AB+CD。(3)AB∥DC,BC=AB+CD,CEBE,点E是AD中点吗?在这样的问题变化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律动起来,探究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对某个数学问题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深入的过程。既然是自主探究,其主角自然是学生,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深入上。在思维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系列问题往往能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其思维已进入了一个逐渐深入与灵活的模式中,这也为自主探究打开了局面。
三、提供自由空间,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式教学开展的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的欠缺外,探究和发挥空间的缺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往往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怕学生自己处理问题会出现错误,以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误区。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能拥有更自由的探究空间,也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能创造更多的惊喜。例如,我曾请学生自主完成以下问题的解答:某商店老板购入甲、乙两种商品,若购入甲商品9件,乙商品10件需1810元;若购入甲商品12件,乙商品8件需1880元。若卖出一件甲商品获利18元,卖出一件乙商品获利30元,老板在进货时购入甲商品的数量是乙商品的2倍多4件,且甲商品最多可购28件,想要保证利润不低于699元,怎样设计进货方案最好?问题虽具开放性,我却并没有过多干涉学生的思维。学生起初不知从何处入手,经过反复读题和讨论,决定尝试运用不等式的方式展开研究。果然,学生在分别求出甲、乙商品的购入单价后,成功列出了方程式,并由此顺利求解。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常常能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探究空间。如果这个空间由学生自己来支配,学生可能只会在自己的思维范围内反复思考。而如果将视野扩大到小组层面上,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处理方式将会出现多种可能,这正是自主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在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会越发深入,同时也会推动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将探究任务交给小组,也真正实现了“自主”的前提。
四、倡导自我反思,在方法总结中加入自主探究
想要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就要学会不断的、及时的反思,反思自己所学到的,反思自己还未达到的。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我将要学什么”,而没有“我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是单薄的,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做到“一步一回头”,甚至“三回头”,才能把每一个知识内容学得扎实,并且稳中有升。为了让反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被学生真正接受与记忆,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反思。例如,学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已知x-3y=-3,则5-x+3y的值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并不复杂,只要将5-x+3y转化为5-(x-3y)的形式,再将已知条件中的值代入计算即可。然而,我却将这个问题的解答作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的重点,其原因就在于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步骤为什么会出现?只是碰巧和已知条件相同吗?并不是。转化是基于整体代换的思想而出发和进行的。对于这种形式的问题,若能通过观察并找到待求式子与已知条件中存在的相似部分,便可以考虑通过变形转化实现整体代换,往往能更加简便地解答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总结,其内容不仅集中于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包括对蕴含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的提炼。这既是对学后反思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实效的必须。思想方法并不会自己从解题过程中跳出来,所以,这个反思的过程仍被探究活动所填充。如果教师把探究提炼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一定会从中得到最为真实且深刻的感受。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实现了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与内容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与传统的仅由教师教授的数学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式的课堂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和亲身经历的机会,对于数学学习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探究式问题存在一些畏惧心理,认为这种问题过于灵活,无从把握。经过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学生的思维明显灵活了,驾驭问题的能力也自然提升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成功地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杨业业 单位: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活动策略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探究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可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利用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利用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5米、宽20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氛围的营造
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0本,每本20元。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0×10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办法。在相互交流评价中,学生感觉到用连加算麻烦,用连乘算不具有普遍性,把10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其中拆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乘既具有普遍性又方便,而竖式计算与把10拆分成10与1来乘仅是书写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对于数字大的用竖式计算更方便。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想、敢说,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一样?可用什么办法验证?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分别装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学具袋,每人分别各取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研究后先在小组中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探究中有的采用量的办法,有的采用剪拼的办法,有的采用折拼的办法,最终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的结论。探究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
四、自主探究品质的养成
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观点,勇于质疑问难的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
所谓“独立见解”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个人对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它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立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教师谈话引入:夏天买冰棍,零售价每支2元,批发价一箱(30支)50元,看到这两个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最想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师:那首先需知道什么?生:需先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是多少?师:大家先尝试计算一下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计算后再汇报。汇报时甲生说:我计算得出每支冰棍的价格是1.666…元,还没等这个学生说完,乙生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不对,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应是1.66元或者1.67元。师不作评论,继续启发: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丙生说:我认为应是1.7元,因为现在市场上没有用“分”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辩论开了。最后教师作小结:同学们的见解都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对商的取值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取法,如刚才计算的冰棍价格,若准确到“分”即百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67元,若准确到“角”,即十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7元……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学生质疑能力的养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在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不料一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直线后还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有的在期待老师的说法。这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判断,而是引导学生用角的定义自己判断: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是否符合角的特征?同学们经过讨论,终于明白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仍然是角,再进一步叉开,还是角。以上片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还有什么要说的?”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模式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二)启发诱导、自主探究(三)设疑质疑、合作探究(四)解惑释疑、分层练习(五)内化练习、拓展延伸。
2 具体方法
2.1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2.2 启发诱导、自主探究。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3 设疑质疑、合作探究。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以六人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在展板做学习汇报。这样大大培养学生了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学生结合展板讲解,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4 解惑释疑、分层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5 内化练习,拓展提高。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3 自主探究性学习体现的特征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3.1 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3.2 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
3.3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学习的内隐动力,能促进思维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改革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新课标的不断实施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那么,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自主式探究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自主式探究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此起到组织以及指导学生的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是自主式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它是引发自主式探究教学的契机;思维开放特征启迪学生释放自己的思想,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实践探索特征是自主式探究教学的主要特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个体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特征是自主式探究教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法教育特征是指教师组织课堂、指导学生的特征;学生差异特征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发展。
初中的数学已经向抽象化迈进,它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要求逐渐加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吃力些。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改变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强度,扩大学生的记忆容量,对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要想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分析知识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做铺垫。
教学中要挖掘学生潜力。填鸭式教学不仅仅对学生是一种压力,而且对教师也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整堂课都在不停的讲课,严重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教学方式改革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其自身的潜力,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这种潜力,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不要表现出偏爱哪个学生,或者讨厌哪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设立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发言,在相互辩论中学习知识。当学生出现回答不上问题的情况时,教师不应该批评,反而应该鼓励他们,指导、帮助他们。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是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想要了解、学习知识的欲望,积极发言,以此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可以布置课后预习,设立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事先了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较轻松,教师教起来也会较轻松。
三、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