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建家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周刊呼吁广大读者为灾后重建建言献策,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共渡难关!共建一个家!
在反思中建设我们的家园
文/梳雨浅画
“天府之国”的四川,遭遇了这场令举世震惊的劫难。从废墟中抬起的双眼,把目光投向充满希望的明天,也应该反思被埋葬的昨天。
我们反思,为什么在灾难的脚步逼近时,我们浑然不觉;在灾难的魔爪降临时,我们束手无策;而在灾难不断肆虐时,我们惊慌失措?加强全民的科普教育和自然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已刻不容缓。
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世世代代赖以托身的土地,被开挖、采掘得千疮百孔?那些深埋千年的矿藏,难道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就非得要在我们的地球上形成一段又一段“肠梗阻”?那些可供子孙享用几世的资源和林木,难道就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中成为累积的财富?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是永葆“天府”富庶的秘诀。
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美丽的山川,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旅游、探险,却在旅游安全设施方面疏于防范?为什么热门景区的门票一涨再涨,一个又一个新开发的景区却被废弃?有多少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交给了一些缺乏社会责任心和长远战略思想的企业开发?自然景观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急功近利的野蛮开发,让许多自然资源不堪重负,让许多过眼云烟的旅游项目留给大地狼藉一片。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比开发本身更为重要。
我们反思,青城山的脚下,为什么环绕着一排排豪宅、别墅;白水河边,为什么矗立起一个个“欧洲小镇”;九龙沟的腰间,为什么缠绕着一个个常年闲置的培训中心和度假村?当大自然展现她的美丽和柔情时,我们亲近自然,恨不得投进她怀抱里,把她的美丽据为己有,而忘掉了她也有狂躁残暴的时候。重建的家园,最好与自然风景保持恰当的距离。美来自适度的距离,保护自然,也保护自己。
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楼倒掉一幢又一幢?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受了那么重的伤?那些来不及绽放的花朵,凋谢在水泥、砖块下!那些治病救人的天使,坠落在沉重的预制板下!公共事业的建设,需要层层设防的监管。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重建,是否可以固若金汤,在灾难降临时,成为公众避难的港湾?
我们反思,如果在灾难来临之前,我们的通信设施有了足够的备份,我们的亲人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和苦寻吗?如果在闭塞的山区,我们的道路四通八达,就算泥石流挡路,洪水冲垮堤坝,我们的救援力量是不是也可以如期到达?公共设施的建设,也许更需要现代化。
我们反思,如果我们离乡背井,转移到了他乡,我们的乡亲是否能够继续来往?我们的少数民族,是否可以欢聚一堂?我们世代相传的风俗,是否可以长此以往?
建设,需要聚集众人的力量;重建,也需要反思过往。重建的家园,是古老巴蜀文化的延续,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和谐和安康。重建的家园,是百废俱兴,百业兴旺;是公众利益的体现,是百姓安居的天堂。
重建要点是财政出资与灾民参与
文/苏振华
此次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重建资金将是一笔天文数字,估计以千亿计。尽管重建资金来源呈多元化,但要形成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央财政出资。我国经济经过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中央财政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财政实力,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加上国企利润、各项收费收入,据专家估算,国家可支配收入近10万亿元,因此,中央财政是完全具备全力支持灾后重建的出资能力的。
解决资金来源仅仅只是一方面,重建过程中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巨额的重建资金进行高效使用,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1998年水灾之后的重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重建资金被滥用、施工质量差形成大量的豆腐渣工程、重建工作被形象工程化、灾民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惠。此次重建必须在制度上作出安排,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在重建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民众参与机制,包括如下几方面:
其一,资金的使用要透明化,资金投向的决策过程、可行性论证过程都要公开进行。在这些过程中,为了保证资金使用方面的公信力,应该制度化地吸收志愿者、专家尤其是灾民代表作为特别监督员,对资金使用的全程进行监督。
其二,重建项目的发包,应该以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方式进行,以避免暗箱操作和有关方面的中饱私囊。至于私下收受贿赂甚至的行为,则更是应该彻底杜绝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重建过程应该制度化地吸收灾民作为建设的主体,所需要的劳动力应首先吸收当地劳工尤其是灾后失去工作的灾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为当地灾民提供暂时性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在地震中的损失,提高他们自救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大灾之中,灾民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若得不到有效救助,灾民尤其是失去了亲人的灾民会丧失生活的信心,让他们获得一份有希望的工作,将能帮助他们提高重建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助于他们尽快从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中走出来。如果这次重建不能杜绝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那必然会形成新的灾难隐患。灾民对此有切肤之痛,由他们作为建设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让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文/杨逸 王文华
据公布,四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达到6898栋。在公众对校舍倒塌提出质疑之时,四川省教育厅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将倒塌原因归纳为五点:地震超过了预计强度,校舍难以抵御;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学校建筑在抗震方面存在着设计缺陷等。(《南方日报》5月28日)
我不想讨论这样的评估能不能服众,因为导致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只想说,强震中有挺立不倒的学校。如果校舍的建设都达到了应有的质量标准,一定不会有那么多死伤者。谈及校舍的倒塌,很多人都会提起北川刘汉希望小学。这个农村小学原来是危房,是出身教师之家、当过教师后来又创办汉龙集团的刘汉出资建的新校。校舍建设过程中,汉龙集团严把质量关,一直采取甲方供应建材的方式,将材料质量的关口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地政府的监管,也细致到位。
如果地震不可避免,而临震预报又是世界难题,那么给人们提供震不倒的房子,无疑就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在此,笔者建议:
一是国家建设部门应该迅速本着科学的精神收集相关倒塌的建筑资料。收集和保管好这样的建筑资料作为将来问责的证据,让那些无良的承建商、失职的审查者,一一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此才算对得起泉下有知的罹难者。
二是借鉴日本国的做法,对中国地震带上的学校乃至全国所有学校落实防震加固措施。“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这是日本防震灾的一个基本原则。1923年的那一场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了日本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川大地震造成许多教学楼倒塌,众多学生遇难,这一消息也给了日本政府极大的震惊。5月16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加快学校危房改造的进程。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安排主要资金,争取在5年内完成全国4.5万栋公立中小学校校舍的补强施工。
三是从体制上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要想彻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从体制入手,进行一场建筑领域的革命,比如可以尝试由出资人自己选择建筑队伍、出资人全程参与监理等。
让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在下一次的自然灾害中,才能少一些无辜生命逝去的悲剧。
灾区重建更要注重心灵家园
文/了悟新斋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除了要给予他们以物质的支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之外,还应该重视对他们心灵的抚慰,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让他们早日从恐惧、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中走出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创造明天美好新生活。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学的心理调节方法:
其一:暗示调节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等等,可以用来缓解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
其二:呼吸调节法。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消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法。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想象调节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其四:音乐调节法。
音乐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通过心理作用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性情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和振奋精神的目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不仅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培养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松弛情绪。采用音乐疗法消除疲劳时,可选择以下音乐:《梁祝》、《田园交响曲》、《水上音乐》、《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等。
其五:自我调节法。
一、邕宁壮族八音等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
所谓“八音”,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将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D、铙)、石(磬)、丝(琴、瑟)、竹(箫、})、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恰)八类,即八音。邕宁壮族八音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乐器组成,曾受“广州八音”文化影响,后又吸收了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逐步演变成今日以唢呐演奏为主,打击乐为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有“八音一响,喜事连连”一说,可见该艺术形式在当年的流行盛况。1983年,邕宁县文化局组织文艺专干深入农村开展文艺辅导活动,对壮族八音这一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整理、加工,组建起以农民为主的百人“邕宁农民八音队”,形成了更具浓郁民族气息和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综合性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在原以唢呐为主的吹打乐器基础上,增添了四人齐擂的大鼓、师公“岳”鼓、壮家姑娘喜爱吹奏的无孔笛,另外加入壮族人民喜欢唱的壮族山歌“嘹”调、彩调、采茶调等,在单纯吹打表演的基础上配以“抬花轿”、背新娘、师公舞、“岳”鼓舞、舞春牛等民族风情表演,并在演奏内容上创作了一批热烈欢快的新曲目。此后,邕宁农民八音队每年都出现在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上,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旅客和当地百姓,还应邀参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迎宾和表演活动,在中外嘉宾心目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如今,邕宁壮族八音已经成为邕宁的“文化品牌”。
尽管邕宁壮族八音等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在政府层面受到了格外的保护,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些民间艺术与当代的年轻人和孩子都有相当的距离。
二、在艺术教育领域融入民间民俗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广泛搜集邕宁民间文化中的艺术素材
为了把邕宁本土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我们的园本课程,我们两个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集、民间采风等方式,收集到大量民间民俗音乐的音像及文字资料,包括一些邕宁原生态的山歌、歌谣、舞蹈等。我们组织教师走访邕宁区文体局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向他们了解邕宁各地特有音乐形式的传承情况;走访邕宁区花婆节研究会,了解花婆节节庆活动内容;前往邕宁区最负盛名的“八音之乡”――蒲庙镇那路村,在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壮乡八音传承培训基地那路小学调研、学习,并走访了壮族八音第六代传人黄才定老人;到“嘹山歌之乡”新江镇那蒙村,在那蒙完小向素有乡村百灵鸟之称的潘碧清老师了解、学习嘹山歌的知识和唱法;等等。
每年一届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更是我们学习采风的良机,每次我们都会派老师去现场观摩、拍照、记录。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融入艺术领域园本课程
保育院的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寓教育于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游戏活动中。本土的民间艺术虽然来源于本土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艺术都是适合幼儿的,关键在于幼儿对它们是否熟悉和感兴趣。如果艺术形象鲜明、生动,便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唤起幼儿欣赏和表演的兴趣。
1.音乐领域的园本课程选材。我们首先挑选那些幼儿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素材,直接应用于我们的园本课程。如白话歌曲《大西瓜》《花婆送福》,嘹山歌《星星》,白话童谣《团团转》《点虫虫》,舞蹈《鲤鱼与白鹤》《蚂y舞》等。这些音乐作品,内容生动,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如:嘹山歌《星星》是用方言演唱的,歌词诙谐有趣,歌曲旋律中透着民间艺术的特有魅力;舞蹈《鲤鱼与白鹤》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鲜明,表演者的表情诙谐有趣,舞美造型独特、新颖。其次是筛选、整理、改编一些成年人所参与的、稍显陈旧或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艺术活动素材,使之更具时代感,更易于被幼儿接受。如:民间流行的《花婆送福》歌曲原来的歌词较长,幼儿不易理解和记忆,旋律也不够美,我们从中截选了一段幼儿易于理解和演唱的词、曲,稍加改编,使之有说有唱,非常适合幼儿演唱,深受幼儿喜爱;大班舞蹈《鲤鱼与白鹤》是根据邕宁区百济乡一带的一个传说故事改编的,原来是成人舞曲,音乐旋律多变,舞蹈动作难度较大,我们先从舞曲中截选了一段快慢分明、生动有趣的音乐并稍加编辑,再简化原来的舞蹈动作,配上鲤鱼和白鹤的动作,改编成了幼儿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幼儿舞蹈。这样的舞蹈编排工作,对专业的要求较高,但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总算小有收获。
2.美术领域的园本课程选材。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选编了那些幼儿易于接受、有助于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课程内容。如大班综合艺术活动《春牛》,引导幼儿用莲藕、杨桃等材料给春牛设计花纹,不但可以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理解,还可以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之后,把自己制作好的春牛舞起来,合作活动的氛围非常热烈。
(三)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营造民间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
1.在特定区域创设兼具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双重功能的互动式环境。我们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了大量含有邕宁民间元素的手工艺术作品,有春牛五谷庆丰收图、竹匾花婆脸谱、农家小竹楼图、布艺画、蓝印花布、泥塑、创意草帽、创意蒲扇等,为幼儿营造一种民间艺术的氛围,丰富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感受。此外,我们还在幼儿园的创意空间提供了竹筒、稻草、五谷、布艺、竹匾、蒲扇、灯笼、草帽、藤艺、石子、种子、树叶、瓶子、纸筒等材料,让幼儿与环境中的材料充分互动,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自主绘画、剪贴、拓印、编、捏等方式“创作”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力。我班乐乐一直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动手,说自己不会画画,但是在这个丰富的创意环境中,他主动选择喜欢的石头进行涂鸦,涂得很专注,作品完成后还很兴奋地拿给其他小朋友欣赏,并慢慢爱上了美术活动。还有一些小朋友,在教室里画画时喜欢模仿别人,在创意坊欣赏了别人的艺术作品后,竟脑洞大开,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了。
2.在开放式区域为幼儿的艺术创作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把民俗音乐室创设成开放式的活动区。每个星期、每个班级都会有一至两次的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可以在里面选择喜欢的活动区角,自由地舞动、吹打、唱跳,分享快乐,提高自信。我们的“民俗音乐室”以“邕宁八音文化”为主线,通过图片、墙饰等把邕宁民俗文化如《水上婚礼》《壮乡歌舞乐》《抢花炮》《龙狮庆丰年》等展现出来,让幼儿进到音乐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在民俗音乐室,我们还创设了“小小音乐室”“妆扮区”“龙狮庆丰年”“壮乡歌舞乐”“表演区”等几个区角,每个区角都有丰富的活动材料,如“妆扮区”有各种民族服饰、现代服饰、环保自制服饰和化妆品,“龙狮庆丰年”区有大鼓、竹筒鼓、锣、镲、唢呐等乐器以及我院老师自制的竹龙、纸龙、狮子、春牛等音乐活动材料。
3.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活动中,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本土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如:将本土音乐融入各年龄段的早操,配合体育老师创编《簸箕操》《铜鼓操》等;利用晨间、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民间民俗歌谣、乐曲等;亲子运动会上运用自制的“纸龙”“布龙”“竹龙”“牛头”“狮子”等道具开展《龙戏珠》《舞春牛》《狮王争霸》等游戏活动。
最后,引导幼儿直接参与到本土的特色民俗活动中,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本土民俗文化的精髓。如一年一度的“花婆节”活动极富地方特色,我们会告诉家长带上幼儿,让幼儿实地欣赏独特的民间表演和民间趣味竞技活动以加深认识,再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去再现“花婆节”的热闹景象。
(四)开发适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
《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遵从这些基本原则,我们以邕宁民间艺术为切入点,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人格。
1.音乐教育要用音乐打动和陶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将本土文化有效地融入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当中,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传承本土的音乐文化。表1为我院大班“舞蹈《鲤鱼白鹤》”的活动教学案例。
2.美术教育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如:结合邕宁八音文化艺术节我们设计了“我的小铜鼓”手工装饰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铜鼓,知道铜鼓是八音艺术节的主要乐器;农历三月十二是邕宁传统的花婆节,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漂亮的花婆脸谱”绘画活动,初步激发幼儿对花婆文化的兴趣,将花婆“乐施好善,济贫扶困”的精神植入幼儿的心里;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上有个花灯会,我们便设计了一个亲子“创意花灯”手工活动,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传播环保理念;结合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我们设计了“五色糯米饭”手工撕贴活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庆期间,我们设计了“创意龙”“春牛”“我的小花炮”等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便于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表2为我院美术教研组开发的系列民俗文化美术课程。
[关键词] 电影音乐;情感氛围;审美期待
音乐在现代电影中的审美功能与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音乐在影片中是导演最喜欢用来表达情感、烘托环境、营造气氛的有利工具。[1]与画面相比,无论是引用现成的音乐作品,还是为某部影片专门量身定做的原创音乐,在渲染影片基调、营造特定的场景氛围,实现观众与人物、影片主题的情感共鸣上有鲜明的语言优势。一方面,不同风格、配器与节奏的音乐,总是能够引起不同观众相对统一的情绪体验。这种相似的审美感受基于人们长期以来对音乐审美价值的一种共识,是音乐与个体进行情感沟通的基础。创作者可以利用这一审美规律,去调动观众的情绪体验,从而充分实现影片的抒情与表意功能。另一方面,音乐与具体画面、情节相结合时,其所指更加明确和具体。在不同的电影时空中,能够带给观众以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是电影音乐魅力的集中体现。
虽然音乐在影片中是碎片化的,但却并不妨碍观众审美体验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音乐在影片中经常以这些形式出现,正是为了观众对影片的审美需求与期待。观众可以通过音乐来回顾、体悟电影画面,获得视觉上的延展性,并进一步引发对创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思考,进而获得与影片创作者的情感沟通与共鸣。[2]本文从观众审美期待的角度,通过分析观众对音乐情感氛围的理解认同与在此基础上所生成的情感共鸣两个递进的审美层次,探讨了音乐对影片情感氛围的营造。
一
对电影时空氛围的理解与认同是观众对影片审美期待的基点。电影音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这种作用体现在音乐对电影叙事背景的构建上。叙事背景本身涵盖了特定的历史年代、地域特色与社会文化内容。对于观众的现实生活背景来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距。音乐在这里能够配合画面,起到很好的解释与说明作用。令观众能够相对清晰感受影片所特有的时空氛围。如,由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影片利用五声调式的东方音乐很好诠释了故事的时空背景。影片一开场,梦工厂的LOGO就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在竹笛声中,一位头戴斗笠、手提短棍、身后飘着长尾的侠客在水上飞奔,当他在云朵间跳跃,锣声也打着节奏。当侠客甩出钓线,铜锣声响,影片启幕。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种开场方式与戏曲开场非常接近,所以具有很高的识别性。影片正式开场后,伴随着竹笛,阿宝在梦中幻化为熊猫大侠,头上的斗笠和身上大氅有着典型东方韵致。片中阿宝与师父抢包子一段,音乐也具有浓浓的东方韵味。短促的打击乐配合着阿宝迅捷的动作,为了美食不顾一切的他,跳跃、瞠目、弄舌,运用一切身体机能来抢夺包子。而这一段的音乐,用小型打击乐器的清脆音色,快速敲击出配合画面动作的节奏,与画面中的筷子和包子等中国元素配合,良好展现出影片的中国背景,同时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元素的审美期待。
其次,一部影片的影像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情感基调。张扬或内敛,客观纪实或抒情写意,明朗或晦暗等,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特定的叙事基本语境。理解并认同这一语境,也是观众能够获得丰富审美体验的关键一环。电影创作者在音乐的艺术处理上要注意契合影片的特定语境,并使其帮助观众去理解和体悟这一情绪氛围。只有观众对影片整体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才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种种,全身心投入到影片所营造的虚幻时空当中。如,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师》,影片的音乐与画面相互配合,将观众引领进战火纷飞的波兰。影片在肖邦的钢琴曲中开场,黑白影像的纪录片风格,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1939年的华沙。音乐轻柔而温婉,城市中的人们一片繁忙的景象。跟随着连续的音乐,画面切换到一双手在钢琴上弹奏,他就是波兰的天才钢琴家席皮尔曼。在他弹奏的同时,炮声响起,墙皮脱落掉在他的身上,他仍然镇定弹着,流畅的琴声显示他没有丝毫紊乱。导播人员示意他赶快离开后就走了,接着炮弹的冲击波将演播间的玻璃震碎,受了轻伤的席皮尔曼才选择离开。片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无疑是席皮尔曼在德国军官要求下弹琴的镜头,气若游丝的席皮尔曼在手触到钢琴的瞬间还有些迟疑,他颤抖的手落下,发出了一个上升音阶,接着流畅音乐从其指尖倾泻而出。他弹奏的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在开始的一小段缓板后,乐曲开始进入正题。席皮尔曼弹奏出的音乐,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受到的侮辱和国破家亡的哀伤,而是沉静地诉说。随着手指在琴键上的舞蹈,乐曲慷慨激昂,既是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也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最后,音乐可以展现人物与特定环境之间的总体关系。电影是通过特定的时空与情节叙事来表现个体生存状态、揭示某些生命现象,进而展现人性与灵魂的艺术。因此,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即两者的关系本质是影片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电影时空的基本情感氛围。音乐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揭示,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情绪基调。这种矛盾冲突可能长久柔韧,也可能短促激烈,个体对矛盾的处理方式是抗争还是妥协,其结果是成功还是挫败,在音乐当中都有相应的预示与铺陈。如,吉姆・谢里丹执导的《我的左脚》,片中的音乐将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充分展现出来。片中,克里斯蒂的母亲再一次怀孕,肚腹日渐隆起的她还要照顾克里斯蒂。在一次她背着克里斯蒂上楼后,她要去下楼打电话,此时音乐一直带给人紧张不安的节奏,在下楼过程中,母亲摔倒并昏了过去。克里斯蒂听到母亲摔倒的声音,从床上一跃而起,背景音乐也在这时突然提高音量,并且打击乐器敲打出紧凑的节奏,配合着克里斯蒂急促的呼吸。克里斯蒂好不容易只靠左腿挪动到楼下,爬到门口的他拼命用脚踢门。此时保姆听到声音赶了过来,急促的音乐也随着保姆推开门上观察孔而结束。继而平缓的音乐响起,母亲也被送上了救护车。音乐不但将克里斯蒂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出来,也预示了情节发展的方向。
二
当观众对影片的情绪基调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后,便能够自然地融入到影片的叙事氛围当中去,并随着影片情节的逐渐展开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时,电影音乐创作者的主要任务便转变为实现观众对影片情感氛围的共鸣。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能够在情感上找到与观众沟通的节点。情感共鸣以理解和认同为基础,是观众更高层面上的审美期待。
首先,音乐可以通过配合情节的起承转合来实现影片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做了充足的铺垫之后,观众的情感逐渐累积起来,需要寻求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来得到释放与宣泄。一方面,怎样选择与情节发展、情感走向相契合的音乐,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情绪是电影创作者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中,影片的配乐,尤其是主题音乐的恰当运用,使观众的情绪在积累后充分点燃,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影片的情感氛围之中。当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杰克在冰冷的海水中,而萝丝在水面仅能容下一人的木板上,杰克要萝丝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当气若游丝的萝丝发现有救生艇返回救人,她赶忙呼唤杰克,但他已冻僵。此时主题音乐《我心永恒》响起,萝丝惟一的生存希望就是游到旁边一个冻僵的人身上拿口哨呼救,她对着杰克说“我永不言弃”,接着掰开杰克冻僵的手。在主题音乐声中,杰克慢慢沉向海底,而萝丝实现誓言,坚定活了下来。这一段音乐诠释了二人纯洁无私的爱情,也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
另一方面,音乐实现观众情感共鸣的审美效果还要重视音乐出现时间点上的选择。对这个“点”的精准把握,往往能使音乐最大限度发挥出审美价值,使整个影片的情感走向与情感节奏更加协调自然和错落有致。如《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之死是影片悲情的,弦乐在华莱士高呼“自由”的同时,达到悲壮的顶点。在此之后,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带领华莱士的部下与英军奋勇战斗,沿着华莱士的足迹继续前进。在华莱士的旧部将他的长剑高高抛起,激昂的交响乐同时响起,风笛声飘在弦乐的上方,不再犹豫,不再哀怨,而是充满了奋进的力量。可见,影片音乐与情节并不一致,或前或后,使影片更加“跌宕起伏”,情感层次饱满。
其次,音乐也可以通过配合影片人物命运与心理世界的起伏变化,来实现情感共鸣的美学效果。影片作为展现个体真实生命状态,揭示复杂人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物命运的沉浮与精神世界的起落,都是影片所重点刻画和表现的审美客体,也是影片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所在。不同人物的生命际遇与生活选择往往能够实现一种“移情”的效果,使观众感同身受、真情流露,从而实现其认识生活、感悟与反思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需求。优秀的电影音乐能够出色契合观众这一审美期待。如,李安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但有视觉奇观冲击观众的眼球,更有音乐来诠释人物的内心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片中,当派从海豚不断越过的水平面上看到有一艘油轮后,他高兴地发射了信号弹,但那艘船还是越走越远。此时,低沉的弦乐响起,道出了派的失望心情。在夕阳落下后,月亮升起来。派在救生艇上与老虎孤独相对,此时的音乐叮咚敲击,与静谧的佛教音乐类似。派向大海中望去,先是穿梭的闪着荧光的鱼群,接着是各种神秘的海洋生物,而沉船上的各种动物也纷纷向他涌来,派仿佛看到了宇宙进化的进程,而在海洋的最深处,则是母亲和沉船。这一段音乐如水般流淌,打击乐的节奏敲打着派孤寂的心,也敲打在观众的心头,从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综上,一部影片的播放形式是线性的,并且有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观众对一部影片的创作和接受过程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的解读与审美经验的介入过程,使作品的审美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由抽象变为具体。[3]因此,观众的审美喜好,对影片的题材选择和视听语言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审美过程中,观众会融入其个性化因素去解读影片,从而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可见,电影音乐的审美价值并不仅在于让观众了解和认同影片的情感诠释,更在于契合观众的审美期待,提供给观众更加宽广的审美空间,从而使其获得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欣.论电影音乐的审美认知[J].黄 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2] 王磊.浅谈音乐对电影情感的诠释作用[J].芒 种,2012(20).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人及二年级×××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
一、
五、六年级组共×××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作者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作者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2、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一年级《汉语拼音13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和经验,在刚开课时,就很快总结出“un”和“yun”读音相同,字形有差异,用法不相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认真练写阶段。接着,各自按声母排列顺序与un练拼,试试哪些声母与un可组成音节,组内与伙伴达成共识,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将正确的拼音过程写在黑板上。最后看着儿歌所配的画面——两名登山的小朋友具体生动有趣地口述画面之外的内容并努力规范正确流利地拼读,最终进入“拼音乐园”。屏幕上出现了五个按钮,里面锁定着不同的拼读练习,五个大组分别选定一个按钮,打开练习,以组进行友谊赛,看谁们拼得准、拼得快。课堂始终,在电脑设计的富有童话色彩的“云博士”鼓励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精彩的马戏》《高大的皂荚树》《威尼斯的小艇》《圆明园的毁灭》等多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均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读中理解语言、品读中体会语境、诵读中培养语感、揣摩作者表达方法,从而积累佳词丽句,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渺无穷。
4、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是否有必要恢复圆明园的旧貌”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使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走向网络资源,独立思考,将课内学习延伸发展为课外自主自觉地学习,扩大了视野。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淡化分析并不是不要分析,把握字、词、句教学是小语课堂永恒的主题早讲,学生早明白,早受益);学生质疑与读书思考的关系(学生只读书、不思考,提问漫无边际,不假思索,没有讨论、探究的价值。读书应有目标,读前有要求,读后要落实,教师应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其读书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健康个性的关系(与其让学生重复地学习,真不如留出一些时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我们坚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力争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丽荣老师以五册《灰雀》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称号;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赵玉文老师《五单元汇总复习》被评为特优课,另外×××名教师均获优质课;12月中旬,6位教师还参加了×××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张钧篪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期末,我们举办了第三届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及三——六年级每班×××人参加的想象作文竞赛,并召开了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家长会,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
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不断跟上时展的步伐,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目前,具有强大的学习分析、教与学互动、动态评价功能的新型教学辅助平台ITools3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下面结合ITtools3平台优势,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角度,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过程,希望对各位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与发展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目标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
自学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只有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标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组成部分。学习目标就是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多维度、多层次设计,启发学生在学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乃至完成确定的学习目标。
问题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充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元认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选择和控制,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学者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涉及自我、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学习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主动控制和调节,而且要基于外部反馈对学习的外在表现和学习环境作出主动监控和调节。
二、ITtools平台的主要功能与支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3.0)是由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中学陈斌老师设计,温岭市教学共同体开发的教学辅助平台,是一个完全免费、开源的教学软件。目前,已经受到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并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该平台整合了课堂调查、教学帮助、师生互助、作业提交、作品互评、课堂测验等模块,支持多种类型文件在网页中直接展示,支持操作自主命题和自动阅卷,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
笔者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和研究ITtools平台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出其主要功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作用,如图1所示。
一是资源呈现、课堂调查、模块定制等功能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与目标学习能力。ITtools平台提供了三十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可以支持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课堂调查”功能可以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更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通过“模块定制”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加载相应功能模块来组建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教师可将学习、练习、任务、素材等资源预先导人平台中,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目标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是互助交流、课堂检测、监控记录等功能有利于培养元认知能力。ITtools平台提供了多种“互助交流”方式,如遇到疑问可以在线申请帮助,师生给予解答,互助信息将被记录;也可以在BBS论坛中发帖求助,师生参与讨论,在交流中获得正确答案。“课堂检测”功能可以设置时间控制、内容设置、出题方式、自动批改、记录成绩等,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即时分析。“监控记录”功能,可让教师很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快速定位并帮助学困生;师生可以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教学与学习进行回顾。这些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对课堂认知活动进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是协作学习、多元评价、提交展示等功能有利于培养问题学习能力。ITtools平台的自由分组、组长评选、小组合作等功能有利于学生开展协作活动。学生在提交‘作品”后,可以立即浏览与互评,评价记录将持续保存在教学辅助平台。这些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并学会迁移与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
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庞维国认为,基本的自主学习教学程序是呈现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检查、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自我总结和评价。根据庞维国教授“基本的自主学习教学程序”,教师可构建ITtools平台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前不久,笔者作为珠海市香洲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香洲区骨干教师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以梁贵媛老师设计的粤教版B版七年级下册示范课《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为例,分析一下在ITtools平台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准备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相配的各类资源的创建,如导入、学习、辅助、拓展等资源,还有ITtools平台的模块定制等。根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课例的教学内容,设置ITtools平台的栏目有“首页”“目标导航”“情境导入”“预习导学”“基础任务”“进阶任务”“挑战任务”“知识拓展”“当堂检测”。
二是“明确目标”学习过程。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学习能力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最后完成确定的学习目标。在本节课例中,“明确目标”过程的培养能力有“目标学习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课堂调查、资源呈现”;教学活动有“通过平台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自动计算、排序、筛选”等情况。
三是“激情导人”学习过程。情境导入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字、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源,并导入到平台的“情境导入”栏目中。在ITtools平台强大的在线资源库功能作用下,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能得到更有效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学习能力。在本节课例中,“激情导入”过程的培养能力有“自学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资源呈现、互助交流”;教学活动有“播放珠海水上婚嫁原创音乐MV,提问‘你知道珠海还有哪些文化遗产’,展示‘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
四是“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重心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资源设计上。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运作合适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并慢慢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本节研究课例中,自主学习过程的培养能力有“自学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资源呈现、提交展示、监控记录”;教学活动有“组织开展组内互助、教师帮助、组间互助”等,通过平台查阅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展示学生回答结果的学习分析。
五是“协作探究”学习过程。协作探究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通过ITtools平台的自由分组、组长评选、小组合作等协作学习功能开展协作探究活动。教师的重心应转移到开放式、合作式学习任务和协作形式的设计上,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资源、素材资源的制作上。在本节课例中,协作探究过程的培养能力有“元认知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互助交流、资源呈现、协作学习、监控记录”;教学活动有“展示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呈现学生的错误个案以寻找解决方法”等。
六是“交流评价”学习过程。交流评价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作品的提交、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通过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学习经验和学习技能的不断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本节课例中,交流评价过程的培养能力有“问题学习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提交展示、多元评价、监控记录”;教学活动有“通过平台,动态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学生在平台上欣赏他人作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在平台上进行作品评价”等。
七是“检测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看平台保存的所有课堂学习记录,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作出自我判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通过“课堂检测”功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系统会自动将错题转入查漏补缺模块,供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强化知识技能。在本节课例中,检测反思过程的培养能力有“元认知能力”;平台支持功能有“课堂检测、监控记录、记录管理”;教学活动有“在平台上设置课堂检测题目”“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出错率较高的选项进行分析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