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易错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9-01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使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呢?我根据教学上的实践,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效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的差别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而高中教材与之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也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等,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则要研究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为什么要进行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初高中知识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一个醒,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也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所以利用复习时间向学生传授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1、摸清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制定复习目标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摸清其初中化学学习情况,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
2、改变衔接复习的模式,以练为主
复习时教师不要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 应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练习题中,选题时要参考近几年中考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明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我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做到事半功倍。
3、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出现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钙却没有酸式盐的概念及性质;复习中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结构理论方面的知识,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一化学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难度加深;再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的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初中知识的延伸、扩展和完善。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进行学法指导,大幅度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 研读 学法 指导 自编 训练 反思 发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三化学的复习单靠加班加点、加课时去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的做法是违反时间运筹的效率原则的。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中考说明》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化学中考说明》进行取舍。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化学中考说明》比较对照,对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放弃,对变化后的要求,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究例题明确考试内容是怎样通过试题来体现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中考往往是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先进科技、工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创设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描述、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所以中考复习时也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教育学生关心科技、关心环境、留心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化学复习教学带着时代气息,注意化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懂得知识对于人类自身和社会进步的价值,从而达到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复习前制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安排好时间。
每年3月底将进入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4月到5月中旬是系统复习阶段 ,5月中旬到6月初是专题复习阶段,6月初到中考前是查缺补漏阶段,教师要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即列出较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时间段、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检测方法等。另外,还要详细安排各轮复习的子项,最后把的复习计划向学生说明,把教师的复习计划转化成学生复习计划,学生也就很清楚我们复习时间是怎样安排。在整体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让整个复习过程十分紧凑,使效率达到最高。
三、精选和自编例题、习题。
选编和自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题有目标性,习题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练习选择上做到三点:一是“围绕重点集中练”,就是结合所复习知识,围绕重点,及时练习巩固;二是“变换形式灵活练”,就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变换形式,稍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三是“新旧结合综合练”,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在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更好。
四、复习紧扣“三点”,加大课堂“思维量”的训练。
紧扣《化学中考说明》找出化学复习的重点、难点(包括疑点和易错点)和考点(包括热点)。
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一些教师十分注重“面面俱到”,惟恐某些课堂里没讲到的知识点在中考中被考到,在“面面俱到”观念指导下的的初中复习课,往往是教师甲、乙、丙、丁,平铺直叙、口干舌燥地“满堂灌”,满足于“中考考到的知识点我都讲过了!”。这样的看似容量很大的复习课,其“效率”一般很低,是师生双方“两败俱伤”的“弱”课、甚至“废”课。
在初中化学教师在复习时,应把“采用什么措施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方法讲清疑点,采用什么手段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做为备课内容的重中之重!那些学生很容易自我消化的、淡而无味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学。只有这样的课才会增加课堂的思维量,才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实效性。
五、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反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法指导在复习阶段尤为重要,而在教学中又最不易把握。因为学习方法或解题方法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练习、琢磨出来的,学生确实感觉有效,并能指导这一类习题的完成。学法指导和落实是帮助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跃出“题海”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针对一定的解题方法选择典型习题,有的习题是为引出方法而练;有的习题是为巩固、应用方法而练。总之,要将方法作为复习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作用是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间的争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问时要有针对性,例如: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是比较简单的习题,就可以专门提问学生水平较低的学生;而稍难的习题就可以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对于水平低的学生,可以只要求说出一种方法;而对于水平高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尽可能多的方法。要避免盲目的提问,也要避免过多的齐答。通过有针对性的问答,教师随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使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六、教学后认真反思和发现
课后反思是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每一节复习课后或下一节复习课上教师都可以利用短暂时间做个小测试,了解学生对这节复习课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同一复习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在不同平行班进行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教无定法”,复习课更无定法,教师要擅长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逐渐提高教学水平,使复习课的效率达到最高。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多善于发现,多发现学生在复习中点滴闪光,就会使学生尽可能多点发现,多点创新,就会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开发学生智力实质就是培养会思考、善推理且具有化学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效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不懈的努力和尝试。
一、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学生用扎实的化学知识去深刻理解和认真分析题意,并能够准确地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但初中生的化学思维经常受到离散性影响,即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缺乏了解,或只关注知识的内涵而对其外延缺乏了解,导致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产生不良后果。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深刻性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以达到逐步增强学生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些智慧型学生能够从与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深刻挖掘问题的关键点或隐含的条件另辟蹊径去解决问题,这些学生思考和解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思维具有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的逻辑性
化学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要有序且具有条理性,但由于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的初中生思维还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对化学概念及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学生多步推理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化学理论和反应规律来加强推理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逐步增强学生化学知识的条理性和有序性。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要求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因为任何一项化学发明都是经过宏观上的反复实验和猜想、微观上的反复推敲和完善,再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才可能产生新的化学理论。化学思维从本质上来讲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似真推理帮助人们在化学学科中找到新命题,进而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命题的途径与方法,而似真推理确定的新命题一般情况下需要依赖逻辑推理进行系统的论证和完善。因此化学思维一定是人的大脑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与人们的反复实验验证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有机结合创造出来的产物。
三、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的精密性
化学思维的精密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运用不同的知识展开讨论分析来加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已知信息和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化学思维的片面性逐步减少、精密性逐步得到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开展化学定量研究和计算,帮助学生精选题型和合适的题量来加强学生思维精密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精密性的目的。
四、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的敏捷性
化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思维的迅速程度和锐敏程度,但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思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经常受到某种模式的束缚,从而使思维的敏捷性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时候,对于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于物质也可以由原子和离子直接构成的知识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学生运用这方面知识进行化学思维的敏捷性不足。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来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通过一定数量相关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要善于联想、富于开拓,甚至反弹琵琶抓住问题的本质,不断地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针对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展开思考得到多种解法从而真正体现了思维应用的广阔性和敏捷性。
五、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的批判性
传统教学是通过习题的狂轰滥炸使学生反复练习、反复纠错,使学生深陷题海不能自拔,长期以往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培养而且抑制了学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领学生不断参与化学问题的思考和实验探究,在不断地思考和实验探究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仔细区分易混易错的概念,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解题习惯,教学中教师根据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设计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以便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在同学的质疑及批判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使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开发化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体验化学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我们师生合作学习的化学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斌.在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