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1
Computer Circuits Basis Teaching
Bian Lu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Yinchuan Technology College,Yinchuan 750105,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circuit based on both content and form is a very rigorous,and highly theoretical,logical,practical course,which was formerly based on circuit analysis,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and digital circuits based on the basis of three courses,now the more compressed content,but fewer hours.Therefore,how to conduct a reasonable curriculum,using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is the concern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Computer circuit basis;Teaching
一、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电路的基础概念、原理以及典型电路的实用分析,了解计算机电路相关知识及其应用设计技巧等等。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后续学习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通信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基础。但是纵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足
开头笔者就提出,计算机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了解计算机电路的基础知识,为后续使用和维护相关的电子仪器与电子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特别强调课程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是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存在着应用性技能介绍少、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等问题,这对学生毕业后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
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受这些技术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和计算机电路基础相关的集成电路的类型就在不断的进化着,但是书本上的内容可能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产品介绍,有些教材甚至连集成电路的符号也不同,实用例子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处于学科前沿的新技术。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材存在着内容跟不上时展的问题。
(三)教学手法单一枯燥
很多老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的教学活动组织时,其教学手法还相对比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计算机电路基础也要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来。
二、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在上述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中,除了教材内容凭个人能力无法做出根本性改变外,其它两点均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
(一)科学的安排课时
在进行课时安排时,老师要有意识的把数字电路确定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围绕时序逻辑及组合逻辑两个大类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按照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课时的安排,理论课程尽量精练,比如中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就无需讲解太详细,而其外部特性和使用方法就有必要利用框图进行重点介绍。老师要可以准确区分教材中哪些章节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只需一般性了解即可,甚至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删掉,让有兴趣的学生选修学习。
(二)采用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开始,老师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提升其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课程的引入。
2.互动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这种方法突出师生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以后,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与中学完全不同,特别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这种专业课程,其有着明显的授课时间长、间隔时间长等特点。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利,那么学生会由于课程时间长而出现怠学心理,从而遗漏掉重要的知识点,久而久之就会由于学不会而厌学。因此老师要注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3.任务驱动法。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着突出的实践性,因此任务驱动法非常适用于计算机电路基础的教学。这种教学法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个大任务,而各个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小任务,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的带着任务学习的,通过完成任务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老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任务都要包括新旧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习热情。
4.类比教学法。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些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或者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基础概念的理解,类比教学法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对比、比较发现概念的内在规律,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PN结形成一课时,出现了“动态平衡”这一名词,其概念是当进行扩散运动的多数载流子与进行漂移运动的少数载流子达到了动态平衡,就形成了空间电荷区。对于学生来说动态平衡的概念就比较抽象,那么此时可以列举拔河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绳子两端的队伍如果力气一样大,那么绳子就会不会向任何一方偏移,同样的,在动态平衡概念中,绳子的两端就是扩散运动及漂移运动的载流子,其力量均等,所以达到了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
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
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路基础教学;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人的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则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作了以下总结: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 ,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 ,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外资企业的老板们决定自己办学校从头培养工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我们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我会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网站建设;课程考核
“电路基础”是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原理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改革立足于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思想,基于项目开发的理念,采取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由工作任务出发来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加强实践应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表1 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一:万用表的使用、安装与调试 任务1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 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情景模拟万用表使用电阻、电感与电容识别与检测双电源直流电路的搭建双电源直流电路分析与测试识读MF47型万用表电路图MF47的安装与调试故障检测与排除
任务2双电源直流电路检测与分析
任务3 MF47型万用表安装与调试
项目二: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任务1双控节能灯电路安装 试电笔等电工工具使用导线连接绝缘层恢复双控节能灯电路安装熔断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电度表选择与安装日光灯电路安装室内照明线路设计室内照明线路安装
任务2日光灯电路安装
任务3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设计
项目三: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任务1 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安装 三相交流电使用接触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使用电气控制线路识图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安装常规检查空载与负载运行故障检测与排除
任务2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调试
表2 仿真教学项目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一:RLC谐振电路仿真与测试 任务1熟悉软件用户界面及绘制电路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定制用户界面绘制仿真电路图各种仿真仪器仪表的使用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仿真与测试 RLC并联谐振电路的仿真与测试扩展训练-提高功率因素的测试与仿真
任务2 RLC谐振电路的仿真与测试
项目二:电路过渡过程分析与测试 任务1 RC充放电电路仿真与测试 瞬态分析RC充电电路仿真分析 RC放电电路仿真分析RC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微分电路仿真与测试积分电路仿真与测试
任务2微分与积分电路仿真与测试
项目三: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仿真与测试 任务1非正弦周期信号合成仿真与测试 傅里叶分析方波信号分解仿真与测试各谐波分量的叠加合成仿真与测试扩展训练-三角波的合成与分解仿真测试
任务2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仿真与测试
一、教学内容整合
依据高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对“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需求,并结合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内容,从课程总体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对“电路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取与整合,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实践教学项目与仿真教学项目两部分。所有教学项目都是围绕航空通信技术专业的技能要求来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精心设计,将每个项目分解为几个子任务,通过任务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1.实践教学项目
通过精挑细选实践教学项目载体,确定实践教学项目3个。为确保项目实施过程贴近实际工作过程,所有实践教学项目均在“教、学、做”合一的实训场所完成。项目一――万用表的使用、安装与调试: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搭建常规直流电路、故障检测与排除等能力。项目二――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要求学生掌握单相交流电的基本特征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正确识别和选择常用配电和照明电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照明电路的识图、设计、安装和维修等能力。项目三――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要求学生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低压电器及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等,培养学生低压电器识别和选择,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的电气图识读及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排故能力。各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与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2.仿真教学项目
精选仿真教学项目3个,安排在仿真机房实施。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RLC谐振电路、电路过渡过程及非正弦周期信号合成与分解进行模拟仿真,形象逼真地对电路进行频谱分析、瞬态分析及傅里叶分析等等。各项目的具体任务及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实用化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要通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创新竞赛制度,选拔培养一批技能标兵”。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具有检验和展示教学成果、选拔和激励技能强手、引领和弘扬“尊技重职”社会风气的功能,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本文以我校高职电路基础实训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实践来优化本课程的实训教
学,通过教学实践来阐述实训教学的特点。
一、通过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信心
针对技能竞赛的特点和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有效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真正实现学有所用。通过精心准备几套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实训项目,由简单到成功,在一次次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一起体验挫折,品尝快乐,在一次次的实训技能比赛中,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和毅力都证明了实训教学的生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就能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实训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工程现场引导、设计小组探讨、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岗位课程突破了传统单元制教学方式,采用“多学期、分阶段、小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差异、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学习时间差异等,尝试实施“学分制”管理,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确保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专业实践课程。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主、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负责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专业实训指导书或特色
教材。
1.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设计
共设置了五个学习情境: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电容、电感元件典型应用电路分析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变压器基础知识。每一个学习情境中以典型和实用电路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
2.教学环境的理实一体化设计
按照教室即工作室、课桌即操作台的设计思想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自制教学设备并为学生配置必需的电工操作仪器、仪表、工具。在这里我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使学生尝试着自己完成作品,增强他们参加工程实践的信心。
3.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化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通过实践促进了教学内容实用化
实训内容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有所创新、增减,只有丰富电路实训内容,才能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而同一实训项目又可根据专业来要求学生达到不同的实训目的。根据职业学校以职业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要求,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特点,要以培养在工厂、生产车间第一线的电子技术工作人员为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增减上力保实用化、精简化,突出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技能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强化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充分检验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树立了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意识。利用竞赛项目进行教案设计,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重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通过实践促进了教学形式生动化,更新实训教学手段
根据实训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而且,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后,由于教学内容为实训项目内容,上课形式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自己练,教师的作用和角色由纯知识讲授变为理论讲解、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教师当场言传身教,学生当即练习锻炼,在锻炼中遇到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这样一来,师生得到更多的互动,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五、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技师化发展
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讲解理论、指导学生、设备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教师在上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仪器、进度等,做到周密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