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析化学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烤烟;化学成分;分析;湖北十堰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09-02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广义的秦岭巴山。地处世界中纬度地区,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 mm以上,光热资源较丰富,境内有山有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全市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海拔最高点2 740.2 m,最低点87 m,全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为十堰市烟叶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烟叶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数量的持续稳定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烟叶化学成分是烟叶质量的物质基础,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密切相关。关于十堰烟区化学成分特点的分析鲜有报道,本文对十堰市2009—2011年烤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烤烟品质的改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
供试样品于2009—2011年,在十堰市房县、郧西、竹山、竹溪4个烤烟主产县的主产乡镇,选取烤烟种植点118个,分别取烟叶样品(包含B2F、C3F、X2F 3个部位)。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方法
样品检测:烟叶化学成分检测指标共计6 项,包括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氯。样品统一送至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按照烟草行业标准进行测定[1]。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处理采用Excel 2003、DPS 7.05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十堰市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点
一般认为,优质烤烟的烟碱含量要求达到1.5%~3.5%、总氮含量1.5%~3.5%、总糖含量18%~22%、还原糖含量16%~20%、钾含量>2%、氯含量0.3%~0.8%、糖碱比8~12、氮碱比≤1、钾氯比>4为宜[1-2]。
从表1可以看出,十堰市烤烟烟碱、总氮、氮碱比、钾氯比均在适宜范围内,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偏高,钾含量、氯含量略低。9项化学成分指标中,总糖的变异系数和变异幅度均较小,表明总糖含量较为稳定;氯的变异系数和变异幅度最大,表现出最大的相对不稳定性;各个成分相对比值的变异情况是: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以钾氯比相对最为稳定。从峰度系数来看,总氮、总糖、氯、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的峰度系数均大于0,为尖峭峰,数据分布较集中,说明烟区烤烟的这几项指标较为稳定;烟碱、还原糖、钾的峰度系数小于0,为平阔峰,数据比较分散;从偏度系数来看,烟碱、总氮、氯、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偏度系数大于0,为正向偏态,即均值在峰值的右边;总糖、还原糖的偏度系数小于0,为负向偏态,即均值在峰值的左边。
2.2 十堰市不同等级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在不同等级间、不同产地间存在一定差异。
从不同等级来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表3)烟碱、总氮含量、钾氯比均在适宜范围;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钾含量X2F较为适宜,B2F、C3F均低于优质烤烟要求;X2F氯含量偏低;糖碱比B2F较为适宜,C3F、X2F偏高;氮碱比X2F略高于优质烤烟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等级烤烟烟碱含量B2F>C3F>X2F,钾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X2F>C3F>B2F,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总氮含量B2F显著高于C3F和X2F;总糖、还原糖含量C3F显著高于B2F和X2F;氯含量B2F显著高于X2F,B2F与C3F、C3F与X2F之间差异不显著。
2.3 十堰市不同产地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产地间烟碱、总氮含量、氮碱比、钾氯比在适宜范围;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钾含量房县、竹溪县达到优质烤烟的要求,郧西县、竹山县钾含量偏低;4个主产县氯含量均偏低;糖碱比偏高。
不同产地烤烟烟碱含量郧西县、竹溪县显著高于房县,竹山县烤烟烟碱含量与各县之间差异不显著;郧西县总氮含量、氯含量显著高于房县、竹山县、竹溪县,总糖含量、钾含量郧西县显著低于房县、竹山县、竹溪县,还原糖含量房县显著高于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显著高于竹溪县,房县与竹山县、竹山县与郧西县、郧西县与竹溪县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糖碱比郧西县显著低于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与房县、郧西县差异不显著;氮碱比竹溪县显著低于房县,郧西县、竹山县与竹溪县、房县无显著差异;钾氯比郧西县显著低于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与各县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十堰烟区和津巴布韦烟区的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十堰烟区和津巴布韦烟区[3-5]的烤烟氯含量、糖碱比相当,十堰烟区烟叶的烟碱、总糖、氮碱比、钾氯比略高于津巴布韦主产烟区烟叶;2个烟区所产烟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总氮、还原糖、钾含量上,十堰烟区烟叶的总氮、还原糖含量高于津巴布韦烟叶,钾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
3 结论与讨论
烟叶化学成分是决定烟叶质量的内在要素。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比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及其制品的烟气特征,而直接影响烟叶品质的优劣[6-7]。
通过对十堰烟区3年烤烟化学成分状况分析表明,十堰市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总体协调,烟叶品质较好,呈现糖高、钾低、氯低的特点,体现了十堰市烟叶清香淡雅特色,这与十堰市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等级烤烟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叶糖含量最高,各部位、各主产县烟叶总糖含量均超过30%,还原糖含量超过25%;下部叶钾含量较为适宜,上部叶和中部叶钾含量偏低。不同等级烤烟以C3F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最好[6-7]。从不同产地来看,房县、竹溪县钾含量较为适宜;烟叶氯含量偏低,各部位、各主产县烟叶总糖含量均不高于优质烤烟对氯含量要求的临界值0.3%。从协调性来看,上部叶糖碱比较协调,中下部烟叶糖碱比相对偏高;各部位、各产县烟叶除X2F外氮碱比均小于1,氮碱比较为协调;各部位、各产县烟叶钾氯比均较大,这是烟叶氯含量太低的原因造成的。不同产地间的差异,可能与栽培措施和调制技术以及生态条件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十堰烟区和津巴布韦烟区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发现,十堰烟区和津巴布韦烟区的烤烟在烟碱、总糖、氯、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上差异不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总氮、还原糖、钾含量上。十堰烟区部分烟叶已接近津巴布韦烟叶的质量水平,工业可用性较好。
4 参考文献
[1] 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44.
[2]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0-73.
[3] 逢涛,宋春满,张谊寒,等.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差异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1):62-71.
[4] 张加云,何其晶,余凌翔,等.云南新烟区与津巴布韦KRK26烟叶化学成分相似性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S2):47-52.
[5] 刘春奎,王建民,李葆,等.云南烟区烤烟品种K326主要化学成分特点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44-48.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教学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份好奇与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教师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地用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
地理对于中学生而言,其重视程度较低。而且高中文科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地理教师而言,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实践出发,多维度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促进学生高中地理的更好学习。
一、语言导入,渲染气氛
语言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最为直接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其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曾经有一位著名教育家说道,“教育语言应该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必须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而作为教师,其工作性质和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哪个教师能够脱离语言去组织正常教学活动。其实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其说话必须要能够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理解、树立。
在备课之中,真正优秀的教师没有在课前认真备语言,把课堂的每一句话都提前准备,到时候按部就班的说出来,那就真的是“背”课了。那样的备课容易把课给备“死”、讲“死”,但是之前又不能不备,只要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例如在讲到区域地理中东北地区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导入,我采用的是历史导入法,就是介绍东北的相关历史。由于在近现代史中,东北地区曾一度沦为日寇侵略地,教师可以慷慨激昂地进行讲解。教师的职责之一便是适时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稳固、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媒体过渡,图文并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拥有许许多多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供我们使用。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现在各地区学校都积极地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以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在教师的培养阶段就予以积极的灌输和训练,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更是被当作现代化教育课堂的标志。而且从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出发,多媒体课件能够满足传统教学手段所缺少的元素,比如其课堂容量较大、呈现方式很新奇、重难点更容易突出等。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很多不足,在现代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候,由于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在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更多地去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Flas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形成具象性思维,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引经据典,拓展视野
高中学习包罗万象,一切生活中所遇见的现象和物质都能成为教材中可圈可点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十分庞杂,涉及人类生活多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地阅读地理、天文等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见闻和视野,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足以应付学生。而平时在课堂中,教学是否生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所延伸的课外知识量有关。
高中地理中包含着许多的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学生去拓展思维、开拓视野。比如在讲到城市格局布置的时候,教材中以安徽合肥为例进行介绍。安徽合肥,是一座并非为人熟知的一线城市,但是需要构建学生对这个城市的认知,所以要求教师要能够引经据典,可以通过淝水之战等历史典故来帮助学生构建学科之间的体系,以便于学生的更好学习。
四、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地理学科有其特殊性,有其抽象性,无法感知、无法把握;但是其一切事实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对地理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对地理知识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将地理贯穿其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均有比较显著和突出的效果和作用。
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中,关于冷锋与暖锋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作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我通常都结合具体的实际天气来给大家进行讲解。比如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降雨出现在锋前还是锋后,在具体讲解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结合具体的天气现象来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
新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广大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的“一言堂”,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导作用。随着新课改,教师要能够紧密把握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作为教师本身而言,需要不断地用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摸索中前进,在思考中发展,不断地充实课堂,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赵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10(8).
关键词:社会角色位移;化解方式;山区学生
一、社会角色位移困境
1.山区学生学习环境困难
山区学生每天面对着大山,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这些学生很质朴。教学环境也比较差,他们没有多媒体,没有英语角,没有外教,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加之很多山区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显得困难重重,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忧伤。因此,家庭重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父母的支持是学生学习的支撑力量。父母要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英语架设起一座桥梁,学生学习拥有了起点之后,他们才能站在更高更远的范围进行学习。
2.学习环境恶劣
山区学生没看过好莱坞大片,没接触过任何英文电影,更没读过英语文学,有的甚至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老外”,更别提什么外教老师了。他们除了英语教科书和英语教师外,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接触到英语,这样的学习环境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山区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现状分析
1.学生使用英语少,山区学生大多对于英语比较“内向”,除了在课堂上讲英语外,其他场所羞于言辞
山区学生平时就难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如上同样一节课内容,需要花费比城市学生更多的时间,教学效果不好。山区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应用的环境,在大多数学校里,学生除了英语课,基本不会用到英语。即使在课堂上把课本的内容全学会,平时不写、不练、不想、不记,时间一长,就把大部分内容还给教师了。从教学进度来说,本来课时就很紧,一学期下来一本书上不了几个单元,无法完全达到教学标准的要求。
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英文书写难看,口语能力较差,离开教材几乎变成了哑巴,对单词的记忆不牢固,都是似曾相识,久而久之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这样的循环结果是:前学后忘,一无所获。
3.山区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无法与现代英语教学接轨,更无法与城区的学校媲美
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必备的现代教学设备和必备的教辅材料以及师资力量有限,不能给现代英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从而落后于城区学校的教学。
三、化解方式
1.通力合作,重视英语学习
做好吸引家长对英语学习的关注力度工作,让家长重视英语学习。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之后,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2.学校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课堂学习时,需要将生活性体现出来,使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生活化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知识,做好讲课准备工作。作为学生的学习天地,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
环境。
当前,影响山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比较多,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在于学校、社会、家庭。另外还有其他明显的困境,像手机、网络等这些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也是造成其困境的因素之一。想要将该困境化解,应该动员全社会,帮助山区学生从英语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 教学现状 发展趋势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达成一种为升学而学习的共识,学生机械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将知识点记忆得很牢固,但是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空有知识,却无法创新。高中化学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大量实验。高中化学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有效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为了升学而将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之后,传统的教学观念也随之改变,教师教学中应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无机化学新教程教学的现状
无机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是生物、食品以及环境工程的基础,无机化学的学习是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课程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元素、化学平衡等,对于教学来说相对比较枯燥,教师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出发,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难以从本质理解,缺乏灵活的创新教学技巧。
3.有机化学新教程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相对于无机化学来说,内容更加有趣独特,各种化学物质的组成也比无机化学中的物质组成复杂,化学反应更加奇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难度也有所增加。教师教学对新教程理念的理解不同,对有机化学的教学也采用传统式的以教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难以理解和记忆,将几种相似的有机物组成、性能与作用等混淆记忆。有机化学在生产工业中的实用性更强,高中化学新教程的实施更加重视有机化学的教学。
4.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新教程涉及丰富实验素材和方案,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但是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新教程的实验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讲解实验步骤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对于实验的不同结果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往往觉得将实验做完,课程便顺利结束。不去思考实验的本质和原理的产生,进而无法发散思维,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内容单调的缺陷。由于化学是理工科学科,教师习惯于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需要花很多时间,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之时,欠缺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反而让学生觉得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很少、很快,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促使教师需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将板书好多媒体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将一些用板书难以解释的问题,用图片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置入丰富的课外知识,增长学生见识。用一些发人深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引导者,是学生对求知欲望的表现,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和创新,教师教学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研究的也重要课题。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的取代反应时,可以利用有趣的视频展示取代反应的本质,或者利用教学模具展示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奇特所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
3.互动式教学的趋势
社会科学发展迅速,培养创新能力新人才迫在眉睫。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新的教程应该向着互动式教学方向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达到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增加讨论课题,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可以对问题以竞赛的方式来抢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课程目标。
三、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新课改之后,学生学习的任务明显加重,教师面对新教程的内容改编,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变得困难重重。高中面对升学和学习任务的双重压力,学生学习越来越紧张化。为了是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创新,设计出多彩多样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因此,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教师教学还会向更多样化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婕.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2011,6(2).
关键词:苹果;农药减量;模式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30048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临汾西山苹果分布在海拔780~1 200 m,区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梁峁绵延,干旱缺水。年均无霜期172 d,年均日温差11.5 ℃,年均日照时数2 653 h,年均降雨量579 mm,多集中在8、9、10月份,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适宜苹果生长。
由于西山果园属旱园地,成龄果树新梢生长呈现春梢短,秋梢长,新梢平均生长量30~40 cm;幼树春秋梢交界不明显,新梢生长量平均40~60 cm。果树徒长现象不多。根系纵深发展能力强,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目前西山果园采用的是全园套袋栽培。气候条件,果树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模式均同病虫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红蜘蛛、金纹细蛾、早期落叶病、腐烂病、白粉病、枝干轮纹病、套袋苹果红点(链格孢菌引起)、黑点病(粉红单端孢菌和粉红聚端孢菌)及中华鼢鼠一直是西山果园重点防治的病虫鼠害。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农药减量控害势在必行。现就西山地区果树生产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农药减量控害的技术思路
1.1要念好“控、替、精、统”四字诀
控,即通过生态调控,早防早治等手段控制病虫害;替,即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替代低效手动喷雾机械;精,即精准施药,防治时间要精准,药剂配方要贾振华等:临汾西山区苹果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1对路,施药方式最有效;统,即专业化的统防统治。
1.2要做好病虫测报
要完善西山地区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功能,提高预警系统利用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充分发挥各级监测系统的作用,对果树主要病虫害进行动态监测与准确预报,提高防治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短信等平台及时有效地病虫信息,提高病虫情报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指导果农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措施的到位率。
1.3要做好新技术、新农药试验示范
筛选和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开展农药减量控害替代示范,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治理。
1.4政府购买防治服务
目的是培育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从而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和乱喷滥用农药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政府满意、被服务对象满意和承接服务主体赢利的三方共赢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通过试点,培育作业能力强,管理规范化程度高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
2西山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2.1.1清园清除越冬病、虫、菌源。将树上的残枝、落叶、僵果清理出果园后深埋或焚烧,可有效减少褐斑病、叶螨等重要病虫害的越冬基数。树干涂白(涂白剂配方:生石灰5 kg,食盐0.5 kg,水15 kg左右,动植物油0.25~0.5 kg。配制方法:将生石灰、食盐放入缸中,后倒入水,待石灰熟化后,再倒入动植物油,搅匀后使用),可灭菌杀虫,提高树体抗寒性。
2.1.2加强肥水管理实践证明偏施氮肥叶螨和蚜虫易发生,也会使白粉病、轮纹病的为害加重;根据苹果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灌水,增施有机肥或复合肥,通过叶面喷施铁、钾、钙等微肥,能增强苹果树对多种病虫的抵抗能力,并能抑制刺吸性害虫的发生和为害。间作绿肥不仅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肥,而且能为许多天敌昆虫提供取食、活动和繁殖场所,从而增强天敌对叶螨、蚜虫和介壳虫的控制作用。冬季深翻树盘,结合冬季灌水,破坏在土壤中越冬的金龟子、食心虫等害虫的生存环境,加速其死亡。
2.1.3合理的树形和修剪建造高效的树体结构,能使树体通风透光,强健树体,提高抗病能力。冬季剪除病虫枝梢,清除病僵果,能减少来年病虫来源,同时冬剪还能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减少消耗树体营养,增强树体抗病虫的能力。夏秋季结合开张角度剪除树冠内的徒长枝、密生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可降低湿度抑制病虫害,特别是落叶病的发生。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食虫动物治虫、生物绝育法和激素法等。果园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利用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②利用捕食性昆虫,如草蛉、瓢虫、捕食螨;③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④利用抗菌素,如多种农用抗菌素;⑤利用昆虫激素,如性激素、保幼激素等。
2.3物理防治
2.3.1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制成直接诱杀性害虫的装置。利用频振式高压电网,有效诱杀果园各种趋光性害虫,降低害虫基数,达到防治目的。
2.3.2果树诱虫带诱杀法果树诱虫带是双贴面单层瓦楞纸,利用苹果害螨沿树干下爬越冬的习性,于害虫越冬前,即8月上旬将诱虫带绑扎于树干分枝下5~10 cm,诱集红白蜘蛛、绵蚜、介壳虫、卷叶蛾等害虫越冬,入冬后开春前集中烧毁。
2.3.3果实套袋果实套袋能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套袋后,果实从幼果到成熟都受到果袋的保护,有效阻隔了食心虫、卷叶蛾、轮纹病、炭疽病等病虫对果实的侵害。
2.3.4糖醋液诱杀金龟子将糖醋液置广口瓶内,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诱杀食花(嫩叶)、啃食果肉的金龟甲。糖醋液的配方:糖U醋U酒U
水=1U1.5U0.5U16。配制方法:先将红糖倒入40%热水中搅拌使其溶解,之后再加入醋和酒,搅拌均匀即成。
2.3.5树盘塑膜覆盖早春土壤中越冬害虫出土前(3月中、下旬)用塑料膜覆盖树盘,可有效阻止食心虫、金龟甲等越冬害虫出土,使其死亡。
2.3.6粘虫板和粘虫胶利用蚜虫的趋黄色习性,春季在苹果新梢旺长期苹果绣线菊蚜、苹果瘤蚜形成有翅蚜迁飞扩散时,用30 cm×40 cm的粘虫板挂于果园行间距地面2 m高处,可大量粘捕蚜虫。开春在果树主干的光滑处用胶带绕干1周,将粘虫胶涂于胶带上,可防治叶螨类、草履蚧、尺蠖等果树害虫。注意:一是涂胶量不能过大;二是虫口密度高时,可适当涂宽胶环或涂抹两个胶环。
2.4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