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常态;背景;特征;新的机会

一、引言

自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明显不同于前30年的高速发展的特征,经济增速已经开始并持续下滑。从2010年至2012年GDP增长率11个季度持续下滑,2012年至2013年,GDP增长率已经连续两年低于8%。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首次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稳增长是2015首务。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

首先来看一下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层面来看,全球的经济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外部需求开始出现常态性萎缩。增长速度恢复过慢、复苏脆弱且不均衡,结构改革举步维艰。经济衰退六年来,世界仍难现明显复苏迹象,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扩大。在世界经济恢复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是当前重要的背景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投资造成了产能增加加快,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率与消费率比例严重失衡导致现在主要产品几乎都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不过,最严重的当属煤炭和钢铁行业,冬季取暖用煤高峰即将到来,但是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并未因此回暖。由于房地产这个上游行业趋于饱和,因此对于钢铁建材的需求也日益减少。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的原因,其中有一方面是“红利说”。包括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外贸外资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而当前上述红利均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尤其是人口红利和全球红利两大驱动红利。多数企业已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拐点也往往意味着房价拐点。房地产过去的辉煌己不复存在,但是,一线城市仍有上涨的压力。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由过去的10年平均l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8%左右的增长。甚至《十年展望》预测,从201 3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持续下滑。到10年后的2022年,预计将跌至中高速增长范围(6~8%)以下,仅为5.8%。也就是说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最显著的特征。二是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从过去外延型、粗放型的转向更加内涵式、节约型。中国的经济过去一直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这样一个阶段是不可持续的。政府不应该再去扶持一些高消耗,并且污染环境的产业,而是积极提倡节能减排。三是产业结构的新常态。由过去的工业大国转向服务型大国。四是经济增长点从传统走向新的增长点。传统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房地产和出口,新的经济增长点仍在探索中,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蕴藏在城镇化拉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已有产业的绿化和升级刺激的环保行业。五是金融结构的新常态:打破金融垄断的格局,让利实体经济。

四、经济新常态下新的机会

但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积极寻找新的红利。虽然对中国来说,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将趋于结束,而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正在展开。不同于以低端要素成本参与国际分工,进入全球价值链接,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所谓的第二波全球化红利,就是通过积极扩大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吸引国外高级创新生产要素,如高端技术、高端人力资本等等,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并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型经济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语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03-01

0.引言

中国经济“新常态”不同的人在理解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无论怎样经济“新常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首先就需要对其语境进行明确和了解。而笔者主要对经济“新常态”的环境语境以及区域语境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经济“新常态”的环境语境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方式,但是,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一旦处于工业化进程阶段,其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比较高,而一旦接近工业化完成或者是在工业化阶段之后,其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放慢,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积极发展情况,都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常态,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就一定要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环境语境,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环境资源约束方面的问题。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在经过多年工业化发展之后,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中后期,在这一阶段中,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低速增长状态,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向服务业转移,各类科技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而这一系列的现状都表示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型。从经济发展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不能继续使用了,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价格和效益却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个企业要想真正适应经济“新常态”,就一定要在激烈竞争汇总自主创新发展[2]。

2.经济“新常态”的区域语境

我国属于发展中大国,其区域性也十分明显,而不同的区域其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经济“新常态”在不同区域中也有着不同的语境。而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各个区域都能适应经济“新常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 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一些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区域,其经济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具体措施可以在这些区域内,让外部生产要素流进来,然后让内部产品流出去[3]。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第一生产要素就是资本,只有吸引了外部资本才能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能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积极吸引外部资本进入,这样就能创造良好的运营条件和环境,进而就能有效地降低资本进入的交易成本。

2.2 加速城市化进程

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城市化,而一些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因为城市化进程较为落后,因此,和其它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加速城市化进程,这样就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相关区域地区可以借鉴重庆市,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内需发展,并且还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就能更好地促进地方区域发展。

2.3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了生态文明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各区域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区域的发展。例如,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因其地理环境,其具备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以及扩产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建设,除此之外,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属于我国基本生态屏障,针对这些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总而言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开发人力资本,提升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应对经济“新常态”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包括了“创新”,而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才,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对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才能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创建属于自己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针对这一点,地方区域可以积极引进人才,也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此来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保证地方区域具备相应的人才资源,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人力资本,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活动,真正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特征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进入另一种状态,本文主要对其不同语境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 深化改革 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5,14(10):75-77.

[2]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 西部论坛, 2015,23(1):51-59.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阶段性特征,也可以说是偿还历史欠账的战略转变。60多年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开始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这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增长,但我们的高速发展还拖着沉重包袱,比如收入差距大、城乡两极化严重以及资源高消耗、污染难甩掉、风险易爆发等棘手问题,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都亟待提高。

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当前,“在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并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总理说。

那么对贵州而言,新常态将会体现什么样的区域特征?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在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既要“赶”、又要“转”,追赶、转型、跨越,是贵州今后工作的常态;勇于担当,敢争、敢抢、敢上,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也是一种常态。

几年前,当贵州声称“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时,社会上还有不少担忧情绪,这些年的建设实践表明,以合理规划的产业园区作为支撑,工业化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同样大有作为。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贵州近几年以经济较快增速名列全国前茅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建设省份,向世人展示了发展与生态共同进步的决心与信心。

以工业聚集与规模效应有效发挥为引领的贵州经济,不能说全无隐忧,新常态下的转型阵痛或许正在于此。在中国经济整体形势收紧、增速降低趋势下,贵州能否维持更长时期的快速增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当前各方认同的观点,海量投资驱动不可持续,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等,都在预示着一场转型调整的深刻经济变革。虽然产业转移、成本控制等因素,都在为贵州这样的省份提供着增长机遇,但这同样为落后省份转型升级带来挑战,需要有更加有效的发展策略,不能重蹈粗放经济覆辙。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中国经济

[DOI]10.13939/ki.zgsc.2016.01.201

1 正确认识新常态

(1)新常态概念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新表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由自身特点和当前世界经济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片面追求GDP高增长、缺乏市场经济下必要的法制和制度建设、缺乏管理市场经济的经验等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产能过剩所积累的问题,是形成“新常态”的内因;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部分承接的是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任务,而高成本、低收益、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的增加,致使经济结构朝外向型、低附加值、低端产品或零配件制造倾斜,国际收支账面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形成受制于美元政策变动的不利地位,加剧我国目前新常态的形成。

(2)新常态的特征:一是GDP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转换。二是增长方式从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向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增长。我们要“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通过调整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期经济长时间发展。

(3)新常态下中国社会发展六大趋势。城镇化发展的阶段转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阶段转折;收入分配变化的阶段转折;职业结构变动的阶段转折;居民生活消费的阶段转折;社会发展质量的阶段转折。上述六个阶段转折,意味着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社会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常态,或者说一种新成长阶段。这既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2 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赶超发展症。如经济增速过快、经济增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等。我们不仅要看到增速的业绩,同时还要看到其所付出的代价和产生的问题。

(2)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第三产业依旧滞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比重偏高;高附加值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较低,低附加值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偏高;品牌产业比重低。

(3)经济效益低、创新驱动力不够。经济效益低即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较低,也表现在某种要素的生产水平偏低。创新驱动力不足主要因为:知识资本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费用增速一直在20%附近上下波动;企业创新活动不普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跟踪好模仿制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下降,特别是通信技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进口比重下降尤为显著;人力资本增加遇到瓶颈,据预测,2025年后人力资本将开始减少。

(4)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中国资源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雾霾、水土污染是困扰当今社会的常见问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遏制,森林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引发一系列灾害。

(5)经济风险飙升。中国经济杠杆率过高。其债务总额达GDP的250%~300%,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已超过16万亿,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约1.8~2.0万亿元,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货币信贷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子银行过快增长,风险较大;高房价等资产价格泡沫较多;多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6)扶贫面临新挑战。新常态下,经济驱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部分就职于中低端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可能回流,极易使脆弱家庭返贫。

(7)治理秩序不足。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治理变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例如:政府公信力不足、人治状况依然严重、官员腐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政府问责制还未真正确立……这些都构成中国民主治理的重大挑战。

(8)社会组织体系不健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组织架构有“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具有“强政府、强市场、弱社会”的特征,这说明社会组织架构需合理调整。

3 适应新常态,攻克难题

(1)找到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要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关键在于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各种公平,化解中国经济泡沫。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是政府提出的改革的三大公平。在公平环境下保持合理增速以适应新常态。

(2)工业化的逻辑开发。处理好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关系;政府要着手确定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以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智力化、资本化、效率化、国际化为目标,既重视传统服务业发展,又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拓宽创新融资渠道;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般投资者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和全部风险,而一个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金融体系则能为技术创新的成功提供一个较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创新的宏观引导;建立有利的激励机制运作政策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开拓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4)加强环境保护。新常态下环境管理目标必须强调和回归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根本目标。目标导向从管好污染物总量,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工作重点从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转变;管理途径从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综合支撑转变;用法律守住底线,用制度划清边界,用治理保证效果,建立全面有效、标本兼治的管理体系。

(5)稳住大局,缓减经济风险。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停止回报过低或完全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停止刚性兑付;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清盘;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

(6)扶贫新对策。建立贫困村扶贫村资金项目;村级扶贫重点是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培育;在贫困村组设立公益岗位;积极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推行有利于穷人的农业产业链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制度职责;加强贫困片区内中小城市的包容性返贫工作,把帮扶工作纳入到流入地政策覆盖范围。

(7)重构中国治理秩序。确立核心政治价值,重构政治认同;强化公民教育,提升公民在公共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强化执政道德,再造政治信任;完善制度环境,扩大公民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自治;注重地方自治和行业职业自治。

(8)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一方面通过社区组织、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改革盘活现有社会组织资源的存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民间组织扩大社会组织资源存量。大力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实现人民团体的职能转变;稳步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冬冬.2015年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J].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2015(2).

[2]蔡P等.以新视野面对新常态[J].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2015(3).

[3]任保平,周志龙.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5(2).

[4]左停.新常态下扶贫工作面临新挑战[J].社会观察,2015(8).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范文第5篇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对良好,并且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经济风暴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且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尝试利用宏观经济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回暖。然而,虽然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手段来刺激经济回暖,并获得了相应的效果,然而,这种手段的采取并没有使经济恢复到原有的发展状态。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因素众多,其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1]。其二,世界经济管理逐渐回归到旧体系和旧模式,现阶段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多元化的运行未能获得全面运用。其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了其经济发展一体化,虽然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现阶段对人民币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建立了以人民币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三期的叠加,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增值逐渐降低,致使人口红利有所降低,并且在我国老龄化形势逐渐加重的背景下,生态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经济增长受到制约[2]。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新常态的影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经济结构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促使消费能力得到了逐渐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处于主导地位,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其发生改变。第三,改革工作的稳定开展,在各领域改革的形势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清晰、明朗,而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目标,就应当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注重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努力缩减城乡差距。在这样的形势下,稳定的经济结构就得到了建立。

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国外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专业相关理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某个阶段,长时间出现的情况以及对历史特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3]。纵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可知,国内和国外对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关键战略机遇阶段,应当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适应新常态为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具有信心,在战略实施中保持平常心态。这是我国领导对国家经济做出的准确判断。而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是在经济风暴席卷全球后,经济呈现出一定的新特征,即低增长、高失业、投资回报低。综上所述可以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世界范围内的定义较为模糊不清,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在新常态和就常态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况尤为特殊。若想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就应当结合当前有利的因素,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难点,消除经济发展阻碍。另外,还应当将传统与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在融合国外和国内经济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特点,继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未来趋势

1.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应当抓住新机遇,借助城市普遍化带来的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为市场消费的升级产生了较为有利的影响,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随着国内市场的潜力逐渐被开发、挖掘,我国经济的全面改革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4]。除此之外,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点,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对经济发展途径的扩展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相较于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更具有环境优势,对国内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其逐渐走向科技含量高、劳动成本低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纷纷开始加强对科技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促使企业自身获得了新的活力[5]。然而,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国内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企业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而企业若想生存和发展,也只能“咬牙坚持”,所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少,业内竞争形势愈演愈烈,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此,国家需要加强对自身宏观调控的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借助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力量,重视“高、精、尖”领域,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新时期,创新是各领域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当加强对各领域的创新,促使其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3.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

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产生的新情况、新现象、新表现等形成了充分的了解。并且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变化显示出我国经济基本面均在实质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以说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时期。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增长转换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平缓,获得的经济效益达到峰值,发展动力越来越大,为经济转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6]。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和控制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出现的所有新趋势,从当前局势发展出发,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产生提供重要前提,不仅应当做好长远规划,还需要做到妥善落实,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