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第1篇

一、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是新情境。

2.题中信息具有启发性,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解答问题时,要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新知识和新规律并将之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二、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

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它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生活现象或工业过程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或一系列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因此,它的作用是说明已知的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为解决问题铺设台阶。

问题部分往往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一种是借助你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或借助你已具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常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的比较完整的研究。问题部分的形式较多的是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某一化学反应新规律,得出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或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等新知识,或进行一些与情境相关的计算等,也有一些题目出现了与评价或设计相联系的新题型。

三、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

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

四、2013年中考金题传真

1.(2013年泉州中考)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本质。

: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013年咸宁中考)如图,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4=2+8+18+x,x=6,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对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2013年黄冈中考)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B.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D.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钇,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而不是中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通过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2013年株洲中考)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④

: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元素的分类看,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从反应类型看,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②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因此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包含关系。

故选D。

: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好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5.(2013年连云港中考)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并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分析解答;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结合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D.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结合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描述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甲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与降温前相等,从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描述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D.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正确。

故选AB。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对溶液温度的影响,并能结合图示分析和解答问题,要据题意和选项细心解答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6.(2013年眉山中考)如图是用回收废料来制取铜,同时制取FeSO4・7H2O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Ⅱ、Ⅲ都是过滤

B.操作Ⅳ为蒸发结晶

C.固体B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FeSO4+ H2

D.溶液A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SO4+ 2Fe3Cu + Fe2(SO4)3

:A.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B.蒸发结晶可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C.铁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A.操作Ⅰ、Ⅱ、Ⅲ都是过滤,操作Ⅰ是通过过滤把硫酸铜溶液和不溶性的杂质分离,操作Ⅱ是通过过滤把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过量的铁分离,操作Ⅲ是通过过滤把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分离。正确。

B.操作Ⅳ为蒸发结晶,通过蒸发可以得到FeSO4・7H2O。正确。

C.固体B中,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铁能和稀硫酸反应,铁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正确。

D.溶液A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不正确。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非氧化性酸 金属活动性顺序

化学计算在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金属与酸反应的相关计算在中考中容易出现。而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决定着金属能否与非氧化性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其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在中考中常会出现与之相关的计算,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困惑,现将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

设mg金属R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其中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R所形成的盐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n价,则化学方程式如下:

R+nHCl=RCln+n/2H

Ar n

m mH

由上式可知:

m=(Ar×m)/n①

mH=(n×m)/Ar=m/(Ar/n) ②

由①式可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与Ar/n的比值成正比。

由②式可知: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Ar/n的比值成反比。

因此,涉及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的相关计算时,只需看Ar/n的比值。

例题1:等质量的金属Mg、Al、Zn、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l>Mg>Fe>Zn

B.Mg>Al>Fe>Zn

C.Fe>Zn>Al>Mg

D.Al>Zn> Mg>Fe

分析:若金属是Mg,则Ar/n=12;若金属是Al,则Ar/n=9;若金属是Zn,则Ar/n=32.5;若金属是Fe,则Ar/n=28。

例题2:金属Al、Zn、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那么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Zn>Fe>Al

B.Zn>Al>Fe

C.Fe>Zn>Al

D.Al>Fe>Zn

分析:若金属是Al,则Ar/n=9;

若金属是Zn,则Ar/n=32.5;

若金属是Fe,则Ar/n=28。

又因为消耗金属的量与Ar/n成正比,所以消耗金属的量的大小关系为Zn>Fe>Al,故A正确。

二、当足量的活泼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等质量的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量决定,酸的量相同,所以生成氢气的量相同。

例题3:足量的金属Fe、Al、Mg与等质量的10%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e>Mg>Al

B.Fe=Mg>Al

C.Fe=Al=Mg

D.Fe>Al>Mg

分析:本题属于足量的活泼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等质量的酸反应,由上述结论知选A。

由于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H+反应,所以不管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与金属反应,上述判断方法都是可以的。

例题4:用镁、铝分别跟稀硫酸反应,若要制得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镁、铝的质量比是()。

A.4∶3B.8∶9C.3∶2D.1∶1

分析:生成等质量氢气时,消耗金属的量与Ar/n成正比,则m/m=(24/2)/(27/3)=4/3。

因此选A。

在这类计算中有时侯还会以图像题出现。

例如: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是()。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足量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由酸决定得出B正确。

总之,在这一类计算问题中学生必须注意只有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才会生成氢气,而且要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解决问题。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第3篇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 关键词的理解

(1) 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2) 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1 (2011・攀枝花)有反应: 8A + 3B= C+ 6D(其中A、D是化合物,B、C是单质).若13.6g A与21.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 D,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4 B. 16

C. 32 D. 35.5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的质量为13.6g +21.3g -32.1g =2.8g

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所以答案应选D.

答案 D

(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例2 ( 2011・内江)有人认为,选用合适的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可直接把水转变成汽油,从而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原子种类不变),因为水中不含碳元素,而汽油中有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变为汽油.

答案 不同意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原子种类不变)

例3 (2011・苏州)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 一定条件下,SO和O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 8g CH完全燃烧生成8g CO

D.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和H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是因为碳元素结合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一定条件下,SO和O生成SO(2SO+O=2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了;8g CH完全燃烧生成22g CO;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和H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A

(3) 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例4 (2011・张掖)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O=3N+2CO+4HO,则X的化学式为( )

A. H B. CH

C. CHN D. CHN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CHN.

答案 D

(4)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例5 (2011・大理)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下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解析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金属镁燃烧有氧气参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否 产生的二氯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例6 (2011・佛山)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 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 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上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g.

(3) 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

(4) 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

(5) 反思:白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解析 白磷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容易使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所以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由总质量27.6g=砝码质量20g+5g+游码质量,可得游码的读数为2.6g;白磷燃烧产生浓浓白烟,由于反应放热使空气膨胀,气球胀大,冷却后气球又缩小;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装置漏气;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答案 (1) 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 2.6

(3) 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金属活动 习题解答

一、前言

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对金属活动顺序的特点只描述了两点: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在实际解题运用中所考知识用这两点好多题是无法分析解答的,而中考题型更是种类繁多,书上介绍的这两个金属活动性特点对分析解答有些题目时有时根本无法着手。

二、背景

教材上讲了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可以利用此特点来制备氢气。对这一条要不能盲使用因为钾、钙、钠这三种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剧烈反应且生成的氢气会马上燃烧。所以在实验室用这三种金属不能制得我们所需要的氢气。另外,从实际操作出发,由于镁、铝与酸反应太快不利于操作,而铁、锡、铅又太慢也不适合用于制备氢气,在实际中多用锌这种金属,而用粗锌又比用纯锌要好;所以实验室制氢气用粗锌跟稀硫酸最好。还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酸指的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和硝酸就不能得到氢气。

对于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里置换出来这一点来说也要注意几点:第一当有多种不活泼的盐同时存在时,活动性较差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第二钾、钙、钠这三种金属由于先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对应的碱所以对于这三种金属而言,也不能把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第三必须是可溶性的盐,不溶性的盐不行。例如:Cu+AgCl就不能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且反应的时间越短;可以用这条性质来判决金属的活泼性。有多种活泼金属同时与酸反应时,活泼金属先反应完。这个特点考查得特别多,特别是爱结合图型考查。

等质量的镁、铝、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顺序为Al>Mg>Fe>Zn;当酸为不足量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铁与酸反应只能生成二价的铁。

金属除与酸和盐发生置换反应,还能与氧发生反应(金除外)。同样与金属跟酸反应一样,金属越活泼与氧反应越剧烈,如钾、钙、钠这三种金在空气也能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就,生成复杂的氧化物。也可以利用这条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三、相关习题及分析解答

1.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

A.AgNO3和Cu(NO3)2

B.Zn(NO3)2

C.Cu(NO3)2和Zn(NO3)2

D.Cu(NO3)2

分析解答:由于锌粉是过量的所以溶液中只有Zn(NO3)2 。

2.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有铜,一定不含锌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分析解答:溶液为蓝色说明锌已反应完,金属铜参加了反应同时有硝酸铜生成。如果硝酸银太多,最后所得溶液中也可能有硝酸银。如果较少滤出的固体中就有可能含有铜。综上所述只答案A是对的。

3.有X、Y、Z三种金属,把X投入到Y(NO3)2溶液中,有Y析出得到的X(NO3)2溶液的质量小Y(NO3)2溶液的质量。再把Z投入到XCl2溶液中,有X析出生成的ZCl2溶液的质量小于XCl2溶液的质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上是Z>X>Y

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是Y>X>Z

C.X、Y、Z依次可能是Fe、Cu、Zn

D.X、Y、Z依次可能是Cu、Hg、Fe

分析解答:把X投入到Y(NO3)2溶液中,有Y析出并得到的X(NO3)2溶液的质量小Y(NO3)2溶液的质量。说明X金属的活泼性大于Y,且X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Y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再把Z投入到XCl2溶液中,有X析出生成的ZCl2溶液的质量小于XCl2溶液的质量。又说明Z金属的活泼性大于X,且Z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X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综上所述A、B、D答案是对的。

4.能判断Zn、Cu、Ag的试剂是(B)。

A.稀硫酸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硫酸与硫酸亚铁溶液

分析解答:由于铜和银的活动性都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用酸来区别;锌和铜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也不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铜和银都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用稀硫酸与硫酸亚铁溶液也不能区分开。而锌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而得出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银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铜的活泼性小于铜。这种方法要归纳为“两金夹一盐”即两边金属单质与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5.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铝、铁、锌同时分别放入四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反应时间最快的是铁

B.放出氢气最多的是铝

C.与酸反应的时间顺序为Zn、Mg、Fe、Al

D.放出氢气质量的顺序为Mg、Al、Zn、Fe

分析解答:由于金属活动顺序和特点可得A、C答案错。而通过上面第三条可知等质量的镁、铝、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顺序为Al>Mg>Fe>Zn。所以D答案也错。

6.下列哪种方法能一步区分铁、锌、铜的活泼性(D)。

A.Fe、Cu、Zn(NO3)2

B.Cu(NO3)2、Fe(NO3)2、Zn

C.Cu、FeSO4、Zn(NO3)2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盐溶液;非强氧化性的酸

在初三化学学习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及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接下来我们通过三道中考试题更深层次的认识金属活动顺序表。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之间及金属与盐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判断依据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强置弱,前置后”;位于氢前的金属能与非强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后的金属不可以,即:“氢前反应,氢后不反应”。

故本题选B

2.(2011.绵阳中考)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解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然后分析图像的走势,特别注意拐点是先出现还是后出现。其次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获得性越强,反映在曲线上就是越陡(斜率大),拐点就先出现。另外,同价态的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少。

故本题选D

3.(2011.陕西中考节选部分)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一)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二)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三)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四)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先插入铜丝不反应,然后插入铁丝能反应,再在铁的盐溶液中插入铝丝又能反应,可以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