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探究方法

生物探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探究方法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1篇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效果差别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现状、困境及实践效果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反复的思考、实践中寻找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困境与对策

高中生学习效率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学习死板,不会想着学,要么跟着老师学、要么跟着课本学,在教学参与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学习行为,很多时候学习是“被逼无奈”.这就需要先培养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思想上的困境与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先要突破探究性学习方法思想上的困境,才能使学习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充满了趣味性、神秘性,若学生具有知识探究的意识,教学内容不仅会很简单,而且知识也会很丰富.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欠缺探究性学习的思想.第一,不去想.在《分子与细胞》的预习、课堂和复习中,学生的思想都是跟着老师走,被迫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参与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想,纠正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思维惰性.第二,不会想.在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思维方式不够灵活、不开阔.针对学生思维的这一困境,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应用任务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研究.第三,想得乱.如一个学生这样想:既然生命是由分子和细胞构成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分解成分子和细胞进行传输,这样人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瞬间到达另一个空间.想的虽不错,但太空虚,这就证明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想缺乏方向和实际意义,对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教学中老师应该客观看待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好的一面(如学生想象能力强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构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模式.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留作业、讨论问题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但往往由于方法不对而产生很多困境和难点.第一,通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学生往往用“沉默”来应付老师,课堂讨论比讲课时还安静.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反思教学行为能够获得有效的对策.又如,《物质的跨膜运输》中的《渗透作用》教学中,由于半透膜学生难以得到,所以渗透实验难以预习,这时教师可用任务布置法先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学生在课前会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即使不做实验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资料,同样可以达到预习效果.第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探究式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生也可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给出的答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难点及应用等,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如教学中,教师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如其他学生和教师都答得不好,而该生又能给出合理、精彩的答案,可以免去其部分生物作业,或给予其他方式的鼓励,这既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其学习生物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第三,利用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方向加入很多有趣的知识,如基因、对于生命的最新研究、科幻故事中涉及分子与细胞问题讨论等,这样学生的生物学认知面将会非常的开阔,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不会很吃力.又如,在《走进细胞》教学中,先由具体的生命体讲到生命的构造,再由生命的构造引出细胞,如同先将一个美丽的湖泊展现给学生,可应用多媒体、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奇异的生命存在的形式,然后在让学生看到生命的源头,了解到“细胞”,这时,“引领式”的教学突然中断.再结合教材、科学研究、科幻故事等,将微观世界的生命展示给学生,逐渐的激发学生探究其中联系的渠道,即便是凭空想象,他也有其根据和道理,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渐的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学生探究的方向和领域才能更为广阔,其探究学习的兴趣才能养成.

三、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学生参与的困境与对策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挥汗如雨”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这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参与不足.例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中,这节内容简单,但覆盖较广,通过学生探究式的自学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细胞及细胞结构,再演绎细胞组成的生命,然后再将生命的形式丰富化,引出生态环境和人的生活等,通过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其向着老师引导的方向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再通过“快镜头”展示,让学生对环境生态产生研究兴趣,从而对污染、环保等有更深的了解.第二,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深度.例如,教学前让学生围绕环境、生态等问题自选话题,准备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自身、小组成员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认真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先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再引导其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课堂引导等方式完善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模式,然后再在总结、评价的影响下使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持续保持,从而不断的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作者:周婧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现象。探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推出的有力措施和新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观念,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除了在生物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近年来,为适应探究性活动的需要,我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生物教师创设的生物问题探究情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真实新颖的探究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生物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2、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注重科学方法

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为此,许多的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索法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正被人们愈加重视。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显现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问题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但是,生物学科方面的探究式教学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者更少。教材的改革中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创新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而在创新过程中直接影响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尝试.

第一、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思想上到教学中都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或简化复杂事物、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新教材增加了一种新的探究活动——“模型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模型建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使他们从实践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各种技能。

第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物教学课标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了笼统的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生物则让人了解自然万物。一直以来,初中生物学由于不参加中考,通常不被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重视,甚至没有专门的生物老师,往往由其它老师代替,处于副科的尴尬位置。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的内容广泛,不仅研究所有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还与生命轨迹周边的环境紧密相连,为医疗、农牧业、环境保护等奠定理论基础。良好的生物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要手段,可让学生学有所乐,乐而能学,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生物课本知识,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生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生物课是一门涉及观察、实验、理论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由大量图片和文字组成,较之其它学科,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较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生物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2)是连接教师、学生以及生物教材的纽带;

3)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种方法

1)注意新课的导入技巧。由于生物是副科,不被重视,老师通常是照本宣科,从头至尾照读一遍了事,甚至安排学生自由学习,根本毫无教学技巧可言,容易让学生忽视生物课的存在。教学实践证明,注意生物新课的导入技巧,是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在下一堂课将讲述《花的结构》时,先提出“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花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等问题,然后在正式讲课时要学生举手回答,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正式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通过图像直接了解花的结构、种类等;或者利用实物进行讲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个好的导入技巧,往往会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和了解程度,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2)加强实验的动手能力。伽利略曾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通过加强课堂实验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好生物教材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颇强的学科,既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共同做好课堂实验的演示,由老师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目的、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并加强学生的配合能力;二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上台自主实验演示,教师则在一边稍加指导和讲解,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课本知识,在实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即可进行这样的课堂互动,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探究、分析和归纳,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3)提倡课堂的质疑精神。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怀疑精神,只有懂得质疑,才会思考,才会学习。只有出现学生不断地质疑,才说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体现地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蜕变过程。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的相信教师授课和课本知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水平。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有学生所知的生物,也有学生完全陌生的生物,只有在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中,才能让学生学习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学习思路的不断拓展。生物教师则要倡导这种质疑氛围,阐述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并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交流平台,对善于提问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对初次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仔细地回答,让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掌握知识的多面性,在鼓励和表扬中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4)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萨迪曾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生物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跟实验教学一样,都是提倡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动手和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中课本知识中观察生活现象。如在学习《叶的形状》这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校园附近的树林,让学生根据实物认识叶片、叶柄、叶托及叶脉等组成部分,并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叶片的标本;在学生《光合作用》一章时,把学生带出校园,让学生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体会光合作用对动植物及人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但“教无定法”,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和数学渊源颇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意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农药;类型;应用;存在问题;建议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和生物化学农药。我国每年需使用化学农药约25万t(以有效成分计),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农作物及制成品农药残留、作物病虫害抗性等诸多问题,而生物农药因其具有毒性低、选择性强、高效低残留、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起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被称之为绿色农药、生态农药。目前,我国实现商品化并取得农药登记的主要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为97个,占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3.8%;产品近3100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10.2%[1-3]。

1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及应用情况

1.1植物源农药

从植物中可分离出多种具有杀虫作用的有效成分。萜烯类、生物碱类等物质起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作用。萜烯类存在于楝树,从川楝、印楝种核中分离出印楝素对多种昆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应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被列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指定农药品种。生物碱是通常存在于植物体或者动物体中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我国目前已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藜芦碱、百部碱、烟碱等取得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斑潜蝇、矢尖蚧等。除虫菊素提取自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植物的花中,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开发应用,现已发现6种有效成分能起到触杀作用,主要加工成喷射剂、气雾剂、蚊香用于防治蚊、蝇、蜚蠊等卫生害虫。19世纪中叶我国已用鱼藤根制作杀虫剂,从中提取的鱼藤酮是一种强接触杀虫剂兼具有胃毒作用,残效期短,基本无残留,对作物安全,登记用于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苦皮藤素存在于卫矛南蛇藤属苦皮藤的根部,具有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仓储原粮的储粮害虫。

植物中的生物碱、糖苷、各种酚类、香豆精素、特种蛋白质具有杀菌或抗菌活性。大蒜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最先得到应用,1958年科学家发现其同系物乙基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现已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枯萎病、稻瘟病等。我国已经取得登记的植物源杀菌剂还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儿茶素、混合脂肪酸、小檗碱、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几丁聚糖、葡聚烯糖超敏蛋白、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也得到应用,如氨基寡糖素加工为水剂或可湿性粉剂用于调节番茄生长和增收,超敏蛋白微粒剂用于烟草、番茄、辣椒等作物调节生长和增加产量。

1.2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

苏云金杆菌(Bt)是当今研究最多、用量最大的杀虫细菌。目前Bt制剂广泛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森林松毛虫、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等。真菌杀虫剂的研发已有近200年历史,目前在病虫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国际生防组织使用黄绿绿僵菌防治沙漠蝗虫,我国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等的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病毒杀虫剂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1个商品化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的多个病毒产品已实现商品化,已取得登记的品种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等。

微生物制剂在防治作物病害方面也得到应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制成的可湿性粉剂、母药、水剂在生产中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黄瓜白粉病和番茄青枯病等。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因子,尤其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病害中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主要登记用于植物病害纹枯病、灰霉病的防治和改善作物生长。

1.3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一般由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有的也可人工合成,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不污染环境,其对人畜安全,选择性高,发展前景看好。具有杀虫性能的农用抗生素以阿维菌素及其衍生产品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伊维菌素等为代表,能广泛使应用到蔬菜、果树、小麦、棉花等作物虫害的防治,并能与大多数杀虫剂混配使用扩大杀虫谱并提高防治效果和杀虫速度,成为高毒农药的主要替代产品。杀菌剂方面,最早的农用抗生素为链霉素,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黄瓜角斑病等。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井冈霉素至今仍大量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此外,春雷霉素、宁南霉素、四霉素、长川霉素等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1.4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一类由天然产物提取的物质,是动植物体内所具有的或合成的物质。此类农药主要以昆虫生长调节剂(IGR)为主,通过抑制昆虫生理发育导致害虫死亡的一类药剂,具有毒性低、污染少、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影响小的优点。我国最早开发的品种为灭幼脲和除虫脲,防治对象主要为甜菜夜蛾、潜叶蛾、小菜蛾、红蜘蛛等。目前已经商品化并取得农药登记的还有氟虫脲、氟啶脲、抑食肼、杀铃脲等。

植物源生长调节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化学农药,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微量有机物质,由模拟激素的分子结构合成或合成后经活性筛选得到。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研究,现在商品化成功的主要有萘乙酸、乙烯利、赤霉素、矮壮素等,在调节作物生产和增产增收方面应用广泛。

2生物农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使用生物农药、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不具备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农民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使用化学农药,对生物农药还不够了解,要推广生物农药必须要先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2.2生物农药药效较慢、价格较高

生物农药开发、生产成本较高,与化学农药相比,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生物农药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使用后多数要3~4d才能看到效果,农民一时难以接受。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增加了种植成本,而产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体现出价格优势,也是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的主要原因。

2.3农民对生物农药缺乏认识,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技术性强、宣传力度不够是生物农药市场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生物农药的药理效能与化学农药差异较大,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一些生物农药对施用条件要求较高,如温度、环境湿度、光照等都能影响使用效果,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

2.4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市场监管手段

一些生物农药生产厂家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使得质量低劣的产品流入市场,更有不法分子故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农民一旦上当后不愿意再使用,导致生物农药的声誉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对生物农药的质量检测手段还很落后,大部分农药质量检测机构没有开展对生物农药的质量检测,更没有形成全国联动的质量检测网络[4,5]。监管手段的缺失,大大影响了生物农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建议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与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决定了生物农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生物农药的应用与推广将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生物农药的推广工作:一是政策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宣传和发展绿色食品,在有条件的地方广泛建立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大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管,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充分发挥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调动农民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二是宣传教育方面。应加强对生物农药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识,发挥种植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基层农技人员及农药经销商开展生物农药使用知识培训或者举办农民学校宣传生物农药的正确施用方法,引导农民正确使用生物农药[6,7]。三是市场监管方面。有关部门应大力整顿农药市场,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生存空间,维护生物农药的声誉。农药质量检测部门应完善对生物农药的质量检验手段,扩充检验项目,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促进生物农药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李广领,陈锡岭,王菊凤.当前我国生物农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50-52.

[3]农药检定所.农药管理信息汇编2008[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叶纪明,姜辉.我国生物(源)农药开发现状及问题[C].∥2009年农药管理信息工作暨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农业部农药检定所,2009.

[5]范玲.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产业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2,22(5):83-86.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探究式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就简单地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对原理以及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往往准备好相关的问题以及事例,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并掌握相关的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探究式教学就是立足于老师指导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研究,了解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便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纵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将教师作为核心,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探究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则是知识的组织者,倡导学生大胆地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即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

2.1树立问题意识,创设探究情境

一般而言,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从而就需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以便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此同时,讲究提问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要求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提问的最佳时机。此外,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是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充分表现,从而就要求教师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2.2课堂中积极合作,认真分析资料

从而就要求老师充分结合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来为学生讲述相关的背景知识,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会出现的结果进行猜测。通常情况下,探究活动不仅仅可以是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推论。例如在学习细胞膜制备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层粘膜细胞等,让学生对这些细胞结构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以便选择出适合提取细胞膜的最佳原料。再如在对细胞膜功能进行学习的时候,列举体液调节就是很好的例子,像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但是它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这样学生在想起了胰岛细胞分泌物质的时候就会对肝脏细胞施与一定的刺激而且分泌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细胞膜控制物质的作用,接受刺激则凸显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老师只是教学活动在组织者,倡导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课后研究课题,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新课程所倡导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课外研究课题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是很有必要的,从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积极营造出良好的科学氛围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便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对于研究性活动的课题,我们既可以选择当前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又可以选择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试验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到《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条件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影响植物向性生长要素研究的试验,从而就需要学生充分结合当前所学习的知识,设计出科学且合理的研究方案,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预测,并要求学生定期观察植株生长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2.4注重过程,亲身体验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探究式教学强调的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要做科学。要求学生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生命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做科学的过程。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促使知识升华为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就基于探究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树立问题意识、课堂中积极合作、课后研究课题、注重过程等来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