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病理学技术》课程 考试模式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地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前提。我们在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1―2],不断地探索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其可行性,如将病理学技术课程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之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

《病理学技术》课程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及技术,及早地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接近临床,前期了解临床病理检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接触感受临床工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深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的考试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达到扩大教学研究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理论指导实践是病理学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方式,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试图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应用到考试中。我们采取了口试《病理学技术》相关理论的方法,如HE染色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显色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结合的基本原理等,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这些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具体的实验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如化学、免疫学。口试的方式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这种口试的考核办法直接与技术的操作过程结合,边做边考,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效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进一步融入考试过程。在每项技术操作结束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对结果应用理论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仍旧采用口试的方式。即将实验开始时的过程倒过来,对结果进行理论评价并在理论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是医学教学中运用广泛的方式之一。经过这样的过程训练,学生通过对《病理学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训练,开阔了科学思维的视野,提高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

我们在上述的考试之后,将全部的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即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是以平时的成绩、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为基础的,也是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评定的尝试。

《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之一,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被动地接受理论教学的知识,或者说是复习和验证理论课程所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反映学习的过程比较乏味和枯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自主性与探索性学习就更能以得以实施。我们的教学研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以多种方法多种模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课程的积极性[3]。

考试是测量的一种手段,其对象是人的精神状态,即测量人所掌握的知识、观念、情感、智慧、能力的程度和水平[4]。实际上,考试就是一种心理测试,即测试的结果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考试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主要是它具有两种功能,即考试可作为测量的教学效果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考试又可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社会功能。由于考试具有这两种功能,显示了考试的重大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特别是前一项功能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考试具备的上述特点,考试就成为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既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考试成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适宜的考试方法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目的。反之,不恰当的考试方法,将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也无法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方法或模式,就对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客观评价,从而极大地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直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研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标本的取材、组织切片的制作到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仅仅只是一个操作的过程过程,而是通过改变考试方法,直接引入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理念进入考试模式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也促进了病理学课程教学的进步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镇鸿燕,邓昊,师海蓉,高友晶,陈琼霞,刘丽江.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考试周刊,2011,(85):214-215.

[2]高友晶,张磊.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考试周刊,2011,(49):196-197.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本科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在护理专业中,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代谢变化。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其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高校本科的护理专业中,由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护理方面的培养工作,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讲解该门课程时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对学生能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病理学教学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做好兴趣引导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是当代医学的两大专业,病理学的课程学习都是开展后期学习的基础。本科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知识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对疾病的处理能力、面对疾病治疗时的协同能力、对人的辅助康复护理能力等。病理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做好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学的课程枯燥乏味,但是碍于课程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死记硬背。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用能力极低。PBL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兴趣激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引进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利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加强病理与护理的联系,将病理的基本症状表现与护理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患者在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各项基础生理体征进行测量,这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人员要结合病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因为人在患有某种疾病时,他们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疾病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感冒发烧。护理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疾病反应状况,一旦其体征方面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就可以报告医生进行救治工作,这是因为运用病理学知识能够联系实际,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将实际的护理工作与病理学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三、因材施教,提升W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自主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思维逻辑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实际案例探讨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护理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病理分析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两者都没有优势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展开,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病理学教学工作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各项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来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3]。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比较抽象的,需用具体的物质代谢、体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如何将这些比较具体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正确反映疾病的发生规律,并将这一规律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这是家畜病理学难点,同时也是家畜病理学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在某些大学,尤其是医学专业已经提到,而在兽医专业,尤其是家畜病理学课程中较少涉及,笔者将就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及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的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症状病理学,其中概念和术语较多;第二部分为各论,主要介绍各个系统常见的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过程,其中对常见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介绍较多。这两部分内容密不可分,总论部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后面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各论部分的系统常见症状是对前面总论部分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兽医学科中具有桥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何将零散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症状综合并灵活地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目前临床疾病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较多,以及老病新发等事实,给临床疾病的正确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将临床常见的或具有特征性的一些疾病病例引入家畜病理学的课堂,是将临床实际疾病引入课堂,与课堂抽象的概念和病变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病例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流行哪些疾病,各种疾病具有哪些特点,同时也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再次在病例介绍中得以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巩固。

二、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

目前,临床常见家畜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可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点或主要特征性症状引入课堂,并分布到不同的系统章节介绍。

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病变,但其病变并不相同,可根据其病变特点穿插到具体病变过程中介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可在间质性肺炎内容中引入,禽流感可在肺水肿内容中引入,鸡传染性支气管肺炎可在支气管肺炎内容中引入。然后综合这三种疾病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介绍呼吸衰竭。在介绍各具体病变的过程中典型的病理图片可增强对疾病特点的掌握,同时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可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融汇和灵活应用。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鸡新城疫、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消化系统病变,可根据其病变的不同穿插到各病变中介绍。这些疾病各具特点和炎症章节的内容也密切相关,如猪瘟可能会出现肠道的“扣状肿”,这是炎症中纤维素性炎症的典型代表;鸡新城疫可能出现十二指肠出血,这是典型的出血性炎症的代表;鸡包涵体肝炎可能会出现肝脏的肿大、脂肪变性等病变,其组织学病变是组织损伤中细胞肿胀或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等现象的典型代表,同时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是消化系统中肝炎的典型代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家畜病理学教学中的优点

笔者将多年来临床采集的家畜疾病的病理剖检图片或临床症状录像,以及制备的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图片应用到各系统章节,通过两年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更好地深层次理解和巩固知识,并能够灵活掌握。基本知识的灵活掌握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

将具体临床病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特点,可将这些知识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使得家畜病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应用型学科。

综上所述,家畜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引入不仅使得这门课程真正起到桥梁过渡作用,而且可直接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很好地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陈小喆.案例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23):65-66.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理学 世界大学城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43-01

随着医学及生物学领域飞速发展,课本知识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实现信息化是病理学教学所需,如何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平台实现病理学专业教学信息化,成为本文的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利用信息化进行病理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病理学课时严重缩减、实验室建设薄弱、学生基础差且学习积极性不佳、出现了“教师上课难”和“学生听课难”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方便教学及科研活动开展,给学生提供实时便利的学习平台,方便快捷获得学习资源,拓展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建设适合高校实际需要的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实现病理学的信息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 利用信息化进行病理学的意义

2.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病理学教学信息化,就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教师可利用网络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插入典型的病变图片、动画、视屏等,图文并茂的给学生们展示病理学的相关知识,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立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性、主动性

利用信息化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来。比方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云空间中的教研苑将我们要上课的内容先公布让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讲解,这样我们就能更有的放矢的为学生们讲解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也都能得到提高。

2.3信息化可以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做病理学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病理学资源库建设的很好很完善。有了信息化这个平台,学生在病理学教学资源的查找、获取和应用时都感到十分便捷;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与丰富的教学参考,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

2.4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并轨[1]

信息化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讲述理论内容之后,利用PPT视频播放等方式将相关的实验内容一并讲解或演示,以此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而且可解决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的重复而导致的课时不足的问题。

2.5建立适合本校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信息化开展病理学教学,这就要求各高校的教师要适合自己学校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性工程,它要求教师会制作网页,能收集、处理网络信息并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会了资源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加快了教师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6 加快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

各高校积极的参与到病理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中来,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的进程。

2.7 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病理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既优化了教学环境,又提高了学校设备的利用率。

3 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常规的病理学教学资源库:一是媒体素材库,包括病理学教学有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涵盖病理学教学的所有知识点。二是试题库,包括在线自测,课后习题,期末考试模拟试题,通过大量的试题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完整的给学生展示出来。三是病例库,大量临床真实典型病例、尸体解剖案例,按病理学教材各章节内容编辑分类,方便师生检索。四是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库,病理学理论教学及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所有的电子教案与课件。五是文献资料,包括与一般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及与中职教育有关的理论与文献资料,以方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六是常见问题解答,病理学教学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及全面解答。七是病理学网络资源友情链接库,其他学校及结构做的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的链接,与病理学学习相关的网站的网址,病理学讨论的论坛的网址等等。

4 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步骤

(1)根据教师、学生对病理学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构建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及框架。(2)确定参与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人员名单,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拟定资源库建设工程流程表。(3)通过自主研发、网上下载、外部购买等方式按章节收集素材。(4)将收集的素材加工整理、分类、汇总入库,上传至网络,通过网络将在资源库中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5)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资源丰富、高质量的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并逐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生,医科;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医学院校来说,主要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加强科技交流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已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双语教学[1~3]。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院率先在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中开展了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医学专业词汇、学习兴趣、英语应用能力和阅读医学英语文献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促进我院双语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

1 双语教学的准备

1.1 教师的准备 以往研究证明教师的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还要求教师对公共英语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挑选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师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已过专业英语八级;②已在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过英文语种类医学论文;③病理学讲师以上职称;④具有医学英语口语培训资历;⑤具有扎实的病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医学知识;⑥双语教学试讲为“优秀”。

1.2 双语教学大纲及双语教学教材的准备 病理学课程主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和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根据我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该专业病理学双语教学大纲,该大纲具有如下特点:①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对照进行编写;②知识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及了解四个层次进行分类;③明确规定并罗列专业英语词汇量及要求;④附列全部专业名词及要求;⑤内容根据国内统编教材章节排列。过去一些研究认为双语教学应选国外原版教材,但国外原版病理学教科书价格昂贵,而且内容量过多,与国内相应专业病理学统编教材相差较大,国内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消化吸收,而且目前国内缺乏病理双语教学的专用教材,因此我们根据国内护理学本科专业统编病理学教材[4]自编了病理学双语教材,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及排版与国内统编教材相一致;②专业英语词汇附中文解说;③图文并茂;④适当介绍了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严重呼吸困难综合征;⑤每章均附有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1.3 双语教学课件的准备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课件清晰,用词精确简练;内容条理清楚,尽量避免成段的英语内容,各章节、提纲、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表示,并辅以较多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每一章节后制作简短的英文小结,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

1.4 学生准备 做好对学生的宣传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学生阐明双语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搞好双语教学的信心。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中文教科书相关内容,便于课堂上对照理解。

2 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因此我们采取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先后采用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1)、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2)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3),我们发现以模式3进行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模式1和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讨论式、病例分析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效果,作业应紧跟教学内容,难易适中,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

2.2 教学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及时改进、课后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2.3 效果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同时检测双语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学考试中采用中英文混合出题,分别检测学生的病理学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英语水平。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展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对于国内医学院校尤其是民族医学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重大挑战,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适合国内医学教育的双语教材,因此编制与国内相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相适应的双语教材是必需的,这样才可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是教师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鉴于口语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国内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英语或多或少都带有“哑巴”英语的痕迹,而且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中国人的习惯,另外语音的标准化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全面提高其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只有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师才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第三是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才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通过三年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时的教学总结等可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2] 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