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资金的循环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控评审;内容;程序;标准;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56-02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如销售、采购、生产、投资、融资等循环所共同涉及的会计项目。笔者从事审计工作多年,发现由于货币资金的强流通性、收支变动过于频繁,是最容易出现舞弊问题的资产项目。因此,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控评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货币资金内控评审体系
货币资金内控评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联手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审查和评价,以此加强对货币资金重大错报风险的预防性控制。
开展货币资金内控评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找出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提高其自身内控系统的免疫力,从而促进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二,促进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开展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评审,发现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及时制止和防止贪污、挪用、盗窃和浪费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根据货币资金使用现状,提出进一步合理使用货币资金的建议,从而起到促进提高中小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第三,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可靠。由于大多数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和收入、费用的形成都要反映为货币资金的收支变动,因此就容易出现因为货币资金科目记账差错及舞弊问题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开展货币资金内控评审, 能及时防止舞弊行为,确保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第四,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开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评审,是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是内审自身方法革新的需要。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内部审计必须深入到有关管理领域。通过开展货币资金内控评审,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对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评价,找出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止弊端发生的可能性。
二、货币资金内控评审的主要内容
货币资金内控评审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核对银行账及支票、收据、印鉴的保管与使用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2)所有货币资金业务是否都由领导审批授权;(3)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和财务处理是否经过严格审核;(4)收、付款业务是否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盖章,并及时足额入账,做到日清月结;(5)是否定期盘点现金并与账面余额核对;(6)库存现金的数额是否超过规定限额; (7)出纳主管的现金和银行单据的收付保管是否限制他人接近,现金收付是否集中办理并及时解交银行;(8)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9)银行开户是否合法、合规,各账户是否核算规定的内容,有无出租和出借银行账户的问题;(10)有价证券的购买和保管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纪和不安全问题;票据的购、领、注销手续是否齐全;(11)是否规定各种印章的使用范围和相关保管使用责任。
三、货币资金内控评审的程序和方法
在开展货币资金内控评审时,主要是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是否存在、有效和一贯地被执行,是否可以信赖。采用抽样的方式,对内控制度运行效果进行符合性测试,以验证其是否可以信赖,有哪些严重缺陷,并根据测试结果,作出总体评价,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在审计报告中,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针对制度缺陷提出改进建议。货币资金内控评审程序由评审准备、实施评审、出具报告、下达意见、后续评审五个步骤组成。
(一)评审准备
1.组成评审小组。根据评审工作的安排及要求,在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情况下,选择最了解内控制度的内部审计人员和具有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组成评审小组。
2.审前初步调查。调查了解的内容包括其单位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职能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等,注意收集财务制度、内控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从而初步确定评审的重点内容和环节,为制定评审实施方案做准备。
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审前初步调查的情况,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评审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在明确评审范围和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评审的主要内容、重点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制定详细的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及工作步骤。
4.报送领导审批。将编制好的评审实施方案上报本单位分管领导审批,看实施方案是否可行。
5.下达评审通知。实施方案经领导审批通过后,即可编制评审通知书。在评审通知书中要明确评审的对象、时间、范围、内容及有关要求,并在实施评审的前三个工作日内下达至被审计单位。
(二)实施评审
1.了解和描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通过调查询问、观察和实地了解等调查手段来收集必要的资料,并以书面形式将调查情况记录或描述出来。调查记录的方法通常有文字说明、调查表、流程图、核对表四种方法。不同的企业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结合使用。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可采用文字说明法,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采用调查表或流程图法进行描述。
2.对货币资金内控进行初步评价。完成上述程序之后,即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初评内容主要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健全性主要是评价应有的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 关键点上的控制是否有力到位,控制系统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等。合理性主要是分析内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不必要的控制环节,有无把一般控制点误作为关键控制部位,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等。在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时,重点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纳与会计的岗位、职责是否严格分离;第二,企业货币资金的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第三,是否存在与企业经济业务往来无关的款项收支情况;第四,是否存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情况;第五,是否按月与银行对账,由独立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六,现金是否妥善保管,是否定期进行盘点、核对等等。
经过初步评价,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可执行符合性测试,并且也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
3.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采用抽样的方式,对内控制度运行效果进行的测试。其目的就是要验证内部控制是否可以信赖,有哪些严重缺陷、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检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第二,抽取并审查收款凭证,核对货币资金收入的有关记录;第三,抽取并审查付款凭证,核对货币资金支出的有关记录;第四,检查支票的签发手续及控制情况;第五,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核对;第六,抽取一定期间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验其是否按月正确编制并经复核,检查长期未达账款是否追查原因并及时处理;第七,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有关汇兑损益的计算和记录是否正确。
3.总体评价。即通过符合性测试,评价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确定其对实质性测试的可靠性。实际操作中,评价时应首先确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依赖程度,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点,然后再据以确定在货币资金实质性测试中应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检查,从而达到既提高效率又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目的。
4.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货币资金内控评审实施阶段的主体工作。它是以有关法律为依据,运用检查、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来验证和评价数据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出具报告
审计组根据评审情况,如实撰写货币资金内控评审报告,对企业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针对制度缺陷提出改进建议。报告初稿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上报本单位分管领导审批,经领导审批通过后再出具正式的评审报告。
(四)下达意见
将正式的评审报告下达给企业内部有关部门,要求其对照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及要求认真整改。
(五)后续评审
在提交评审报告的三个月之内,审计组可派人员跟踪检查有关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对于这些部门已经纠正的事项,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判断,看其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若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原有意见或建议已不再使用,审计人员应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四、货币资金内控评审标准
建立一个科学的评审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涉及到的所有控制要素,着重从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审。评价的方法结合等级制与百分制。健全性标准可分为优秀91~100、良好81~90、健全71~80、基本健全61~70、不健全60分以下五个等次;合理性标准可分为优秀91~100、良好81~90、合理71~80、基本合理61~70、不合理60分以下五个等次;有效性标准则可依次分为优秀91~100、良好81~90、有效71~80、基本有效61~70、无效60分以下五个级次。从总体上评价,货币资金内控评分可先采用百分制评分,再分五级确定,如下表所示:
货币资金内控评分等级表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货币资金内控评审,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尽早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不断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佐雄.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做法及成效[J].中国内部审计,2009,(1):73.
一、企业资金链安全的重要性
(一)资金链的安全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必备条件 任何一个企业,必然会以各种方式与外界产生商业或非商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个债权债务关系是企业资金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企业能够存续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即能够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包含了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财务实力,即有能力还;另一个即是资金安排,即现在有资金还款,这是资金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企业要想能够生存下来,合理配备资金链条,保持资金链条的顺畅流通是必不可少的。
(二)资金链的安全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的资金链也是现金流的循环,这个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现金增值的过程,这也是企业获得利润、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如果资金在企业的资金链中无法完成增值,那么事实上也意味着资金在相对贬值,是不安全的。
(三)资金链的安全是企业信誉的保证 资金链顺畅,有稳定的现金源,这是银行、债权人、股权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资金链安全,会使企业有更大的融资便利,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客户也愿意与经营稳定的企业打交道,这对企业也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
二、资金链思维下的企业资金流风险内部控制标准
(一)保证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 保证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余额与在实际存在数相符合、相匹配,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职能、严格授权接触权限等工作程序上保证所有与货币资金有关的收入与支出得到真实的记录。不仅如此,由于货币资金账户与很多账户都有着极大的联系,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货币性账户,存货、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账户,这些账户记录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也是影响货币资金余额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二)确保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 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环节中货币资金的需求,必须对每一笔与货币资金有关的支出进行严格审批。建立货币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将与此相关的授权审批制度化、规范化,防止侵占和挪用企业现金的行为发生,这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保证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更重要的是保证将资金用于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中去,也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支出,投资到收益较大的项目中去,这是资金链能够进行价值增值的必然需求。
(三)确保资金链的合规性 货币资金的支出极其频繁,因而要求企业随时都能保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货币资金都是用来购货或支付日常经营所需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的货币资金,需要应对某些特定的用途,如货款协定、股利发放、债券信托契约与工资基金等。如货款协定就规定,企业在银行活期存款户中必须保留一定的余额,这笔资金不能随意动用,也不可作为现金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下,而是归结到其他类型的流动资产中去。这种规定企业需要遵守,这有利于管理当局能够按需求来调度资金,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正确地判断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货币资金是否可以立即用于任何操作。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资金链安全维护
(一)建立风险导向性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在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外部审计中早已使用,将它运用于内审,是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为依据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并以降低企业风险为测试重点,评价其风险降低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并提出恰当降低风险的一种方法。公司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此要求对企业的风险控制需要在风险的环境中观察业务过程,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并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风险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中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与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在货币资金控制中进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目标?控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业务有益?是否有过度控制?企业可接受风险水平?控制效果如何影响管理层决策?解决了这些问题,内部控制人员才能够找到所有可能的风险管理途径,为企业降低风险提供建议。
(二)健全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应该建立资金集中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度。资金的集中管理,指集团公司承担统一融资的职能。这种融资方式下,若某一子公司不能履行还款义务,可能会波及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导致集团公司资金链断裂。因而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下,集团更应当建立健全集团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集团对任何信贷资金的投放,都应有充分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只有当收益满足某一条件且风险可控时才考虑对外投放;其次,对外融资的资金投放活动,集团就应当全程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建议,监督其进行整改,改善经营状况;最后,还要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果、归还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依此建立各单位的信用评级库,确定各内部单位信誉及风险等级,为日后再进行信贷资金的投放提供评价依据。那些收益可观,能按期还款的成员单位,可为之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先考虑;而对那些收益不佳、不能如期还款的资金,则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一定的处罚,并在日后的信贷规模及条件上进行控制。通过建立这种事前分析、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的风险控制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集团的资金链的安全。
(三)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环节考虑 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动的控制,需要在其流动环节上进行相关控制,即设置相关的控制点。虽然企业的经验模式和所处行业各有不同,但是基础性的和关键性的控制点却有着相通之处。根据整理和研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进行加强。首先,应当健全资金管理运作程序。重点是建立三个资金管理子系统:严密的账户监管系统,改变以往供应商、销售商、子公司有关账户过多、管理无序的现状;资金使用反馈系统,在贷款发放、资金使用、现金收笼三个环境上不断发出流动信号,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即报告,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资金报表报送系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整个账务编制过程形成统一体系,通过资源共享与数据的集中管理,对资金的使用信息提出实时监控。其次,发挥三大部门的职能优势。财务部门要发挥其全局性资金管理职能,把握外源融资的“关口”;资金结算中心应发挥其监督职能,严密防止内部资金外流;财务公司要尽量满足其金融职能,发挥资金营运的中枢与纽带作用。不过所有的活动要建立在财务人员与决策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所了解上,才能认清活动的本质,在实际工作中适当地控制资金使用情况,防范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项算制度
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提供了控制企业位日常货币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价各部门、各单位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支,全部实行预算管理,只有纳人预算的目,才能支付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预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可充利用资金,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娜用的现象产生。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首先要根据本单的生产状况、经营计划,由专业人员、销人员、采购人员和直接参与资金支付业的人员根据业务需要,从单位最基层开编制资金预算.逐级上报审查。经过单内部各有关部门的认真研究、反复协、综合平衡修订后,会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的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执行。实货币资金预算,可以避免货币资金不足过剩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企业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就必须做到人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可行。
二、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审批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娜用货币资金等行为。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三、完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编、娜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加强对其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单位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健全监普制约机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依法制定严格的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联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相关经济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违法行为以致很久才被发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反映出相关财务监督工作的不足。会计秩序混乱除了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法违纪外,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但从会计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寮质
作为会计人员,必须首先做到自律、廉洁奉公,能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其次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随着近年来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要求,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一些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有所改变,这就要求对会计人员搞好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法制意识和依法理财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更加有效,更加科学。
二、做到严格组织机构、严密职务分工要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并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这需要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以及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明确贵任,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必须明确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每个类别的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且保证在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该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能得到迅速解决。这样就从体制上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三、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一个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关清查制度,并要落到实处。财产清查制度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面和局部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际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侦权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联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六是电脑程序员应负责程序设计和修改.不得操作程序,甚至不能随意出人会计室。
2.实行交易分开。将现金支出业务和现金收人业务分开进行处理,防止将现金收人直接用于现金支出的坐支行为。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实施内部稽核。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建立内部槽核制度,通过楷核可以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制止,发现或者防止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或者其他俊害单位财产的行为。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内部稽核制度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舞弊主要表现形式有:贪污、私自挪用、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滥发奖金,请客送礼,支付回扣和其他非正常活动的开支。要么是为了逃避监督,达到谋取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要么是为了以逃避国家税收,偷骗税款;侵蚀国有资产或者将国有资产转化为私有。
贪污现金常见方法有:利用收入现金不开发票或收据的形式;采取虚列或虚报费用支出、吃空额虚列名额或假造支付业务等手段慌报冒领现金;如虚列职工人数,多报公差日期和加班加点时间,虚拟或涂改工资表中的有关以多领工资补贴。购置私人物品利用公款报销进行贪污;非法侵占出售其他资产的收入,如对卖边角余料,废旧物品,残次品的收入不入账;非法侵占劳务收入,对外加工收入,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房租、水电费等零星收入;隐匿佣金、“回扣”和好处费等形式。
二、内部控制测试
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企业一般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7月12日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也对“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监督检查”等环节的内容规定的十分详细、完善。2002年12月23日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以及2003年10月22日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也对与“货币资金”等内容有关的业务控制做了相关的规定。所有这些都为货币资金的审计提供了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评价之后,结合审计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疑点和线索,如:观察、了解有关当事人在生活水平及方式上有无与其收入水平不相适应的情况等;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有无漏洞,以便确定检点和具体审计方法。
三、实质性测试
1. 核对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测试货币资金余额的起点,是核对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做出适当调整。审计货币资金收入应注意核对收据存根与明细账记录是否相等,收据号码是否相连,即收据是否连续编号,有没有无编号或编号不同的收据,以查证有无以撕票或匿票的形式将罚没款收入存入小金库。收据是否有日期;金额、抬头、摘要等是否涂改;上下联是否相等。有无将罚款收入或没收的有关款项作为收入而未开具收据的情况。
2.抽查大额货币资金的收支
实质性测试中,应抽查大额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审计过程中应注意:有无销售残料废料等旧物资的收入记录,核对出门证记录,并通过对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的调查取证及边角废料产生过程、数量及销售时间进行调查,再与现金帐目进行核对。检查成本费用项目有无以领代报,以借代报,重复报销,虚列支出的记录。如对工资单复核,对发计件工资的又发计时工资或反之平时没有奖金的或奖金高出平时是否是代领,应查清。物资采购过程中有无舍近求远,质次价高不适销对路的情况。有无溢缺物资,串通舞弊的情形。
检查提取现金的有关资料,是否记入现金账;然后根据“日记账”和付款凭证上反映的业务内容及“现金”科目的对方科目,该笔货币资金的去向是否明确,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必要时,可进一步与收款单位取得联系,请其协助调查问题。银行存款日记帐收付累积和余额,应与单位总帐和及银行对帐单进行加总金额核对。
有的企业为了收取好处费,不顾国家制度有关规定,擅自出租或出借“银行帐号”,或者套取现金。所以,审计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有无转借、出卖银行帐户的是否违规提供银行帐户收取“好处费”的情况;二是有无本应转帐支付,却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大量现金,从中作弊的情况。对这两点问题的检查,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查清以下几个方面:
如有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无关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银行存款日记所记收付款项中不属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款项; 银行存款日记帐中摘要含糊不清的款项。审查银行日记帐与银行对帐单,要逐笔核对应查明对帐银行日记帐的收支是否与事实相符,有无一收一支、日期接近或者相差不远、数字相符的款项收支业务;银行对帐单上有一收一付金额,而银行存款日记帐上,则无此笔收付记录的款项;银行对帐单上已收支而在日记帐上没有反映;来源与用途不明的款项。企业银行的存入与支付,是否在问题;查存取款项,看是否合法。
对于上述问题应从“交款回单”、“进帐单”等凭证上,弄清款项收入内容,查明这些款项是否属于本单位应收款项。从“支票存根”“付款委托书回单”上,查明这些款项是否本单位的应收款项。通过审查,如属代外单位办理业务转帐的,应落实纠正;如属为不法分子提供方便,套取物资。从中渔利的,应作审计记录,为进一步追究责任或责任提供依据。
3.检查货币资金的正确截止
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应以结账日实有数额为准。检查的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跨期事项。
4.性复核程序
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例,了解是否存在高息资金拆借。有无假借合同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收取利息不入帐、出借资金将利息或回扣。如存在高息资金拆借,应进一步分析拆出资金的安全性,检查高额利差的入帐情况;计算存放于非银行机构的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例,分析这些资金的安全性。
5.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它是证实资产负债表中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应检查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追查在途存款。重点查明调节表的是否真实。导致两者余额不符的原因:是否因未达帐项产生的。如果经过核实调整,仍然不符,则要查明其中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调节后“平了”的余额表,也可能有。例如存在循环挪用、重复入帐等问题。
6.查存款余额,看衔接程度
首先,要查看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是否相符。审计时,应审查支票购买数量和领用、保管等管理办法,检查相关的管理制度。重点查明:支票存根是否联号;是否按顺序使用;作废的支票是否加盖“作废”戳记,附在存根上。如果发现号码短缺或颠倒,一定要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7.查货币资金的结算,看潜在问题是否存在
结算是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引起的收付款行为。审计中,要从明细入手,重点查阅应收货款,预付货款,暂付款,存出保证金,存出押金以及应收罚款赔款等。在审查这些内容时,着重注意发生额及余额的变化趋势:⑴凡余额在贷方的,除应收销贷款中的预收款外,一般来说是不正常的,大多数属于核算上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当所致。⑵期初与期末的借方金额相等,即本期借方金额相等,即本期借贷两方均无发生额的,应按这些应收款的性质分别查明原因。若应收货款不动,看销售业务是否存在购货单位拒付货款,单位不积极与对方协商的问题。对此,要查阅销货业务的合同或凭证和购销双方的往复信函,确定责任。若是购货方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清偿,而被审计单位也不追偿,长期挂在帐上,应积极催收。要特别注意经办人弄虚作假,虚构销售收入和应收货款,或货款已经收到但被长期挪用,甚至为私人占用等情况。为查清问题,应向购货单位和银行进行实地调查或发函查询。⑶期末借方余额增加,期内只有借方发生额而无贷方发生额的,反映了企业资金被其他单位和个人占用数额上升,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对应收货款来说,只顾按合同发货,或推销库存积压滞销品,而不管购货单位是否有能力归还货款,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对暂付或垫付职工款项有增无减的问题,干部职工借故挪用或长期侵占企业资金问题,调离或开除退休退职死亡职工的欠款等问题,都应查实纠正。
8.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作出记录,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需支付。
(一)集中化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目前,企业科学管理已经融进集中化、标准化、计量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元素,特别是集中化将会在未来企业科学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管理下的集中化是与网络化紧密相连的。它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科技手段使企业各子系统融于一体,以提高企业运行的有序性,包括企业信息的集中、业务流程的集中、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关系的集中、经营运行与管理监控的集中,等等。而且科学管理下的集中化不是简单意义上、形式上的集中,它一般要求数据、流程、业务等通过通讯技术和软件系统来完成集中管理,使离散的资源、工作环节管理有序,并形成支持多个系统的协作,使应用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
(二)集中化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有拓展业务、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树立品牌、资源整合等若干类工作要做。如果把一个企业的成长比做人的成长,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部门和组织就像人的血液对于器官的营养供应和补给,因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管理的完善与发展,如果不对资金管理进行探索,推出与其业务相匹配的、高效的集中化资金管理,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1、企业整合资源、发展壮大需要集中资金管理。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通过集中资金管理对其生产经营进行集中掌控,让企业各级决策层随时、动态地掌握集团资金流量、流向、头寸等,通过将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的资金循环串成集团高效运行的资金链,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集中成员单位闲散资金,保障重点项目的需要;壮大实力,增强信誉,发挥企业集团整体融资能力;同时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快速迈进。
2、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需要集中资金管理。一方面企业是一台永不中断运转的机器,这就需要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特别是需要与资金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财务资金的周转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而资金管理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资金管理的安全以及企业的存亡,因而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管理、控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部门统一招标、统一采购,销售部门统一合同签订、统一销售,人力资源部门实行人员委派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无纸化集中办公,强化了集团内部各单位、部门的联系,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就迫切要求企业资金管理部门进行集中化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
3、防范财务风险需要集中化资金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需防范的与资金相关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业务决策中产生的财务风险,这需要大量的企业内外各种信息,资金信息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如果不采用集中化的资金管理,而是传统的分权式、分散式、延迟式资金管理,则可能出现这类财务风险的几率要比集中资金管理的几率高得多。二是资金控制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主要指个别操作或审批岗位的工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恶意将企业资金转移、挪用而导致的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要防范此类风险,除加强内部控制外,还需要在操作环节上集中管理与控制,真正做到事前审批流程控制、事中实时控制与事后应急处理控制全方位风险控制,同时还应该与企业稽核、监督相结合。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集中资金管理。企业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与社会许多部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税务、工商、行业主管、银行、审计机构等。这些机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所需的财务资金信息,或因为得不到信息而误解企业,势必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银行催款、股东不支持企业发展、股价下跌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不仅有损公司形象,还可能对企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如果通过集中资金管理为政府主管机关、外部审计机构、股东、银行等提供良好的财务信息平台,无疑会增强外部组织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提升企业的信誉评级。
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货币资金管理可以分为“管”和“理”两部分。具体而言,“管”即货币资金的制度性管理,就是要建立与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对企业特别重要而又容易出现舞弊、挪用等不法行为,因此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制定货币资金收付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收付合规合法,这是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而 “理”,即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从理财学的角度看,货币资金属于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盈利性也最低。如何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货币资金而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这是货币资金理财性管理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建立组织控制机制。资金管理的组织控制主要可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委派制两个途径实现。财务结算中心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内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法人二级企业。从实质上看,它把财务公司的运作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对整个企业的资金实行统存统贷管理。它利用企业内部所属单位资金收支的时间差,把分散在企业各部分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和统一使用。财务委派制指为了维护企业的总体利益,强化对下属单位的资金监管,企业总部向下属单位派出财务人员履行财务职能,派出的财务人员由总部直接任命,由总部财务部门垂直领导,其绩效评估由总部负责,各下属单位无权干涉他们的工作。委派制的推行,使委派人员代表集团总部行使管理、监督权,有利于集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得以正确、及时地执行,从对人的管理上维护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施行。
(二)建立信息传递机制。一套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对企业特别是大规模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十分必要。在资金管理制度下,集团总部更多扮演管理决策者的角色,下属单位充当执行者角色。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资金管理的所有重大决策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总部需要及时、充分地获得与下属单位的相关资金信息,而总部作出相关决策后,需将决策信息传达给下属单位并要求他们遵照执行。一个有效的双向信息传递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资金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这其中从下往上的传递更为重要。信息传递机制实际就是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规范。从下往上,集团总部应该明确提出信息规范;总部需要哪些资金管理信息,具体包括信息的内容、质量以及信息的传递时间;下属单位的哪个部门负责提供资金管理信息,并落实到具体操作的个人;下属单位的哪些人为上报的资金管理信息质量负责,一般除了实际操作者还应包括单位的负责人;上报资金管理信息由总部哪个单位接收,也需具体落实到个人;上报的资金管理信息应由谁进行处理;重大资金管理信息的处理意见应由何人出具,是否应上报更高层管理者?集团总部对资金管理信息处理完成作出决策后,应及时传达到下属单位。因此,集团也须对信息的从上往下传递进行类似的规范。
(三)建立资金预算机制。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有效的资金预算制度能为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有效使用资金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科学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集团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排。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下,资金预算的授权、审批和考核权利都应集中在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由总部的资金管理部门领导进行。资金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制定年度预算总目标,并层层细分至各下属预算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经过多次反复,达到平衡后,资金管理部门将最终资金预算报预算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正式执行。责任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需按月上报执行情况并加以说明,由资金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分析(尤其是重大的、例外的项目分析)并及时反馈信息。如因实际情况变化,需对预算进行调整,严格按照逐项申报、审批制度,由预算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资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资金预算管理部门审批。最后,资金管理部门应对各责任单位实际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总之,企业的一切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发挥预算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全过程的控制和协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建立资金管理决策机制。一般包括以下事项:(1)重大筹集资金事项。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使用资金的前提。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就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不同的资金筹集渠道和筹集数额对企业有不同的影响。资本性筹资可能会改变企业的权益结构,负债性筹资不仅会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还通常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度的负债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对重大筹资事项的决策权应该严格掌握在企业高层,并形成制度。(2)重大投资事项。企业应该集中投资决策权,形成相对集中、规范的投资决策体制,特别是投资规模和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其决策权一定不能下放。任何资本性支出的最终决策权都应该留在集团公司总部,由总部审批后方可由相应部门实施。(3)其他重大事项。所谓重大事项是指对企业资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企业的并购、清算及破产等事项,企业需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对这些事项的监督管理。(4)日常资金活动中的例外问题。一般情况下,集团总部无需直接干涉下属的日常资金活动,但如果遇到某些数额特别大且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应将决策权集中于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