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专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近代专题 内容特点 教学方法
历史学家将中英至这段时间界定为近代,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阶级斗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近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起点,是新旧思潮交替的转折点,一声春雷惊醒了一个民族,中国的崛起在近代开始萌芽,并一路高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效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其内容特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一、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点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突出了三个内容特征,提取这些特征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事件特征。近代是以中英这一事件为开端的,截至,在半个多世纪的新旧思潮交替中发生许多改变当时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如、、、、维新变法、复辟等,而提取这些事件,并在教学中突出这些事件的特征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举措。
2.人物特征。近代中国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前进的步伐,带领中国从封建与压迫中走向共和。在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提取近代中国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郑观应、、等,其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是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三,文化特征。近代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西方列强用鸦片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也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直接推动了封建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文化是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核心,是赋予近代精彩与辉煌的动力源泉,提取近代专题中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方法研究
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内容特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和课堂教学质量。
1.深入剖析事件,探寻近代社会变革的根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其目标在于通过诠释课文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获取知识。而事件则是课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深入地剖析事件,才能全面发掘课文的教育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1]。
例如《》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剖析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等,从而全面解析的全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首先,笔者在课堂开篇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然后,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入手,向学生阐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的中英贸易逆差是战争真正的导火索。其次,以“”为切入点,剖析战争的爆发点,并从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国人思想变化等角度剖析对中国的影响。
2.细致诠释人物,探寻其与时代变革的关联。在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教学中,对于近代人物的介绍不能一言带过,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名字,而应当细致地诠释人物,从人物的心理变化、生平际遇和最终命运等角度加强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人物视角更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如对林则徐的诠释。青年时期的林则徐仅是一名塾师,那么,为什么后来他成为民族英雄呢?在诠释这一人物时笔者将他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期,其个人理想还未能脱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时他的梦想是求取功名;第二阶段是步入仕途初期,其在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期间,看到民间鸦片横行,其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三阶段是其成了朝廷要员,并发起了震惊全国的,其间他的理想在于救国,其心理发展到了顶峰;第四阶段是清廷迫于外来压力黜免林则徐,将其流放绝域,其间其心理在于“忧”,忧国、忧民,并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如此,通过这样的诠释方式,既让学生看到林则徐平凡的一面,又让他们感受英雄的成长历程,从而加深对近代认识的理解。
3.全面渗透文化,探寻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前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自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随着商品的倾销一同来到了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因此,严格来说近代既是一部民族战争史,又是一部新文化的演进史。在近代专题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是文化促成了近代的辉煌,只有全面渗透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近代,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全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冲突,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抵制西方文化?为什么要反对维新变法?等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只有在全面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提高学生对近代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高中历史近代专题部分的高效教学需突出近代中国社会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中外文化,要加强对这三个层面的渗透力度,展开更加全面的剖析,以期将近代历史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要素全部提炼出来,增强学生对各要素的认识,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
由于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函数时会对函数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所以,为了减轻学生在学习函数时的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整个数学课程,逐步深入.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先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公式,然后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函数的本质.
例1假设角α,β都是锐角,并且
注解: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解角的题目,是对三角函数公式的逆运用,同时也涉及到角的象限,因而,必须选择恰当的三角函数.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定的角的范围,去确定未知角的范围及想象,再由角的象限及三角函数在各个想象中符合,来确定合适的三角函数,避免增解的产生.在教学生做类似的函数题型时,就要按照上述步骤一步一步解答,要求学生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思维体系,仔细审题,慢慢理顺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为学生列举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函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在举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拓展数学思维.
例3某一果园种植香蕉,根据往年的行情可以知道,从每年3月1日起的300天内,市面上香蕉的售价和上市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中所示的折线表示,而果园种植香蕉的成本和上市时间关系则用图2中的抛物线代表,那么①根据图1和已知条件写出香蕉市场售价和时间的关系式,根据图2和已知条件列出香蕉种植成本和上市时间的关系式,公式分别用P=f(t)和Q=g(t)表示.②以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作为香蕉的纯利润,那么什么时候上市,果园可以得到最大利润?
评注:根据图1可知,f(t)应为关于t的一次分段函数,图2则可以看出g(t)为关于t的二次函数,因而可以利用顶点式列方程,即g(t)=a(t-150)2+100.在分段函数求最值时,应先求出各段函数的最值,然后对最值大小进行比较.
这种函数题是历年高考中的难点,且命题方式多以解答题方式出现,以考查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为主,而值域或最值的求解,关键是要运用函数的图象及定义域.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类似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则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解题正确度,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函数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很多,且内容复杂,假如学生不能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很难从整体上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其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适时指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学习函数.比如:已知直线l经过点A(2,3),交x轴于区间(-4,5)的范围内,求出直线1在Y轴上的截距范围.运用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如果横纵截距分别是a和b,通过A(2,3),(a,0)(0,b)三个点共线,就能求得a和b之间的关系.此时,假如可以建立b关于a的函数,就可以求出该函数在定义域(-4,5)中的的值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教师教授函数、学生学习函数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发现:各个知识点都是按照递进的关系展开的,学会一个知识点,就很容易理解与之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在这样严密的知识体系中,学生能够全面地观察问题.进而在学习其它章节的知识时,可以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解决某一个问题,为学生建立多种解题思路,提供了很大可能性.
关键词:文化专题;韩国高中;人民币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CPIK项目实施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教师以搭档合作教学模式走进韩国高中课堂,帮助韩国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专题教学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有机整合,是语言主体教学的重要辅助,也逐渐为人重视。钱币不仅具有流通之功效,还往往融合了本国文化精髓,是一张醒目的名片,成为当代国际交往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讫今,我国业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壮大与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趋被关注。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学、佛学影响,又互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流通钱币背后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亟待系统认识。选取韩国高中为研究对象,也是基于笔者教学实践,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助力。
一、文化专题与对韩高中汉语教学
搭档合作教学源自欧美,要求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结合个人优势为教学对象实施优质授课,分工与角色灵活多变。并非所有赴韩志愿者都能使用流利的韩语直接教学,因而在搭档合作模式里,其分工也以会话指导为主,提供地道的发音和交际环境。但单纯的会话指导难以充分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进而文化教学也成了多数人的常规任务。这是外国师生了解华夏文明,提高汉语学习兴趣,增进同中国教师情谊的一大渠道。近年来,与国外汉语教学规模扩大相呼应,国别化研究呈现出井喷现象。诸如韩国中学教材文化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探讨中可得知,即便大部分书本能够注意文化导入,或依附课文,或补充注释,或单列一章予以专题叙述,但教材设计毕竟多考虑整体布局,讲求简洁,关于文化部分常以识记内容为要,并是多数韩国学生已认识、通晓的内容,欠缺升华。汉语难学,作为韩国高中近年才出现的第二外语,求索之路漫长,目前仍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中华文化精深博大,囊括万千,富有渗透力,文化专题应用领域广阔。
就教学对象看,韩国高中生在本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影响下,相对中国学生较内敛的个性,其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宽广的视界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满堂灌的纯语言教学为代表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潮流,建立互动、多元、趣味性的课堂才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一般而言,韩国高中可分为外国语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不同类型的课堂其专题教学情况不尽相同。专题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对肩负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重担的志愿者们而言意义非凡。它侧重将具有关联性,并能构成系统和层次的文化对象集于一炉,同时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要求,避免单一、枯燥的方式方法。而从某角度来说,文化专题课堂原则上还存在一位隐性教学对象,即韩国汉语教师,与之良好的沟通交流势必会提升其汉语水平与文化认知能力,完成志愿者本人的“第二教学任务”。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汉语志愿者教师被亲切地称作“来自中国的天使”,其受欢迎度与善用专题教学不无关系。
二、汉语教学视角中人民币上的中国元素阐释
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视角中,并非全体文化对象都适用于专题形式。人民币上文字、数字、图案、花纹等符号,尺寸、厚度、质地以及现代防伪技术都能构成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诞生、发展历史又非三言两语可陈清。实物如何被纳入专题教学是由其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功能来决定。
当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发行版为主,分纸币、硬币。从语言文字层面看,手写隶书“中国人民银行”简化字样居于正面,背面都借未标注声调的“ZHONGGUO RENMIN YINHANG”拼音。纸币正面面额还用汉字宋体如“壹佰圆”、“伍拾圆”等大写表示,“”三字则出现在每一类面额纸币中,饰以黑体。纸币背面右上角罗列蒙、藏、维吾尔、壮文字样。背面右下方还将黑体“年”字附在阿拉伯数字之后提示年份,与之相并列的还有篆章“行长之章”。我国三种硬币,“YI YUAN”、“WU JIAO”、“YI JIAO”见之于正面,币制单位则各用黑体“元”、“角”来醒目,年份直接以阿拉伯数字单独出现,圆环面用“RMB”简写意味“REN MIN BI”。
中国汉字史源远流长,自甲骨文起,发展形成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体,其文化品性孕育了一批金石墨客,一些书法作品具有重大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堪称东方之神采。在日常生活中,标注金额又分大小写,大写有利于避免阿拉伯数字标记易被篡改的缺憾。“圆”、“元”本是同音字,习惯上都能用于表示人民币单位,其差异背后却又蕴含历史机缘。我国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反映了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和谐的民族关系,显现出我国国情。《汉语拼音方案》发端于当代,古时并非如此,《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专著一起写就了音韵学的辉煌。
再如头像,第五套版都选择建国初期肖像,市场还流通的5角和1角纸币,则选取苗、壮、满、高山族等少数民族。梅花、、荷花、月季、水仙、兰花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负有不一般的象征含义,深受推崇和喜爱,分别绽放在不同面额的纸币上。硬币则分为一元、荷花五角、兰花一角。图案也务求精美,融合了精湛绘画手法和手工雕刻凹版印刷技术,典雅大气。纸币背面图案筛选中华大地上富有代表性的名胜,一方面地跨东西南北,表现我国地域之广博,另一方面也从政治、文化因素来衡量。仔细透光观察某些纸币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的局部圆图案,可窥见二者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古钱币,昭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人民币还道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追求。透光观察出的古钱币,正反两面,一阴一阳,合为一体,鸣合《周易》理念。一个汉字可用不同的字体抒写,一句意思可用不同的民族文字说明,正乃“和而不同”的内在追求。特殊号段的人民币还具有较高的收藏潜力,如全同号“6666666”、“8888888”,因“6”、“8”在汉文化概念中属吉祥数字,此类全同号又罕见,故弥足珍贵。纸币颜色的取定也暗合中国人的心理喜好,百元红色代表热情、积极,五元紫色象征富贵。
总之,我国目前流通货币的文化特点即为包罗众多,凸出主流,传统与现代交融,并蕴含国民价值观和哲学追求。人民币作为文化专题对象,立之为基点,并在相应范围做知识拓展,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导入课堂,是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的一次实践。
三、教学设计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教学内容的扬弃与教学原则设定。专题教学赋予了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汉语文化教学讲求以弘扬主流,易于为外国人所接受的那部分文化,因此在汉语教学视角中对人民币上的文化进行阐释时应注重教学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教师当以系统思维做依靠,通过语言文字分析、艺术欣赏等表层显现逐步过渡到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追求等内在的散发及拓展。同时尽量避免涉及有关敏感问题,但也该在心理层做些意外情况假定。避免文化专题陷入孤立、单调的泥淖,使其成为具有持续效应的教学形式,还应当注意融合类比分析。例如,比较纸币文字,韩纸币5000、1000面额的正面图画上还有繁体汉字,如“明堂”、“竹”、“室”,足见繁体汉字在韩国历史上影响之深;面额10000、5000、1000的纸币正面左上角和其背面在透光观察下能组合成一个阴阳鱼,而面额10000、5000的纸币左下方还附着若隐若现的阴阳鱼和“乾、坤、坎、离”四卦,都表明韩国人所注重的“易”文化观念。中韩两国文化联系既如斯紧密,对韩师生展开文化教学时,既要考虑到两国间的共性,也要分辨出差异。另外教师应认识到诸如人民币文化专题教学该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共存,文化同语言结合,帮助学生将文化认知转化为语言技能的过程。设计相应的语言教学,如发音练习、生词学习和情景会话,使专题具有粘合性。
其次,要求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具备开拓意识。据了解,志愿者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往往会吸纳互动、游戏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除却传统的板书,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电视、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考虑得更加周全,组织课外文化体验或将中国元素以文化才艺学习带入课堂,尽可能模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
再次,注意教学反馈与教学合作交流。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批成员还是教学新手,短期的岗位培训与真实教学间毕竟存有差异,因此教学反馈与反思理当成为教师个人常态化的一项任务。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志愿者身份特殊,代表中国形象,其课堂内外言行举止极易被关注,教学能力强弱和教学效果优劣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这是汉语志愿者教师所共鸣的现实。但挑战即意味着机遇,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志愿者,必然要有所为。与韩国教师的良好沟通、与志愿者同伴的经验交流,与当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立合作机制,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仍将继续发酵,在韩高中文化专题教学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志愿者教师通过专题教学进一步梳理了中华文化,增强个人教学实践能力,也从比照中获得了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文化观念的认识,构筑出国与国交流的桥梁。逐步加强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把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颇丰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08-01.
关键词:探究体验;钢琴教学;意义;运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也日益丰富了其专业课程的开设。而作为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钢琴教学质量对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高职钢琴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对提升钢琴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所以,为了提升其教学效率,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
一、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更多的知识进行获取,进而将自身的技能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能加深学生对钢琴的喜爱;二是通过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的营造,而使师生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将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激发出来;三是通过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索,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四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加重视。完善的评级体系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它具有非常严格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自我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需要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二、探究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实现高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艺术人才,是高职高专钢琴教学的目标。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往往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拥有很少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而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不具备音乐学院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钢琴学习,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提升,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2、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钢琴教学对技术要求较高,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同时,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师生之前的相互合作。通过平等的环境的营造,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主探索和研究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学生之间还可取长补短,相互探讨和合作,进而真正提升了钢琴演奏能力。
3、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艺术教学,高职钢琴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体验式教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不管是钢琴学习还是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关键。而利用体验式教学,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的,这既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感知,同时也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它会直接指向人的情感,因此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高职钢琴课程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钢琴技能
以学生为中心,满足教育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宗旨。相关实践证实,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空间,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钢琴操作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必须以主角的身份去练习,才能准确确定曲风,更好的吸收理论知识。所以,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钢琴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内容精简,才能积极的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课堂上拥有有限的时间,学生只有动手练习时间充裕,才能对本节课的曲目及时进行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对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才能使钢琴技能进一步提高。
2、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应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完成高职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与实践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内容。理论知识要有针对性,切忌大而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真正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钢琴学习的画面感,在课堂上播放著名的钢琴曲。使学生对钢琴曲目所蕴含的情感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使自身对钢琴的操作能力和喜好程度提高。3、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钢琴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重视钢琴技能培训。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技术的源泉,也是学习钢琴的基础。体验式教学不单单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其基础知识扎实。而在体验式教学的推动下,学生才能更直观的体现美。只有在基础知识的支持下,才能在钢琴学习中更好的运用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培养其职业能力。
四、结论
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对演奏曲目中所包含的内涵更好的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牢固掌握。由此,使学生演奏技能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作者:叶田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爵斌.高师钢琴教学双选模式探讨[J].北方音乐2015年15期
[2]黄雅丽.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之声2015年16期
[3]刘顺.浅析高师钢琴教材的选择与应用——以车尔尼练习曲Op.821为例[J].艺术教育2015年12期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 高校政治理论 教学模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3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pecial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zheng, ZHANG Jianqiang
(Manzhouli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Manzhouli, Inner Mongolia 021400)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always been a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topic, combin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seminar", explore "flipped classroom +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ocess is effectiv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nstruction "flip + Classroom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idea.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 seminar method"; colleg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0 引言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常谈常新的话题。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更是加速了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颠覆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秉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翻转,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教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之前的“讲授主体”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主体”。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反思。这种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原来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①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基于专题设计基础上的研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专题设计为基础、以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主题展开的讨论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能力,“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②
“翻转课堂”和专题研讨式教学虽然在教学具体环节上各有侧重,但是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其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特征的创新方法,将专题研讨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研讨教学置于翻转课堂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的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活动、课上互动学习活动和课后考核评价活动。将专题研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分解为若干有针对性的问题制作成短视频,可以更为直观地让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更深入地展开讨论和学习。结合这一思路,可以用图1所示展示该教学模式。
环节一――课前准备活动。无论是专题研讨还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基本认知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专题视频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及学生认知和经验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的专题,并将大专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割成小专题并录制视频,准备资源。而学生则需要观看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认知,以实现知识的第一次内化。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和第二层次的知识内化做积淀。
环节二――个性化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是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指导性协调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首先,对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同时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避免走入误区。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互动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这种生动的、参与式的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与传统课堂不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指导者的位置,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角色的互换,更多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贴合现代教育理念。
环节三――课后总结反思阶段。在传统教学环节中,一般采用课后作业和测试的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效果进行评价。“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模式则注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实现评价。此外,对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及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程度等完成评价。另外,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反思既包括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通过反思对所遇到的问题和讨论交流的成果进行凝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反思对课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从而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自身的提升,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高校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提高其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法应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2.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特征,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及成因,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2.2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教学和学生两部分。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设计专题和视频录制。首先,教师要依据专题内容录制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和谐的含义,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教育公平、食品安全、邻里和谐及其原因等,将这些内容分割成小专题,并按照专题内容录制小视频。其次,要求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哪些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个性化课堂活动。在课前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和谐社会及其构建的对策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要运用恰当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避免学生走入学习误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3)课后总结反思。这一环节也包括两个内容: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一方面,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专题内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课后要进行深刻的总结,以此加深认识,是知识进一步内化,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塑造性,使其真正形成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及过程的优化设计。
3 小结
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运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同时,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发挥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挖掘知识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参与中内化知识、 认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目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NJ SZ1509)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