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理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

1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背景和现状探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医学的高度重视,从教育到实际的医院工作,都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近几年在课改的前提下,学校对医学的教学也不断改革,不断开辟新的路径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类学校不仅在招生的数量上剧增,而且学校所设立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虽然生源不断扩大,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却没有随着学生的增多而改变。这就导致了实验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生理学的发展速度过快,学校的教育模式相对落后,所以学校不仅要从学校的基础设施上改善教学的现状,还要在教学的方法上下功夫。只有老师从不同的地方获取到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老的教学模式翻新,打破传统性质的教学,博采众长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彻底地改善学生们动手能力差的特点,让学生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生理学的了解。

2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用性措施阐述

2.1 学校提高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的认识 学校在对生理学宣传的时候应该突出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进校门就认识到学习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生们学习生理学课程的时候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改变同学们的观念,使他们不断提升对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兴趣,然后再从行动上加强对学生们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育,从而让他们注重生理学实验的实践。

2.2 老师应该加强实验课的组织和指导 老师在实验讲解和示范时间的控制上应该与学生操作的时间在分配比例上恰到好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把重点、难点划分出来,根据当时不同的教学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实验室巡回式地对学生们的操作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们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就能帮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可以从中观察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遇事能否想办法自己解决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在整个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就应提出质疑,把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排除实验故障,找到答案或解决的办法,从而突出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则是具有引导的作用。

2.3 倡导学生们积极总结实验结果 在上完实验课之后总结这次实验的结果,回去自己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加深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养成同学们做事之后总结和记录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今后实验的效果。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在完成实验之后,让学生分组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自由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生理学实验教学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加强实验课组织指导,重视实验小结与总结。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从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但动手,更要动脑,在实验过程中验证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参与,主动探究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归纳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4 在教育改革环境下改革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手段也是逐步增多,曾经的传统教室教学模式可能会被打破,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的网络课堂、网络实验室。所以我们的教学的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在虚拟的实验室反复地模拟实验,在这种模拟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反复地操作实验,对实际课堂的操作进行强化和记忆。我们可以用这种虚拟的实验室来辅助学生们的学习,甚至可以当现实实验室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运用这个虚拟的实验室来完完整整地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事物的理解。

3 结束语

在现在的实验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去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当前的科技,为我们进行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服务,在整个的教学中要提升学生们对生理学实验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把生理学实验课做成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运用新的科技技术或者是自己的亲自实践多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在生理学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们做实验时候的细心,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的时候要具有耐心,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时候要有信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的务实严谨的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是指路人。

参考文献

[1] 马凤巧,丁玉琴,鲁宜夏.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1,17(08):161-162.

[2] 莫伟彬,黄天昌.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02):82-84.

[3] 王仁俊,寇正,郝锡联,孟惠平,李华,赵永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1):146-149.

[4] 王海波.医学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和实践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392-393.

生理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研究型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13-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也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研究疾病过程发展中的体内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诠释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备受关注。本文就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学教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教学科学性管理,展开研究型理论教学等谈几点看法,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基础、临床教学经验,与国内病理生理学同行切磋交流,提高并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后备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总论及各种基本病理过程)、临床病理生理学(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时一般为48学时和56学时两种。如果学时数较少,应该将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内容提前安排在“生物化学”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延后安排在“内科学”中。这样有利于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中,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的学习。病理生理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对基本概念、疾病的病因及机制要做到讲授清晰、简单易懂。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对于(5+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科研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1];对于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2];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3]等。当然,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将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建立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定将进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引入生活实例,加强记忆,便于理解。病理生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将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氰化钾中毒、煤气中毒与缺氧;过夜菜或变质菜与肠源性紫绀;短跑运动与应激;高原反应与肺水肿等。引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2.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不明了,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例如以图、表形式展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及记忆。比如,在解释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以应用以下形象比喻:心脏――抽水机;动脉系统――农田;静脉系统――河流。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动脉系统“干旱”(缺血),静脉系统“洪水泛滥”(淤血)。

3.提问式、启发式、归纳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应该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方向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播放丰富生动的视频与图片、进行一系列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增加互动式讨论、将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必将活跃课程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4],大幅度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4.引入经典的科学故事。临床中,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明了,如肝性脑病(GABA学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等。因此,在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对于这些重大科学理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科学理论发展历程,了解其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文献能力、研究与交流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5]。因此,教师可根据部分重要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研究专题,由学生根据研讨专题,检索资料,对病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前沿领域及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四、及时引进新知识,与世界前沿同步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前沿,在临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6]。病理生理学重点讲述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机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强调发生机制,而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速度非常快速,需要教师根据新的知识及时、恰如其分地进行调整。

五、进一步加强本科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

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7]。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开展科研能力系统性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自信心提高,主动性增强,完成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据此,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丰富的本科科研训练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阔科学理论的视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工作,鼓励他们提早参加科研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给医学本科生开设“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选修课程,然后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铁,宋张娟,,等.“研究性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病生理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8):72-73.

[2]许益笑,宋张娟,王万铁,等.“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901.

[3],王万铁.“提问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81-82.

[4]吴永革,于湘晖,马俊峰,等.重基础,视前沿,培养研究型高素质人才[J].生命的化学,2013,(33):112-114.

[5]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412-1414,1419.

[6]胡笔松,杨世贤,吴移谋,等.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发展的研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8-90.

生理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孕妇 脑电图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6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EG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1 to October 2011 obstetric clinic pre-eclampsia and healthy pregnant women,pregnant women of 30 routine EEG testing.Results:In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normal pregnant women the EEG results were normal.Among the Study groups of 30 examples of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18 cases is mild,the else is severe,15 cases showed EEG abnormalities,including 13 cases of epileptic discharge,3 patients with fast-wave activity-based,1 case of slow-wave based activiti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EG change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pileptic discharges based;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cy,preeclampsia EEG change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reeclampsia;Pregnant woman;EE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9.4%[1]。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就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与正常孕妇对照研究,行EEG检查,分析子痫前期患者EEG的特征,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11月收治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28~33周,既往无癫痫等精神病史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4~28岁。同期来院产前查体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28~33周,年龄23~29岁。两组孕妇既往均无癫痫等精神病史,年龄、孕周、肝肾功能、血液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检测方法:采用Neurofax EEG-9200 16导脑电图仪,对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门诊行EEG检查。采用柱状电极,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电极为参考电极,时间常数0.3秒,滤波30Hz。EEG常规单极导联描记,并行过度通气及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每次记录时间20分钟。EEG检查结果按刘晓燕标准[2]:①正常范围EEG;②界限性EEG;③异常EEG。其中正常范围EEG 为正常EEG,余归为异常EEG。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两组及研究组EEG改变,P<0.05提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30例正常孕妇均为正常范围EEG,其基本背景活动9~10Hz α节律,波幅波动10~60μV。两侧半球基本对称,视反应明显或较明显,清醒和睡眠期无特异波形出现,过度通气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闪光刺激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或有光同化现象。

30例子痫前期孕妇EEG检查,其基本背景活动均9~10Hz α节律,波幅50~87μV 26例,波幅10~40μV 4例,快波增多2例,慢波活动增多1例。在过度换气诱发实验中异常波形出现4例,慢波建立1例,闪光刺激时有异常波形出现5例。13例患者清醒期见双侧或单侧棘波和(或)尖波单个出现。2例患者在睡眠期偶见棘波、尖波单个出现。30例中,正常EEG 15例(轻度子痫前期8例,重度子痫前期7例;异常EEG 15例(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8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

两组脑电图结果的统计学描述及分析,见表1。

经Fisher确切检验,P=0.000,提示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的EEG改变差异有显著性。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的脑电图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710提示子痫前期轻、重度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导致抽搐、脑出血及昏迷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而以子痫前期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根据美国妇产科医生协会2002年公告和2004年得妇产科学指南又进一步分为轻、重度子痫前期。国内李雪梅研究发现,HDP孕妇(1例子痫患者)EEG异常的发生率59.4%[3],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本研究中发现正常妊娠妇女的EEG均正常,研究组中50%(15例)子痫前期孕妇EEG 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EEG改变可能为子痫前期临床特征之一。异常EEG中86.7%(13/15)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半球棘波、尖波发放,提示子痫前期EEG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此与子痫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不同。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 [H].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4-82.

生理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理学;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5-02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也应与之相适应,为专业服务。在生理学教学中从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学习实践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专业性质,改变教学思维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援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中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社区护士教育也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2011年2月护理学专业也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以上因素决定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过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临床疾病联系较多,而且在学习思维上定位在临床病人的护理,而忽略了预防水平的健康教育。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思维,做到“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树立为护理行业服务的理念。

二、从护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已拓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国际护理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我们生理学教学中,主要定位在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2个层次。并主要结合新的健康的四个层次,即生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层次、道德健康层次和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

1.根据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生理学课程内容围绕其实用性进行优化重组。在我们以往梳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科学处理了《生理学》与《护理学基础》内容重复问题,在内容重复、衔接等问题上,以突出实用价值为主[1]。在整体以基本的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生理调节为基本理论,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以生理健康为核心,从心理层次、道德层次和社会层次围绕机体功能调节组织教学内容。如:人体功能调节存在闭合性回路和开放性回路,干扰开放性回路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举例应激性溃疡、压力性高血压、精神性不孕等。在讲血量时,提倡义务献血,鼓励学生有承担社会责任和尽社会义务的信念,培养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德。

2.密切联系健康服务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健康服务实际中,护理专业除临床的病人护理外,还要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为了使学生获得健康服务的知识,在理论教学中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各知识点的讲解。如,在讲红细胞生成时,联系营养性贫血,增加相关的合理膳食对健康影响的内容,使学生懂得吃什么和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在讲能量代谢时联系肥胖的引起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减肥策略。在讲血红蛋白运氧效益时,增加了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受力的内容。在讲授泌尿系统功能时,结合尿生成调节和排泄的生理意义,增加了饮水保健的内容。在讲觉醒与睡眠时,增加了睡眠功能障碍和嗜睡的内容,并针对睡眠异常制定睡眠保健措施。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从自身生命活动中找出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生理学教学充分认识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协调一致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面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复杂性,通过学习生理学基本知识,认识生命基本规律,并尝试更多地了解自己,更多地发现表象中潜藏的本质,让学生带着对自身生理现象的问题学习知识,又在学习知识中学会了解决更多的生命问题,既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以健康服务为主题,构建自主学习与实践体系

护理专业是技能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也应体现其应用性,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启发,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1.开展“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主题活动。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中,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在生理学学习结束后,和其它课程结合,开展了“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准备主要体现在:(1)授课过程中,针对健康的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讲授;(2)在课外作业中就与健康相关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撰写科普科教文章,如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减轻了人类的体力活动,运动减少、紧张、拥挤、环境污染、人口老化、人际关系复杂、竞争等引起普遍的情绪紧张、焦虑、易激怒和慢性疲劳;饮食中的烟、酒、进食不规律引发的“三高”;楼房建筑中的隔离引起老人和伤残者常感到抑郁和孤独;酗酒、吸烟、吸毒和自杀和大量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写出宣传材料,为走进社区做了知识上的准备。(3)确定主题活动的宗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照顾,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健康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如,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宣传文明病、富裕病、社会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有主题有准备,组织部分学生走进我校社区实践活动基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在服务中了解专业性质,在服务中找到学习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2.构建自主学习体系。针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师教学活动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社会健康服务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如:测量的血压数值125/95mmHg,150/80mmHg如何给服务对象解释,是否属于正常血压,应注意什么等。带着问题再回到理论基础知识,从影响血压的几个因素分析血压情况。如此“循环往返”,形成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体系。通过自主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在生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理学专业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思维转变,以应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设计,并将知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不仅使学生专业素质提高,而且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生理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其中现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内容分散,不紧凑,实验效果较差

实验课教学大多数是依附于理论课,按照授课计划每周固定时间单独进行,实验内容较为独立、不连贯,前后实验衔接不紧密,实验教学缺乏整体性,不利于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同一个模块中的实验被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开展,降低了实验效果。

1.2 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能动性较差

过去的实验课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亲自准备实验材料,讲解实验原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示范,之后告诉学生实验结论,最后就是学生复制老师的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能动性较差。另外,一些有深度的实验尚不能有效开展,任课教师多采用直接播放实验录像的方式,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1.3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广泛存在

目前,高等院校偏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实验课通常都是以考查方式进行。为此,学生们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的心理。在实验课上,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想法被动接受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机械复制方法步骤,应付性的完成实验内容;甚至还有些同学认为实验课没什么意义,找各种理由逃课。因此,转变学生的观念是实验课改革的重要环节。

1.4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体系不完善

以往实验课的考核形式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进行,片面注重对结果的考查,而忽略了对实验过程的考核。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结果大多数是预知的,从而导致学生乱编实验数据,即使实验结果不理想也不去深入探讨引起实验失败的原因。另外,还导致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发生。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基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进一步拓宽思维,转变实验课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项目,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2.1 整合实验内容,创建实验模块,提高实验效果

我们优化实验内容,将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进行有机组合成实验模块,比如,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骨骼肌的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整合为“神经-肌肉-反射”实验模块;将“ABO血型鉴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整合为“红细胞及理化性质” 等等。通过这种较为系统的综合性实验,既充分提高了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省了实验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2.2 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

针对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我们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中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问题-实验-验证-结论”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充当实验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助手,而学生始终在主动的学习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

2.3 转变学生观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新版教学大纲已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学过程中系统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有机融合在一起,加大自主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的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

积极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同一个实验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红细胞的溶血实验”中试剂的配置、血液采集时抗凝剂的量以及血液暴露的时间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此时,教师要灵活的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实验结论,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寻找导致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补救。

借助生理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开展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必须要借助于实验小组的方式让4-5个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通过分组可以让学生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从事科研活动打好基础。

2.4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建研究型学习方式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可知,知识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识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1-2]。因此,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把知识“灌”到学生头脑中去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3]。

基于上述理论,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堂教育的“三合一”本性,即:知识信息的丰富性、知识判断的思辩性、知识迁移的生本性[4],设计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研究型学习方式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宽松的实验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原理,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设计实验步骤,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并最终得出结果。学生严格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与教材中的结论进行对照。如果发现实验差异,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做到对知识点的彻底理解,对其研究性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5 建立完善合理的多元化考核体系,重视能力考核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进行了改革。努力将实验课“素质培养+能力培养” 的培养目标科学地融入到实验的考核中,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准确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采取“平时考核(占总分70%)+期末考核(占总分30%)”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以百分制记)包括以下几部分:其一,日常考勤10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按时上课、上课时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其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和熟练50分,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仪器操纵是否正确规范,有无违规操作;其三,实验报告撰写是否严谨和实验结论是否合乎逻辑30分,主要考察学生实验结果是否理想,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合理等;其四,卫生打扫是否彻底10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实验结束后是否及时清洁等。期末考核主要是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已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测评。

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尚处在摸索起步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古政,杨春龙.建构主义观下的研究生理学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7(1):10-11.

[2]马泽刚.青年教师完成好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47(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