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对中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确保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学校的环境之中,所以,校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强化学校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校外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如何促进学校与校外因素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教育部门乃至于社会各个部门及家庭应当积极思索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仅从学校作为的角度提出以下见解:
一、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沟通和指导责任
其一,坚持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家访等一切有效方式,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必须强调和强化,学校在加强校内德育的同时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办法,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既能够保障学校准确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又可能确保学生家长详实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安排和要求,以此在达成学校和家长有效的相互了解基础上,形成二者之间有效的相互配合,同时还可以为及时修正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促使对学生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达到“不脱节、不走样、不失控、不羁绊”的发展愿景。其二,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每一位家长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不是教育行家等情况的影响,并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还可能由于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到学生们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应充分发回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和信息。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应当为各个中小学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比如说,应当为学校提供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帮助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比如说,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帮助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录制一批音像资料发放到各个中小学,作为开办家长培训的教材,还请专家通过网络向各中小学进行教育直播,以此提升对家长们的培训水平。
二、学校要拓宽和利用好社会教育基地
其一,加强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就是借助一些特殊地方所内敛的德育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施加直观性的积极影响,以激发中小学生内心的共鸣,激昂起孩子们的高尚情怀。比如说,开展“走入军营一日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于军人近距离接触的同时,充分感受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集体观念、什么是奉献精神,并在他们的心中打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国防意识。比如说,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走入敬老院活动”,采取让中小学生在敬老院中为老人做一件好事的办法,来培树学生们帮助他人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们敬老爱老的意识,等等。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将传统美德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孩子们对抽象理论的感悟情感和践行能力,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就会润物细无声般的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中,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里,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性习惯。其二,开展“馆堂式教育引领”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调动政府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能动性,盘活文化馆(宫)、图书馆、艺术馆所具有的各种有益的教育功能,开展一些公益性的讲堂式活动,使中小学生在课外之余,能够享受到在学校的课堂中得不到的教育。比如说,应当紧紧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本地的学者开展自愿者活动,并借助学者们头脑中知识容量的辐射作用,为中小学生开办一些有益的讲堂,像开办国学知识讲堂,向中小学生传播国学的精神内涵,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滋养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像开展传统民族艺术培训,请我们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学生们讲授民间艺术,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还应当积极鼓励慈善部门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学生们介绍现实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尤其是应当请一些道德模范为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使学生们能够得到鲜活的教育,从中感悟做好人的真谛。
三、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1.我省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各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向、学段特征、地区差异(沿海地区与内地山区)、校际差异(重点与一般)、表现及其内在规律性。
2.社区环境、传播媒介、学校、家庭诸因素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4.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诸因素(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的最薄弱环节。
这个调查研究仅是我们整个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阶段,第二步的工作将是根据道德教育理论和调查结果,拟定一套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拟订一套适合于我省中小学生特点的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激励机制(科学的德育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和方法技术),选定学校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总体概述
应该说,我省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80%左右的学生,在许多项目测量中,显示出良好的品德素养。这说明,我们这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对“我们国家太穷了,有机会我一定争取出国不再回来”持否定态度的占95%;对“如果能出国赚钱,任何下贱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这虽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没有白费。
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诚实问题,在我们设计的一个测验学生是否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弊的项目中,有60%的学生显示出不诚实的倾向,其中学段愈高这种情况愈严重。联系到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考试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信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关。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的运作尚未完全进入理性化、法制化阶段,在不发达、不规范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且多能得逞,这就难免对中小学生产生恶劣影响。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对诚实正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其次是勤劳俭朴问题。有52%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干过家务;有25%的学生很不情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事实上,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抓得比较紧,许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但由于结合社会实际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不够,以及许多家长因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为未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务劳动,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学生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对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劳动自觉性,是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当加以重视的。
第三是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有26%的学生觉得自己难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击。这自然与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学校和家庭过多的呵护,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和艰苦的生活锻炼。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正,将来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
第四是孝敬父母问题。虽然有90%的学生存有报答父母之心,但他们行为上没有表现出来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学生很少与父母交谈,更多的人没有帮父母干家务。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却缺乏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观念偏颇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把孝道视为封建伦理道德避而不谈。事实上,孝敬父母是爱国主义、乐于助人、团结友爱、谦恭礼让、责任感等道德品质的基础。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义的品质较差。只有75%的学生表示,当好友与人发生纠纷时会站在有理的一边;而有26%的人则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开。这26%的人中还仅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虑。可以推断,当危及自己安全时,表示偏袒或干脆躲开的就远不只26%了。联系到社会上见义勇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现象,更使我们感到在中小学加强正义感的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体观念淡薄。只有69%的学生很喜欢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学校中集体主义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社会上个人冒尖、个人奋斗成功的现象较多,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使人际关系趋于冷漠,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呼应的是,学生的宽容精神也比较差,如表示与人发生矛盾时,能主动与之和好的学生仅为66%。实际上,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生产方面,更需要团结协作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今后亟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现,有39%的中小学生认为对他们为人处事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认为是学校、教师;29%认为是社会文化媒体。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多维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文化媒体、社会生活现象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这一个重要环节。
各学段学生道德品质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道德品质现状值得忧虑。如我们在一项测量作弊倾向的测验中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诚实倾向分别为53%、66%和74%。联系到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公民,是我们今后道德教育应突出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勤劳俭朴方面,很爱参加学校劳动的人数比例在三个学段逐步递减(82%、76%、57%);高中生中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情况从小学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随着年龄增长,消费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须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高中阶段,要适当进行消费教育。
学习上的勤奋进取精神在高中阶段也有衰退。根据调查,争取好成绩的高中生仅为63%,大大低于小学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独立克服学习上困难的高中生为70%,而小学生为84%,初中生为86%;愿意在今后的事业上有所进取的高中生为77%,而小学和初中生则为85%左右。这里反映出的问题可能与当前社会上知识和收益失衡及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不适应有关。如何使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继续进取,提高学习积极性,是社会和学校应加以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对家乡很有感情的人数比例从小学到高中呈递减趋势(90%、79%、69%),这种现象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态在初、高中学生中颇为严重。其数字也预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动增强的潜在性和建设农村的艰巨性。
高中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明显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欢班集体和集体活动的人数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65%、49%;高中生表示乐意完成班集体分配的难事的仅为65%,低于小学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尽力帮助同学的为76%,低于小学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见,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谦恭礼让的品质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反常的现象也在几道道德规范理解程度测试题中反映出来。在提倡节约的三项原因(①因为父母希望子女节俭;②因为平时节俭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俭是一种美德)中,选择③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5%、82%和71%。
从正常的道德认知发展来看,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力总体上应是不断提高的。上面这些反常的情况说明,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如道德认知水平的局部停滞和下降);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如崇尚实惠、拜金主义等一些社会现象,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道德认识障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过去只强调说教,现在又过分偏于他律)等等。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内化,值得深思。
不同学段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途径也不同。高中生虽然外表上与父母不那么亲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协助。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当,作用还会增大。而对小学生而言,则取决于道德规范和行为本身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的紧密程度。小学生的日常道德规范认知水平表现为:对较远离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对贴近其生活并具体实践的则理解力高些。为此,对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我们应注意适当地通过与他们生活、学习较贴近的电影、电视、广播和图书之类直观形象的媒体来影响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沿海地区和内地山区学生的比较
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总体上讲,内陆地区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区,但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则高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环境更为开放,初、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观念变化较快,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程度较低;而内地山区由于环境比较封闭,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比较迟缓,相对沿海地区更稳定、淳朴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方面,内地山区高中生中有73%愿意这样做,沿海地区为60%;很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内地山区初中生比例为83%,沿海地区仅为68%;内地山区高中生的学习进取心强于沿海地区(分别为69%和57%);有66%的内地初中生经常和父母交谈,而沿海只有55%。此外,诸如同情心、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等品质的发展方面,内地山区的中学生均强于沿海地区。在调查的样本中,内地山区有86%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区则只有70%,这可能是因为沿海地区与国外各方面交流较多,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对其道德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地比较国内外的生活与发展,加强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沿海地区学校德育应重视的工作;同时应探讨在商品经济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宽宏大量的品质。
近几年,沿海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比如不少地区小学向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等。而内地山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迹象。如在勤劳俭朴方面,沿海地区小学生经常干家务事和从未干过的分别为42%和11%,而内陆地区学生则为35%和20%;不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沿海为14%,内陆为23%;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沿海为14%,内陆为21%。因此,应该在内地山区的小学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在勤奋进取方面,内陆地区的小学生也不如沿海地区。在学习中力争取得好成绩的,沿海高达90%,而内陆仅为69%;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设法解决的,沿海为91%,内陆为77%。两地区初中差距不大。而内地山区高中生的进取精神又强于沿海地区。这可能由于沿海地区的家庭对幼小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较高,而到高中阶段,随着就业机会增多,学生减弱了在学习上的进取心;而内地山区的家长对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学期望值较高,并不断强化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区的中学应教育学生保持学习上的竞争与进取意识,当升学无望时,应使这种品质转移到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内地山区学校应注意从小就鼓励学生竞争进取,同时教育学生立志开发山区,建设山区。
总体上看,内地山区的学生在道德判断和认知的发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区的学生,道德发展未摆脱他律状态的比沿海地区多。
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习得的。儿童只有在许多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渐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区的儿童相对于内陆地区的儿童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频繁,获得的信息量多,实践活动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认知水平上高于内陆地区的学生。
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去看,过去我们的德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分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考试和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生存能力、竞争意识、价值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需要反而促进学校重视加强道德教育。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学校的升学率负担相对低于内陆地区,这也为沿海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条件。总之,扩大儿童的活动与实践领域,在活动和实践中加强道德教育,是内地山区学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的。这种情况也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虽有负面影响,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社会影响,对消极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们积极引导,总是会有成效的。
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重点小学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反不如一般学校。如在勇于承认错误、干家务事,守信用、喜欢集体活动、关心他人、宽容心和责任感等方面,重点小学学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点小学10个百分点左右。一般说来,重点小学的学生与非重点小学的学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进入重点小学,有的是因属于片内,相当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种途径。因此,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寄予厚望,在功课上抓得紧。重点小学的功课也相对繁重。因此,对于重点小学来说,应该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尽管重点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父母对小学生的成绩如此重视,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点小学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却不如非重点小学:表示要在学习上争取好成绩的,重点小学和非重点小学分别为79%和93%;表示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努力自己想出来的,重点小学学生只有80%,而非重点小学学生却有92%;表示在事业方面努力进取奋斗不息的,二者之比为80%和89%。这种情况说明,重点小学可能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另外,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很多恨铁不成钢,或“陪读”,或请“家教”,学生承受较多的心理压力,虽然他们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比例较大(重点校44%,一般校38%),但他们对学习可能会感到厌烦,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意识。而在非重点小学读书的学生,要求将来进入重点中学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具主动性和进取心。
上述观点,可以从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因素调查中得到佐证。重点小学学生中,认为家庭和父母对自己作用较大的有31%,而非重点小学仅为14%;认为电视、电影、广播等传播媒体对自己影响较大的,重点小学有37%,而非重点小学多达56%。这里说明了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看电视等活动的限制。而过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学生在品质发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点小学学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点小学学生。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品质发展状况和小学有所不同。首先,重点中学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略强于一般校。如在“为了出国或赚钱,任何下贱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点校肯定的只有2%,一般校有6%;重点校从未参加赌博之类活动的学生为91%,一般校为85%。在诚实倾向的测验中差异更为显著,重点中学不诚实倾向的有48%,一般校高达76%。在谦恭礼让和宽容心方面,重点中学也略强于一般校。另一个差异表现在重视集体荣誉方面,重点中学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由于重点中学学生起点较高,学校校风一般比较严谨,良好的班集体较多,学校德育工作条件较好。
两类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勤奋进取品质方面差异不大(在事业上力求奋斗不息的重点校为80%,一般校为82%;在学习上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前者为75%,后者为74%),但他们的差异主要在学习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重点校为86%,一般校为77%。因此,对于一般校来说,须在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学学生的品质发展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在劳动方面,经常干家务事的占46%,而重点校只有26%;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一般校为68%,重点校为65%。这是由于重点校学生在学习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点校应当要求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增加集体劳动锻炼,这将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学习成绩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一些与学习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明显优于差生,如勤奋进取、自信自立、自尊自爱、责任心等等。但一些与学习不那么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劳俭朴,自制自律、谦恭礼让、孝敬父母、团结协作、助人为乐、公平正义、宽容与同情心、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等。在三个道德自律测量题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选择自律回答的比例递减。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好,道德认识理性化的人数比例越大。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把德育与智育截然分开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不等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就必然毫无问题。比如,成绩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学生的不诚实倾向比例几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别为42%、40%、43%。因此,对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这两方面品质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情况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诚实正直的比例较大;而在勤奋进取、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品质好的人数比例也从学习差生到好生递增。
但中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少品质发展不一定与学习的好、中、差正相关。如:尊敬师长方面,比例分别为91%、97%、93%;关心他人方面为92%、96%、86%;宽宏大量方面为62%、70%、59%;乐于奉献方面为80%、90%、86%。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看不起别人;平时过于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对其他人和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大关心;由于学习上竞争的影响,有时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绪化,宽容心不够。这样的品质必然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还有一个应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当问到“在生活中如碰到严重的挫折或打击”时,回答“会很长时间提不起劲”的,学习好的为25%,学习中等的为21%,学习差的为19%。这是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在精神中总是处于顺心的状态,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和宠爱使他们自视甚高,一旦受到打击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学中的优等生在大学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例子,提示我们在中学中应该重视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来社会中,个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质如果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对位、不适应,那就会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更谈不上会取得什么成功。
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在个性品质上与其他人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勤奋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选择“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仅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学习中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为77%,而学习好与中等的学生均为8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迁移。从调查看,总体上说,学习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总有自己的见解”和“虽然有的同学在许多方面比我强,但我也有自己的长处”的回答中,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差异并不显著,差生主要是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导或激励他们把自信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学生对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几种比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如经常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到生产、生活和市场第一线去进行社会调查;到部队去实地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训;利用自己的本领切实开展学雷锋助人活动等。
其次是校内德育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如主题班会、各种竞赛活动、文艺活动、野外游览或考察活动等。当然,在组织这些活动中,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内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学生的兴趣,忘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三是要求适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如小学生中就有相当多的人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学生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对最差劲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学生也有几种比较集中的意见:
首先是开会,尤其是听枯燥乏味而又冗长的报告;即缺乏生动事例又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形式主义的宣传。
其次是批评,特别是粗暴的批评和有损自尊心的讥讽,这些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触情绪。
第三是劳动惩罚和形式主义的“做好事”。劳动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惩罚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的手段,从而逃避劳动,看不起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教育也就完全失败。相当多的学生对“做好事”也有意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觉性,而且许多活动本身并没有实际效用,更谈不上教育作用。
对于游览活动、野炊、观看电视和录像片甚至读书活动等,学生中有不同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以及看什么样的电影、录像。比如,有的中学生认为看教育影片没有意义,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应该看一些娱乐片”。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片子对于她来说,太浅或看过多次;看完后没有组织必要的讨论;影片对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学校也要精心组织,根据对象掌握时机,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确定德育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课本每一单元都有德育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中德育内容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深挖教材,敏锐地捕捉到课文中暗含的德育因素,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英语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德育意识及良好的德育习惯,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英语教材中所展示的英语标识语“No smoking!”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例如,在 New Standard English第一册一模块到三模块当中,通过教材分析,可以发现“Hello”、“Good morning”、“May I help you”、“Excuse me”等问候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学习礼貌用语,从而学会日常的文明礼节。因此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学目的,并且与知识能力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二、有效创设德育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通过感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根据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模拟情境、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手段,创造情真意切的课堂气氛,努力使课堂充满妙趣横生的德育元素,从而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以身临其境般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的形成。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应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说“In our life ,We may meet the difficulties, we need others help and the others need our help too. Please try to help people who is in trouble.”在课堂问答和操练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 group work、pair work、discussion等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得到德育情感的体验,在学中加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充分利用教师榜样,激发学生的德育行为
榜样的力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生模仿力强,很容易从教师榜样的形象中得到情感上的启发,受到行为上的感染。教师作为学生的最直观、最具有示范力的榜样,其言行和举止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小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英语教师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表达、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尽量用标准的日常英语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问候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学生表现很好的时候,可以说“Good,OK.”、“Wonderful”、 “Congratulations to you! Super”等语言表达,学生会受到耳濡目染,行为举止也会受到熏陶。当天气变冷时应该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可以说“Today is cold. we should wear a lot.”等语句,显示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从而强化学生关心他人的精神。
四、精心组织第二课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德育因素的课外活动能够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有助于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成为学习和教育的真正主体,使小学生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和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英语说出来,积极地参与同伴的交流,让他们每个人都主动地参与小学英语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设计出英语小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模拟日常的交际情境,比如早晨问好:
―Hello, Miss Wang!
―Hello, Zhang Pe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fine.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开展一方面培养了小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一方面在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中强化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和行为。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为出发点,适时的以情境教育为切入点,以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为支点,以英语第二课堂为突破点,统筹语言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15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启蒙意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夯实语文基础,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搭桥铺路。此文中,本人就几种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兴趣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竭的动力。虽然目前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途径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要与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本人在培养本班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的把握,同时教师还有意识的去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就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而收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激情更加浓厚。
二、循序渐进,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常说:“一口饭吃不成胖子”。可见积累的重要性。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注重积累,循序渐进,学生的知识量才能逐渐增加,学生的学科水平才能逐渐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信心。
语文本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语文学科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循序渐进性,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加十足。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没有引起重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教师的这种心理,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安,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浮躁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
三、巧用激励,提升学习幸福感
激励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学科学习的幸福感也有很大帮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要善于巧妙的运用激励教学法。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取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感受到幸福。那么,教师该如何巧妙的运用激励法呢?
一般而言,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而更好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然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完全可以将激励教学法扩大化。本人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容易获取教师表扬的机会,这对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语文学习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语文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获取教师表扬的机会就较少,成绩一般的学生本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对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在及时表扬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的进步的同时,还有意识的通过设置一些小问题等多种形式,让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四、营造良好环境,提升课堂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并没有引起重视,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为只要采取严格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管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不违反课堂教学纪律即可,结果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紧张,也十分沉闷,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自然没有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重视,而且还要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本人在授课的过程中,会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些游戏,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就变得十分活跃,并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
五、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较为繁多切较为零碎,但是,这并不表明语文学习是无章可循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小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就目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实际情r来看,并不乐观。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还不具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实际上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误区。
教师不仅要积极的引导小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且还要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是如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应用的,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也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教师要积极的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高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几种有助于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
就有助于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而言,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可供教师借鉴的方法与技巧有很多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在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与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既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在既定的情境中,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更加有帮助,同时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当然,想要切实发挥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采用语言的形式描绘一定的情境,也可以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准备一些道具,这些对营造良好的情景都有很大帮助。
二、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英语知识点学习,还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而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中来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更注重个人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尤其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英语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疑难问题的讲解,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高中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这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时期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无疑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无论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还是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都有很大帮助。高中阶段虽然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教学乐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势必能够大大鼓舞学生的英语学习士气,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2.穿插背景知识。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穿插英语背景知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背景知识,既对学生有效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现象,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
为了有效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很好地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看,同时也使课堂教学避免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多个知识板块的教学,不同的知识板块包含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管在对学生进行哪一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有效的获取知识点。
虽然高中英语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说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清楚的把握,这样才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趣的开展。
五、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