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稳定性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活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中开展,并且有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但大多以武术等项目为主。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并且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
1.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趋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使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因而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及课程资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表演、游戏等内容为主,不会受到环境、天气、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舞龙舞狮运动,其气氛较为欢快,且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使传统体育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情况得以转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地域性、民俗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引入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此外,特色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力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很有必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教师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和方法,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统一。
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
1.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讲解,并实现与体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改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效融合,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整的教材体系作为保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真正地融入和发展,应当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使其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项目特色。要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注重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所选教学内容的比重、课时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编排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
4.合理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独安排。高校男女学生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男生通常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较为喜欢,而女生往往愿意参与激烈程度相对不高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教学;管理;秘书;素质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重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在确保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必须不断更新提高。
(1)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性。从教育部要求来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列出了19项二级考核指标,“管理队伍”就是其中的一项。由此可见,在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时,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从实际工作来看,教学管理队伍也确实为提升教学工作水平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还是教学管理、学风与教学效果,所有这些决定教学工作水平的项目中,都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息息相关。
(2)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学规律,通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优化配置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及时协调各种矛盾,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管理水平高,才能对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提高教师、教学场地、设备仪器等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教学管理水平高,才能敏锐地依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学科发展形势,合理灵活地制订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监控和帮助,确保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3)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高等学院的院系是一个具体教学的实体,这个实体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院系教学办的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组织、调度,检查、督促的作用,因此,院系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院系的领导能否按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工作,能否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能否加强院系和校各行政部门的联系。所以严格院系教学管理,发挥检查、评估、评比等激励机制的作用,将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科学系统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在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教学秘书则是必不可缺的教学管理人员,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及人员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4)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思想素质 教学秘书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才能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琐碎繁杂中的重要性,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做出成绩。院系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检查,课表安排,调停课手续,考试安排,考试考务,成绩管理,毕业论文答辩,实习安排等等。头绪很多涉及面广,与教务处,各院系,各教研室,任课老师,各届学生,频繁来往。教学秘书必须脑勤,嘴勤,手勤,脚勤,经常是工作堆上来几天连日不能抬头,加班加点。工作性质决定做好教学秘书要耐心细致,有组织协调能力,遇事冷静灵活。教学秘书是个明清暗重,没名没利,有时甚至还要承受批评,担负责任。所以教学秘书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
(5)教学秘书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教学秘书首先要有较广博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要掌握理解贯彻各级领导的指示、文件及规章制度,学籍管理等规定,就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还要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务处,考试中心,教材科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关系。具有熟练准确的计算机能力,要呈报教学工作的计划,安排、总结教学质量检查情况等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要简明扼要地向领导汇报各种情况,意见,建议,又要准确无误传达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业务档案,学生成绩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就必须要具有档案学知识有档案管理能力。教学秘书还要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惩罚条流,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因此,教学秘书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做好院系领导的参谋,助手,做好师生,各职能部门的桥梁连接和组织协调工作。另外,院系的教学秘书,一定要了解院系各专业的教学环节,熟悉各年级各专业每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院系各教学班学生各科学习状况,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安排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安排组织每学期各种考试,试卷检查等等。所有要求教学秘书要努力学习所在院系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这样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出差错。才能正确回答教师,学生的咨询。才能是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是当好教学秘书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其次,教学秘书还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摸索工作规律,总结经验,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快。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教育
1.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1.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体育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现代的学生,学业繁重,这对于脑力与体力都是较大的挑战,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终身教育,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树立健康观念,注重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不断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就要练就健康的体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为终身教育提供可实践的项目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上,同时还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实践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身体素质,为他们提供或建议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此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一些体育运动常识,教会他们自救常识、自我锻炼的方法和途径等,这都为以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提供可实践的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1.3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提供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高校作为教学机构,可以通过科学、可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体育训练提供指导。这样就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少盲目性的存在,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传授给学生,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于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2.目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2.1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很多学生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只要将专业文化课学好就行了,忽视了对于体育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塑造和培养。在高校体育课上,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于老师教过的方法和技能不重视,这就很难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更有甚者会采取无故请假或者逃课的方式来逃避对于体育的学习。总之,过于轻视体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2.2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讲,一般一周仅仅安排1—2次课,缺少课下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课下很少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数量少、频率低,没有活泼有趣的体育项目作为支撑,学生自然会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总的来说,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培养等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学生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
学生的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也是目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所以在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的情况下自然会放松对于体育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即便学生有对于体育的渴求,由于教学过于输送,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指导和提升,这就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总的来说,学生作为高校体育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
3.1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
要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应该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在教学思想上,要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将其纳入对于学生考核标准中去,实现学生体育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挂钩,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讲,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实现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个人身体情况来设置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增加体育项目,比如空竹、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健身跑、游泳等;教学方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另外,还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体育项目,从而让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2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
要想增强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多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可以充分地利用校报、橱窗、黑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比赛、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以此来督促他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个人体育能力的提高。通过适当地宣传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体育艺术的培养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进一步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
3.3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方式,课内外结合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和途径。不仅仅要充分地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课下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实践中去,不断地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的锻炼模式,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这样可以实现一对一地解答,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把体育健康课程与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体育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约束,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体育与日常活动的结合,促成终身体育教育的顺利实现。
3.4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因此要想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体育,不仅仅强化他们个人的体育能力,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成功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他们能够自发地实现对于体育的重视,自觉树立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还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办法,促进个人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对于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终身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炼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8.
[2]张涛.结合终身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3]陈少宇.从阶段体育到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应答[J].体育师友.2005(02).
[4]郭玉.从终身体育视角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
一、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到位
因为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高校在其声乐教学中偏向于西方化,很多高校以及声乐教师都认为西方声乐教学有较强的教育优势性和适用性,而中国艺术歌曲在其产生初期变体现了较为浓重的西方艺术色彩,高校将其引入到其教学体系中,只是将其作为教学音乐题材的一种补充,甚至将其作为西方音乐艺术教学的补充,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培养,但是却缺乏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其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还有一些艺术学校缺乏对中国艺术歌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片面的追求歌曲的演唱技巧,却忽视了其本身具备的艺术美感以及文学情感,学生不能够准备的理解艺术歌曲作品的文学内涵,对其表现也不够深入,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呈现出曲高和寡的现象。
2.对艺术歌曲内容选编不合理
对中国艺术歌曲内容的选编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声乐教学课程中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内容过于随意,缺乏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内在逻辑性,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表现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却没有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以及历史文化的基础学习,而高校却没有将这些教学内容融合到其教学体系中;其二,高校在进行艺术歌曲教学时,往往进行外国艺术歌曲教学内容的比例远大于中国艺术歌曲,而演唱技巧教学也侧重于外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教学实践也是西方艺术歌曲的实践内容偏多。这两个方面的体现都导致限制了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对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挖掘不足
应用于艺术歌曲教学方面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内容等,对于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挖掘不足现象也能够从这些方面得到印证:其一,由于高校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其在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宣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高校学生都不知道中国艺术歌曲是什么,有些专业音乐艺术的学生能够知道皮毛,但也仅限于皮毛;其二,高校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师资力量欠缺,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准的演唱水平,而具有较高艺术和表现水准的人才却由于经济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加入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促使高校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存在严重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同时高校在艺术歌曲的教师也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高校的教学水平难以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要求形成统一;其三,高校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还会采用自编的教材,进而造成高校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水准难以得到保证。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艺术歌曲有助于学生增加艺术素养
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多以诗词形式为主,其中包括古典诗词以及现代诗词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特点,甚至有些歌词直接来源于文学名家的经典诗句,比如经典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其歌词的来源便是著名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该歌曲的演唱时,不仅要将自身的演唱技巧进行灵活的应用,同时还要对文人的创作情绪以及作品背景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能够将自身的情绪带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对艺术作品进行更为全面的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完美展示便需要演唱者能够具备专业的演唱技巧以及较高的文学素养,将艺术歌曲的文学情怀进行更为深入的演绎,因而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水平的提升。
2.艺术歌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进步
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演绎,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演唱者具备全面的音乐素养,与伴奏者在钢琴伴奏方面达成共识能够增强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钢琴的伴奏者能够通?^不同的表演环境以及表演角色进行演奏旋律的变化,因而演唱者不仅要对自身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与伴奏者进行契合,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对于学生声乐学习的专业水平提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声乐教学针对艺术歌曲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艺术歌曲的价值
中国艺术歌曲在其教学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高校声乐教学要以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准确价值认识为基础,加强对于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才能够使其教学现状发生改变。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体系中具有结构精悍、旋律明快,技术性与艺术性表现相对较强的等热点,而中国艺术歌曲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融合到其中,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以及传承中国文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效在声乐教学中要以弘扬民族文化的战略思想,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引导教师以及在校学生能够对中国艺术歌曲有更为广泛的认知,引导专业学生能够树立进行中国艺术歌曲学习的正确价值取向,将艺术歌曲中优秀的作品演唱给社会聆听,使社会民众能够对这种艺术形式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2.合理编排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时,应当正视自身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其一,高校要针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中不仅需要包含艺术歌曲的理论知识、演唱技巧等艺术层面的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涵盖文学、美学以及史学等多层次的文学层面的教学内容,减少其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使演唱者能够对艺术歌曲中体现的文化韵味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其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表达;其二,高校应当增加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内容比例,不仅将其作为艺术歌曲的补充力量,而要将其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作为声乐教学内容,增强其演唱表现、演唱技巧以及演唱实践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以提高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挖掘
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对其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同时还要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音乐艺术素养以及语言素养等,高校要以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前提,加大对于优秀师资引进以及培养的力度,将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表演者能够加入到高校的教学事业中,同时构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体系,加强其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对在职声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立体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体系。高校在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时,还需要对其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建立统一的教材开发体系,将更多优秀的教学内容拓展到其课堂教学环节中,以其市场需求、未来发展、通俗程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的考量,实现规范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应用。
4.引导学生中国艺术歌曲
目前高校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有西方化的学习倾向,却忽视了母语声乐艺术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声乐表现特点,加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强化自身的咬字、吐字等语言表达,增加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声规律了解,掌握其发声技巧和演唱表现方法,并加强对中国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形式,更能够表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高校声乐学习学生能够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和表演,拓展中国艺术歌曲的受众群体,受众群体的增加是艺术形式生命延续的基础,社会对于中国艺术歌曲认知和应用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其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弹唱;高校音乐教育;重要性
作者简介:关晨忱(1984—),女,汉族,山西左云,研究生在读,讲师,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绪论
钢琴弹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在演奏和演唱方面都能得心应手,不单单是考验学生钢琴演奏技巧,更是需要学生在艺术修养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从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来看,当然应该破除“重技轻艺”的陈规旧俗,培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重要性分析
(一)钢琴弹唱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很多高校教师一心只想把学生教育成钢琴演奏家,将音乐教育重点放在钢琴独奏技巧上。更有甚者,对于偏远地区的音乐教育高校更是对钢琴弹唱嗤之以鼻,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培养模式,这远远跟不上当代社会的需求了。虽然报考高校音乐学府进修钢琴的学生数不胜数,而且众多学院都有扩招的趋势,但是能成为钢琴演奏家的仅仅是千万分之一。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类似钢琴弹唱等从业时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钢琴弹唱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钢琴弹唱加大了音乐的实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这无疑能带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致,而且加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准确性。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钢琴弹唱颇感兴趣,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开设钢琴弹唱课程以适应时代需求。
(三)钢琴弹唱教育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必要方法
许多高校刚刚尝试推行设置钢琴弹唱课程,但是教师对于钢琴弹唱的认知却是相当薄弱,甚至只知道简单的音乐伴奏。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传授钢琴弹唱时,只凭借自己的演奏经验来,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于学生专业学习自弹自唱能力是起到阻碍作用的。反之,声乐专业或者其他像吉他等某些乐器在自弹自唱方面绝对得心应手,这无疑让学钢琴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处于劣势。所以,高校在应当高度重视钢琴弹唱在专业教学的地位。钢琴弹唱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科,它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甚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综合考验。通过学习钢琴弹唱,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弹唱原理、规律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实践,为以后从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善策略
(一)选择良好的训练方法
良好的训练方法是提高效果的捷径,钢琴弹唱训练应当从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歌曲钢琴伴奏和和声理论多个方面一起抓才能有好的效果。第一,歌唱能力教育。显而易见,自弹自唱对演奏者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视唱能力更是一个考验,所以训练学生的钢琴弹唱需要贯穿于各专业课的学习。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在视唱及听辨能力和歌唱能力方面更应该加大训练力度,一首歌的演唱旋律和节奏是歌曲传达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的前提,所以教学钢琴弹唱应该先抓学生的歌唱基本功。
第二,钢琴演奏能力教育。毋庸置疑,对于一个学钢琴专业的艺术生来说,钢琴演奏能力方面的训练必不可少,而且钢琴演奏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在学琴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从身体运动、力度速度等方面都是表现艺术的重要手段。另外,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曲目表演必要的技巧手段对作品进行重新加工和处理,这样表现出了所奏曲目独具匠心的风格。钢琴演奏是个体性的活动,它要求演奏者能将技巧、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读谱等能力良好结合,使表演到达琴人一体的境界。[1]
第三,钢琴伴奏能力教育。强化钢琴弹唱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训练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包括成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成谱伴奏是为即兴伴奏做准备的,学生可以通过演奏一些经典的曲目提高专业素质,揣摩教材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关系。教学即兴伴奏有更大的难度,更应该将每一项知识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练、用同时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简单的入手,布置一些简单的谱子,配上和声,慢慢地可以加上歌唱,如果过程中忘了唱或者忘了弹,可以先熟练地练会了某一部分,然后再弹唱,充分发挥钢琴这个乐器之王的魅力。第四,和声教育。和声是钢琴弹唱的骨架,是这个钢琴曲目的灵魂所在,恰当的和声使得整首歌曲更合理、更完美。[2]在之前的和声训练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注重学生四部和声写作中是否有平行五、八度,是否出现声部超越等问题上,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根本不可能训练出真正的和声思维。教师更应该将和声写作搬到键盘上,将实际音响效果体现出来,为实用性很强的钢琴弹唱奠定基础。
(二)增加社会实践次数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钢琴弹唱水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先参加低年级的钢琴弹唱活动作为锻炼,教师同时可以将此项活动规定为教学实践课程的内容,通过考核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和跟踪,实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能更好的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在后期改进和提高。
三、总结
钢琴是一门传统的乐器,也是乐器之王,我们不单单让她绽放在高雅的舞台上,更可以通过自弹自唱充分发挥其魅力。教育部门应当提高对钢琴弹唱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将钢琴弹唱列入教学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唱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杭丽华、张新.高师学生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考核办法的设想[J].民族音乐,2007(2).